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泽燕

作品数:21 被引量:100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专利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5篇天文地球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岩溶
  • 6篇石漠化
  • 4篇岩溶区
  • 4篇土壤
  • 3篇植被
  • 3篇植被覆盖
  • 3篇水泥杆
  • 3篇
  • 3篇沉砂池
  • 2篇岩溶石漠化
  • 2篇育苗
  • 2篇遮阳网
  • 2篇水流
  • 2篇水流冲击
  • 2篇水土
  • 2篇水土流失
  • 2篇水土流失监测
  • 2篇水位
  • 2篇水位计
  • 2篇素图

机构

  • 20篇中国地质科学...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广西师范学院
  • 1篇佛山科学技术...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国土资源

作者

  • 21篇吴泽燕
  • 17篇罗为群
  • 14篇胡兆鑫
  • 13篇蒋忠诚
  • 7篇章程
  • 6篇刘绍华
  • 5篇汤庆佳
  • 3篇杨奇勇
  • 3篇程洋
  • 2篇胡宝清
  • 2篇肖琼
  • 2篇黄静
  • 1篇童立强
  • 1篇曹建华
  • 1篇梁建宏
  • 1篇陈平

传媒

  • 4篇中国岩溶
  • 2篇环境与可持续...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节水灌溉
  • 1篇桂林理工大学...

