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一灵

作品数:50 被引量:264H指数:11
供职机构: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更多>>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科技项目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13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 10篇轻工技术与工...
  • 5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篇葡萄球菌
  • 13篇球菌
  • 9篇药品
  • 9篇金黄色葡萄球...
  • 9篇黄色葡萄球菌
  • 6篇微生物污染
  • 6篇基因
  • 5篇引物
  • 5篇食品
  • 5篇气雾剂
  • 5篇菌种
  • 4篇毒素
  • 4篇中药
  • 4篇污染
  • 3篇抑菌
  • 3篇饮片
  • 3篇食源
  • 3篇食源性
  • 3篇突发事件
  • 3篇突发事件处理

机构

  • 48篇上海市食品药...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国家药典委员...
  • 1篇上海市计量测...
  • 1篇上海海关
  • 1篇国家乳制品质...
  • 1篇四川省食品药...

作者

  • 50篇范一灵
  • 33篇杨美成
  • 24篇刘浩
  • 17篇杨燕
  • 16篇秦峰
  • 16篇李琼琼
  • 14篇蒋波
  • 10篇房蕊
  • 10篇冯震
  • 9篇钟玮
  • 9篇鲍英
  • 8篇徐伟东
  • 6篇闻宏亮
  • 6篇李芳
  • 5篇刘冬玲
  • 5篇范迪
  • 4篇张宁
  • 2篇史贤明
  • 2篇顾颂青
  • 2篇刘玉萍

传媒

  • 6篇药物分析杂志
  • 6篇食品安全质量...
  • 4篇中国医药工业...
  • 3篇中国药事
  • 2篇中国食品卫生...
  • 1篇上海医药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食品科学
  • 1篇化学试剂
  • 1篇中草药
  • 1篇中国药房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微生物学杂志
  • 1篇上海预防医学
  • 1篇中国药品标准
  • 1篇2016年中...

