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儿童
  • 4篇耐药
  • 3篇呼吸道感染
  • 2篇药性分析
  • 2篇耐药性
  • 2篇耐药性分析
  • 2篇患儿
  • 2篇急性
  • 1篇定量聚合酶链...
  • 1篇血流感染
  • 1篇咽分泌物
  • 1篇药物
  • 1篇荧光定量
  • 1篇荧光定量聚合...
  • 1篇原菌分析
  • 1篇支原体感染
  • 1篇沙门菌
  • 1篇伤寒
  • 1篇伤寒沙门菌
  • 1篇实时荧光

机构

  • 8篇苏州大学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季健
  • 4篇徐俊
  • 3篇黄莉莉
  • 3篇邵雪君
  • 2篇张学兰
  • 2篇李伟
  • 1篇花盛浩
  • 1篇骆长亮
  • 1篇何萍
  • 1篇鞠启文
  • 1篇朱宏
  • 1篇薛建
  • 1篇朱云芬
  • 1篇缪美华
  • 1篇季正华
  • 1篇王运中
  • 1篇万凤国
  • 1篇陶云珍
  • 1篇张亚萍
  • 1篇金莹

传媒

  • 1篇医疗装备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国妇幼健康...
  • 1篇分子诊断与治...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儿童侵袭性感染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情况
2021年
目的了解儿童侵袭性感染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及院内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从无菌体液中分离的67株大肠埃希菌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自动质谱仪鉴定菌株,采用全自动细菌药敏分析仪进行药敏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侵袭性大肠埃希菌中碳青霉烯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AmpC酶基因携带情况。结果67株侵袭性大肠埃希菌分离自血液标本(88.06%)和脑脊液标本(11.94%),主要来自新生儿科(37.31%)、血液科(31.34%)和重症监护室(10.45%);药敏试验结果显示,67株侵袭性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和丁胺卡那霉素均不耐药,同时有25株大肠埃希菌产ESBLs;PCR结果显示,67株侵袭性大肠埃希菌携带的碳青霉烯酶基因为NDM-1(2.99%)和OXA-1(1.49%),ESBLs基因为TEM-1(62.69%)和CTX-M-14(34.33%),AmpC酶基因为ACT-1(64.18%)、FOX-1(44.78%)、CIT-1(2.99%)、CMY-2(2.99%)和DHA-1(1.49%)。结论苏州地区儿童侵袭性感染大肠埃希菌整体耐药率不高,其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机制主要是携带TEM-1、CTX-M-14、ACT-1、FOX-1等基因。
李伟陶云珍王运中徐俊魏佳季健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侵袭性感染儿童耐药
腹泻儿童非伤寒沙门菌感染的病原学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究苏州地区腹泻儿童非伤寒沙门菌(NTS)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及耐药性变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至2021年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265例NTS感染相关腹泻患儿的临床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共分离得到1265株NTS,平均检出率为11.79%,主要以5岁以下低龄儿童为主,夏季为高发流行季节(20.00%),优势血清群为B群(63.95%)和D群(17.00%),其中以鼠伤寒沙门菌(54.47%)和肠炎沙门菌(15.18%)为主;药敏结果显示,苏州地区腹泻患儿分离得到的NTS对广谱合成类青霉素敏感性较低(耐药率均>70%),而对含酶抑制剂的青霉素复合制剂较为敏感(耐药率均<10%),对三代头孢菌素及其复合制剂、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性也较好;不同血清型沙门菌的耐药性也存在差异,D群沙门菌环丙沙星和复方新诺明总体耐药率均低于其他血清群(χ^(2)值分别为20.71、147.24,P<0.05);2020—2021年分离的NTS对三代头孢菌素和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较往年明显下降(χ^(2)值分别为29.02、11.55,P<0.05)。结论NTS是导致苏州地区儿童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临床医生应认识到NTS的病原学特征及耐药性改变,帮助早期诊断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延缓耐药菌株的产生。
魏佳房锐颖张亚萍骆长亮季健谢梦晓黄莉莉
关键词:非伤寒沙门菌耐药性儿童感染性腹泻抗菌药物
