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斌

作品数:155 被引量:1,154H指数:16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6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9篇医药卫生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85篇直肠
  • 61篇肿瘤
  • 58篇肠癌
  • 51篇肠肿瘤
  • 49篇直肠癌
  • 49篇结肠
  • 45篇手术
  • 43篇直肠肿瘤
  • 31篇切除
  • 27篇腹腔
  • 27篇腹腔镜
  • 25篇结直肠
  • 22篇切除术
  • 20篇外科
  • 18篇预后
  • 18篇结直肠癌
  • 17篇新辅助治疗
  • 14篇溃疡
  • 10篇结肠肿瘤
  • 9篇术后

机构

  • 145篇北京协和医院
  • 6篇中国协和医科...
  • 6篇中国医学科学...
  • 5篇北京协和医学...
  • 3篇清华大学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青岛大学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新疆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大学肿瘤...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作者

  • 155篇吴斌
  • 100篇邱辉忠
  • 92篇林国乐
  • 85篇肖毅
  • 29篇牛备战
  • 26篇孙曦羽
  • 25篇周皎琳
  • 17篇徐徕
  • 16篇张冠南
  • 13篇陆君阳
  • 10篇赵玉沛
  • 7篇钱家鸣
  • 7篇仲光熙
  • 6篇胡克
  • 6篇关竞红
  • 6篇梅丹
  • 6篇史亦丽
  • 5篇熊光冰
  • 5篇张福泉
  • 5篇杨红

传媒

  • 19篇中华胃肠外科...
  • 14篇中华外科杂志
  • 12篇中国实用外科...
  • 8篇中国普外基础...
  • 7篇协和医学杂志
  • 6篇中国医学科学...
  • 6篇中国现代手术...
  • 6篇中华结直肠疾...
  • 5篇中华腔镜外科...
  • 4篇中华医学杂志
  • 4篇中国药师
  • 3篇中国普通外科...
  • 3篇中国实用内科...
  • 3篇中华普通外科...
  • 3篇基础医学与临...
  • 3篇癌症进展
  • 2篇中国药学杂志
  • 2篇中国医院药学...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临床药物治疗...

