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士江

作品数:4 被引量:50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3篇剩余油
  • 2篇油藏
  • 2篇油田
  • 2篇水下分流河道
  • 2篇分流河道
  • 1篇单砂体
  • 1篇低渗
  • 1篇低渗透
  • 1篇低渗透油藏
  • 1篇地质导向
  • 1篇地质建模
  • 1篇断块
  • 1篇断块油藏
  • 1篇油藏地质
  • 1篇油藏地质建模
  • 1篇油藏数值
  • 1篇油藏数值模拟
  • 1篇砂体
  • 1篇剩余油分布
  • 1篇剩余油挖潜

机构

  • 4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4篇李士江
  • 1篇李志鹏
  • 1篇刘洪涛
  • 1篇孙廷彬
  • 1篇林承焰
  • 1篇姜福聪
  • 1篇杨华宾
  • 1篇田敏
  • 1篇向传刚

传媒

  • 1篇石油学报
  • 1篇矿物岩石
  • 1篇科技与企业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窄薄砂体储层构型特征及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通过钻井取心精细描述和对子井对比分析,研究葡北油田萄Ⅰ油组窄、薄砂体的储层构型,并利用检查井岩心分析化验资料和水淹解释资料分析构型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水下河道砂体可划分为7个构型级别,其构型模式呈现为一种垂向加积模式。7级和6级构型界面处发育稳定隔层,垂向上对注水形成层间分割,控制了油层整体注水开发效果和剩余油分布的层间差异性。5级和4级构型界面处发育不稳定物性夹层,影响了层内水淹特征和剩余油分布,是剩余油挖潜的研究重点。工区实例表明,储层构型分析在剩余油挖潜中有重要指导意义。
孙廷彬林承焰田敏李士江向传刚
关键词:水下分流河道储层构型剩余油挖潜
基于单砂体的特高含水期剩余油精细表征被引量:45
2013年
以葡北油田葡I油组窄、薄砂体特高含水期注水开发油藏为例,提出了基于单砂体的剩余油分布规律、挖潜单元以及相对应的挖潜技术对策。所指单砂体是地质上具有成因联系、开发上相对独立的砂体单元,既是地质上的成因单元,也是与剩余油分布有关的渗流单元,既反映了砂体的沉积成因,也决定了剩余油分布特征和注水开发特征。单砂体成因类型可以划分为多期河道叠加型、分支河道型、单一河道型和席状砂型4个大类;结合注水开发特点,每种类型具有高注高采、高注低采、低注低采和低注高采4种注采方式。剩余油潜力评价的结果表明:多期河道叠加型单砂体潜力最大,剩余油主要为注水下窜型、顶部型、段塞式和欠注型4种类型,可以分别采用厚注薄采、油水井调剖堵水、井网调整和加密井网等措施进行剩余油挖潜;其次是席状砂型单砂体,剩余油表现为"蜂窝状",建议利用注水井调剖和油层压裂来优化注水效果,进行剩余油挖潜。
林承焰孙廷彬董春梅李志鹏田敏李士江
关键词:单砂体剩余油水下分流河道特高含水期
X油田Y断块油藏多学科研究
2013年
X油田Y断块是X油田的主要含油断块之一,为提高油田开发效果,量化剩余油分布,提高产量,故采用工区多种资料建立目的层段的构造、地层、沉积相、岩石物理属性等资料,利用PETREL软件建模,综合分析动静态相关资料,完成精细历史拟合工作,确定该区块适合砂体规模的合理井距,统计分析模拟区目前剩余油分布状况,不同类型油层剩余油分布特点,可为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提供指导依据。
李士江
关键词:油藏地质建模油藏数值模拟剩余油
大庆外围油田低渗透油藏水平井地质导向技术应用
大庆外围油田具有断裂发育、储层丰度低、直井开采产能低、经济效益差等特点,水平井开发是此类油田提高单井产能的有效手段。但受断层发育区构造复杂多变、储层薄差砂体发育不稳定等因素影响,水平井现场实施钻遇效果很难保证。本文以永乐...
杨华宾刘洪涛李士江姜福聪
关键词:外围油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