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利 作品数:23 被引量:69 H指数:5 供职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18例十二指肠型滤泡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研究 2024年 为研究十二指肠型滤泡性淋巴瘤(duodenal-type follicular lymphoma,D-FL)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总结2020年1月至2023年7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病理科会诊及本院确诊的18例D-FL患者的临床症状、内镜特点、病理形态学特点、免疫表型、分子病理特征以及治疗随访经过。18例D-FL患者,男10例,女8例,中位年龄为49(32~69)岁。患者多为胃肠镜检查发现或出现常见胃肠道症状,如胃痛、反酸、呕吐及腹泻。内镜大多表现为多发灰白色小息肉样隆起。病理形态学上为黏膜层及黏膜下层可见淋巴滤泡样结构。免疫表型为肿瘤细胞广泛强表达CD20及BCL2,增殖活性低。免疫球蛋白克隆分析显示1例IgK单克隆重排(1/1),FISH检测1例BCL2基因重排(1/3)。所有患者均未进行靶向及化疗,采取等待及观望策略。中位随访12(2~34)个月。研究显示D-FL属于惰性淋巴瘤,好发于十二指肠,预后良好。 杜艳茹 李佳 李少祥 关春艳 李洪利 高子芬 李雪 董格红关键词:滤泡性淋巴瘤 胃肠镜检查 息肉样 治疗随访 预后良好 HPV阳性女性中宫颈液基细胞学、DNA倍体分析及P16/Ki-67双染检测对宫颈癌前病变的分流效果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在HPV阳性女性中,液基细胞学、DNA倍体分析及P16/Ki-67双染检测对宫颈癌前病变的分流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妇科行阴道镜及宫颈活检的妇女590例。患者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检测阳性,且行液基细胞学(liquid-based cytology,LBC)、DNA倍体分析、P16/Ki-67双染3种检查,对上述3种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液基细胞学、DNA倍体分析和P16/Ki-67双染3种筛查方法对宫颈癌前病变的灵敏度分别为84.2%、77.5%、76.4%,特异性分别为40.7%、49.2%、70.1%,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是0.625、0.634、0.733,其中,P16/Ki-67双染检测显著优于液基细胞学检查及DNA倍体分析(P<0.0001)。结论本研究认为,在HPV阳性女性中,P16/Ki-67双染检测的分流效果最佳。 关春艳 董格红 陈柯霖 李佳 冯力民 廖柯鑫 李少祥 李洪利 张国军关键词:宫颈癌前病变 DNA倍体分析 液基细胞学 Wnt7a、CyclinD1、β-catenin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初步探讨Wnt7a、CyclinD1、β-catenin蛋白在结直肠腺癌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过程中的作用,为结直肠腺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临床参考指标。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7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行根治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科确诊为结直肠腺癌的标本8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选取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20例和结直肠腺瘤组织40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Wnt7a、CyclinD1及β-catenin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Wnt7a、CyclinD1和β-catenin在正常结直肠黏膜、结直肠腺瘤、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逐渐升高。(2)Wnt7a、β-catenin和CyclinD1与结直肠腺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Duke分期密切相关,三者可作为评估结直肠腺癌恶性程度、转移情况的参考指标。(3)Wnt7a、β-catenin、CyclinD1三者之间的表达存在相关性,提示三者均对结直肠腺癌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结论Wnt7a、CyclinD1和β-catenin与结直肠腺癌的发生、发展、恶性程度、转移及预后有关。 李丛丛 孙佳欢 谢敏 崔培林 李洪利关键词:结直肠腺癌 CYCLIND1 Β-CATENIN 临床病理 孕酮调节乳腺癌耐药蛋白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孕酮调控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表达的机制。方法:通过米托蒽醌(MX)诱导或基因转染的方法,作用于孕酮受体(PR)阳性的T47D和PR阴性的MDA-MB-231乳腺癌细胞系,建立由BCRP启动子或巨细胞病毒(CMV)启动子启动表达BCRP的4种耐药细胞系T47D/MX、T47D/CMV-BCRP、MDA-MB-231/MX和MDA-MB-231/CMV-BCRP,将孕酮加入耐药细胞的培养液中,通过RT-PCR、Western blotting及MX外排实验观察其对不同耐药细胞系BCRP表达的影响。