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史清华

作品数:253 被引量:5,680H指数:42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4篇期刊文章
  • 31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8篇经济管理
  • 17篇社会学
  • 11篇政治法律
  • 5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86篇农户
  • 66篇农民
  • 64篇农村
  • 41篇实证
  • 38篇民工
  • 37篇农民工
  • 35篇劳动力
  • 32篇就业
  • 26篇农业
  • 24篇实证分析
  • 24篇劳动力转移
  • 23篇农户家庭
  • 15篇农村劳动力
  • 14篇借贷
  • 13篇资本
  • 12篇税费
  • 10篇剩余劳动力
  • 10篇农村剩余劳动...
  • 10篇农地
  • 10篇贫困

机构

  • 216篇上海交通大学
  • 47篇同济大学
  • 42篇浙江大学
  • 12篇上海财经大学
  • 11篇南京师范大学
  • 8篇复旦大学
  • 6篇河南农业大学
  • 5篇广东外语外贸...
  • 3篇中国人民大学
  • 3篇上海海洋大学
  • 3篇云南财经大学
  • 2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罗格斯大学
  • 2篇山西省农业科...
  • 1篇对外经济贸易...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华东政法大学
  • 1篇南加州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

  • 246篇史清华
  • 59篇程名望
  • 18篇卓建伟
  • 16篇彭小辉
  • 16篇盖庆恩
  • 16篇朱喜
  • 15篇顾海英
  • 8篇晋洪涛
  • 8篇潘烜
  • 7篇徐翠萍
  • 6篇张跃华
  • 6篇郑龙真
  • 5篇袁方
  • 5篇万广华
  • 5篇黎东升
  • 4篇陈欣欣
  • 4篇马述忠
  • 3篇赵永柯
  • 3篇章元
  • 3篇马晓青

传媒

  • 18篇农业经济问题
  • 15篇管理世界
  • 12篇经济研究
  • 12篇中国农村经济
  • 7篇上海管理科学
  • 7篇新疆农垦经济
  • 7篇华南农业大学...
  • 6篇农业技术经济
  • 6篇农业现代化研...
  • 5篇中国农村观察
  • 5篇中国软科学
  • 5篇经济学(季刊...
  • 4篇经济与管理研...
  • 4篇中国经济问题
  • 4篇2005年全...
  • 3篇数量经济技术...
  • 3篇经济问题
  • 3篇经济理论与经...
  • 3篇学习与实践
  • 3篇开发研究