年份

  • 5篇2023
  • 10篇2022
  • 7篇2021
  • 11篇2020
  • 8篇2019
  • 8篇2018
  • 9篇2017
  • 5篇2016
  • 8篇2015
  • 8篇2014
  • 7篇2013
  • 5篇2012
  • 8篇2011
  • 8篇2010
  • 15篇2009
  • 5篇2008
  • 8篇2007
  • 7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1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腹腔镜下骶前囊肿切除术3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总结采用腹腔镜技术切除骶前囊肿的经验和教训,推广微创外科技术在该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1月至2017年6月33例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骶前囊肿患者采用腹腔镜技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统计其手术时间,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全组按计划完成肿物切除,无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124.4±62.0)min.术中发生直肠损伤1例,骶前静脉丛出血1例,术中并发症6%.术后并发直肠漏2例,占6%.术后住院时间为(6.7±4.3)d. 33例中2例失访. 1例于术后1 年出现骶前囊肿复发.结论采用腹腔镜技术切除骶前囊肿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并有助于改善术中显露,增加操作空间,提高对肿瘤的切除率.
牛备战周皎琳吴斌邱辉忠
关键词:腹腔镜骶前间隙
从外科角度思考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策略被引量:18
2013年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结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20世纪初曾称为“肠道黏膜节段性炎症”,其病变常从直肠开始,呈连续弥漫性分布,可累及全部结直肠。UC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或持续性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还可出现肠道外全身症状,如巩膜炎、
杨晓邱辉忠林国乐吴斌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
1例慢性结肠憩室炎的循证诊疗
2023年
结肠憩室炎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可为急性或慢性病程。本文报道1例慢性结肠憩室炎患者的诊疗经过。该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像学检查示占位性病变可能性大,PET/CT示代谢增高灶,急性期结肠镜检查可见黏膜隆起、病理回报为炎症,但仍需与结直肠癌、炎症性肠病进行鉴别。综合考虑后予以随访观察的建议,并最终明确诊断。该患者的诊治经过体现了循证医学在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重要意义。
于子清唐晓妍吴斌杨红
关键词:结肠憩室炎循证医学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微创治疗现状被引量:1
2015年
部分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BD)患者在其病程中需要经历外科手术治疗。20%-35%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及多达70%的克罗恩病患者需要接受手术治疗。随着腹腔镜技术在胃肠外科领域的发展和进步,在世界范围内很多IBD诊治中心开展了微创手术,其在IBD治疗中的优势逐渐得到体现。研究表明,对腹腔镜手术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而言,腹腔镜治疗IBD的可行性、安全性与剖腹手术一致;较之后者而言,微创手术具有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术后腹腔内粘连轻等诸多优点,导致腹腔镜的应用在IBD的治疗中逐渐得到重视。
吴斌钟敏儿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腹腔镜手术
维生素K_1注射液致迟发性皮疹24例不良反应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维生素K_1致迟发性皮疹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案,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17年3月24日至8月23日使用维生素K_1诱发迟发性皮疹病例并汇总分析国内外报道的不良反应文献。结果:1例62岁女性患者肌肉注射维生素K_1 7 d后注射部位出现红色斑块伴瘙痒,后斑块逐步扩大且全身多发风团样皮疹。停药同时药物抗过敏治疗5 d后,临床症状减轻。文献复习共检索到维生素K_1注射液致迟发性皮疹患者23例,年龄10~64岁,男女比例1∶5,不良反应发生在用药后2~27 d,均对症给予抗过敏药物治疗,或外用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结局23例好转,1例未痊愈。结论:维生素K_1可引起迟发性过敏反应,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警惕不良反应的发生。
刘鑫张波梅丹吴斌刘玮楠
关键词:维生素K1
磁共振成像骨盆测量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中困难骨盆的预测价值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中,由于骨盆空间狭窄或直肠系膜肥厚等因素的存在,常导致术野暴露困难,明显增加手术操作难度。本研究旨在分析直肠磁共振成像(MRI)骨盆测量对TME中困难骨盆的预测价值,并探讨术中困难骨盆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病例纳入标准:(1)肿瘤距肛缘15 cm以内;(2)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直肠癌;(3)具有完整的术前MRI资料;(4)肿瘤浸润深度为T1~4a;(5)术中进行了困难骨盆评估。排除接受TME以外的其他任何保肛或非保肛手术的患者。回顾性收集2019年3月至2021年11月期间,在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结直肠专业组接受TME的88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困难骨盆分级简易评估量表:Ⅰ级为手术操作不困难;Ⅱ级为影响手术操作,但不影响完整TME标本质量;Ⅲ级为影响手术操作和标本质量(为接近完整TME);Ⅳ级为严重影响手术操作和标本质量(为非完整TME);Ⅰ~Ⅱ级认为非困难,Ⅲ或Ⅳ级认为手术困难。骨盆参数包括:骨盆入口前后径、中骨盆前后径、骨盆出口前后径、耻骨联合高度、骶尾间径、骶尾弧弓高、耻骨联合到盆底肌的距离、前骨盆深度、坐骨棘间径、坐骨结节间径等10项指标。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困难骨盆相关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术中困难骨盆的列线图模型。结果88例患者中,男性51例,女性37例,中位年龄64(56~70)岁,共有64例(72.7%)患者接受了新辅助治疗,其中困难骨盆组患者30例(34.1%),非困难骨盆组58例(65.9%)。解剖学特征中位数:骨盆入口前后径为12.0 cm;中骨盆前后径11.0 cm;骨盆出口前后径8.6 cm;耻骨联合高度4.9 cm;骶尾间径12.6 cm;骶尾弧弓高度3.7 cm;耻骨结节到盆底肌距离3.0 cm;前骨盆深度13.3 cm;坐骨棘间径10.2 cm;坐骨结节间径12.2 cm。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新辅助治疗(OR=4.97,95%CI:1.25~19.71,P=0.023)、肿瘤�
