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动脉
  • 7篇慢性
  • 6篇血栓
  • 6篇血栓栓塞
  • 6篇血栓栓塞症
  • 6篇栓塞症
  • 6篇肺血
  • 6篇肺血栓
  • 6篇肺血栓栓塞
  • 6篇肺血栓栓塞症
  • 5篇肺栓塞
  • 4篇血浆
  • 4篇血栓形成
  • 4篇深静脉
  • 4篇深静脉血栓
  • 4篇深静脉血栓形...
  • 4篇阻塞性
  • 4篇慢性肺
  • 4篇慢性阻塞性
  • 4篇静脉

机构

  • 24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作者

  • 24篇叶晓芳
  • 14篇朱光发
  • 11篇刘双
  • 8篇杨京华
  • 5篇徐秋芬
  • 3篇徐洁
  • 3篇李菲
  • 2篇付稳
  • 2篇武元星
  • 2篇刘泽英
  • 2篇陈东
  • 2篇商鸣宇
  • 2篇黄艳
  • 1篇扬京华
  • 1篇吴春婷
  • 1篇陈勇
  • 1篇高元明
  • 1篇罗华
  • 1篇丁少芳
  • 1篇王国良

传媒

  • 13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传染病信息
  • 1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中国呼吸与危...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华肺部疾病...
  • 1篇2007年全...
  • 1篇2007年全...