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分泌物中呼吸道合胞病毒亚型的检出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亚型的流行规律。方法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法筛检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苏州地区42 208份来自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鼻咽分泌物标本的RSV病毒抗原;随机抽取不同年份RSV流行季节的RSV阳性标本,采用实时荧光PCR鉴定亚型。结果 RSV流行呈季节性,当年11月至次年3月为高峰期,而当年5至9月为RSV检出低谷期;从2006年至2012年,不同年份间高峰期的RSV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0.09,P<0.01)。在398份不同年份高峰期的RSV抗原阳性标本中,检出A亚型319份(80.15%),B亚型63份(15.83%),未检出16份(4.02%),不同年份高峰期之间RSV亚型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数年份RSV流行以A亚型为主,在高峰期RSV检出率最低的2008—2009年A、B亚型同时流行,随后的2009—2010年以B亚型为主。结论苏州地区2006年至2012年,前四个流行季RSV检出率呈现周期性隔年增高趋势,之后两个流行季RSV感染呈持续高发趋势,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RSV以A亚型为主。
季健邵雪君张学兰季正华徐俊万凤国
关键词:呼吸道合胞病毒呼吸道感染
2007~2013年苏州地区住院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流行特点被引量:17
2015年
目的了解苏州地区2007~2013年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情况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集2007~2013年苏州大学附属医院34 332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痰液标本,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痰标本中MP。结果 2007~2013年苏州地区呼吸道感染患儿的MP总感染率为19.01%,年检出率分别为5.45%、6.95%、14.06%、18.51%、4.85%、25.94%、28.68%,其中2012、2013年MP感染率高于其他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儿MP感染率(21.01%)高于男性患儿(17.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岁、1~〈4岁、4~〈7岁、7~14岁患儿MP感染率分别为8.88%、18.05%、35.28%、5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春季、夏季、秋季、冬季MP感染率分别为15.96%、28.38%、21.71%、1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是导致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其感染具有性别、年龄和季节差异。夏、秋季节,尤其在7、8月,7~14岁儿童为MP感染高危人群,应着重做好MP感染的预防工作。
花盛浩邵雪君何萍金莹季健徐俊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儿童肺炎支原体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凝固曲线波形分析参数儿童参考区间的建立
2023年
目的建立凝固曲线波形分析(CWA)参数的儿童参考区间。方法随机选取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常规实验室检查正常且无凝血障碍的表观健康儿童411例,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分析CWA参数并建立相应参考区间。结果<6岁儿童PT的最大凝血速度(Min1)、最大凝血加速度(Min2)、最大凝血减速度(Max2)参考区间分别为1.902~3.359、0.326~0.609、0.313~0.546;APPT的Min1、Min2、Max2参考区间分别为2.906~4.991、0.438~0.820、0.342~0.690;Fbg的Min1、Max2参考区间分别为0.498~1.236、0.046~0.148;TT的Min1、Min2参考区间分别为0.611~1.071、0.091~0.165。≥6岁儿童PT的Min1、Min2、Max2参考区间分别为1.820~3.591、0.331~0.643、0.290~0.587;APPT的Min1、Min2、Max2参考区间分别为2.833~5.153、0.461~0.844、0.357~0.721;Fbg的Min1、Max2参考区间分别为0.500~1.406、0.046~0.175;TT的Min1、Min2参考区间分别为0.585~1.076、0.085~0.167。关于TT的Max2参考区间,女性为0.036~0.081;<6岁男性为0.036~0.082;≥6岁男性为0.035~0.084。结论儿童凝血四项CWA参数分布受年龄和性别影响,不同地区实验室建立儿童凝血四项CWA参数特异性参考区间可帮助临床医生快速鉴别和诊断儿童出血及血栓性疾病。
魏佳黄莉莉季健汪呈薛建申汉俊
关键词:儿童
