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先和

作品数:297 被引量:1,253H指数:21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8篇期刊文章
  • 51篇专利
  • 2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4篇化学工程
  • 89篇动力工程及工...
  • 24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建筑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3篇机械工程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冶金工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2篇理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50篇传热
  • 118篇换热
  • 104篇换热器
  • 64篇强化传热
  • 44篇管壳式
  • 40篇管壳式换热器
  • 36篇缩放管
  • 34篇旋流
  • 34篇旋流片
  • 30篇壳程
  • 28篇旋转床
  • 25篇数值模拟
  • 25篇硫酸
  • 25篇超重力
  • 22篇热管
  • 22篇传质
  • 21篇热强化
  • 21篇超重力旋转床
  • 21篇传热强化
  • 20篇填料

机构

  • 294篇华南理工大学
  • 8篇淮海工学院
  • 5篇广东工业大学
  • 5篇衡阳师范学院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湖北大学
  • 3篇上海大学
  • 2篇佛山科学技术...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山西大学
  • 2篇中南大学
  • 1篇广东轻工职业...
  • 1篇丽水学院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武汉科技大学
  • 1篇中南工业大学
  • 1篇华中理工大学

作者

  • 294篇邓先和
  • 52篇张亚君
  • 35篇邓颂九
  • 32篇潘朝群
  • 24篇李志武
  • 22篇王杨君
  • 17篇徐国想
  • 14篇黄德斌
  • 13篇陈颖
  • 13篇何兆红
  • 11篇周水洪
  • 11篇洪蒙纳
  • 11篇邢华伟
  • 11篇周春琼
  • 10篇陈海辉
  • 10篇黄维军
  • 9篇简弃非
  • 9篇曾文良
  • 9篇赵晓曦
  • 9篇张连山

