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志武

作品数:24 被引量:210H指数:8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动力工程及工...
  • 10篇化学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9篇传热
  • 13篇强化传热
  • 10篇旋流
  • 10篇旋流片
  • 9篇换热
  • 7篇缩放管
  • 4篇数值模拟
  • 4篇换热器
  • 4篇值模拟
  • 3篇对流换热
  • 3篇热系数
  • 3篇壳程
  • 3篇复合强化传热
  • 3篇传热性
  • 3篇传热性能
  • 2篇旋转床
  • 2篇缩放
  • 2篇填料
  • 2篇填料床
  • 2篇热管

机构

  • 24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广东工业大学
  • 1篇淮海工学院
  • 1篇上海大学
  • 1篇衡阳师范学院

作者

  • 24篇李志武
  • 24篇邓先和
  • 9篇王杨君
  • 4篇张亚君
  • 4篇洪蒙纳
  • 4篇陈颖
  • 3篇周水洪
  • 3篇何兆红
  • 2篇潘朝群
  • 2篇欧阳荣
  • 2篇管志樟
  • 2篇曾文良
  • 1篇徐国想
  • 1篇黄阔
  • 1篇刘海敏
  • 1篇张良军
  • 1篇黄维军
  • 1篇周春琼
  • 1篇赵晓曦
  • 1篇李军

传媒

  • 8篇华南理工大学...
  • 6篇化工学报
  • 2篇石油炼制与化...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石油化工设备
  • 1篇硫酸工业
  • 1篇水处理技术
  • 1篇化工装备技术
  • 1篇化工进展

年份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吸附法处理含氟水溶液的研究与应用被引量:44
2006年
处理含氟水溶液的研究已引起环保工作者更多的关注,本文从常用、高效、经济三方面综述了吸附法中活性三氧化二铝、羟基磷灰石、炭、过渡金属类、煤、泥土等吸附剂处理含氟废水及含氟饮用水时对氟离子的吸附能力、吸附动力学过程,并分析了它们的吸附机理,最后对今后吸附法中吸附剂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几点建议。
周春琼邓先和刘海敏李志武
关键词:水处理吸附法
二维凸肋通道中湍流动量与对流换热协同关系的分析被引量:2
2003年
用数值计算的方法模拟了二维凸肋通道的流场和温度场 ,考察了不同肋高时充分发展湍流流动的热边界层中流体的温度梯度矢量与速度夹角对换热的影响 ,分析了二维加肋通道流的传热强化机理 ,提出了通过改变边界层来控制出纳感协同的方法 。
陈颖邓先和王杨君李志武
关键词:湍流流动数值模拟场协同
缩放管内间隔插入旋流片的复合强化传热被引量:8
2008年
为了获得较好的传热性能,提出一种在缩放管内间隔插入旋流片的复合强化传热方法,对以4种不同间隔插入旋流片的缩放管进行了传热与流阻实验研究,并与普通光滑圆管、缩放管空管、内插旋流片的光滑圆管三种结构的结果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3 400
洪蒙纳邓先和黄阔李志武
关键词:强化传热旋流片缩放管
多级雾化超重力旋转床中液滴运动及三维模型被引量:6
2002年
从气体的流场、液滴的碰合出发 ,用液滴粒径 -位置联合分布模型描述了液滴群运动的特征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多级雾化超重力旋转床中液滴运动的三维模型 .该模型物理意义明确 ,不含有可调动参数 .采用四阶龙格 -库塔法进行计算 ,其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实测值相吻合 .
潘朝群邓先和李志武
关键词:超重力旋转床三维模型填料床传热传质
旋流片支撑缩放管管束的复合强化传热被引量:8
2007年
提出了由旋流片支撑缩放管管束的管壳式换热器壳程结构,对壳程工质为空气时,4种类型旋流片和空心环分别支撑缩放管管束的传热与流阻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并进行了相互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工质为空气时,270-20.3、180-20.3两种旋流片分别与缩放管管束配合,均具有优良的复合强化传热性能。尤其是270-20.3旋流片与缩放管管束配合,当Reynolds数为2000~20000时,其强化传热综合评价因子比空心环与缩放管管束配合时平均高出18%。
王杨君邓先和李志武
关键词:旋流片缩放管管束强化传热
强化传热管内的自然对流沸腾换热被引量:25
2004年
对普通缩放管、改型缩放管和光滑管进行了自然对流沸腾换热的实验研究 ,得到了这三种传热管的沸腾换热系数与热流密度的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 ,普通缩放管和改型缩放管的自然对流沸腾换热系数分别是光滑管的 1 .0 6倍和 1 .2 5倍 ,改型缩放管的自然对流沸腾换热系数比普通缩放管提高 1 8% ,并分析了改型缩放管比普通缩放管沸腾换热性能好的原因 .
张亚君欧阳荣邓先和李志武
关键词:缩放管换热
旋流片强化传热的数值模拟和场协同分析被引量:12
2007年
基于壳程周期性单元流道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一种新型的传热强化元件——旋流片作为管间支撑物的湍流流动与传热特性。数值模拟采用重整化(RNG)κ-ε双方程湍流模型,SIMPLEC算法进行压力和速度的耦合,壁面处理采用强化壁面处理法。分析了单元流道横截面流场和湍流强度的周期性变化,以及截面上流场和温度场的协同关系。比较了截面平均Nusselt数和平均协同角的对应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旋流片使流体在管束间做三维螺旋运动,破坏了流体流动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湍流强度从而强化传热,同时改变了管束间流体的速度场与温度场分布,旋流片强化传热的根本机理是改善了两场的协同关系。
周水洪邓先和何兆红李志武
关键词:旋流片强化传热数值模拟场协同原理
缩放管及改型缩放管内的自然对流换热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对普通缩放管、改型缩放管和光滑管进行了自然对流换热的实验研究 ,得到了这三种传热管的自然对流换热系数与热流密度的关系 ,并估算了自然对流段中的阻力损失。实验结果表明 ,改型缩放管和普通缩放管的自然对流换热系数分别比光滑管提高 1 8.3 %和 8.9% ,但管内阻力损失相差不大 ,说明改型缩放管适用于自然对流强化换热的场合。
张亚君欧阳荣邓先和李志武
关键词:缩放管热系数改型热流密度自然对流换热光滑管
错流型超重力旋转床中液滴的运动及二维建模被引量:4
2002年
从气体的流场和液滴的碰合出发 ,用液滴粒径 -位置联合分布模型描述了液滴群运动的特征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错流型超重力旋转填料床中液滴的二维运动模型 .模型物理意义明确 ,不含有可调动参数 .模型计算得到的液滴的相界面积与实验实测值的误差在 10 %以内 .
潘朝群邓先和赵晓曦李志武张良军
关键词:超重力旋转床液滴旋转填料床
MPC轴流管壳式换热器的壳程局部传热性能被引量:3
2010年
对一种具有并流多通道进出口结构(MPC)的轴流管壳式换热器的壳程局部传热性能进行实验研究,分别在有壳程进口段分布挡板与无分布挡板的情况下,探讨了进口段局部表面传质努塞尔数的分布、局部平均表面努塞尔数与管束位置及雷诺数的关系,分析了进口段和换热器整体的平均传质努塞尔数与雷诺数的变化关系,揭示了壳程进口段的局部表面努塞尔数的分布规律,并进行了机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分布挡板能够有效促进壳程流场的分布,提高换热器壳程的整体传热性能.
曾文良邓先和李志武
关键词:局部传热系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