苏州地区人博卡病毒在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流行特征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分析人博卡病毒(human bocavirus,HBoV)在苏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中的流行特征。方法收集6108例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住院儿童鼻咽分泌物标本,实时荧光PCR法检测HBoV,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肺炎支原体(MP),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A型、B型(IVA,IVB)、副流感病毒1~3型(PIV1~3)和腺病毒(ADV)。结果共检出HBoV感染378例(6.19%,378/6108),其中HBoV与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73例(19.31%,73/378)。与HBoV混合感染的前三位病原体分别为RSV(64.38%,47/73),PIV-3(16.44%,12/73),MP(12.33%,9/73)。HBoV感染阳性率在夏秋季分别为9.06%和11.35%,而在冬春季3.52%和2.37%,夏秋和冬春各季之间阳性率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1)。HBoV感染在7~12月和1~3岁儿童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1.14%和10.40%,而在0~6月组、3~5岁组、5~6岁组和≥6岁组的阳性率分别为2.83%、4.29%、3.11%和1.97%,7月~3岁患儿与其它年龄组间HBoV阳性率存在显著性差异(χ2=144.26,P〈0.01)。结论人博卡病毒是苏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苏州全年均存在HBoV感染,以夏秋季高发。HBoV易与其它病原混合感染,尤其是RSV。HBoV感染在7月~3岁儿童中高发。
徐俊缪美华张学兰季健鞠启文朱云芬朱宏邵雪君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人博卡病毒儿童实时荧光PCR
恶性肿瘤合并血流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及病原菌分析
2023年
目的探究恶性肿瘤合并血流感染(BSIs)患儿的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病原菌耐药情况及并发脓毒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21年8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03例恶性肿瘤合并BSIs患儿的临床资料与实验室检查数据。分析不同种属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并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并发脓毒症的危险因素。结果我院恶性肿瘤合并BSIs患儿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居多(63.11%);血培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60.55%),常见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19.27%)、肺炎克雷伯菌(12.84%)、金黄色葡萄球菌(11.93%)。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药物敏感率较高;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均保持了良好的敏感性。合并脓毒症患儿的年龄、qSOFA评分(≥2分)、Pitt菌血症评分、C-反应蛋白水平及多重耐药(MDR)细菌感染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未发生脓毒症患儿(均P<0.05)。此外,qSOFA评分(≥2)和MDR细菌感染是促使恶性肿瘤合并BSIs患儿发生脓毒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恶性肿瘤患儿并发BSIs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qSOFA评分(≥2)和MDR细菌感染是并发脓毒症的危险因素。
魏佳黄莉莉季健吴丽霞谢梦晓申汉俊
关键词:恶性肿瘤血流感染脓毒症多重耐药菌
儿童流感嗜血杆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2020年
目的:分析儿童流感嗜血杆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28787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采集这28787例患儿的痰液标本,对其痰液标本进行流感嗜血杆菌菌株的分离鉴定,并采用药敏试验分析儿童流感嗜血杆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结果:对这28787例患儿的痰液标本进行流感嗜血杆菌菌株分离鉴定后,共检出3844株流感嗜血杆菌。其中,年龄在0~3岁之间的患儿流感嗜血杆菌的感染率高于年龄在4~15岁之间的患儿,P<0.001。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在春季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在夏季、秋季和冬季的发病率,P<0.001。流感嗜血杆菌对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及美洛培南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低,对氨苄西林及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均较高。结论:年龄在0~3岁之间的儿童是流感嗜血杆菌的高危感染人群。春季是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的多发季节。临床上可选用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及美洛培南等第三代头孢类抗菌药物或采取将其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的方式对该病患儿进行治疗。
季健史菊芬李伟
关键词:儿童流感嗜血杆菌耐药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