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春江

作品数:30 被引量:124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南山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细胞
  • 6篇药物
  • 4篇星状细胞
  • 4篇疗效
  • 4篇慢性
  • 4篇肝星状细胞
  • 3篇肝病
  • 3篇肝炎
  • 2篇星状细胞活化
  • 2篇血压
  • 2篇药物不良
  • 2篇药物不良反应
  • 2篇乙型
  • 2篇乙型肝炎
  • 2篇鼠肝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慢性肝
  • 2篇慢性乙型
  • 2篇慢性乙型肝炎

机构

  • 30篇中南大学湘雅...
  • 8篇中南大学
  • 3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吉首大学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 1篇深圳市南山区...
  • 1篇浏阳市中医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30篇王春江
  • 13篇刘世坤
  • 9篇李佐军
  • 6篇宋立莹
  • 4篇邓珍珍
  • 3篇吴翠芳
  • 3篇李兵
  • 3篇王勇
  • 2篇刘小云
  • 2篇彭向东
  • 2篇王朝晖
  • 2篇蒋跃平
  • 2篇马玉桃
  • 2篇周于禄
  • 2篇何阳
  • 1篇张浩晔
  • 1篇刘韶
  • 1篇石卫峰
  • 1篇袁洪
  • 1篇周婷

传媒

  • 5篇中南药学
  • 4篇中国临床药理...
  • 3篇药物不良反应...
  • 2篇中国现代应用...
  • 2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上海医药
  • 1篇药学学报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中国药房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中医药临床杂...
  • 1篇药品评价
  • 1篇国际病理科学...
  • 1篇中国感染与化...
  • 1篇中国真菌学杂...
  • 1篇中华危重症医...
  • 1篇食管疾病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5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临床药师参与1例皮肌炎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膝关节感染的药学实践
2023年
目的 为皮肌炎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talaromycosis marneffei,TM)关节感染患者的诊疗提供精准治疗。方法 临床药师全程参与此例患者的诊疗,提供药物治疗方案选择、药物相互作用、血药浓度监测和不良反应监护等药学服务。结果 患者经伏立康唑治疗序贯伊曲康唑治疗,并随访4个月,他克莫司和伏立康唑的血药浓度均在目标治疗范围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皮肌炎并TM感染的个体化治疗,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王丹霞王春江孙剑李佐军
关键词:皮肌炎伏立康唑关节感染血药浓度监测
甲巯咪唑致中国人群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甲巯咪唑致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IAS)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1985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国内外期刊公开发表的中国人群甲巯咪唑致IAS病例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统计95例甲巯咪唑致IAS患者,男性发病年龄早于女性,性别比为1∶2.31;服用甲巯咪唑30 mg/d后在1月至3月内发生IAS最多,主要在夜间及凌晨以神经性低血糖为首发症状,血糖一般在2 mmol/L以下,胰岛素浓度常≥100 mU/L,胰岛素自身抗体(IAA)阳性。胰腺影像学无明显异常;停用甲巯咪唑,给与对症及激素治疗后,症状逐渐缓解,激素治疗与非激素治疗低血糖消失时间无明显区别。结论:甲巯咪唑致IAS是一种临床上少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服药期间如出现低血糖或高血糖现象,应及时就诊和处理,正确治疗后,一般预后良好。
王春江孙伟孙林丽
关键词: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甲巯咪唑胰岛素自身抗体低血糖
临床药师参与1例HBV代偿期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使用阿卡波糖的处置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临床上多见糖尿病患者肾功能不全时降糖药物的选择和剂量问题,且临床各指南和说明书对肾功能不全时降糖药物的使用已经有明确规范的建议,但是对于肝功能不全特别是HBV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合并糖尿病时,降糖药物的使用却很少予以推荐意见。本文通过临床药师参与并分析1例HBV代偿期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阿卡波糖的使用,从肝功能对阿卡波糖药代动力学的影响、国内外代偿期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阿卡波糖使用的临床研究、安全给药建议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实际用药提供参考意见。
田莉王春江
关键词:肝硬化糖尿病阿卡波糖
