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军

作品数:21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安徽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经典释文
  • 7篇《经典释文》
  • 4篇音义
  • 3篇慧琳
  • 3篇方言
  • 2篇读音
  • 2篇一切经音义
  • 2篇异读
  • 2篇音韵
  • 2篇音韵学
  • 2篇语音
  • 2篇中古
  • 2篇如字
  • 2篇重纽
  • 2篇注音
  • 2篇问句
  • 2篇西南方言
  • 2篇慧琳《一切经...
  • 2篇《一切经音义...
  • 1篇读音问题

机构

  • 21篇安徽大学
  • 3篇安徽师范大学
  • 2篇安徽理工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合肥师范学院
  • 1篇湖南文理学院
  • 1篇南开大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湖北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遵义师范学院

作者

  • 21篇杨军
  • 3篇储泰松
  • 2篇吕延
  • 2篇陈挚
  • 1篇沈红宇
  • 1篇雷昌蛟
  • 1篇曹小云
  • 1篇韩丹
  • 1篇蒋冀骋
  • 1篇周赛华
  • 1篇曾晓渝
  • 1篇洪波
  • 1篇黄继省
  • 1篇罗毅
  • 1篇储丽敏

传媒

  • 3篇安徽大学学报...
  • 2篇古汉语研究
  • 2篇合肥师范学院...
  • 2篇励耘语言学刊
  • 1篇中国语文
  • 1篇语言研究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中南民族大学...
  • 1篇巢湖学院学报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语言科学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 1篇汉语学报
  • 1篇民俗典籍文字...
  • 1篇中文学术前沿
  • 1篇阜阳师范大学...

