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昊

作品数:7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一般工业技术冶金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电子电信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冶金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4篇微热板
  • 3篇气敏
  • 3篇气体传感
  • 3篇气体传感器
  • 3篇感器
  • 3篇传感
  • 3篇传感器
  • 2篇氧化锡
  • 2篇喷墨
  • 2篇喷墨打印
  • 2篇气敏薄膜
  • 1篇氮化
  • 1篇动力学
  • 1篇动力学模拟
  • 1篇对流换热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采集
  • 1篇信号采集模块
  • 1篇信号采集与处...
  • 1篇氧化锌

机构

  • 7篇大连理工大学

作者

  • 7篇唐祯安
  • 7篇吴昊
  • 7篇余隽
  • 2篇黄正兴
  • 2篇杨英花
  • 2篇李中洲
  • 1篇杨波
  • 1篇李婷
  • 1篇程春雨
  • 1篇关经纬
  • 1篇孙长宇
  • 1篇梁家铭
  • 1篇朱慧超

传媒

  • 1篇仪表技术与传...
  • 1篇传感技术学报
  • 1篇电子器件
  • 1篇传感器与微系...
  • 1篇第十三届全国...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薄膜微量热计的信号采集与处理模块设计被引量:1
2012年
薄膜微量热计是测量亚微米厚度薄膜热动力学特性的重要手段,针对薄膜微量热计的脉冲扫描量热测试方法改进了系统的信号采集与分析模块。微量热计原始信号经高精度仪用放大电路后,由高速数据采集卡采集送入PC机;采用LabVIEW软件编写的控制程序并采用Matlab软件实现数据的分析处理。对加载了70 nm厚度In薄膜的微量热计进行热容测试,观测到了In薄膜的熔化峰和熔点,表明系统具有足够高的信噪比和检测灵敏度。
孙长宇吴昊余隽唐祯安
关键词:信号采集模块热容
In或Sn掺杂的ZnO空心球制备及其苯气敏特性研究
葡萄糖水热法制备的碳球作为模板,通过模板牺牲法制备了摩尔比为3%的In或Sn掺杂的ZnO空心球.对样品进行了TEM和XRD表征,显示制备的样品均具备明显的空心结构,空心球直径约350nm,壳层厚30nm,由平均粒径15n...
吴昊余隽朱慧超杨波唐祯安
关键词:气敏特性
面向微热板气体传感器的控温采集无线节点设计被引量:1
2016年
微热板近年来被广泛应用到气体传感器领域。为了提高微热板式气体传感器工作的稳定性,文中设计了一种可控温WIFI采集传感器节点。它以CC3200为WIFI节点核心,结合Dut13微热板驱动芯片以及高速ADC和DAC模块实现对微热板气体传感器的无线控温和气敏信号采集。实验结果表明,在环境温度10~45℃范围内,微热板目标温度350℃以内,该节点的控温精度优于±4℃,节点平均总功耗小于350 m W。
梁家铭余隽吴佳蕊程春雨吴昊周君伟唐祯安
关键词:温度控制无线传感器节点
氧化锌薄膜表面气体吸附的反应分子动力学模拟
气敏材料的气体吸附现象的计算机仿真研究工作大部分采用量子力学和密度泛函方法,但是这种方法难以满足较大体系下的表面气体吸附现象的仿真需求。近年来,反应分子动力学(Reaxff MD)迅速发展,已用于大规模分子体系的化学反应...
周君伟余隽李婷吴昊黄正兴唐祯安
关键词:氧化锌REAXFF分子动力学
氧化锡气敏薄膜的喷墨打印技术研究
喷墨打印技术与其它淀积气敏薄膜方法相比具有无掩膜图形化、室温加工、方便操作等优点.本文利用喷墨打印技术在微热板气体传感器上打印SnO2多孔薄膜.根据打印机的定位精度和微热板的悬空结构尺寸设计了打印图形,根据目标厚度确定打...
杨英花余隽吴昊李中洲唐祯安
关键词:喷墨打印气体传感器微热板气敏薄膜
氧化锡气敏薄膜的喷墨打印技术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喷墨打印技术具有无需掩膜图形化、室温加工、方便操作等优点。利用喷墨打印技术在微热板上打印SnO_2多孔薄膜。根据打印机的定位精度和微热板的悬空尺寸设计了打印图形,根据目标厚度确定打印层数,以及打印后的干燥工艺参数;通过扫描电镜对薄膜结构进行微观表征,敏感薄膜表面平整,成膜均匀;最后对其进行气敏测试,当微热板工作在250℃时,打印的SnO_2气敏薄膜对乙醇有良好的响应,检测到最低乙醇浓度为0.5×10^(-6),响应和恢复时间均在3 s左右。
杨英花余隽吴昊李中洲唐祯安
关键词:喷墨打印气体传感器微热板气敏薄膜
比较法研究微细尺度氮化硅表面自然对流换热
2016年
微细尺度的对流换热与常规尺度的有很大不同,采用比较法研究了微细尺度水平氮化硅表面空气自然对流换热的问题。利用标准CMOS工艺和简单的post-CMOS工艺制作出微热板(MHP)测试结构并实验测试,对测试方法的准确性进行了有限元仿真。结果表明:面积为43.5 mm×43.5 mm的水平氮化硅表面的自然对流的传热热导为2.63×10^(-5)W/K,由此计算出的自然对流系数高达1.39×10~4W/(m^2·K),远远高于常规尺度下空气自然对流系数。
黄正兴关经纬吴昊余隽唐祯安
关键词:自然对流换热比较法微热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