西妥昔单抗联合DF化疗方案在中晚期食管癌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西妥昔单抗联合DF化疗方案在中晚期食管癌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80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DF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及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客观缓解率(72.50%)显著高于对照组(55.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癌胚抗原(CEA)与鳞状细胞癌抗原(SC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EA与SC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毒副反应发生率(12.50%)显著低于对照组(37.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妥昔单抗联合DF化疗方案可有效提高近期疗效,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且毒副反应轻微,对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病情控制具有积极意义。
曹珊珊苏永立王春江吴雪王勇
关键词:西妥昔单抗中晚期食管癌近期疗效毒副反应
TGF-β1对大鼠肝星状细胞中端粒酶的调节作用(英文)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索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大鼠肝星状细胞端粒酶表达的影响以及肝纤维化过程中TGF-β1所起的作用。方法: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正常大鼠肝脏中原代肝星状细胞并分两组培养。肝星状细胞的形态通过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肝星状细胞的纯度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自发荧光鉴定。分别观察用浓度为0,0.1,1,10 ng/mL的TGF-β1处理24 h和1 ng/mL TGF-β1处理并培养3,6,9 d,观察肝星状细胞的端粒酶反转录酶(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TERT)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TGF-β1能触发HSCs从静息状态向高度分化的肌成纤维细胞的转化。正常大鼠原代肝星状细胞中TERT mRNA的表达随细胞培养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但相邻时间点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0 ng/mL组相比,0.1 ng/mL TGF-β1处理HSCs 1 d对TERT mRNA的表达无明显抑制作用,而浓度为1 ng/mL和10 ng/mL TGF-β1处理HSCs 1 d能显著抑制TERT mRNA的表达(P<0.05)。用1 ng/mL TGF-β1处理HSCs 3 d对TERT mRNA的表达无明细抑制作用,1 ng/mL TGF-β1处理HSCs 6 d能显著抑制TERT mRNA的表达(P<0.05)。TGF-β1对HSCs中TERT mRNA的抑制作用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结论:肝纤维化过程中,TGF-β1可能通过减少端粒酶反转录酶的表达来促进肝星状细胞的转化,从而促进肝纤维化的进展。
袁洪周于禄刘世坤邓珍珍黄利华李佐军李兵王春江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1肝星状细胞端粒酶反转录酶
聚乙二醇干扰素α和其他抗乙肝病毒药物对中国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对比(英文)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通过Meta分析来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peg interferon,PEG-IFN)α与IFNα、阿德福韦酯(adefovir dipivoxil,ADV)和恩替卡韦(entecavir,ETV)对中国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和3个主要的中文数据库(万方、维普和CNKI),检索年限为1966年到2012年。由两名评价员对纳入的有关PEG-IFNα治疗中国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独立进行评价。结果:14个随机对照试验符合最终的纳入条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中国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PEG-IFNα组的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HBeAg血浆清除率和肝纤维化的改善率均高于IFN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G-IFNα对HBeAg血清转换率和HBeAg血浆清除率明显优于ET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总体的HBeAg血清转换率和HBeAg血浆清除率较低。PEG-IFNα与ADV的联合用药组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和HBeAg血清转换率高于ADV单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G-IFNα对血浆HBsAg清除率和其他几种抗乙肝病毒药物相比无明显优势。结论:PEG-IFNα对中国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显著,可作为治疗中国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一线药物。而对PEG-IFNα的联合用药对中国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益处和危害尚缺乏足够的证据。
邓珍珍王春江李佐军李兵刘世坤
关键词: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
利培酮相关横纹肌溶解症的临床特点分析
