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新富

作品数:86 被引量:641H指数:13
供职机构:青岛农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4篇期刊文章
  • 20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4篇农业科学
  • 34篇轻工技术与工...
  • 6篇文化科学
  • 3篇生物学
  • 3篇理学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4篇绿茶
  • 13篇茶树
  • 12篇香气
  • 11篇果实
  • 10篇贮藏
  • 10篇红茶
  • 7篇电子鼻
  • 7篇香气成分
  • 7篇教学
  • 6篇审评
  • 6篇茌梨
  • 6篇鲜叶
  • 5篇普洱茶
  • 5篇抗寒
  • 5篇课程
  • 5篇感官
  • 5篇感官审评
  • 5篇保鲜
  • 5篇茶学
  • 4篇云南普洱茶

机构

  • 73篇青岛农业大学
  • 11篇云南农业大学
  • 7篇安徽农业大学
  • 3篇西南农业大学
  • 1篇贵州大学
  • 1篇济南大学
  • 1篇河北建筑工程...
  • 1篇山东理工大学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 1篇莱阳农学院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即墨市农业局
  • 1篇东营市农业科...
  • 1篇青岛沃林蓝莓...

作者

  • 86篇张新富
  • 29篇杨绍兰
  • 20篇胡建辉
  • 19篇王玉
  • 17篇丁兆堂
  • 10篇赵磊
  • 9篇龚加顺
  • 9篇王然
  • 6篇夏涛
  • 5篇王玉玲
  • 4篇周红杰
  • 4篇胡小静
  • 4篇洪永聪
  • 4篇张晓菲
  • 3篇幸治梅
  • 3篇黄富灵
  • 3篇杜先锋
  • 3篇周杨
  • 3篇潘璐璐
  • 2篇李倩

传媒

  • 11篇现代食品科技
  • 6篇食品研究与开...
  • 5篇食品工业科技
  • 4篇山东农业科学
  • 4篇食品科学
  • 4篇中国农学通报
  • 4篇高教学刊
  • 2篇北方园艺
  • 2篇华北农学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食品科技
  • 1篇长江蔬菜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园艺学报
  • 1篇茶叶
  • 1篇茶叶科学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年份

