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杨君

作品数:74 被引量:673H指数:14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19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7篇环境科学与工...
  • 14篇动力工程及工...
  • 12篇化学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理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8篇换热
  • 17篇传热
  • 14篇污染
  • 13篇换热器
  • 9篇强化传热
  • 8篇旋流
  • 8篇旋流片
  • 8篇蛇纹石
  • 8篇数值模拟
  • 8篇环境领域
  • 8篇PM2.5
  • 8篇值模拟
  • 7篇排放清单
  • 7篇气溶胶
  • 7篇污染物
  • 7篇管壳式
  • 7篇管壳式换热器
  • 7篇PM
  • 7篇SUB
  • 5篇有机气溶胶

机构

  • 50篇上海大学
  • 27篇华南理工大学
  • 6篇东华大学
  • 5篇上海市环境保...
  • 2篇广东工业大学
  • 1篇上海理工大学
  • 1篇青岛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上海工程技术...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蚌埠市环境保...
  • 1篇马来西亚国立...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74篇王杨君
  • 22篇邓先和
  • 11篇朱萍
  • 10篇钱光人
  • 10篇李祖良
  • 9篇李志武
  • 8篇陈颖
  • 5篇张亚君
  • 5篇汪午
  • 5篇冯加良
  • 4篇李莉
  • 4篇黄海英
  • 4篇王红丽
  • 4篇黄成
  • 3篇陈勇航
  • 3篇李莉
  • 3篇黄德斌
  • 3篇潘朝群
  • 3篇陈长虹
  • 3篇吴明红

