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蕊

作品数:4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胶质
  • 2篇细胞
  • 2篇细胞瘤
  • 2篇母细胞
  • 2篇母细胞瘤
  • 2篇胶质瘤
  • 1篇单抗
  • 1篇原发耐药
  • 1篇顺铂
  • 1篇髓母细胞瘤
  • 1篇替莫唑胺
  • 1篇替尼泊甙
  • 1篇肿瘤
  • 1篇肿瘤转移
  • 1篇细胞株
  • 1篇联合化疗
  • 1篇瘤细胞株
  • 1篇耐药
  • 1篇脑胶质瘤
  • 1篇化疗

机构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李文斌
  • 4篇石蕊
  • 4篇康勋
  • 3篇陈静
  • 2篇陈建新
  • 2篇李珊
  • 2篇李岩
  • 1篇李守巍
  • 1篇蔡莺
  • 1篇赵凯红

传媒

  • 2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原发耐药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株的建立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通过原代培养胶质母细胞瘤(GBM)和体外替莫唑胺敏感性实验,建立原发耐药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模型。方法对术后病理确诊为GBM的3例脑组织通过酶消化法行原代培养,分别为GBM1、GBM2和GBM3;并与U87细胞进行对比。绘制4株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分析4株细胞的增殖周期。MTS法检测8个浓度替莫唑胺对4株细胞生长的抑制率,Annexin-V-FITC/PI(磷脂结合蛋白)检测替莫唑胺作用后细胞凋亡率。结果 4株细胞均具备肿瘤细胞的典型特点。不同浓度替莫唑胺对GBM3细胞抑制率明显低于其他3株细胞。GBM3细胞株的凋亡率明显低于其他3株细胞。结论本研究成功培育3株原代胶质瘤细胞株并成功建立替莫唑胺原发耐药细胞株1株。
李文斌石蕊康勋李守巍陈静
关键词:胶质母细胞瘤替莫唑胺耐药
VM-26和DDP联合化疗对复发高级别脑胶质瘤的治疗体会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采用替尼泊甙(teniposide,VM-26)和顺铂(cisplatin,DDP)治疗复发恶性胶质瘤,探讨其治疗效果并评价其不良反应。方法从2012年5月1日至2014年4月30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脑胶质瘤科收治的,已经过STUPP方案[术后放疗加同步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化疗]及之后6个疗程规范TMZ辅助化疗,经头颅MRI和/或手术后病理确诊的,复发恶性胶质瘤患者共30例,均给予VM-26联合DDP化疗。探讨其治疗效果并评价其不良反应。结果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分级Ⅲ级:有效率为9.1%,生存期为43个月。WHO分级Ⅳ级:有效率为5.3%,生存期为16个月。总有效率6.67%,总生存期为18个月。结论 VM-26联合DDP对复发高级别胶质瘤是有一定的疗效,可以选用此方案治疗复发高级别脑胶质瘤。
李岩石蕊陈建新李珊康勋陈静赵凯红李文斌
关键词:替尼泊甙顺铂
髓母细胞瘤多处转移1例并文献回顾
2015年
目的分析髓母细胞瘤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髓母细胞瘤转移病人的临床资料,行肿瘤切除及化疗后出现转移。结果术后明确诊断为髓母细胞瘤转移骨和淋巴结,采取环磷酰胺联合依托泊苷化疗方案,随访14个月,病情稳定。结论髓母细胞瘤多发转移较少见,了解肿瘤转移相关基因及危险度分层可判断预后并更好地指导个体化治疗。
沙娅.玛哈提李岩李珊陈静陈建新康勋石蕊李文斌
关键词:髓母细胞瘤肿瘤转移化学治疗
贝伐单抗辅助治疗恶性胶质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贝伐单抗在治疗严重神经功能损伤恶性胶质瘤的耐受性以及改善神经功能状态的疗效。方法共19例恶性胶质瘤患者入组。所有患者均合并严重神经功能损伤,临床评估无法耐受足量的放疗或同步放化疗。患者静注贝伐单抗,5mg/kg,每2周给药1次。每次给药后1周行脑MRI检查,评价疗效。结果在接受平均3次的贝伐单抗治疗后,所有患者(19/19)均获得了临床症状的改善,并能接受后续的足量放疗(60Gy/30次)或同步放化疗。ECOG评分和KPS评分在治疗后均显著改善(P=0.01;P=0.02)。仅有7例患者出现1~2级的毒性反应。结论贝伐单抗治疗严重神经功能损伤恶性胶质瘤的初步结果显示出了良好的近期疗效,使患者能耐受后续的放疗或放化疗。
李文斌蔡莺石蕊康勋
关键词:恶性胶质瘤贝伐单抗放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