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汤庆佳

作品数:27 被引量:153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天文地球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岩溶
  • 4篇地下水
  • 3篇地下河
  • 3篇水文
  • 3篇硝盐
  • 3篇包气带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地质
  • 2篇电导
  • 2篇电导率
  • 2篇洞穴滴水
  • 2篇岩洞
  • 2篇遗址
  • 2篇遗址保护
  • 2篇山坡
  • 2篇示踪试验
  • 2篇水流
  • 2篇水流冲击
  • 2篇水泥杆

机构

  • 25篇中国地质科学...
  • 6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联合国教科文...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广西水文地质...
  • 2篇桂林理工大学
  • 2篇西南大学
  • 1篇贵州省交通规...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27篇汤庆佳
  • 14篇刘绍华
  • 11篇姜光辉
  • 7篇蒋忠诚
  • 7篇胡兆鑫
  • 7篇罗为群
  • 7篇吴泽燕
  • 6篇郭芳
  • 6篇郭小娇
  • 4篇陈长杰
  • 4篇龚晓萍
  • 4篇张强
  • 3篇章程
  • 3篇袁道先
  • 3篇苗迎
  • 3篇李鑫
  • 2篇杨利超
  • 2篇殷建军
  • 2篇靳孟贵
  • 2篇黄思宇

传媒

  • 6篇中国岩溶
  • 2篇地球学报
  • 2篇水科学进展
  • 1篇环境工程
  • 1篇中国地质
  • 1篇水文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地球与环境
  • 1篇南方农业学报