孙振侯文运刘婧娟薛华丹徐沛然吴斌林国乐徐徕陆君阳肖毅
关键词: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磁共振成像列线图
早期直肠癌中p53和hMLH1的表达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p53基因和hMLH1基因的突变是否是直肠癌发生的早期事件之一。方法用PV-9000二步法免疫组化检测技术对我院2003年2月至2009年7月期间的32例早期直肠癌、32例直肠腺瘤及30例正常直肠黏膜组织石蜡切片进行p53和hMLH1基因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①正常直肠黏膜组织、直肠腺瘤组织及早期直肠癌组织中p53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0(0/30)、59.38%(19/32)及68.75%(22/32),其在直肠腺瘤组织和早期直肠癌组织中的p53蛋白表达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者均明显高于其在正常直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P<0.01);hMLH1蛋白在前述三种组织中的表达阴性率分别为0(30/30)、12.50%(4/32)和50.00%(16/32),其在早期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阴性率明显高于在直肠腺瘤组织和正常直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P<0.01)。②在直肠腺瘤组织和早期直肠癌组织中p53阳性表达同时合并hMLH1阴性表达者分别占9.38%(3/32)及37.50%(12/32),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③p53阳性表达和hMLH1阴性表达均与早期直肠癌的分化程度有关(P<0.05),而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最大径、浸润深度及大便潜血均无关(P>0.05)。④p53阳性表达与腺瘤的增生程度有关(P=0.009),hMLH1阴性表达与腺瘤的增生程度无关(P>0.05)。结论 p53基因和hMLH1基因的同时突变致癌作用明显,可能是直肠癌发生的早期事件之一。
于新明林国乐肖毅吴斌邱辉忠
关键词:早期直肠癌P53基因HMLH1基因免疫组织化学
高分辨MRI对直肠癌TNM分期及环周切缘的评估被引量:24
2010年
目的探讨高分辨MRI对直肠癌术前T、N分期及环周切缘评估的准确性。方法选取北京协和医院2006年9月至2009年5月期间42例经结肠镜活检并组织病理学证实的直肠癌患者,术前行MRI分期。检查后1周内,按照全直肠系膜切除原则行直肠癌切除手术。手术后标本根据2002年美国癌症学会(AJCC)结直肠癌分期标准行肿瘤及淋巴结病理学分期。影像学和病理学对肿瘤(T)分期、淋巴结(N)分期与环周切缘受累评估的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结果对T分期,MRI正确分期36例,过低分期3例,过高分期3例,统计学分析显示病理学和影像学对T分期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731,P=0.000)。对N分期,术前MRI正确分期31例,过低分期5例,过高分期6例,统计学分析显示两者具有中度一致性(Kappa=0.410,P=0.009)。对环周切缘的评估,术前MRI能够正确评估40例,统计学分析显示两者对直肠固有筋膜的评估具有很好的一致性(Kappa=0.829,P=0.000)。结论高分辨MRI对直肠癌术前T分期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对N分期具有中度的准确性,对直肠固有筋膜能够提供准确的评估,有助于挑选出能够受益于术前新辅助治疗的患者。
丛冠宁秦明伟贺丹肖毅邱辉忠吴斌林国乐
关键词:TNM分期系统环周切缘直肠癌
120例直肠疾病患者经肛门括约肌路径手术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8
2006年
目的探讨经肛门括约肌路径的手术(Mason手术)在直肠外科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1990年8月至2005年8月间120例中下段直肠疾病患者施行Mason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直肠绒毛状腺瘤61例,其中伴癌变者26例;直肠癌25例;直肠黏膜下结节17例;直肠阴道瘘13例;直肠尿道瘘1例;直肠良性狭窄3例。103例直肠肿物中行直肠部分切除术98例,直肠节段切除术5例。术后伤口感染2例(1.7%),直肠-皮肤瘘4例(3.3%),肿瘤局部复发3例(2.9%)。全组术后无发生肛门失禁者。确诊直肠癌的51例患者术后存活逾5年者达90.2%。结论Mason手术具有手术径路直达、术野表浅和显露良好的优势,适用于可行局部手术治疗的中下段直肠良、恶性疾病。
邱辉忠林国乐吴斌肖毅
关键词:直肠肿瘤外科手术预后
腹腔镜直肠后囊肿切除术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后囊肿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8月至2019年8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58例行腹腔镜直肠后囊肿切除术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5例,女53例;中位年龄为38岁,年龄范围为15~70岁。58例病人常规行腹腔镜直肠后囊肿切除术,根据病人情况选择是否行联合经骶尾部入路手术。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情况。(3)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情况。(4)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方式进行随访,术后1年内每6个月随访1次,1年后每12个月随访1次,复查CT或MRI评估囊肿复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0年8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结果(1)手术情况:58例病人中,54例行腹腔镜直肠后囊肿切除术,4例行腹腔镜联合经骶尾部后入路直肠后囊肿切除术。58例病人中,1例囊肿巨大并包绕直肠,术中分离直肠后壁造成破损,修补后行横结肠造口转流术;2例因囊肿与直肠粘连紧密,分离后不排除直肠壁热损伤,行预防性横结肠造口术。54例行腹腔镜直肠后囊肿切除术病人手术时间为(123±56)min,术中出血量为20 mL(5~500 mL);4例行腹腔镜联合经骶尾部后入路直肠后囊肿切除术病人手术时间为(232±38)min,术中出血量为90 mL(30~800 mL)。(2)术后情况:58例病人中,7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2例为术后直肠瘘,行横结肠造口转流,再次盆腔引流后愈合;2例为术后尿路感染,予以抗感染治疗后缓解;2例为拔除尿管后发生尿潴留,尿管留置3周后门诊拔除尿管,恢复良好;1例为骶尾部切口愈合不良,换药后愈合。58例病人术后住院时间为(7±4)d。(3)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情况:58例病人中,表皮样囊肿26例,畸胎瘤20例(其中2例为成熟畸胎瘤伴黏液腺癌、1例为成熟畸胎瘤伴神经内分泌癌),皮样囊肿10例,尾肠囊肿2�
王培培孙曦羽周皎琳蔺晨肖毅牛备战徐徕邱辉忠吴斌
关键词:囊肿微创治疗腹腔镜检查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