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胜旗

作品数:16 被引量:137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急性
  • 4篇卒中
  • 3篇动脉
  • 3篇血管
  • 3篇缺血
  • 3篇颅内
  • 3篇脑卒中
  • 2篇动脉狭窄
  • 2篇血性
  • 2篇症状
  • 2篇认知功能障碍
  • 2篇神经功能
  • 2篇神经功能缺损
  • 2篇帕金森
  • 2篇帕金森病
  • 2篇缺损
  • 2篇细胞
  • 2篇疗效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机构

  • 8篇上海市长宁区...
  • 7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交通大学
  • 2篇国药集团上海...
  • 1篇复旦大学

作者

  • 16篇姚胜旗
  • 7篇陆学胜
  • 5篇许敏
  • 5篇许敏
  • 4篇朱筱琦
  • 4篇张允
  • 4篇陶庆玲
  • 3篇张燕
  • 3篇赵晖
  • 3篇张允
  • 2篇孙瑄
  • 2篇丁冀
  • 2篇张燕
  • 2篇许敏
  • 2篇陆学胜
  • 1篇龚承友
  • 1篇朱天夫
  • 1篇蔡磊
  • 1篇张允
  • 1篇董强

传媒

  • 3篇临床和实验医...
  • 3篇世界临床药物
  • 2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4
  • 3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6
  • 1篇200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lzheimer's病患者脑萎缩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正>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IzheimersDisease,AD)患者脑萎缩和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2月-2013年2月收治入院的临床诊断为老年AD患者6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另选取我...
姚胜旗陆学胜许敏陈闯李园园
文献传递
神经内科门诊抑郁症、焦虑症的简易筛查和症状特点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建立针对神经内科门诊患者的抑郁症、焦虑症简易筛查方法,分析患者症状特点。方法选择表现为"焦虑和/(或)抑郁"的就诊于我院神经内科门诊患者182例,使用患者健康问卷(PHQ-9)和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进行筛查,阳性患者进一步行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M.I.N.I.)检验以上量表的效度(敏感度和特异度)。以健康问卷躯体症状群量表(PHQ-15)评估患者躯体症状的严重程度。结果入组182例患者最终确诊抑郁症35例,广泛性焦虑症37例,抑郁症/焦虑症共病33例。各组间性别组成、年龄以及学历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M.I.N.I.为标准分析PHQ-9和GAD-7的效度:PHQ-9的灵敏度为94.3%,特异度为88.6%;GAD-7的灵敏度为97.3%,特异度为66.7%。PHQ-15总分评估,抑郁症组为(9.3±4.5)分,焦虑症组为(9.7±3.6)分,共病组为(12.8±4.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睡眠障碍、头痛和眩晕为神经内科就诊患者的三大相关症状。结论神经内科门诊同时使用PHQ-9和GAD-7可有效筛查抑郁症、焦虑症,减少共病的漏诊率;联合PHQ-15量表的使用可进一步细化躯体症状,提高精神疾病的早期识别率,有助于制定相应的随访方案。
王洁陆学胜许敏王向明姚胜旗朱筱琦
关键词:焦虑症抑郁症量表共病
金刚烷胺对帕金森病患者角膜内皮细胞损害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评估金刚烷胺对帕金森病(PD)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损害作用。方法对120例口服金刚烷胺的PD患者(金刚烷胺治疗组)、30例未服用金刚烷胺的PD患者及50例非PD对照者进行横断面调查。通过裂隙灯显微镜检,比较各组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出现率和细胞变异系数的差异。本研究同时就累积剂量和治疗持续时间对金刚烷胺治疗组6个亚组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非PD对照组、未服用金刚烷胺的PD组及金刚烷胺治疗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平均密度分别为(2825.3±52.4)/mm2、(2820.8±46.9)/mm2和(2659.5±32.1)/mm2;六角形细胞出现率分别为(59.2±1.2)%、(61.9±0.9)%和(57.1±1.2)%;变异系数分别为(34.0±1.3)、(33.1±1.0)和(37.5±0.7),金刚烷胺治疗组各指标与未服用金刚烷胺的PD组和非PD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性(P<0.05)。金刚烷胺治疗组各亚组比较结果提示,角膜内皮细胞平均密度和六角形细胞出现率随金刚烷胺服用剂量的增加和服用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结论口服金刚烷胺可造成患者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其作用可能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
陆学胜朱天夫许敏张燕姚胜旗张允朱筱琦
关键词:金刚烷胺角膜内皮细胞