传媒

  • 9篇环境科学
  • 8篇环境科学学报
  • 7篇化工学报
  • 4篇华南理工大学...
  • 3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现代化工
  • 1篇石油炼制与化...
  • 1篇热力发电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石油化工设备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化学进展
  • 1篇煤炭工程
  • 1篇广东化工
  • 1篇广州化工
  • 1篇杭州化工
  • 1篇环境监测管理...
  • 1篇上海大学学报...
  • 1篇水动力学研究...
  • 1篇制冷学报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9篇2020
  • 7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8
  • 6篇2007
  • 2篇2006
  • 7篇2005
  • 5篇2004
  • 4篇2003
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导流式折流板管壳型换热器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流式折流板管壳型换热器,它包括管型壳体、折流板、传热管束、管板、封头、管程进出口管和壳程进出口管,在折流板的缺口处,插置一块或多块导流片,使折流板的缺口处的单股流通道改变为多股平行流通道。本发明具有降低壳...
王杨君
文献传递
挥发性羰基化合物在线分析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挥发性羰基化合物分析装置。它包括:一电源和程序控制箱,用于控制和调节整个系统的工作状态,其通过电路连接到一采样和热解析装置,一个载气瓶联接采样和热解析装置,该采样和热解析装置能同时进行挥发性羰基化合物样品的...
冯艳丽陈颖军王杨君
文献传递
管内间隔插入旋流片的流阻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为了研究管内间隔插入旋流片的流动机理,建立了流阻数学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旋流片的旋转角α和旋流角β对j(形体阻力与摩擦阻力的比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当α相同时,β=38.1°旋流片的j值比β=20.3°的大2倍。与α相比,β对形体阻力的影响更显著。给出了4种不同结构旋流片的j方程与总阻力系数方程。以上结果可为旋流强化传热的阻力控制方面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王杨君邓先和
关键词:旋流片数值模拟
基于三维空气质量模型的淄博市臭氧及前体物来源解析
2023年
基于WRF-CMAQ模型中的ISAM模块对2021年6月淄博市夏季O_(3)及其前体物NO_(2)和VOCs进行来源解析,明确O_(3)及其前体物的来源(区域和源类),并将O_(3)日最大8 h平均值(MDA8)高于(低于)160μg·m^(-3)的时段划分为污染(清洁)时段,对比了清洁天与污染天的来源差别并选取了典型污染时段进行来源解析和过程分析.结果表明,淄博市夏季NO_(2)主要来自本地排放,贡献率达45.1%,道路移动源(33.8%)和天然源(20.7%)是最主要的本地NO_(2)来源.天然源、溶剂源和石化行业对VOCs的贡献占据主导地位,总贡献达78.5%.MDA8的本地贡献是21.4%,区域外传输(32%)和周边城市(26.8%)影响不可忽略.在本地排放源中,道路移动源、电力行业和建材行业对本地MDA8贡献率在10.9%~18.8%.O_(3)污染天时淄博市MDA8受本地贡献及区域内各城市贡献总和均有所上升.但从淄博市本地源类贡献的变化来看,在不同的污染情况下本地各污染源排放贡献率相近.
张馨心赵秀颖黄凌薛金卞锦婷王杨君李莉
关键词:华北平原
沟槽面管道湍流减阻的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21
2005年
采用标准k ε模型,通过数值计算考察了两种沟槽面管道湍流减阻性能,包括不同的沟槽深度、沟槽间距以及零压梯度和逆压梯度的阻力性能,获得最大11%的减阻效果,并对其进行了实验验证;探讨了沟槽面的减阻机理,分析结果与沟槽面平板湍流减阻的结果较一致。
黄德斌邓先和王杨君
关键词:数值模拟减阻
基于机器学习利用低成本传感器数据构建城市近地面PM_(2.5)浓度的高分辨率空间分布
2022年
PM_(2.5)是当前影响中国城市空气质量的一种重要污染物,它对人体健康有不利影响,高时空间分辨率的PM_(2.5)浓度分布是城市大气污染精细化防控和健康影响评估的重要基础.低成本传感器在中国城市空气质量监测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但由于其数据质量不够高,其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本研究以在长三角地区蚌埠市城区作为研究案例,首先基于国控站监测数据对低成本传感器观测数据进行校准.接着通过6种机器学习模型的预测性能的比较选取随机森林作为本研究的核心方法.然后利用随机森林方法结合土地利用类型、人口密度和通过WRF模式模拟得到的气象数据、监测数据等多源数据,构建了时间分辨率为1 h、空间分辨率为0.005°(接近500 m)的近地面PM_(2.5)浓度的时空分布.最后对几种方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和评估.反演得到的高分辨率PM_(2.5)浓度的10倍交叉验证结果显示,空间R2=0.95,RMSE=9.32μg·m^(-3),时间R2=0.88,RMSE=9.24μg·m^(-3).结果表明,低成本传感器观测数据可以帮助人们构建具有更高精度的高时空分辨率的PM_(2.5)浓度分布,使得低成本传感器数据的时空特征价值得到更好的利用,同时也可为低成本传感器更好地服务于空气质量精细化管理提供一种新的应用思路.