  • 2篇2023
  • 5篇2022
  • 5篇2021
  • 6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8
  • 7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8篇2014
  • 9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6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5篇2005
8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高纯度茶皂素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纯度茶皂素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配制茶皂素粗品溶液,2、陶瓷膜除杂,3、超滤膜纯化,4、纳滤膜浓缩,5、大孔树脂吸附,6、水洗除杂,7、70%乙醇洗脱,8、低温真空浓缩,9、再上样洗脱,10...
张新富夏涛杜先锋
文献传递
夏暑茶鲜叶红茶适制性研究被引量:10
2011年
以崂山茶区黄山群体种夏暑季节茶鲜叶为原料,参照传统工夫红茶初制工艺,重点研究了发酵工艺对红茶品质的影响,结合感官审评与品质化学分析得知:鲜叶萎凋18 h时含水量为67.4%,进行揉捻工艺,发酵4 h,烘干制得的夏暑红茶,茶多酚含量为16.7%,茶红素/茶黄素比值为13.1,汤色红亮,滋味浓,甜香,具备较好的红茶品质。
张新富王玉胡建辉丁兆堂
关键词:红茶适制性
电子鼻评价不同萎凋工艺对红茶香气的影响被引量:8
2020年
采用电子鼻检测技术并结合感官审评,对3种不同萎凋工艺的山东红茶进行评价分析。通过传感器响应值的变化和数据统计分析表明:电子鼻技术对不同工艺的红茶均有较好的响应,可有效区分不同萎凋程度的红茶,且第7、9、2、6和8号传感器在红茶香气区分中起主要作用,即萜烯类和硫化物、芳香型化合物、氮氧化合物、醇类和烷类对茶叶香气贡献较大。这几种成分可能是引起山东不同季节红茶品质差异的主体成分。感官审评表明重萎凋工艺制得的山东红茶品质更佳。
李晓晗陈慧敏王宝怡石知钢张新富
关键词:电子鼻萎凋红茶主成分分析香气
茌梨套PE袋和无纺布袋对果点及贮藏失水的影响机理被引量:6
2017年
观察茌梨套绿色聚乙烯(PE)薄膜袋和无纺布袋栽培的果实果点及果皮亚显微结构,并测定相关生理指标、基因表达量等,探究不同套袋处理对茌梨果点及果实贮藏失水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套绿色PE薄膜袋的果实,果面粗糙,果点大;而套无纺布袋的果实果面光洁,果点小。果实发育后期,套绿色PE薄膜袋的果实果皮中PbPAL2基因的表达量高于套无纺布袋果实,其贮藏期间质量损失率显著高于对照,果皮较薄,表面蜡质少且龟裂翘起;而套无纺布袋果实质量损失率较低,果皮厚且表面蜡质多,蜡质晶体形态多样。采前套袋通过调控PbPAL2的表达进而影响果点的木栓化,并改变了果皮角蜡层结构影响其贮藏失水。采前套无纺布袋有利于提高茌梨果实的外观品质,延缓其贮藏失水。
王玉玲张新富王彩虹王然杨绍兰
关键词:套袋果皮显微结构失水
基于电子鼻分析提香工艺对红茶香气特征的影响被引量:11
2019年
为了分析不同提香工艺红茶(80℃4 h、90℃1 h+80℃1 h、100℃1 h+90℃1 h和110℃1 h+100℃1 h)的差异香气成分,探究最佳的提香工艺,本文采用电子鼻技术和感官审评对红茶香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传感器W1S、传感器W2S、传感器W1W和传感器W2W在不同提香工艺红茶香气区分中起主要作用,即四组提香工艺红茶的差异性香气成分是甲烷类、乙醇类和部分芳香型化合物、硫化物和萜烯类、有机硫化物和氮氧化物。此外,感官审评结果显示:提香工艺为90℃1 h+80℃1 h的红茶品质最佳。
陈慧敏李晓晗王漪石知钢张新富
关键词:红茶香气电子鼻感官审评
崂山绿茶儿茶素组分含量变化分析被引量:12
2010年
本文在前期崂山茶园土壤养分研究的基础上,分不同季节对茶叶进行采样分析,运用HPLC法,测定茶叶中儿茶素总量及主要组分含量,并计算儿茶素品质指数,分析儿茶素各组分在不同季节及不同养分水平茶园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茶叶中的儿茶素总量、非酯型儿茶素、酯型儿茶素及儿茶素各单体C、EC、EGC、GCG、ECG、EGCG均呈现出春低、夏高、秋居中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儿茶素品质指数也呈现出同样的变化规律;在不同土壤养分水平下茶叶中儿茶素总量、非酯型儿茶素、酯型儿茶素,无论在春夏秋季均存在显著差异,养分水平低的茶园各含量明显低于养分水平均衡的茶园。
李倩王玉丁兆堂张新富
关键词:儿茶素HPLC崂山绿茶
藜麦茶研发及香气电子鼻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该研究以藜麦为原料,分别在150、180、210℃下用龙井锅炒制25 min,得到3种不同香型的藜麦茶,进而对其进行感官审评和香气电子鼻分析。感官审评表明:180℃炒制的藜麦茶品质最佳,藜麦香浓厚。电子鼻分析表明: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中,第一主成分PC1的贡献率为87.81%,第二主成分PC2的贡献率是11.42%,总贡献率为99.22%,在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中,第一主成分PC1的贡献率为78.94%,第二主成分PC2的贡献率为15.36%,总贡献率为99.83%,两者均可以将原料和3种用不同温度炒制的藜麦茶区分开来;传感器区分贡献率分析(Loadings)分析可以看出,传感器7、9、6、1即硫化合物、硫的有机化合物、芳烃化合物以及烷类,对区分不同炒制温度的藜麦茶贡献较大,这几类成分可能是影响不同炒制温度的藜麦茶茶香气差异的主体成分。
李丽霞王宝怡李晓晗张积鑫张新富
关键词:香气成分感官审评电子鼻
茶树抗寒品种选育与优质安全关键技术集成
丁兆堂洪永聪王玉刘静张新富胡建辉辛伟侯君合
该成果经过11年的研究,选育出优质抗寒茶树新品种2个(罗汉1号、瑞雪),填补了山东省茶树抗寒品种选育的空白;通过利用上世纪70年代引进种植的“黄山群体种”自然杂交后代进行不同基因型选择,获得了19份抗寒种质材料;通过对无...
关键词:
关键词:茶树品种选育良种繁育生物防治
一种遭受冻害茶树鲜叶的加工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遭受冻害茶树鲜叶的加工方法,属于茶叶加工技术领域。遭受冻害茶树鲜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遭受冻害的茶树鲜叶进行预冷冻处理;将预冷冻鲜叶进行冷冻干燥,当叶片揉捻即成碎片时取出,得到翠绿色泽的冻干茶叶;...
胡建辉王舒婷曲凤凤张新富
文献传递
越冬期茶树叶片生理指数分析及抗寒种质材料的筛选被引量:14
2009年
以叶片解剖结构指数较高的30份种质材料为研究对象,测定和分析它们的叶片生理指标和田间冻害发生程度。结果表明,30份种质材料的质膜相对透性(X1)、可溶性糖含量(X2)、可溶性蛋白含量(X3)和冻害发生程度都存在显著差异;叶片生理指数(Y1)的计算公式为Y1=0.45X1+0.3X2+0.25X3;冻情指数(Y2)的逐步回归方程为Y2=2.799+0.050X1-0.401X2-1.850X3;30份种质材料被聚类成三个不同特点的类群,并且可以判断第一、二类群中的19份材料具有很强的抗寒能力。茶树叶片生理的综合评价体系,可应用于茶树幼苗期抗寒性的鉴定,从而提高抗寒种质材料的筛选效率。
洪永聪王玉丁兆堂张新富
关键词:越冬期茶树种质材料抗寒性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