年份

  • 2篇2024
  • 4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19
  • 3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0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岩溶介质非均质性对钻孔水物化指标垂向变化的影响
岩溶介质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其地表及地下的岩溶结构形态多样。通过对钻孔结构描述、钻孔水物化性质分析,不仅能够掌握区域上岩溶含水层的结构特征,而且对于岩溶地下水演化过程的揭示亦有重要作用。文章以桂林岩溶水文地质试验场西南部...
刘绍华汤庆佳杨利超章程苗迎
关键词:非均质性
碧水岩地下河中微量金属元素对降雨的响应特征及来源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在降雨条件下,利用自动采样器对广西碧水岩地下河出口进行高频采样,分析了碧水岩地下河出口水体中Cu、Pb、Zn、Cd等微量金属元素的水化学动态变化特征,探讨了地下河水中微量金属来源及其对降雨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地下河水化学组分表现出了较明显的规律,其中主要元素Ca^(2+)、Mg^(2+)、HCO-3等在降雨过程中稀释作用明显,而Al、Mn、TFe、Cu、Pb、Zn、Cd等金属元素对降雨响应敏感,其质量浓度在降雨过程中有所升高,相应质量浓度曲线均表现出多峰值特点,且在最大降雨发生后第9 h达到最大峰值.推断水岩作用、河底沉积物再释放和水土流失是导致河水金属元素浓度增高的原因,金属元素不同来源及地下河双入口的结构特征是形成金属元素质量浓度曲线多峰值的原因,其中水岩作用引起的水化学变化较河底沉积物再释放和水土流失更敏感,而后者是导致河水重金属元素增加的主要原因.监测期间,溶质在地下河中的平均迁移速度约为0.47 km·h^(-1),污染物运移速度较快,因此,通过对岩溶地下河水化学动态的监测,掌握微量金属组分来源及迁移特性,对于地下河水环境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邹艳娥蒋萍萍张强汤庆佳康志强龚晓萍陈长杰俞建国
关键词:岩溶地下河降雨微量金属
典型岩溶石山山坡土壤剖面水分分层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揭示岩溶石山山坡土壤剖面水分的分层性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间的相互关系,为我国南方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水土流失和岩溶水文过程等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典型岩溶石山山坡土壤剖面进行分层取样,结合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岩溶石山地区土壤水含量的垂向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土壤剖面水含量的分层特征。【结果】岩溶石山山坡土壤剖面水含量具有明显差异,变化范围为34.66%~47.10%,平均值为38.15%,土壤质量水含量的最大值出现在35 cm深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质量水含量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下同),与pH呈显著负相关,与中值粒径相关性不显著(P>0.05);有机质通过改善土壤团聚体结构影响土壤质量水含量变化。土壤质量水含量及理化性质的变化具有分层性,地表至35 cm为表土层,35~85 cm为过渡层,85~115 cm为稳定层。【结论】岩溶石山地区土壤剖面水分具有明显的分层性,是土壤性质、结构特征、根系活动、水分运动、化学淋滤作用及基岩界面综合作用的结果,尤其应注意20~40 cm处植被根系活动及基岩界面对土壤剖面水分变化的影响。
郭小娇龚晓萍袁道先汤庆佳陈长杰李鑫
关键词:理化性质有机质
岩溶地下水位对降雨响应的时空变异特征及成因探讨——以广西桂林甑皮岩为例被引量:10
2019年
岩溶地下水位对降雨响应具有时空变异性,甑皮岩遗址地下水动力系统结构的认识存在分歧。利用高分辨率降雨水位数据,将研究区分割为不同含水体,通过水位动态、相关分析、滑动窗口采样相关分析等方法,探讨岩溶地下水对降雨响应时空变异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岩溶强发育、扩散流导水的含水体水位对降雨的响应表现为缓升缓降,水位自相关性强;发育岩溶管道的含水体水位表现为陡升陡降,水位自相关系数衰减速率快,对降雨响应的滞后时间短,互相关函数图呈多峰型;岩溶发育的极不均匀性是造成空间响应差异的主要原因。雨季地下水位对降雨响应的滞后时间远小于枯季;雨季累积降雨量大、水位埋深浅、包气带长期处于饱和或者近饱和状态,降雨垂直入渗补给历时短;雨季暴雨频繁导致含水体地下水短期内形成较大水力梯度,径流补给速度加快。综合分析认为,甑皮岩遗址地下水动力系统由NE向岩溶管道、NS向管道-裂隙以及NE向强径流带3个子径流系统组成。
王朋辉王朋辉姜光辉袁道先张强
关键词:岩溶地下水位
典型岩溶山坡土壤剖面水分对降雨响应过程研究被引量:19
2016年
为揭示岩溶石山山坡降雨入渗补给机制,选取典型岩溶石山山坡土壤剖面为研究对象,于2015年7-10月期间对不同深度土壤水分进行高分辨率连续监测,研究典型场雨条件下土壤剖面水分对降雨的响应过程,分析土壤剖面水分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可能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剖面水分对降雨的响应受前期土壤含水量、降雨量、降雨强度的影响,还与土壤所处的地形地貌有关;表层土壤水分对首次次降雨响应的滞后时间与前期土壤含水量有关,响应时间在0.5~4.75h之间,旱季响应时间比雨季长;降雨阈值是引起土壤水分降雨响应的重要条件,旱季6mm降雨量是土壤水分响应的降雨阈值。当降雨量补充土壤水分亏缺后,土壤剖面水分对降雨响应迅速,响应时间最小为0.25h,不同深度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响应时间一致,说明下层土壤水分可能受到优先流或侧向径流补给影响。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幅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不同深度土壤水分变化主要受土壤-大气界面、土壤-植被、土壤-基岩界面控制下的气候条件、植被蒸散发和介质渗透性差异影响。