传媒

  • 39篇华南理工大学...
  • 31篇化工学报
  • 29篇化学工程
  • 20篇硫酸工业
  • 10篇化工进展
  • 9篇石油化工设备
  • 7篇现代化工
  • 4篇石油炼制与化...
  • 4篇高校化学工程...
  • 3篇广东化工
  • 3篇陕西科技大学...
  • 2篇热能动力工程
  • 2篇水处理技术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石油学报(石...
  • 2篇化学反应工程...
  • 2篇2000年硫...
  • 1篇化工科技
  • 1篇环境工程
  • 1篇化工新型材料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4
  • 12篇2013
  • 11篇2012
  • 9篇2011
  • 14篇2010
  • 14篇2009
  • 13篇2008
  • 23篇2007
  • 22篇2006
  • 23篇2005
  • 19篇2004
  • 19篇2003
  • 21篇2002
  • 19篇2001
  • 9篇2000
  • 6篇1999
  • 11篇1998
29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旋流片强化传热的数值模拟和场协同分析被引量:12
2007年
基于壳程周期性单元流道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一种新型的传热强化元件——旋流片作为管间支撑物的湍流流动与传热特性。数值模拟采用重整化(RNG)κ-ε双方程湍流模型,SIMPLEC算法进行压力和速度的耦合,壁面处理采用强化壁面处理法。分析了单元流道横截面流场和湍流强度的周期性变化,以及截面上流场和温度场的协同关系。比较了截面平均Nusselt数和平均协同角的对应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旋流片使流体在管束间做三维螺旋运动,破坏了流体流动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湍流强度从而强化传热,同时改变了管束间流体的速度场与温度场分布,旋流片强化传热的根本机理是改善了两场的协同关系。
周水洪邓先和何兆红李志武
关键词:旋流片强化传热数值模拟场协同原理
气体管壳式换热器传热强化技术研究(二)——关于强化传热管管型的讨论被引量:4
1991年
本文对几种用于气体传热强化的粗糙表面强化传热管管型进行了讨论,分别对它们在管内和管隙间的传热强化性能加以评价,对影响这些管型的传热强化性能的因素也作了分析。
邓先和陆应生邓颂九
关键词:换热器传热管
换热器壳程进出口折流区传热温差损失分析
对管壳式换热器壳程进出口折流区的传热温差作了分析,以换热器热流体与冷流体的出口温度比例α表征换热器的换热深度,探讨了换热器换热深度与长径比的关系。采用流路分析方法。对换热器壳程折流区域的传热性能进行了数学分析,并与纯逆流...
邓先和蒋夫花
关键词:换热器优化设计
文献传递
管壳式换热器新型支撑结构的数值模拟被引量:5
2007年
提出并分析了一种新型的传热强化元件———旋流片作为管束间支撑物的流动与传热特性。在实验研究基础上,应用周期性单元流道模型,数值模拟了空心环和旋流片支撑时的湍流流动和传热性能。结果表明,空心环和旋流片均增强了换热,但都产生一定的阻力损失,特别是旋流片可以产生较大的形体阻力。周期性间隔布置的旋流片能产生衰减性的自旋流,有效冲刷壁面和增强扰流,换热效果优于空心环,具有较好的综合强化换热性能。
周水洪邓先和
关键词:旋流片换热器数值模拟
缩放管内自旋流强化传热的场协同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建立了周期性单元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缩放管内带衰减性自旋流的三维湍流流动中的场协同现象,研究轴向不同位置速度场与温度场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切向速度对强化传热影响很大,自旋流纵向涡使轴向速度和切向速度在同一数量级;自旋流改善了湍流中心区与边壁区流体速度场与温度梯度场的协同程度,使传热得到了强化。
洪蒙纳邓先和
关键词:缩放管自旋流强化传热场协同
板棒式换热器传热性能分析(Ⅱ)——换热器结构的优化设计被引量:5
2001年
以单位质量材耗的换热能力最大为目标函数 ,分析研究了不同雷诺数Re的操作条件下肋棒长度、直径及板厚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当雷诺数较小时肋棒才可有效地起到强化传热的作用 ,且随着肋棒直径的减小强化传热作用增强 ;当板厚为 3mm、雷诺数在 10 3~ 5× 10 3之间时 ,最佳肋棒长径比为 2~ 3.以上结果可作为板棒式换热器结构优化设计的参考依据 .
邓先和徐国想张亚君
关键词:传热性能优化设计强化传热换热面积雷诺数
肋粗糙表面管强化传热数值分析(英文)被引量:3
2006年
肋粗糙管是包装设备的一种重要管道,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光滑圆管与肋粗糙管内的湍流传热进行计算,根据数值模拟的结果计算了传热滞流底层与湍流主区内的热阻,计算结果显示贴近壁面的薄滞流底层的热阻约占总热阻的一半,是影响传热的主要区域;肋粗糙管通过表面粗糙减小了热阻,促进了传热。该粗糙管在包装设备上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
黄维军邓先和傅和青
关键词:热阻数值模拟
NaOH、甘油的水溶液浸出三氧化二锑的机理研究被引量:20
2001年
NaOH、甘油或木糖醇的水溶液浸出锑氧粉得到双金属醇盐 ,溶液在一定的碱性条件下能保持稳定 ;本文对NaOH。
潘朝群邓先和宾万达杨天足
关键词:氢氧化钠三氧化二锑浸出机理
沟槽面管道湍流减阻的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21
2005年
采用标准k ε模型,通过数值计算考察了两种沟槽面管道湍流减阻性能,包括不同的沟槽深度、沟槽间距以及零压梯度和逆压梯度的阻力性能,获得最大11%的减阻效果,并对其进行了实验验证;探讨了沟槽面的减阻机理,分析结果与沟槽面平板湍流减阻的结果较一致。
黄德斌邓先和王杨君
关键词:数值模拟减阻
旋转填料床,一种新型高效气液传质传热装置被引量:2
1998年
回顾了旋转填料床这种新型高效气液传质传热装置近年来的进展及特性,应用,报道了本实验室有关的研究结果。
陈海辉邓先和
关键词:旋转填料床
共3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