肖诗霖王杨君田梦悦陆贵斌陈艳松姜森童欢欢黄凌张韵李莉
关键词:数据融合
金华市大气PM_(2.5)及其含碳组分的污染特征被引量:4
2018年
该文在浙中金华市郊区(监测站)、城区(十五中)、工业区(婺城小学)进行PM_(2.5)采样分析,并采用IMPROVE-TOR方法测定了有机碳(OC)、元素碳(EC)质量浓度。结果表明,春夏秋冬四季的PM_(2.5)的平均浓度分别为73.0~100.6、41.7~51.7、72.0~95.5、90.7~112.6μg/m^3。OC浓度分别为9.25~12.65、6.89~9.46、12.54~15.80和12.40~13.77μg/m3,而EC浓度分别为2.82~4.62、1.01~1.91、1.92~3.23、3.08~4.58μg/m^3。根据后向轨迹图分析可知,金衢盆地静稳天气是形成2015年1月26日重污染的重要原因。结果表明,春冬季的OC、EC来源较相似,夏季时所有站和秋季城区站的OC、EC的来源差异性较大。夏季OC中二次有机碳的贡献率>48%,二次光化学作用是夏秋季浙中地区OC的重要来源。
周怀中王杨君徐奔奔冯加良汪午常毅张苗云吴明红
关键词:PM2.5有机碳元素碳
上海地区大气中氯化氢和颗粒氯排放源清单初步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氯自由基对于臭氧和二次气溶胶的生成贡献不容忽视.夜间颗粒相氯(Cl^-)可以通过与N2O5的复杂反应转化生成ClNO2,其光解产生的氯自由基将显著影响大气污染的形成机制.本文以上海地区为案例,以2017年为基准年,收集了人为源活动水平数据,采用排放系数估算方法,首次建立了上海地区人为源氯化氢(HCl)和颗粒氯(Cl^-)的排放清单;并进一步结合模型计算海盐气溶胶排放的颗粒氯(Cl^-).结果表明,2017年上海市人为源和天然源排放的HCl和Cl^-分别为1207 t和820 t,其中,燃煤、工业、垃圾焚烧和秸秆燃烧产生的HCl排放量分别为327、134、722和24 t.燃煤源中的燃煤电厂和其它行业燃烧约占燃煤源排放的80%;工业源中水泥为HCl的最大排放源,约占工业源排放的51%;垃圾焚烧厂排放约占总HCl排放的60%,为最大的HCl排放源.燃煤、工业源、垃圾焚烧、秸秆焚烧、烹饪源和海盐的颗粒Cl-排放量分别为82、153、498、47、39和0.6 t,燃煤源中的燃煤电厂占燃煤Cl-排放的40%,供热、其他行业和家庭燃烧分别占燃煤Cl-排放的24%、22%和14%;钢铁行业为工业源的主要Cl-排放源,约占工业源排放的90%,垃圾焚烧厂占全部Cl-排放的61%,烹饪源中餐饮企业为最主要排放源,占烹饪源的70%;天然源海盐的排放量极少,未占到总排放的1%.从空间分布来看,浦东新区、宝山、普陀、松江和金山排放的HCl和Cl-占到全市人为源总排放的80%,为主要的HCl和Cl-排放区域.本文研究建立的上海地区大气中氯化氢和颗粒氯排放源清单,对于深入研究氯化学机制对二次污染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参考.
易鑫殷司佳谭星健黄凌王杨君陈勇航李莉
关键词:氯化氢排放因子排放清单
上海市PM_(2.5)和臭氧复合污染期多路径减排效果评估被引量:4
2023年
为探究大气PM_(2.5)和臭氧(O_(3))复合污染期间的污染物浓度削峰方案,以上海市2018年4月27—30日PM_(2.5)和O_(3)复合污染时段为研究对象,结合区域多尺度空气质量模型(CMAQ模型),建立上海市O_(3)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值(MDA8 O_(3))以及PM_(2.5)浓度与人为源排放的NO_(x)和VOCs之间的响应关系,获得了EKMA(empirical kinetics modeling approach,经验动力学建模方法)曲线.在此基础上,探讨上海市MDA8 O_(3)和PM_(2.5)对前体物排放的敏感性,并进一步量化了本地减排、提前减排和区域减排等不同情景下PM_(2.5)和MDA8 O_(3)的浓度变化.结果表明:(1)上海市PM_(2.5)和O_(3)复合污染期间MDA8 O_(3)的峰值率(PR)为0.6~1.1,除浦东惠南站点外,整体处于VOCs控制区.(2)上海市人为源NO_(x)和VOCs减排对PM_(2.5)的削峰效果有限(NO_(x)减少80%时,PM_(2.5)浓度下降1.2μg/m^(3)).本地VOCs减排对MDA8 O_(3)的削峰较为明显(最大下降量为17.0μg/m^(3)).VOCs与NO_(x)的减排比例需控制在1.9∶1以上才能使MDA8 O_(3)浓度不发生反弹,同时可优先控制烯烃类的排放.(3)上海市MDA8 O_(3)浓度在提前减排和区域减排VOCs情景下均能进一步降低,降幅为0.6%~3.1%,且区域减排带来的受益范围更广;提前减排和区域减排对上海市PM_(2.5)浓度降低的边际效益均甚微.研究显示,复合污染期间VOCs的排放控制可同时削减PM_(2.5)和MDA8 O_(3)浓度峰值,提前采取污染防控措施以及区域联合控制对上海市O_(3)浓度削峰有一定积极意义.
卞锦婷黄凌李红丽李瑞李瑞廖加强王杨君王杨君
关键词:协同控制
房间空调器中换热器的研究概况及进展被引量:16
2002年
用于房间空调器的紧凑套片管换热器因其良好的换热性能越来越受到重视 ,国内外众多的生产厂家和科研工作者研究了这类换热器的换热和流动规律 ,分析其强化换热的机理 ,推出了许多新的翅片形式 ,并比较了各种翅片管的特性。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并提出了这类换热器今后有待研究的方向。
陈颖邓先和王杨君丁小江
关键词:空调器翅片管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