结果:孕酮可以剂量依赖方式明显上调PR阳性的乳腺癌细胞系T47D/MX中BCRP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细胞中MX的荧光强度明显减弱。而对照组T47D/CMV-BCRP、MDA-MB-231/MX和MDA-MB-231/CMV-BCRP细胞系,各组处理前后相比,BCRP的表达量无明显变化。结论:孕酮可能通过PR的介导与BCRP启动子上游调控序列中的孕激素反应元件(PRE)结合,激活BCRP基因的启动子而增强BCRP mRNA的转录,正性调节BCRP蛋白的表达和功能。 张玉华 李光 俞进 徐妙生 李洪利关键词:乳腺癌耐药蛋白 孕酮 启动子 基因调控 甲状腺癌患者血清半乳糖凝集素-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3表达变化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研究甲状腺癌患者血清半乳糖凝集素-1(Gal-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3(GPX3)表达变化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19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92例甲状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同期选择本院收治的87例甲状腺良性病变患者,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比较两组血清Gal-1、GPX3水平,分析甲状腺癌血清Gal-1、GPX3水平和临床参数的关系,血清Gal-1、GPX3对甲状腺癌的诊断效能,及Gal-1和GPX3的相关性。结果甲状腺癌组血清Gal-1水平高于甲状腺良性病变组,GPX3水平低于甲状腺良性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Ⅲ+Ⅳ期甲状腺癌患者血清Gal-1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及Ⅰ+Ⅱ期,血清GPX3水平低于无淋巴结转移及Ⅰ+Ⅱ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Gal-1、GPX3、Gal-1+GPX3对甲状腺癌诊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5、0.784、0.890,灵敏度分别为0.778、0.761、0.826,特异度分别为0.682、0.701、0.817。甲状腺癌血清Gal-1与GPX3呈负相关(r=-0.496,P<0.05)。结论血清Gal-1在甲状腺癌中的水平明显上升,GPX3则显著下降,且和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有直接关系,可作为甲状腺癌疾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李洪利 俞魏 陈彤岩 李佳关键词:甲状腺癌 疾病严重程度 乳腺癌β-catenin cyclinD_1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β-catenin、cyclinD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9例乳腺癌,56例乳腺增生症和32名正常乳腺组织中β-catenin、cyclinD1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32名正常乳腺组织中β-catenin在细胞膜中强表达,cyclinD1阴性表达。乳腺癌β-catenin异常表达率78.8%,明显高于乳腺增生症42.8%(P<0.01);乳腺癌cyclinD1阳性表达率57.6%,高于乳腺增生症32.1%(P<0.01)。β-catenin异常表达、cyclinD1的过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β-catenin的异常表达与cyclinD1的表达相关。结论β-catenin异常表达是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因子,这个过程可能是通过激活cy-clinD1实现的。β-catenin异常表达和cyclinD1过表达可作为评估乳腺癌转移预后的指标。 李洪利 何艳姣 乔超 俞进 李光关键词:乳腺肿瘤 Β-CATENIN CYCLIND1 胶质瘤MGMT基因甲基化荧光PCR定性检测方法的建立与评估 2017年 目的建立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快速定性检测胶质瘤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方法,评价其在指导胶质瘤患者术后个体化化疗及预后判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于本院手术切除且经病理证实为胶质瘤的石蜡组织样本352例。每例样本均分别进行MGMT甲基化荧光PCR法和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并设阴性对照、阳性对照与空白对照。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和肿瘤组织甲基化检测率。结果 352例标本中有10例不符,最终共有342例检测数据参加统计分析。在342例临床样本中,两组检测结果完全一致的样本有321例,总符合率为93.9%,阳性符合率为95.2%,阴性符合率为91.9%,Kappa值为0.871,差异有显著性(χ2=259.663,P<0.0001)。荧光PCR法的MGMT阳性率为60.53%,MSP法为60.82%。按年龄组及病理类型分层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一致。