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铁军

作品数:47 被引量:195H指数:7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二五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医学院科研基金资助学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3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9篇骨折
  • 11篇手术
  • 9篇术后
  • 8篇腰椎
  • 8篇关节
  • 7篇椎间盘
  • 7篇椎间盘突出
  • 7篇内固定
  • 7篇固定术
  • 6篇突出症
  • 6篇椎间盘突出症
  • 6篇髋关节
  • 5篇三腔
  • 5篇三腔管
  • 5篇人工髋关节
  • 5篇人工髋关节置...
  • 5篇胫骨
  • 5篇髋关节置换
  • 5篇骨折固定
  • 5篇骨折固定术

机构

  • 38篇解放军第25...
  • 4篇解放军第二五...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河北省人民医...
  • 1篇解放军251...

作者

  • 46篇李铁军
  • 17篇何强
  • 17篇刘宝平
  • 14篇范先东
  • 12篇王锋宝
  • 12篇孙义忠
  • 9篇李永乐
  • 8篇郑铁钢
  • 8篇康锦
  • 8篇刘晓伟
  • 8篇李超
  • 6篇文华军
  • 6篇许英杰
  • 6篇孙继飞
  • 5篇赵明
  • 5篇李茂清
  • 5篇蒋帅
  • 5篇陈庆胜
  • 4篇李小平
  • 4篇高彬

传媒

  • 7篇河北北方学院...
  • 4篇河北北方学院...
  • 3篇中华创伤骨科...
  • 3篇实用临床医药...
  • 2篇河北医药
  • 2篇中国临床医生...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临床军医杂志
  • 2篇局解手术学杂...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当代医学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长春中医药大...

