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盖庆恩

作品数:24 被引量:1,731H指数:13
供职机构:上海财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22篇经济管理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9篇农户
  • 6篇农村
  • 5篇农业
  • 4篇生产率
  • 4篇劳动力
  • 3篇实证
  • 3篇农村固定观察...
  • 3篇农户收入
  • 3篇农业生产
  • 3篇企业
  • 3篇全要素生产率
  • 3篇金融
  • 3篇就业
  • 3篇劳动生产率
  • 2篇要素生产率
  • 2篇政治
  • 2篇中国农户
  • 2篇人力资本
  • 2篇人力资本积累
  • 2篇市场化

机构

  • 18篇上海交通大学
  • 17篇上海财经大学
  • 9篇同济大学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罗格斯大学
  • 1篇电子科技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罗格斯,新泽...

作者

  • 24篇盖庆恩
  • 16篇史清华
  • 9篇程名望
  • 7篇朱喜
  • 2篇赵敏娟
  • 2篇梁建
  • 1篇赵晓雷
  • 1篇邓涛涛
  • 1篇卓建伟
  • 1篇陈海磊
  • 1篇吴方卫
  • 1篇石宝峰
  • 1篇陈爽英
  • 1篇王婧
  • 1篇刘江华

传媒

  • 8篇经济研究
  • 4篇管理世界
  • 2篇经济学(季刊...
  • 2篇农村经营管理
  • 1篇经济与管理研...
  • 1篇财贸研究
  • 1篇国际贸易问题
  • 1篇学习与实践
  • 1篇财经研究
  • 1篇上海农村经济
  • 1篇高等学校文科...