郭小娇龚晓萍汤庆佳陈长杰姜光辉李鑫邹艳娥
关键词:阈值
一种基于自然的岩溶小流域水土流失监测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自然的岩溶小流域水土流失监测系统,包括集水坝、集水沟、监测孔、水位计、三角堰板、沉砂池、排水管、滤网、分流池、分流管、集流池,所述集水坝与集水沟连接,所述集水沟沟壁上预留有监测孔,所述监测孔中放置...
胡兆鑫罗为群吴泽燕蒋忠诚刘绍华涂纯汤庆佳张谭锋牛勇李航陈雅祺
典型岩溶石山包气带洞穴水流的水文过程浅析被引量:9
2014年
为了研究岩溶包气带洞穴水流的水文过程,在2013年7月1日至2013年11月21日期间,选取桂林丫吉试验场硝盐洞XY5滴水点为研究对象,利用GreenSpanCTDP300多参数仪对其进行了每半小时一次的高频率水文指标监测,分析了包气带洞穴滴水对降雨响应过程及水化学指标的动态变化特征。研究表明:洞穴滴水量、电导率和水温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滴水量变化主要受到降雨量、降雨强度和硝盐洞单元体前期含水量的影响,监测期间滴水量变化范围为23.15-589.47 mL/s;水温对降雨响应速度最快且主要受当地气温的影响,流量和电导率基本上表现出同时上升态势,电导率具有季节变化规律,即雨季电导率值较大,波动小,旱季值较小,波动较大;从旱季和雨季的水文过程,并结合旱季滴水主要化学组分的动态变化来看,电导率和水温有3个峰值,不同的峰对应不同产流顺序的水,即裸岩面产生的坡面径流、土壤—基岩界面径流和裂隙水。因此,通过洞穴滴水的水文过程及水化学指标的动态变化特征,可以定性的反映出滴水水源、滴水点运移路径、时间和环境条件的变化。
郭小娇姜光辉汤庆佳黄思宇刘绍华
关键词:洞穴滴水电导率水温
岩溶介质非均质性对钻孔水物化指标垂向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岩溶介质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其地表及地下的岩溶结构形态多样。通过对钻孔结构描述、钻孔水物化性质分析,不仅能够掌握区域上岩溶含水层的结构特征,而且对于岩溶地下水演化过程的揭示亦有重要作用。文章以桂林岩溶水文地质试验场西南部峰丛山区与峰林平原交界处的钻孔为例,通过野外便携式多参数仪原位测试钻孔垂向水物化指标(pH值、水温T、电导率EC),探索浅部(地面以下约50m内)地下岩溶较为发育条件下钻孔水物化指标的垂向变化特征,揭示岩溶介质非均质性对钻孔垂向水物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岩溶地区小范围内不同钻孔间的水物化性质有所差异,且岩溶发育相似的钻孔(如ZK4/ZK5、ZK7/ZK8),其水物化指标垂向变化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不同指标(T、pH、EC)的变化幅度存在差异;钻孔水物化性质受到试验场区岩溶介质结构非均质性的控制,即岩溶介质结构影响了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和水力联系而导致水物化性质的差异;在对岩溶地区地下水物化性质进行研究时应充分考虑岩溶介质的非均质性特征,根据实际的水文地质条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钻孔含水段进行取样和监测。
刘绍华汤庆佳杨利超章程苗迎
关键词:非均质性
干湿交替条件下包气带土柱中氮素迁移转化规律实验被引量:11
2010年
干湿交替的回灌方法常被用于解决地面回灌补给地下水的堵塞问题。研究干湿交替条件下地面回灌对地下水的影响对于指导再生水回灌地下水具有重要实际意义。通过室内土柱模拟实验,在入渗强度为10.5 mm/h的条件下,日均进水量3 888 mL;用干湿交替的地面回灌模式持续运行136 d,累计灌入氨氮含量为5 mg/L的模拟再生水23 894 L,研究包气带土柱对氨氮的去除效果及氮素在包气带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表明,充分利用包气带的好氧、兼氧和厌氧环境,生物脱氮是地下水回灌过程中脱氮的主要途径。包气带对氨氮的去除机理主要为土壤对氨氮的吸附作用和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回灌过程中累积在土颗粒表面的氨氮在干期发生硝化作用,干湿交替会加强氮素在包气带的迁移转化,导致干期后的回灌初期大量硝态氮迁移到饱和带地下水中。
张沙莎靳孟贵孙强董晓亮汤庆佳
关键词:氨氮包气带干湿交替再生水
广西贺州松木寨地下水中氨氮的自然降解过程分析
2018年
在广西贺州松木寨选取了3个泉水监测点和3个钻孔监测点,对pH、温度、电导率、NH_4^+-N、NO_3^--N、NO_2^--N、δ^(15)N-NO_3^-和δ^(18)O-NO_3^-等指标进行监测,探讨了地下水中氨氮在自然条件下的降解过程。结果表明:1)不同采样点地下水中NH_4^+-N浓度相差较大,主要受地下水径流条件和地下水补给的影响。2)地下水中的NH_4^+-N浓度较高,但随着时间的变化,水中NH_4^+-N浓度明显降低,泉S1的ρ(NH_4^+-N)从59.24 mg/L降低至8.00 mg/L,钻孔ZK2的ρ(NH_4^+-N)从207.80 mg/L降低至91.14 mg/L。3)利用硝酸盐氮氧同位素的方法,证明影响NH_4^+-N浓度降低的因素有稀释作用、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其中水的稀释作用是氨氮浓度降低的主要原因。
蒋萍萍邹艳娥张强汤庆佳汤庆佳游少鸿
关键词: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