年份

  • 1篇2019
  • 6篇2018
  • 2篇2016
  • 6篇2015
  • 5篇2013
  • 7篇2012
  • 6篇2011
  • 7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自制三腔管在外科术后深部感染治疗中的应用
2015年
目的:探讨自制三腔管在外科术后深部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251医院外科手术后出现深部感染的患者57例的临床资料,患者57例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35例,采用自制三腔管引流治疗,对照组22例,采用切开置管引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引流2周后深部感染情况及拆线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1总有效率比较:研究组(88.57%)明显优于对照组(68.18%)(P<0.05)。2治疗2周后WBC、血沉、CRP比较:研究组WBC、血沉、CRP值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3拆线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研究组拆线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一期清创置入三腔管冲洗、引流、注药能够有效引流深部感染,缓解患者全身感染,减少拆线时间,有助于患者恢复。
李超丁中伟王常生李铁军高彬
关键词:外科术后深部感染引流
术前充分复位联合微创技术治疗极远端pilon骨折被引量:21
2016年
目的探讨术前采用充分复位联合微创技术治疗极远端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1月手术治疗34例(35踝)胫骨极远端关节面附近pilon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13例;年龄20~71岁,平均36.2岁。致伤原因:交通伤32例,高处坠落伤2例。AO/创伤骨科协会(OTA)分型:43-B33例,43-C15例,43-C218例,43-C38例。术前充分利用跟骨牵引结合手法复位矫正骨折移位,软组织肿胀消退后可单一或联合选择踝关节内侧、前内、前外侧微创接骨板固定术(MIPPO)入路,粉碎严重的塌陷关节面在定位直视下以距骨关节面作为模具、细克氏针(1—1.5mm)及细螺钉(2.1~2.7mm系列)固定稳定、软骨下骨下方打压植骨等方法修复,后再应用胫骨远端解剖型短小锁定接骨板多方位固定,远端排钉支撑,早期进行踝关节功能锻炼。术后采用Burwell—Charnley影像学评价标准评定关节面骨折复位质量,采用Teeny—Wiss评分系统评估踝关节临床症状和功能。记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34例患者获随访11~38个月,平均16.6个月。无感染、切口不愈合、钢板外露等手术并发症。Burwell—Charnley影像学评价标准:解剖复位32例,不满意1例,差1例。Teeny—Wiss踝关节评分:优31例,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7%。术后创伤性关节炎3例,口服止痛药物,疼痛明显缓解。结论通过术前充分复位矫正骨折移位、微创联合使用锁定钢板、远端排钉、打压植骨及有限固定骨折块稳定技术治疗胫骨极远端pilon骨折,复位满意,固定牢靠,可早期进行踝关节功能锻炼,临床疗效好。
康锦李永乐刘晓伟李铁军赵明李超范先东
关键词:胫骨骨折牵引术外固定器PILON骨折
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合并髋关节后脱位的整体修复及微型螺钉的应用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探讨应用微型钢板、螺钉等方法整体修复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合并髋关节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38例(38髋)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合并髋关节后脱位患者资料。男29例,女9例;年龄为15~71岁(平均38.6岁)。骨折按Letournel-Judet分型:简单型骨折35例,均为单纯后壁骨折;复合型骨折3例,其中后柱伴后壁骨折2例,横形伴后壁骨折1例,均为涉及后壁的粉碎性骨折。所有患者均选择后方Kocher-Langenbeck入路,术中探查发现后壁粉碎合并臼唇碎裂及盂唇不同程度撕裂,选择微型螺钉或微型螺钉钢板系统修复粉碎骨折及碎裂臼唇,结合骨盆重建锁定接骨板桥接支撑固定,同时缝合撕裂盂唇,整体修复、重建以后壁为主的后侧关节结构。结果38例患者术后获12~36个月(平均17.6个月)随访。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按Matta标准评定:优36例,良2例,优良率为100%。38例患者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为9-14周(平均10.2周)。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ede d'Aubigne & Postel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35例,良3例,优良率为100%。术后1例患者发生异位骨化,3例患者发生坐骨神经一过性麻痹。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感染、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关节疼痛、弹响、绞索、卡压及行走不稳等并发症。结论通过微型钢板、螺钉等方法修复粉碎的髋臼后壁骨折,同时缝合固定撕裂的盂唇,一期完成髋臼后壁损伤全修复,治疗合并髋关节后脱位的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临床疗效满意。
康锦马林郑铁钢刘晓伟许英杰赵明李铁军李永乐高杰乔文海
关键词:髋臼骨折骨板骨钉
改良Kocher—Langenbeck入路在髋臼骨折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改良Kocher-Langenbeck(K—L)入路在髋臼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58例髋臼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两组:改良组30例,男25例,女5例;平均年龄为(42.6±13.8)岁,采用不离断外旋短肌群的改良K-L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必要时联合前路手术治疗。对照组28例,男24例,女4例;平均年龄为(45.2±10.2)岁,应用传统K-L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必要时联合前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末次随访时患髋功能等。结果改良组患者手术时间【(94.2±32.8)min】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135.8±88.0)min],术中出血量[(220.8±96.7)mL]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405.5±95.7)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根据Matta标准评定:改良组优24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为93.3%;对照组优20例,良3例,可5例,优良率为8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8例患者术后获6~24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改良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平均分别为(10.1±1.9)、(9.9±2.1)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erled’Aubigne&Postel评分标准评定患髋功能:改良组优23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为93.3%;对照组优12例,良6例,可6例,差4例,优良率为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K-L入路比较,改良K—L入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及术后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可以在髋臼骨折后侧入路中应用。