2022年
目的了解利培酮相关横纹肌溶解症(RM)的临床特点。方法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截至2021年2月),收集利培酮相关RM病例报告类文献,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疾病情况、用药情况、RM发生情况[发生时间、临床症状和血清肌酸激酶(CK)水平等]及其治疗及转归,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收集到患者16例,男性14例,女性2例;年龄13~76岁;原发疾病为精神分裂症者11例,精神运动性激越、强迫症、伴有精神病症状的抑郁综合征、抑郁症状群和疑似精神病症状者各1例。16例患者中,单用利培酮者2例,联用其他药物者14例(联用其他抗精神病药、镇静药、抗抑郁药、他汀类、抗胆碱药、环孢素者分别为6、6、5、4、3、1例,联用1、2、3、4种药物者分别为3、7、1、3例);利培酮用药途径为口服者13例,注射者1例,未描述者2例。13例口服利培酮患者有用药剂量描述,其中12例剂量符合说明书要求,1例常规剂量服用5年自行停药后出现严重幻觉顿服利培酮96 mg。除过量顿服利培酮者外,14例有RM发生时间描述,为使用利培酮的4 d~2年,其中10例发生在用药4~15 d。主要临床症状为肌肉疼痛(10例)、急性肝损伤(8例)、急性肾损伤(5例)、肌无力(4例)、发热(3例)、心动过速(3例)、急性筋膜间隙综合征(ACS,3例)。16例患者发生RM时CK水平为4587~928961 U/L(中位数27355 U/L),其中>15000 U/L者10例(62.5%)。发生RM后,13例停用利培酮,2例继续服用,1例减量服用;8例给予水化治疗,3例给予血液透析治疗,1例给予器官支持治疗,3例发生ACS者行筋膜切开术。所有患者症状消失,CK水平恢复正常,12例患者描述具体时间,症状消失时间2~12个月,CK水平恢复时间7~56 d。结论利培酮相关RM多数发生在使用利培酮4~15 d内,且多与联用其他药物有关;CK水平多呈重度升高,可并发ACS。停用利培酮和/或给予对症治疗可恢复正常。
李佐军苏彦红周于禄吴翠芳王春江
关键词:利培酮横纹肌溶解急性肾损伤肌酸激酶
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吉非替尼耐药及对策研究进展
2013年
在许多工业化国家,非小细胞肺癌(NSCLC)在癌症患者病死率中占首要位置[1]。全世界每年有1.38亿人死于肺癌,肺癌在男性癌症患者中占第1位,在女性癌症患者占第2位。虽然有关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及相关研究取得重大的进步,但事实上该疾病的预后效果较差,因此研究更多的有效疗法对攻克该类癌症具有非凡的意义。
宋立莹刘世坤王春江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吉非替尼耐药
超剂量使用更昔洛韦致全血细胞减少被引量:1
2021年
1例42岁女性患者因发热10 d、怀疑巨细胞病毒感染,予更昔洛韦150 mg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2次/d和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2.25 g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2次/d。用药前白细胞计数(WBC)12.71×10^(9)/L,血小板计数(PLT)262×10^(9)/L,红细胞计数(RBC)2.99×10^(12)/L,血红蛋白(Hb)84 g/L。2 d后因患者出现水肿,将更昔洛韦用法调整为150 mg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 ml静脉滴注、1次/d,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2.25 g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 ml静脉滴注、2次/d。用药第11天,实验室检查示WBC 3.01×10^(9)/L,PLT 92×10^(9)/L,RBC 2.39×10^(12)/L,Hb 68 g/L。用药第13天,WBC 1.98×10^(9)/L,PLT 86×10^(9)/L,RBC 2.44×10^(12)/L,Hb 69 g/L。查阅患者既往住院病历资料,患者曾因使用更昔洛韦发生轻度骨髓抑制,考虑为更昔洛韦致全血细胞减少。停用该药并给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200μg皮下注射、1次/d和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10000 U皮下注射、1次/周,5 d后实验室检查示WBC 3.82×10^(9)/L,PLT 197×10^(9)/L,RBC 3.12×10^(12)/L,Hb 92 g/L。本例患者3年前曾行肾移植术,根据其肌酐清除率水平计算,该患者使用更昔洛韦属于超剂量用药。
李佐军杨新良陈也君王利左文建刘晓红王春江
关键词:更昔洛韦全血细胞减少巨细胞病毒感染
144例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分析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合理用药提供支持。方法根据我国常用药物性肝损伤诊断标准,对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湘雅三医院住院的144例DIL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4例DILI患者中,男性占53.47%(77/144例),女性46.53%(67/144例),平均年龄(44.32±16.02)岁,45岁以上50.70%(73/144例)。致肝损伤的药物包括中药23.61%(34/144例),免疫抑制剂20.83%(30/144例),抗结核药15.97%(23/144例),抗肿瘤药物7.64%(11/144例)等。本研究144例患者治愈18.75%(27/144例),好转22.92%(33/144例),未愈及其他为58.33%(84/144例),平均住院16 d。年龄、性别、发病时间对DILI的预后没有影响(P>0.05),起病时肝功能指标对DILI预后有影响(P<0.05)。结论本次研究中DILI在中老年人中的发病率较高,多种药物会引起DILI,以中药、抗结核药物及免疫抑制剂居多。
孟佩佩刘世坤何阳马玉桃左珊如宋立莹王春江
关键词:药物性肝损伤药物不良反应抗结核药免疫抑制剂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