年份

  • 2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10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典释文》“髀”字注音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经典释文》“髀”字有三个音,涉及文字讹误、词义分化导致新读音出现、同义音异三个主要问题。根据我们研究,1.《礼记释文》“髀,毕婢反。徐亡婢反”中,“毕”当为“必”,“亡”当作“方”。2.在“髀”的帮纸开A、监荠开四和帮旨开A三个音中,帮纸开A是最早跟“股外”即大腿外侧匹配的读音,中古韵书则以此音表示该词的引申义“髀股”或“股”即整条大腿,而又另用帮旨开A一音表示“股外”一义。3.没有区别意义的一字二音定有冗余,必定存在时空差异的问题。中古音韵文献对“髀”字两个不别义读音的注音主次变化及最终取舍,反映出南北两种读书音标准的嬗替。4.《经典释文》不同音义“髀”的注音差异,反映以江南音为主兼注北人音的一派和北人音为主兼注江南音一派的取舍异趣,同时反映两派“改撰”《释文》非同时进行。5.这些注音差别的消失,反映唐代为科举取士进行的语言文字规范的成效,也反映《释文》音义的“改撰”是在唐代语言文字规范过程中应时而作的。
杨军储泰松
关键词:经典释文注音语文规范
重释“三省”的“三”
2015年
《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的'三'当如何理解,学术界看法有分歧。本文为此对《论语》类似句子中的'三'作了穷尽式的考察,同时参考先秦两汉其他文献的用例,讨论了'三'的两种古读区别,并证明了《学而》的'三省'就是'从三个方面反省'的意思。
杨军陈挚
关键词:数词实数虚数
《经典释文》文献研究述论被引量:2
2015年
《经典释文》是陆德明集汉魏晋经学注释之大成的专著,自唐初以来就受到历代学者极高的重视。文章对《经典释文》成书年代、版本流传、校勘、考据、体例术语类目及唐写本残卷等文献问题进行了考论。
杨军曹小云
关键词:《经典释文》校勘考据体例
敦煌本《西京赋》的点发
2019年
敦煌本P.2528《西京赋》残卷中有23处朱笔点发的字例,是典型的四角标示声调的类型,结合文献记载可证平声点起于字之左下角。根据点发字例的音义匹配,可将点发之音归为"别义变读"和"语境变读"两种类型。反观卷内同字未点发的情况,知点发是一种标记异读的手段,常读音不在点发范围内,通过语境可以明确读音的,也不需点发。
韩丹杨军
关键词:异读如字《西京赋》
《周易音义》之“如字”举隅——特指宋元递修本有、敦煌残卷本无的“如字”首音
2019年
宋元递修本、敦煌残卷本《周易音义》中存在40余条宋本有、殘卷无的"如字"首音,在认识到《经典释文》早在唐代就有被勘改的基础上,我们以为并不能将这些"如字"笼统归结为残卷抄录者不小心漏抄,而有必要结合《释文》所有相关数据和各经典经注,综合运用内部互证法、文献对比法、考察经注原文法等多种论证方法对其逐一进行考证,以求确切。研究发现这些"如字"有的是被有意删除、有的是宋本妄加等多种复杂因素而使之然。本文举"应""行"二字为例,试图探寻一二。
储丽敏杨军
关键词:敦煌残卷
“重”的副词用法及其读音演变
2020年
"重"是一个常用多音字,在《广韵》中有平、上、去三读,分别对应不同的意义,其做副词使用时为去声。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重"的一部分副词义消失了,一部分表示"再、又"的副词义的读音在现代汉语中变读平声。本文将韵书与《经典释文》等音义书相结合,探讨副词"重"的读音演变,以及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刘婕妤杨军
关键词:副词《经典释文》语音演变
慧琳《一切经音义》纯四等与A类的演变方向
2020年
慧琳《一切经音义》(后简称《慧琳音义》)的纯四等与重纽A类合流已是定论,但两韵合流的演变方向诸家见解不一且鲜少得到系统论证.本文根据慧琳的反切结构分析得出《慧琳音义》的重纽仍为同一个韵的内部对立,A、B两类在没有解散的前提下,A类不可能并入四等,只能是纯四等产生与A类相同的-j-介音后并入了A类,《慧琳音义》中的纯四等不复存在.
计丽杨军
关键词:重纽
慧琳《一切经音义》的重纽问题——从景审序说起被引量:3
2015年
重纽韵舌齿音与重纽两类的关系如何,重纽两类区别何在及如何拟音,是音韵学界多年来讨论多分歧大的问题。慧琳音义景审序"企以智为叠韵……盖所不取",为重纽舌音归类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重要的线索。通过景审序的重新解读以及王三、慧琳音义重纽韵知组字的考察,可以肯定,舌音本身是B类性质的,随同B类变化。原《切韵》重纽韵内部A、B两类介音的对立,在慧琳时代已演变为不同三等韵间主要元音的对立,重纽韵已不复独立存在,原《切韵》的四等格局也归并为三等格局。
沈红宇杨军
关键词:重纽慧琳《一切经音义》
皖西南方言的反复问句被引量:1
2014年
总体看,皖西南方言的反复问句有"VP-Neg""VP-Neg-VP"和"K-VP"三种类型,以"VPNeg-VP"为最常见基本类型。皖西南各县市方言均为几种反复问句并存,这些并存的反复问句并不处在同一个层次上。区域内及周边方言的反复问句相比较,皖西南方言的反复问句呈现类型过渡性特征,过渡接榫区有两处:其一是怀宁县和潜山县,其二是安庆市区和桐城市。
吕延杨军
关键词:语法层次
《经典释文》匣于二纽混切再论被引量:3
2018年
《经典释文》中的音切因其来源、性质及层次的复杂性,致使匣于二纽的系联情况与分析结果发生强烈的冲突与矛盾,而学界或以二者相混、或以二者分立,也尚未形成统一的定论。我们通过对《释文》中"滑、猾、坏、鸮、为、熊、尤"等七个匣于混切字音切材料的考察,发现匣于二纽混切音注实际存在两个层次,其中"音和切"是经后人改定而成的反切,"类隔切"才是陆德明原反切,据此得出《经典释文》匣于二纽不分的结论。
罗毅杨军
关键词:经典释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