年份

  • 8篇2023
  • 8篇2022
  • 6篇2021
  • 8篇2020
  • 11篇2019
  • 10篇2018
  • 4篇2017
  • 8篇2016
  • 5篇2015
  • 10篇2014
  • 20篇2013
  • 11篇2012
  • 10篇2011
  • 9篇2010
  • 15篇2009
  • 7篇2008
  • 13篇2007
  • 11篇2006
  • 17篇2005
  • 13篇2004
2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稳定性地权的养老保险替代效应: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兼论土地永用和新农保政策下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被引量:17
2009年
通过建立世代交叠模型研究了稳定性地权和养老保险之间的替代关系。理论模型显示:相对于不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家庭来说,拥有土地永用权的农户较少购买养老保险。对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的实证分析证明了稳定性地权对养老保险确实具有显著的替代作用。基于稳定性地权所具有的养老保险替代功能,土地永用和新农保两大政策的出台将对土地利用、农地流转、征地制度改革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
晋洪涛俞宁史清华
关键词:养老保险世代交叠模型土地制度
现阶段“新二元结构”问题缓解的制度与政策——基于上海外来农民工的调研被引量:56
2011年
农民身份转化滞后于农民就业转移,导致原有未解决或破解的城乡二元结构进一步向城市延伸,形成"新二元结构"问题,这是"十二五"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必须正视并致力于要缓解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依据抽样调查,在考察外来农民工的基本性状,揭示"新二元结构"问题的经济社会特征,评价现有缓解"新二元结构"问题的政策效应,了解并分析"外来农民工"对解决"新二元结构"的政策需求基础上,认为:基于现阶段缓解"新二元结构"问题的目标,即消除外来农民工不能享有与城市户籍从业人员甚或人才类居住证获得者同等机会和待遇的排斥性体制,必须构建"淡化"户籍、"强化"常住的制度安排,并要衔接、协调现有政策的执行和落实。
顾海英史清华程英单文豪
关键词:外来农民工
不平等之再检验:可行能力和收入不平等与农民工福利
本文从不平等的两个方面——收入不平等和可行能力不平等——研究农民工福利和不平等的关系.利用2009年上海农民工实地调查数据,在福利分类模型的框架下对农民工福利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1)总体而言,可行能力和收入不平等对农...
袁方史清华
关键词:收入不平等
文献传递
农村税费改革对乡镇财政的影响分析被引量:9
2006年
借助大量数据分析了税费改革前乡镇财政收支情况,进而讨论了税费改革对乡镇财政的影响。要走出税费改革带来的乡镇财政困境,其根本出路在于建立地方公共财政体制,完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郑龙真史清华
关键词:农村税费改革乡镇财政地方公共财政
中国村庄消失之谜:一个研究概述被引量:4
2014年
中国农村的村庄正在以每天百计的速度从中国地理版图上消失,这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稳定将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农村村庄的消失和农耕文化的式微,中国农村社会赖以稳定的根基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总结村庄消失的类型,主要有五种:资源型的村庄搬迁、重大工程的村庄搬迁、吊庄移民过程中的村庄消失、城镇化过程中的村庄消失和村庄的自然消亡。村庄消失的内在机理是复杂的,这其中既有政治经济学上的原因,更有人类社会学上的原因,甚至还有政策上的原因;但在中国,新生代农民对于农耕文化的认同度不高,村庄归属感不强以及对城市生活的向往是当下农村村庄逐渐消失的根源。
彭小辉史清华
关键词:城镇化
农户借款规模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借款是解决农户自有资金不足的重要途径,但需要资金的农户却并不一定都能顺利借款或者借入足够的款项,其实际借款规模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文章使用TOBIT模型对农户借款规模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农户收入水平、农户生活消费支出与年末拥有居住房屋原值显著影响其借款规模,而农户生产经营投资规模、医疗住院费支出、人际关系状况与借款规模之间的关系不显著。
孙善侠史清华
关键词:农户TOBIT
基于人口老龄化视角的城乡户籍一体化研究——以上海为例被引量:5
2012年
"人口红利"式微,老龄化成为常态,当前"只用不养"的人口城镇化模式难以持续,抓住"人口红利"集中释放期进行城乡户籍一体化改革是最佳时机。反观历次户改,效果不佳,根源在于长期城乡二元户籍分治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只用不养"的"二元"思维模式。户改本质在于将"人口制度红利"的社会外部性成本纳入城镇化过程,应明确"谁用谁养"的人口城镇化模式。
彭小辉史清华晋洪涛
关键词:老龄化人口城镇化
关于转基因产品“加贴标签”的思考被引量:26
2002年
马述忠史清华
关键词:转基因产品转基因作物
转型时期农户的经营投资行为——以长三角15村跟踪观察农户为例被引量:34
2010年
本文利用1995—2004年长三角15村近千个农户家庭的跟踪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样本农户的经营投资行为。研究发现,不论是对农业投资还是非农投资,投资机会的增加都会产生显著的影响;农户在经济上向城市工人的转型深化,使得农业投资和非农投资都显著减少,但特别的是,有地农户的农业投资没有降低;融资约束对农业投资的影响不大,但对非农投资构成了严重的阻碍;土地对于农业投资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税费改革对两种投资的经济影响均不明显。
朱喜史清华李锐
关键词:农户投资TOBIT模型
农民工回流行为的一个新解释:基于森的可行能力理论被引量:20
2015年
基于Sen的可行能力理论,本文结合因子分析模型、Logit模型和夏普里分解方法,从功能性活动视角出发,构建了农民工回流决策行为的分解框架。在此基础上,运用2009年至2012年上海实地调研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农民工的回流比例较高。2009年选择回流的农民工占43.79%,到2012年则增加到52.42%;(2)随着时间推移,拥有高等教育、或25-34岁、或入沪时间1-3年的农民工回流比例增加最多;(3)对农民工回流率贡献最大的三个可行能力指标分别是经济状况、生活状况和精神感受;(4)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农民工回流大幅降低;随着年龄的增加,农民工回流逐步增加;随着进城时间的加长,农民工回流呈"∪"形变化。研究发现的主要政策含义有:农民工自由发展和各项能力的获得对其回流存在显著负影响。增加经济收入,改善生活状况和加强精神感受是减少农民工回流的有效手段;同时,努力提高农民工教育水平,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对年长者和进城时间较长者给予额外的关注和重视,这些措施有利于减少农民工回流。
袁方史清华卓建伟
关键词:农民工
共2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