康锦马林郑铁钢刘晓伟许英杰李铁军赵明李超高杰乔文海
关键词:髋臼骨折手术入路
自制三腔管在外科术后深部感染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3年
外科术后感染是手术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外科手术无法完全避免的问题,如何治疗术后感染是外科医生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1-2]。我们应用自制"三腔管"冲洗、注药、引流治疗外科手术深部感染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李铁军张东虎李晓燕王学智李茂清
关键词:三腔管深部感染外科手术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治疗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阐述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多种治疗途径,为临床治疗提供可以参考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我院自2007年5月~2011年5月,4年中开展的619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2 3例发生术后感染的病例,21例给予早期单纯切开清创,置管冲洗、引流;2例给予清创、人工假体取出、旷置、置管冲洗、引流,二期假体置换;术后均给予静滴抗生素治疗。结果:随防1~3年,23例患者均无感染复发迹象,局部疼痛消失。21例可独立行走,关节功能满意。2例因原发全身损伤重,可拄拐行走,关节功能不满意。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感染后果是严重非常的,但积极正确的处理可以收到满意的结果。
李铁军张宏杰刘宝平刘静赵佃林
关键词:人工关节置换
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两种移植方法在骨折模型中比较研究
2015年
目的:观察通过耳缘静脉和骨折局部注射,将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到新西兰兔骨折模型中的移植效果差异,为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建立新西兰兔胫骨横断骨折模型,随机分为经骨折局部移植组(A 组)和耳缘静脉移植组(B 组)。在骨折模型建立后第3天,A 组注射浓度为1&#215;107个/ m1、经 BrdU 标记的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悬液1 m1;B 组注射等量经 BrdU 标记的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悬液。细胞移植后24、48、72 h 观察兔大体情况、取骨折断端组织行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HE 染色光镜观察。结果细胞移植后 A、B 两组大体情况观察无明显差异;A、B 两组免疫荧光显微镜均可见 BrdU 标记的阳性细胞,但 A 组阳性细胞计数明显多于 B 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 HE 染色光镜观察,A 组炎细胞计数明显多于 B 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经耳缘静脉和骨折局部移植均是安全可行的,但经骨折局部注射移植更适合应用于骨折模型而有利于骨创伤修复。
刘宝平李永乐郑铁钢范先东李铁军孙义忠郝珍珍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脐血异种骨折
人脐血对兔骨折愈合期间全血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研究人脐血对兔骨折愈合过程中全血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探讨其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方法取4~5月龄新西兰大白兔63只,体重2.0~2.5 kg,制备右后肢胫骨横断骨折模型,根据处理方法不同,随机分为脐血组(A组)、生理盐水组(B组)和模型对照组(C组),每组21只。术后3、8 d,A组于骨折断端注射3 mL人脐血,B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C组不作任何处理。术后1、2、3、4、5、6周进行X线片、组织学观察,检测全血中锌、铜、镁、铁、钙、磷元素含量。结果 X线片示A组骨折愈合速度明显快于B、C组;术后2~6周A组X线评分显著高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示,A组新生骨小梁及类骨质明显多于B、C组;术后2~5周A组组织学评分均显著高于B、C组(P<0.05);术后6周,A组组织学评分高于B组(P<0.05),但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组微量元素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铜含量先降低后逐渐回升;锌、镁、铁含量均在不同时间点降低,但基本稳定;钙含量先升高后降低;磷含量先降低后升高。A组铜、锌、镁、铁、钙、磷含量在不同时间点显著高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折断端注射人脐血能明显减缓全血中微量元素的丢失,保证了骨折愈合过程中必需微量元素含量,这可能是脐血促进骨折愈合机制之一。
李永乐何强范先东刘宝平李铁军孙义忠
关键词:脐血胫骨骨折微量元素全血
老年骶尾部脊索瘤1例
2009年
李铁军丁中伟何强
关键词:老年骶尾部脊索瘤
平台及近平台部胫骨近端骨折髓内钉治疗策略及疗效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平台及近平台胫骨近端骨折髓内钉治疗策略及其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髌上入路方法对局部软组织条件差,通过体外微创闭合复位及固定手段能够矫正移位,应用多向锁定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以关节面劈裂为主的胫骨平台骨折及胫骨近平台干骺端骨折12例。结果 12例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80~110分钟,平均92.6分钟;术中未使用止血带,出血量120~220ml。骨折均顺利愈合,愈合时间10~14周,平均12.4周。术后X线片及CT检查均显示骨折复位固定良好,无感染等围术期并发症。术后1年全部病例KSS膝关节功能评分:优11例,良1例,优良率100%。结论通过髌上入路对部分胫骨平台及近平台部骨折进行髓内钉固定治疗,疗效满意。
康锦李永乐许英杰刘晓伟李铁军赵明高彬李超高杰刘晶星
关键词:胫骨骨折髓内针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