年份

  • 4篇2021
  • 8篇2020
  • 6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11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8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肌醇缺陷型菌株的筛选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肌醇缺陷型菌株的筛选方法,其将待筛选菌种活化后制备接种菌悬液,并分别置于含有肌醇和不含肌醇的培养体系中,采用酶标仪实时检测,判断菌种的生长特异性,在不含肌醇的培养体系中无明显生长的为肌醇缺陷型菌株。本发明还...
张宁范迪范一灵杨燕闻宏亮秦峰刘浩
文献传递
一种检测双歧杆菌的LAMP检测用引物及检测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双歧杆菌的LAMP检测用引物及检测方法,通过LAMP技术特有的颜色或浊度变化检测样品中的双歧杆菌属细菌。本发明方法不受培养条件的限制,可在60min内完成核酸的检测。本发明对双歧杆菌定性检测灵敏度可达...
范一灵杨美成刘浩刘冬玲
文献传递
洁净室环境中一株细菌bd5的分离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对一株从药品检验洁净室中分离得到的环境菌bd5进行系统分类鉴定。该菌株的16S rDNA序列测序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bd5属于罗氏菌属(Rothia),与该属的7个种系统发育关系最密切,因基因序列相似性皆大于95.8%而聚为一簇。虽然bd5与污泥罗氏菌(Rothia amarae)单独相聚,形成一个独立亚分支,但序列差异性达1.8%。生理生化试验结果进一步表明该菌不仅有罗氏菌"属"级的生化特征,还具有与其他种相区别的生化反应。综合形态学特征、生化特性、16S rDNA序列相似性及系统发育关系分析显示,菌株bd5可能为罗氏菌属的一个潜在新种。
蒋波范一灵房蕊鲍英徐伟东
关键词:系统发育分析
药品无菌检查中微生物污染的鉴定和污染溯源分析被引量:28
2011年
目的:本研究结合无菌药品受微生物污染的案例,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分析药品微生物污染情况,保证药品无菌检验结果判断的准确性,对药品微生物污染追踪溯源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对从无菌检查阳性样品和实验环境中分离得到14株革兰氏阳性球菌进行鉴定和分型,采用VITEK2 Compact、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RiboPrinter系统以及DiversiLab系统等手段对微生物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无菌阳性样品中分离出的微生物经鉴定为3株溶血葡萄球菌、4株沃氏葡萄球菌和5株表皮葡萄球菌,从环境中得到2株表皮葡萄球菌。由同源性分析可知,来源于不同产地的样品中分离出来的同种微生物亲缘关系较远,来源不同,与环境中收集到的微生物不相关。若仅考虑现有收集到的环境监控菌,污染源是样品在加工或运输过程中引入的,与无菌检查环境无关。结论:通过对14株葡萄球菌的鉴定和溯源分析,综合评价多种技术手段的分型效果,以完善药品无菌检查过程控制,为药品微生物污染的溯源调查提供解决方案。
范一灵蒋波房蕊鲍英徐伟东
关键词:药品污染溶血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基因测序
金黄色葡萄球菌特异性PCR检测靶点的自动化筛选
2011年
旨在挖掘用于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高特异性靶点及其PCR检测引物。采用C++语言编程,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 252基因组编码序列为对象,对2 656个可编码区进行分析,获得特异性靶点序列,并设计PCR扩增引物。对包括葡萄球菌属11个种及其他细菌属在内的共计137株细菌验证引物特异性,筛选获得9个DNA序列,并设计了4对引物。经验证2对引物的特异性较好,其中引物SA3的基因组DNA检测限为13.7 fg/μL,菌体检测限为9.25×102 CFU/mL。结果验证了特异性DNA靶点筛选平台的实用性,该方法突破了传统特异性靶点挖掘方法对检测对象的限制,适用性广,可移植性强。
范一灵朱东升胡瑜史贤明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组C++编程
一种气雾剂内容物的收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雾剂内容物的收集装置,该收集装置包括底座(10)、设置在底座(10)上的撑杆(1)和支架(9),所述撑杆(1)上端固定设有固定板(2),所述固定板(2)下方的撑杆(1)上套设有可上下移动的活动板(3...
范一灵蒋波钟玮杨燕房蕊李芳李琼琼杨美成刘浩
文献传递
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及其检测方法被引量:25
2016年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其引起的食物中毒是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是引起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主要致病因子。目前共发现22种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或类肠毒素(SEA-SEE、SEG-SET、SElU、SElU_2和SElV),其中具有催吐活性的被定义为肠毒素,没有催吐活性或者尚待验证的被定义为类肠毒素(SEl)。传统肠毒素SEA^SEE被报道是引起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主要肠毒素类型,但是大多数新型肠毒素或类肠毒素与食物中毒的关系还没有被真正认识。本文对近几年关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与食物中毒的关系、肠毒素的表达调控以及肠毒素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以期更好地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新型肠毒素致病性,为今后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
李琼琼范一灵宋明辉施春雷杨美成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
ITS序列分析在药品微生物检验中真菌鉴定与控制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通过ITS序列相似性分析、系统发育关系分析和形态分类方法对无菌检验样品检出的两株真菌F162(GU724349)和F927(GU724350)进行了种类鉴定,并与实验室的环境真菌407(GU724347)、413(GU724348)进行同源性分析。方法:对样品的DNA进行扩增和测序,获得真菌ITS基因序列,并与GenBank中相应的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真菌F162(GU724349)和F927(GU724350)的ITS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Penicillium sp.的序列相似性均为100%,与实验室的环境真菌407(GU724347)、413(GU724348)的ITS基因序列相似性均分别为93.80%,93.80%,93.63%,93.63%。以NJ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无菌抽验样品检出的两株真菌与本实验室环境真菌同源性低,两者位于不同亚组。结论:根据ITS序列相似性分析、系统发育关系分析和形态特征观察的结果,将无菌检出菌鉴定为Penicillium sp.。
房蕊蒋波范一灵鲍英徐伟东
关键词:系统发育关系
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子检测技术的常用靶基因被引量:11
2008年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可以产生多种毒素并具有广泛的耐药性。从特异性基因位点、抗药性基因和毒素基因3个方面列举了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靶基因以及利用这些靶基因的PCR检测方法。详细说明了这些基因的发现、功能和实际应用情况。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子检测的思路和方法进行汇总、比较,并对未来的相关研究趋势和研究领域进行了展望。
范一灵潘峰史贤明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毒素分子检测靶基因
中药饮片及中药代煎剂中微生物污染调查与分析被引量:13
2020年
目的:研究中药饮片及中药代煎剂中的微生物负载情况,了解中药代煎剂产品的微生物用药风险。方法:通过对100批中药饮片和10批代煎剂产品中需氧菌总数(TAMC)、霉菌和酵母菌总数(TYMC)及耐热菌总数(HRMC)的检测和典型耐热微生物的鉴定,分析微生物在不同中药饮片和代煎剂产品中的数量分布和残留风险。结果:本研究收集的中药饮片TAMC介于103~106 CFU·g-1,TYMC介于10~104CFU·g-1,HRMC介于10~103 CFU·g-1,耐热菌检出率为61.0%(61/100)。代煎剂产品中检出TAMC占比60.0%(6/10),介于10~103 CFU·g-1,未检出霉菌和酵母菌污染。代煎剂产品按美国药典第42版<2023>要求,合格率为70.0%;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1107要求,合格率为90.0%,代煎剂产品经室温储存7 d后合格率降为50%。结论:中药饮片和代煎剂产品存在较高的微生物污染风险,建议企业建立和加强基于微生物污染的质量管理体系,提升中药代煎剂产品质量,保障病患用药安全。
范一灵李琼琼杨燕李昊刘浩秦峰杨美成
关键词:中药饮片微生物污染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