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伟 作品数:99 被引量:249 H指数:10 供职机构: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武器装备预研基金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研创新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一般工业技术 航空宇航科学技术 理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一种用于变体机翼的蒙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变体机翼的蒙皮,属于变体飞行器设计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用于变体机翼的蒙皮,由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成,其横截面呈等腰梯形波纹结构。本发明还针对等腰梯形波纹的蒙皮结构弦向和展向的等效弹性模量及弯曲模量进行了分... 徐志伟 段丽玮 陈杰 戚建龙文献传递 一种采用格栅结构的飞行器机翼盒段及设计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飞行器机翼部件,尤其涉及一种采用格栅结构的飞行器机翼盒段及其设计方法。包括格栅肋,蒙皮面板;所述格栅肋外侧包裹蒙皮面板形成机翼盒段,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肋由若干根加强肋相互交叉形成格栅构形,格栅肋和蒙皮面板... 徐志伟 段丽玮 朱亮形状记忆合金驱动器力-电-热耦合特性研究 2019年 针对形状记忆合金复杂的非线性力学特性,利用Seelecke提出的SMA本构模型,研究了在动态加热工况下SMA驱动器回复应力的变化规律,测定了相关模型参数,获得了SMA的动态温度特性,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大相对误差达到了近40%。提出了一种空间曲面拟合方法,利用MATLAB进行数据拟合后得到的模型,能准确的计算动态加热工况下SMA驱动器的回复应力,为SMA驱动器的精确控制提供了理论指导,预测值与实测值最大相对误差不超过13%。 刘俊 徐志伟关键词:形状记忆合金 驱动器 一种基于二维码的平面定位坐标与方向角测量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二维码的平面定位坐标与方向角测量方法,步骤如下:S1,在指定位置铺设用户自行设计的二维码;S2,工控器件位于站点时,利用摄像头采样二维码图像;S3,对采集的二维码图像灰度化和二值化处理;S4,提取二值图... 徐志伟 李雅格 徐庆文献传递 基于压电变压器的小型化开关功率放大器研究 2007年 首先基于压电陶瓷变压器(PT)设计了一种用于驱动压电材料作动器的功率放大器,该放大器具有效率高,体积小,质量轻等优点,与DSP控制系统相结合,实现了振动主动控制系统的小型化和集成化。然后以典型的悬臂梁结构为控制对象,选用PZT作为传感器和驱动器,实现了对模型1阶弯曲模态的主动控制。通过实验,验证了所设计的开关功率放大器的可行性。 段丽玮 徐志伟 黄雪峰关键词:压电变压器 开关功率放大器 振动主动控制 基于DSP的变体机翼测控系统研究 2011年 针对一种形状记忆合金(SMA)驱动的变体机翼结构,设计了基于32位定点数字信号处理器(DSP)芯片TMS320F2812的测控系统。提出了一种测量与控制机翼偏转角度的方法,通过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结合DSP开发调试环境,进行了机翼结构单关节偏转角度控制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控制效果较好,基本能达到控制要求,并为以后机翼的整体结构精确控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朱倩 徐志伟 戚健龙 杨媛关键词:变体机翼 形状记忆合金 数字信号处理器 测控系统 基于压电智能结构的垂尾减振系统 被引量:3 2009年 以垂尾为研究对象,根据模态分析结果,将压电驱动和传感元件分为两组,并以对称方式嵌入到垂尾中,为了解决驱动器的输出与参考信号相耦合导致的不稳定问题,提出一种解耦的自适应前馈控制算法,设计了能够主动减振的垂尾系统,进而降低了垂尾振动引起的疲劳损伤.实验结果表明,该垂尾能够较好地抑制飞行过程中的振动. 陈仁文 刘强 徐志伟 王鑫伟关键词:压电智能结构 振动主动控制 自适应算法 变体机翼前缘结构优化设计及力学分析 2018年 变体飞行器是指在飞行过程中根据环境及飞行任务的变化自主改变外形,从而在各种飞行环境下实现最优飞行性能的飞行器。1995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项目机构(Defenc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DARPA)启动了智能机翼项目。研究者尝试使用自适应材料驱动系统以实现高性能的变形控制。 朱敬宇 徐志伟关键词:机翼前缘 厚度变化 变体飞行器 基于压电智能结构的垂尾减振系统 尾为研究对象,根据模态分析结果,将压电驱动和传感元件分为两组,并以对称方式嵌入到垂尾中, 为了解决驱动器的输出与参考信号相耦合导致的不稳定问题,提出一种解耦的自适应前馈控制算法,设计了能 够主动减振的垂尾系统,进而降低了... 陈仁文 刘强 徐志伟 王鑫伟关键词:VERTICAL TAIL PIEZOELECTRIC 变弯度机翼后缘多电机分布式控制系统设计与验证 被引量:2 2022年 飞机变弯度机翼后缘通过机械机构和/或柔性结构变形驱动,根据飞行状态实时连续光滑调节机翼弯度,从而获得最优气动效率,实现减阻、减重、降低燃油消耗等目的。本文针对全尺寸变弯度机翼后缘多节转动模型设计并搭建了测控系统,选用改进的偏差耦合算法,实现了三台电机的协同控制,以角度传感器和光纤变形传感器融合的反馈实现机翼后缘偏转闭环控制;完成了系统软、硬件的设计,并对全尺寸后缘模型驱动系统进行了空载及地面加载试验。结果表明,测控系统可以实时控制电机间的角度偏差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在有无载荷情况下,驱动系统工作无显著差异;在随动加载情况下,驱动控制系统能够使变弯度机翼后缘偏转到设定角度,控制系统超调量小于0.20°,三电机最大角度差小于30°,满足变弯度机翼的协同偏转要求,为下一步变弯度机翼实现三维变形提供了技术储备。 张梦杰 薛景锋 王文娟 徐志伟关键词:协同控制 加载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