盐酸法舒地尔对脑出血大鼠脑血管痉挛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盐酸法舒地尔对脑出血大鼠脑血管痉挛及大鼠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清洁级SD大鼠160只,随机分为对比A组、对比B组、观察A组、观察B组,各40只,对比A组为正常对照,不进行任何处理,对比B组进行假手术;观察A组建立脑出血模型,观察B组在建立脑出血模型后12 h使用盐酸法舒地尔。建模后再随机将各组大鼠按照术后1 d、3 d、7 d、14 d分为4个亚组,各10只,测定各组术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并做基底动脉病理学检查。结果术后3 d、7 d、14 d观察B组神经功能评分均明显低于观察A组(P<0.05)。观察A组和观察B组血清IL-6在术后1 d达高峰,TNF-α在术后3 d达高峰,在术后14 d逐渐降低。观察B组各时间段血清IL-6、TNF-α均低于观察A组(P<0.05),术后14 d观察B组与对比A值、对照B组血清IL-6、TNF-α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 d、3 d时各组基底动脉管腔面积与血管面积比值:观察A组和观察B组均明显低于对比A组和对比B组,观察A组比值低于观察B组(P<0.05),术后7 d、14 d观察A组略低于观察B组,但在术后14 d时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A组和观察B组术后1 d、3 d、7 d基底动脉管壁厚度与血管外径周长比值均明显高于对比A组和对比B组(P<0.05),观察B组比值在术后1 d、3 d、7 d均低于观察A组(P<0.05)。结论盐酸法舒地尔可减轻脑出血大鼠脑血管痉挛,并降低大鼠血清IL-6、TNF-α含量。
黄琼姚胜旗许敏朱筱琪刘枫狄
关键词:脑出血盐酸法舒地尔脑血管痉挛炎性细胞因子
依达拉奉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上海市同仁医院2009年5月—2013年5月入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胞二磷胆碱组和联合用药组,每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
姚胜旗陆学胜许敏朱筱琦严乾峰
脑卒中急性期抑郁焦虑共病的临床特点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研究卒中后抑郁焦虑共病(PSCAD)的发生率、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7年5月~2008年12月我科符合入组标准的急性期脑卒中住院患者246例,应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结合CCMD-3诊断标准,采用χ2检验、t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卒中后第2周PSCAD的临床特点.结果:PSCAD发病66例(26.83%)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是PSCAD的危险因素,社会支持是PSCAD的保护因素 应付方式中积极应付方式分值越高,患PSCAD的危险性越小,消极应付方式分值越高,患PSCAD的危险性越大 既往焦虑史、病灶数量与PSCAD患病风险呈正相关.结论:PSCAD与既往焦虑史、病灶数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社会支持及应付方式密切相关.
陆学胜许敏张燕姚胜旗张允
关键词:神经功能缺损社会支持
rtPA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
陶庆玲赵晖龚承友杨建军许敏王鲁萍姚胜旗蔡磊王立新
该研究改变了欧美国家的rtPA溶栓剂量及用法,在动物脑梗死模型的建立及动、静脉溶栓的实验研究基础上,对发病6小时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rtPA动脉溶栓25例、静脉溶栓50例和动静脉联合溶栓10例,并运用药物经济学的成本-...
关键词:
关键词:脑梗死
PU-202青年脑卒中病因构成和危险因素分析
张允陶庆玲姚胜旗许敏陆学胜
评价血液ST13和BCL11B基因表达水平在帕金森病早期诊断中的潜在价值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研究外周血ST13和BCL11B基因表达水平作为帕金森病(PD)早期分子诊断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利用实时定量PCR,比较外周血ST13和BCL11B基因的表达水平在各阶段PD患者中的变化,并计算与健康对照组的统计学差异。结果:PD患者外周血ST13和BCL11B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BCL11B的表达在包括Hoehn-YahrⅠ级患者在内的所有PD患者中均显著下降,而ST13的表达只有在Hoehn-YahrⅡ级以上患者中才出现明显变化。结论:ST13和BCL11B基因表达水平都有作为潜在PD分子诊断标志物的可能,但就筛查早期PD患者而言,BCL11B可能更具优势。
陆学胜许敏张燕姚胜旗张允董强
关键词:帕金森病分子诊断生物标记ST13
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非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治疗进展被引量:1
2021年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非急性大动脉闭塞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缺血性脑卒中常导致严重残疾或认知功能和情感障碍,给患者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既往研究尝试颅内外动脉搭桥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但是由于较高的围手术期风险、技术要求以及入选患者的严格适应证,其临床应用受限。近年来,一些小样本、单中心的研究表明,血管内治疗可能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的可选择手段,但缺乏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证据的支持。目前针对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非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专家共识建议还是以内科药物治疗为主。
张会军吕清张允姚胜旗王晓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