年份

  • 5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基于自然的岩溶小流域水土流失监测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自然的岩溶小流域水土流失监测系统,包括集水坝、集水沟、监测孔、水位计、三角堰板、沉砂池、排水管、滤网、分流池、分流管、集流池,所述集水坝与集水沟连接,所述集水沟沟壁上预留有监测孔,所述监测孔中放置...
胡兆鑫罗为群吴泽燕蒋忠诚刘绍华涂纯汤庆佳张谭锋牛勇李航陈雅祺
降雨对岩溶峰丛洼地不同地貌部位土壤水分及温度的影响研究
2023年
土壤水热因子是影响岩溶区植被恢复、生态修复和水土保持等的主要因素,降雨变化是限制土壤温度和水分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典型峰丛洼地不同地貌部位选择监测点,对不同降雨条件及20、50、80、110 cm深度土壤温度和水分进行连续监测,探讨峰丛洼地区降雨变化对土壤水分和温度的影响机制及其两者耦合关系。结果表明: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水分变异系数增大,土壤温度变化幅度减小。洼地土壤水分对不同条件下的降雨均有响应,但坡地土壤水分对中雨以上级别的降雨发生降雨响应,且坡地土壤水分响应程度较洼地土壤水分强烈。土壤温度日变化特征仅存在于小雨或中雨,大雨或暴雨时,其变化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土壤水分和温度的相关性在洼地和坡地呈相反的变化。
史敏莉罗为群吴泽燕吴泽燕胡兆鑫涂纯
关键词:土壤温度土壤水分降雨洼地坡地
用流域系统的观点看待广西西江流域石漠化及其治理
2017年
本文以西江流域为研究单元,阐述了该流域石漠化的成因及分布现状,并按照石漠化的程度进行分区,得出该流域的石漠化主要分布中部的红水河和浔江流域、西部的左、右江地区、东北部的漓江中下游一带,并对土地石漠化的危害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治理的对策和措施。
黄静胡宝清罗为群吴泽燕胡兆鑫
关键词:流域系统西江流域石漠化
不同改良方案岩溶土壤空气CO2运移及其源汇效应——以果化石漠化综合治理研究基地为例
岩溶地质背景条件下,土壤成土速度缓慢,土层薄,保水保肥能力差,水土流失/漏失严重,60%以上的土壤为低产土壤[1]。以碳-水-钙循环为主要结构的岩溶动力系统敏感响应于外界环境变化[2],岩溶地质碳汇是重要的“遗漏汇”,碳...
吴泽燕
关键词:土壤呼吸
文献传递
一种简易育苗棚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简易育苗棚,包括水泥杆、钢丝绳、钢丝绳锁扣、花篮螺丝、地钉、遮阳网和扎带,所述水泥杆顶部开有孔洞,所述孔洞穿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穿过花篮螺丝一端后用锁扣锁紧,所述花篮螺丝另一端勾住地钉,所述钢丝绳上铺...
胡兆鑫张标罗为群蒋忠诚吴泽燕涂纯刘绍华汤庆佳张谭锋牛勇
岩溶区土壤地球化学调查多要素图层布点及三维导航采样法——以广西平果县为例被引量:2
2018年
岩溶区具有峰丛与洼地串珠式分布、山地面积大、正负地形交错等特殊性,使用网格中心布点法和手持GPS导航开展土壤地球化学调查常出现布点位置不佳、点位到达耗时费力的问题。为此,研究了一套新的采样方法:首先,利用ArcGIS软件进行网格和网格点自动生成、批量编号;然后,以低洼汇水为主、兼顾其他地理要素的代表性为原则,在奥维互动地图浏览器中通过高清遥感影像、地形图、地质图、土壤类型图等图层的的叠加/切换对网格点位置进行调整、生成预布点;最后,使用奥维移动端进行野外调查路线规划和三维影像导航。该技术方法流程充分发挥各个GIS软件的优势,完美实现软件对接,能高效、高质、便捷地完成岩溶区室内布点、野外导航,对其他野外调查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吴泽燕罗为群罗为群蒋忠诚胡兆鑫章程
关键词:岩溶
全域尺度的岩溶石漠化信息遥感快速提取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全域尺度的岩溶石漠化信息遥感快速提取方法,S1、编制南方岩溶区碳酸盐岩分布图;S2、采用二分线性像元分解模型反演全域的植被覆盖度,解决了其它方法覆盖范围小和可对比性差的问题;S3、以步骤S2的植被覆盖度为参数...
程洋涂杰楠吴泽燕
文献传递
土壤改良对土壤水水化学及碳酸盐岩溶蚀的CO_2净消耗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19年
为研究利用滤泥与不同有机肥搭配对岩溶土壤进行改良增加无机碳汇的最佳实施方案,在果化示范区开展了滤泥、滤泥+秸秆+沼液和滤泥+秸秆+牛粪等三种土壤改良方案试验,在各个改良地和对照地埋放标准溶蚀试片和土壤水收集器,测试一年试片溶蚀速率和不同月份土壤水主要阴阳离子浓度。结果表明:滤泥中含有大量钙盐和硫酸盐,导致土壤水类型为Ca-SO_4。各个改良地和对照地土壤水中参与岩溶作用的[Ca^(2+)+Mg^(2+)]/HCO^-_3(当量浓度)均大于1,表明外源酸参与了土壤中碳酸盐岩溶蚀。施肥高峰期,试验区本底土壤CO_2净消耗量出现负值,原因是硝化作用产生的H^+与土壤水中HCO^-_3发生脱气作用,导致CO_2从水中逸出。单施滤泥改良后,滤泥有机酸显著提高了试片溶蚀速率,但土壤水pH值降低,H^+的大量存在导致脱气作用加剧,年均碳酸贡献率为-0.32,年均减少CO_2净消耗量0.66 mmol·L^(-1)。滤泥配施秸秆和牛粪引起8月脱气作用加剧,其他月份同样削弱了脱气作用,最终导致CO_2年均净消耗量几乎不变。滤泥配施秸秆和沼液大大削弱了单施滤泥引起的脱气作用,同时减小了土壤中碳酸盐岩溶蚀速率的增强程度,最终导致CO_2年均净消耗量增加了0.065 mmol·L^(-1),该方案为最佳增加无机碳汇的实施方案。
吴泽燕罗为群罗为群蒋忠诚章程胡兆鑫
关键词:土壤改良
峰丛洼地区石漠化治理的碳汇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8年
根据峰丛洼地区石漠化治理碳汇的现有研究文献,系统总结了峰丛洼地区石漠化治理过程中的碳储量空间格局及其动态过程、不同模式下的碳汇评价与定量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与不足,提出了峰丛洼地区二期石漠化治理应关注碳汇稳定性、受气候变化制约等问题,从而优化资源配置的思路;展望了峰丛洼地区二期石漠化治理工程中碳汇研究的趋势:一方面,将土壤分布格局、碳汇耦合机理研究和增加当地经济效益相结合,提高当地农民参与石漠化治理的积极性,推广和发展第一期石漠化治理工程的成果和经验;另一方面,将遥感技术与石漠化治理碳汇研究相结合,构建更多碳汇估算模型,为二期石漠化治理碳汇定量化服务。
曾发明吴泽燕章程杨奇勇
关键词:石漠化治理峰丛洼地
一种赤苍藤种植用简易大棚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赤苍藤种植用简易大棚,包括水泥杆、竹竿、遮阳网、钢丝和绑带,水泥杆的顶部开有孔洞,孔洞穿有钢丝,且钢丝通过孔洞与水泥杆固定连接,钢丝将竹竿固定在水泥杆的顶端,竹竿上铺有遮阳网,遮阳网被绑带固定在竹竿上...
胡兆鑫吴泽燕罗为群蒋忠诚张标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