年份

  • 4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金融服务助力经营主体发展的难点及建议
2023年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带动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发展中具有天然优势,已逐步成为引领适度规模经营、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随着其数量的快速攀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正面临新的挑战,信贷资金缺口大、贷款利率高、借款期限与实际需求不匹配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现实障碍。因此,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体系,既是加强涉农贷款利率风险管理和农村金融市场化的客观要求,也是缓解涉农融资约束、助力金融服务乡村产业发展的战略需要。
石宝峰吴比盖庆恩盖庆恩赵敏娟
关键词:利率风险管理金融服务贷款利率借款期限涉农贷款金融市场化
财富对创业的异质性影响——基于三省农户的实证分析被引量:28
2013年
文章从动态视角重新考察了财富与创业的关系,并基于中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财富对创业的影响并非简单的单调关系。当农户资产处于0-98.70分位数区间(0<资产<26.84万元)时,农户资产越多越倾向于创业,这与静态模型的预测相同;但当资产处于98.70分位数之后的区间(资产≥26.84万元)时,样本自选择偏差的存在使二者呈负相关关系,即资产越多,创业概率越低,支持了动态模型的理论预测。文章还使用"人情收入"作为资产的工具变量来解决模型中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发现此结论依然稳健。
盖庆恩朱喜史清华
关键词:创业动态模型
劳动力市场扭曲、结构转变和中国劳动生产率被引量:114
2013年
本文在封闭的两部门经济中,引入劳动力市场扭曲,使用非位似的Stone-Gary效用函数从理论上说明了劳动力市场扭曲同经济结构变化和劳动生产率间的关系,并使用1980—2009年间的中国宏观经济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首先,中国部门间劳动力市场存在扭曲,且并没有呈现随时间而减弱的趋势,控制部门间人力资本差异后的年均扭曲指数为0.24,即农业的工资水平仅相当于非农部门的24%;其次,劳动市场扭曲会显著迟滞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若消除扭曲,中国农业劳动力占比将下降26.38%;最后,劳动力市场的扭曲使过多的劳动力滞留在农村,会带来显著的效率损失,年均潜在损失达到16.34%。若消除劳动力市场扭曲,中国劳均产出可增加19.53%。
盖庆恩朱喜史清华
关键词:劳动生产率
人力资本积累与农户收入增长被引量:166
2016年
采用2003—2010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微观面板数据,运用统计性描述和计量分析方法,基于回报率和贡献率双重视角,本文研究了人力资本积累对农户收入增长的影响、作用路径及其变化趋势。研究发现:健康、基础教育、技能培训和工作经验所体现出的人力资本对农户收入增长有显著作用,总贡献率为38.57%。其中,健康和基础教育是影响农户收入的核心人力资本变量;人力资本主要是通过劳动性收入对农户收入产生影响,对以外出务工收入为核心的工资性收入的回报率和贡献率最为显著;随着农村市场化改革推进,人力资本对农户收入的回报率和贡献率却均呈现弱化趋势。坚持提升农户人力资本积累的基本战略,完善市场机制配置资源与财富的作用,对于农户收入水平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程名望盖庆恩Jin Yanhong史清华
关键词:人力资本农户收入回报率贡献率
劳动力转移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被引量:163
2014年
本文基于2004—2010年全国固定调查点山西、河南、山东、江苏和浙江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劳动力转移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各类型劳动力在农业生产中的效率存在显著差异,男性、女性、老人和儿童的效率之比为1.00∶0.76∶0.71∶0.57;其次,男性和壮年女性的转移不仅会使提高农户退出农业的概率,增大农户家庭耕地流出率,而且会降低农业产出增长率;最后,结合传统的"剩余劳动力"理论可以推断在当前制度环境下,中国的"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
盖庆恩朱喜史清华
关键词:劳动力转移农业生产
要素配置扭曲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被引量:284
2011年
要素市场扭曲会导致农户个体对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配置扭曲,最终降低农业的总量全要素生产率(TFP)。本文运用2003-2007年全国农村固定跟踪观察农户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东、中、西部以及东北地区农户家庭生产的要素配置扭曲程度及其与总量TFP的关系,发现不同地区农户要素配置的扭曲存在显著的差异:从扭曲水平和发散程度来看,东部和西部地区的资源配置扭曲较为严重,中部、东北地区的配置效率较高。即使不考虑技术因素,如果有效消除资本和劳动配置的扭曲,农户的农业TFP有望再增长20%以上,其中东部和西部地区的改进空间超过30%。要素配置的扭曲程度主要取决于农村非农就业机会、金融市场和土地规模。促进社会转型是提高农业生产率的主要途径。
朱喜史清华盖庆恩
关键词:TFP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创新路——奥园“上海雅园”项目的实践探索
2022年
一、松江区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基本情况松江区是全国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33县(区)之一。在确定为试点之后,松江区积极探索,在符合城市发展、土地用途规划等的基础上锐意改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试点期间已经推动了不少项目落地,同时也为上海推动城乡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松江经验”。松江区当前已入市的地块分布于松江的永丰街道、泗泾镇、小昆山、车墩镇、九亭镇、新浜镇等区域,用于商业、办公、农旅等。
盖庆恩吴方卫康姣姣
关键词: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城乡一体化
市场化、政治身份及其收入效应--来自中国农户的证据被引量:37
2016年
本文采用2003~2010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微观住户数据,以党员和干部身份作为衡量指标,运用双差法建立计量模型,研究了政治身份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及其变化趋势。研究发现:政治身份户比非政治身份户的人均收入高19.38%,其中有5.84个百分点来自于政治身份的贡献(收入效应)。乡村干部户的收入效应最高(7.73%), 其次是国家干部户(6.05%),最弱的是党员户(3.94%)。政治身份对农户总体收入不平等的贡献率为0.48%,并不是造成中国农村收入不平等的主要原因。政治身份的收入效应主要来源于国家职工工资,以及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支付收入等非劳动性收入。市场化水平的提升,仅仅改变了政治身份在各结构性收入上的收入效应,对总收入的收入效应没有显著影响。构建和培育更完善的农村市场经济体系,规范和改革农村的政治治理结构和模式,抑制政治身份户、特别是乡村干部户的权力寻租及其收入效应,是中国乡村治理乃至农村稳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程名望史清华Jin Yanhong盖庆恩
关键词:政治身份中国农户
农产品贸易开放减少贫困了吗——基于微观农户数据的实证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基于微观农户数据,本文测算出我国31个省份1996—2011年的FGT贫困指数。结合构建的农产品贸易开放指标,运用面板双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了农产品贸易开放对贫困的影响,发现农产品出口显著缓解了农村地区的贫困,农产品进口对贫困减少有负面影响。分地区结果显示:农产品进口降低了南部及沿海省份农户的贫困深度和强度,但对其他省份农户仍具有不利影响。进一步检验表明:出口对农产品生产和出售会带来显著正向影响,进口则会带来不利影响。同时,农产品出口对农户贫困形成、出售收入和生产量的影响都要大于进口,总体上农产品贸易开放带来的正向作用更大。此外,农产品贸易开放会改变农户的种植结构,提高具有出口比较优势农产品的生产。相对其他省份,农产品贸易开放对南部及沿海省份更为有利。
范娇娇盖庆恩史清华
关键词:农村贫困
中国农户收入不平等及其决定因素——基于微观农户数据的回归分解被引量:45
2016年
本文采用2003—2010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运用FY方法和MS方法对农户收入不平等进行回归分解,研究发现:区域差异是造成农户收入不平等的首要因素,其次是物质资本、人力资本、金融资产等微观因素,以及家庭特征、行业、职业等因素;制度与政策、政治与社会资本等因素对农户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有限。逐步消除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鼓励农户非农就业,提供向低收入农户倾斜的教育和卫生服务,是降低中国农户收入不平等的有效措施。
程名望Jin Yanhong盖庆恩史清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