结论荧光PCR与MSP法检测胶质瘤MGMT基因甲基化的结果高度一致,可应用于临床胶质瘤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定性检测,以指导个体化治疗,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和潜在价值。 张玉华 张秀茹 李佳 何雪 李洪利关键词:荧光PCR 胶质瘤 MGMT基因 启动子甲基化 围生儿死亡108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围生儿的死亡原因及其与胎盘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选择2000年1月~2012年12月北京天坛医院及佑安医院围生期死亡的尸检标本10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胎死宫内76例及新生儿死亡32例,分析各器官及胎盘脐带的HE切片,观察胎盘脐带的病理改变。结果先天性宫内缺氧窒息和先天畸形均为胎死宫内及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在胎死宫内及新生儿死亡中先天性宫内缺氧窒息分别占63.2%和78.1%,先天畸形分别占36.8%和21.9%。绒毛间质纤维化、细胞滋养细胞明显、干绒毛血管硬化、干绒毛闭塞性动脉内膜炎、绒毛膜羊膜炎及羊膜胎粪污染多见于胎死宫内的胎盘,与新生儿死亡胎盘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胎死宫内的胎盘中,绒毛合体细胞结节增多、细胞滋养细胞明显、干绒毛血管硬化及干绒毛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在因宫内缺氧窒息死亡胎盘和因畸形死亡胎盘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绒毛膜羊膜炎多见于因畸形死亡胎盘中,镜下可见到脐血管病变。结论围生儿尸检对于明确死因有重要价值,胎盘脐带的病理检查可为寻找死因提供证据。 刘晖 李洪利 徐妙生 岳竹君 宋晨朝 王欣欣 吕福东关键词:围生儿 尸检 死因 胎盘 病理 颅内孤立性皮质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病理学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颅内孤立性皮质静脉血栓形成(ICV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颅内ICVT患者5例的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病理形态学特点以及治疗和随访情况。结果5例颅内ICVT患者,男性2例,女性3例,年龄20~59岁。主要症状为头痛和症状性癫痫。颅脑磁共振成像检查显示,病变局限在颞叶或额叶,个别病例出现强化及周围脑水肿。实验室检查表现为血浆蛋白C活性降低、血脂增高、D-二聚体增高、促红细胞生成素增高等。病理镜下主要表现为ICVT和出血性脑梗死。梗死灶及周围神经元出现变性和核固缩。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血栓周围脑梗死灶边缘胶质细胞增生,梗死灶内轴索缺失。特殊染色清晰地勾勒出伴有血栓形成的皮质浅静脉结构。结论颅内ICVT伴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具有挑战性,需要联合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和病理形态学表现。 杜艳茹 李佳 李洪利 关春艳 李少祥 薛静 高子芬 卢德宏 董格红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 症状性癫痫 特殊染色 浅静脉 病理形态学 乳腺癌超声声像图表现与免疫组化指标的关系及意义 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超声声像图表现与免疫组化指标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对70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术前行超声检查,术后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测定,并将二者的结果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①有毛刺征的肿块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毛刺征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其原癌基因(C-erbB-2)、抑癌基因(P53)以及Ki-67抗原的阳性表达率均低于无毛刺征者,且P53、Ki-67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肿块内部回声的均匀性与ER、PR、C-erbB-2、P53以及Ki-67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③内部伴有微小钙化的肿块ER、PR阳性表达率低于内部无微小钙化灶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C-erbB-2、Ki-67以及P53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内部无微小钙化灶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的超声声像图与各免疫组化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超声声像图对于评价乳腺癌的预后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颜丹 何文 邬冬芳 李洪利 项东英关键词:乳腺肿瘤 超声检查 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