年份

  • 6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18
  • 3篇2012
  • 2篇2009
  • 6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3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9例布鲁氏菌病并发感染性主动脉瘤患者临床诊治分析
2022年
目的分析布鲁氏菌病并发感染性主动脉瘤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及诊疗水平。方法选取2002年1月1日—2022年6月1日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9例布鲁氏菌病并发感染性主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资料、治疗及预后等情况。结果32例血培养证实布鲁氏杆菌感染者中,9例并发主动脉瘤,发生率为28.13%。其中8例为男性,1例为女性,年龄为58~75岁。有明确牛、羊接触史者3例,有不洁羊奶饮用史者1例,有牧区旅游史者1例。所有患者均有发热,其中热型为典型波浪热者1例。患者主要症状为腰腹痛。误诊为腰椎结核者2例,误诊为腰椎管狭窄者3例。1例患者合并附睾炎。6例患者累及腹主动脉,1例累及升主动脉,2例累及主动脉弓。9例患者血清凝集试验均阳性。9例患者均接受利福平、多西环素和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除1例失访外,其余8例总疗程均为3~6个月。7例手术治疗患者中,6例行主动脉替换或修补术,1例经6个月抗感染治疗后行支架植入手术,以上患者术后均随访5个月~7年(中位时间4年),1例于术后5年死于脑血管疾病意外,其余6例均存活。2例未接受手术治疗患者中,1例出院后失访,1例随访3年存活至今。结论布鲁氏菌病的主动脉受累较少见,且易危及生命,由于对该病认识不足,易导致漏诊、误诊。本病治疗的基石仍然是抗感染治疗联合开放性手术。血管内支架等介入手术治疗的作用尚未确定,须要考虑患者的病情和长期并发症的风险。
叶晓芳朱光发李菲陈东付稳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布鲁氏杆菌流行病学史腹主动脉瘤CT血管造影
子宫腺肌病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临床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子宫腺肌病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特征,提高医生对子宫腺肌病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子宫腺肌病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以“子宫腺肌病,肺血栓栓塞症,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静脉血栓栓塞症”为中文检索词在万方数据库、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以“adenomyosis、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ulmonary embolism、deep vein thrombosis、venous thromboembolism”为英文检索词在PubMed进行检索。结果:患者女性,55岁,因活动后胸闷、憋气10余天入院。既往诊断子宫腺肌病6年,近1个月因子宫出血口服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D-Dimer1904μg/L。心电图:V1~V5导联轻微ST段异常和T波倒置。UCG:肺动脉收缩压77mmHg(1 mmHg=0.133kPa),右心增大,三尖瓣反流峰值流速4.12m/s,肺动脉主干及分支增宽。肺动脉CTA示多发肺栓塞,累及双侧肺动脉分支。下肢静脉超声示右侧股总静脉血栓形成,双侧胫后静脉及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形成。诊断急性肺血栓栓塞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子宫腺肌病。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及子宫分段诊刮术后给与抗凝治疗。共检索出含病例资料的文献7篇,其中中文1篇,英文6篇,涉及病例数16例。结论:子宫腺肌病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在临床并不常见,且治疗存在矛盾。此外,子宫腺肌病可能作为危险因素诱发静脉血栓栓塞症。
黄艳商鸣宇叶晓芳朱光发
关键词:子宫腺肌病静脉血栓栓塞症肺血栓栓塞症深静脉血栓形成
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肺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MV)肺炎的临床特点及诊疗对策。方法:回顾34例肾移植术后CMV肺炎患者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点和治疗措施。结果:34例患者,治愈30例,占88.24%,死亡4例(其中放弃治疗后死亡2例)。治愈患者除1例出现移植肾排斥反应外,其余功能均正常。高剂量更昔洛韦联用糖皮质激素组,在需使用呼吸机几率和死亡率方面均低于未使用糖皮质激素的常规剂量更昔洛韦组(P=0.045和0.010)。结论:早期及时诊断,适时适量应用激素,足剂量长疗程抗病毒治疗,及早进行高流量给氧或辅助呼吸等综合治疗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王国良马潞林叶晓芳
关键词:肾移植巨细胞病毒肺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病例报告并文献回顾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结合文献总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IPA)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早期诊治水平。方法:对1例经支气管镜肺活检确诊的重度COPD合并IP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回顾复习有关文献。结果:COPD合并IPA患者严重呼吸困难多见。本例患者胸部CT可见中央型支气管扩张、小结节影、不典型渗出影,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GM试验)及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阳性。经支气管镜肺活检病理学检查见曲菌丝及炎症细胞浸润。结论:COPD合并IPA诊断困难,病死率高,综合分析临床表现、影像学、微生物学及血清学检查结果是提高诊断率、改善预后的有效手段。若临床情况允许,应尽早进行支气管镜等有创检查确定诊断。
李晓云朱光发叶晓芳刘双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侵袭性肺曲霉病曲霉真菌感染
以呼吸衰竭为首发表现的运动神经元病1例被引量:1
2008年
徐洁叶晓芳刘双
关键词:运动神经元病呼吸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7
2018年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都是常见的肺部疾病。COPD和OSA的共同存在定义为重叠综合征[1], 1985年, Flenley第一次提出这个概念,并且认为重叠综合征的临床特点、预后、病程进展以及治疗方案等都与单纯OSA或COPD患者有不同之处[2]。
叶晓芳朱光发
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
129例住院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栓塞面积与基础疾病相关性的分析被引量:16
2009年
目的探讨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的栓塞面积大小与合并的基础疾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2年1月~2007年8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PTE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栓塞面积和合并的基础疾病,对影响栓塞面积的因子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相关分析。结果50~70岁为PTE的发病高峰年龄段,女性50岁以后发病要高于男性。PTE患者合并的基础疾病依次为:高血压(HBP)(58.91%),深静脉血栓形成(DVT)(47.29%),高脂血症(30.10%),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21.71%),冠心病(CHD)(20.93%),房颤(AF)(10.85%)等。56.59%的PTE患者合并2个以上基础疾病,合并基础疾病种类的多少与PTE栓塞面积的大小无相关性。单因素χ2检验显示年龄(≤40岁、≥71岁)、近期手术、骨折病史,AF及DVT与大面积PTE的发生相关(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F及DVT是大面积PT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40岁、≥71岁)、近期手术、骨折病史,AF及DVT与大面积PTE的发生相关,AF及DVT是大面积PTE的独立危险因素。
叶晓芳刘双朱光发徐秋芬
关键词:肺血栓栓塞症深静脉血栓形成房颤大面积肺栓塞
COPD患者行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不良事件的差异比较
2023年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接受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NCABG)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G)术后不良事件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CABG手术的COPD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是否接受体外循环,分为ONCABG组(64例)及OPCABG组(154例),对其术前、术中、术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照FEV160%为分界点分为4个亚组(ON1、ON2、OP1、OP2),探讨术后不良事件的差异。结果:共纳入218例患者,年龄45~76岁,平均(63.81±7.72)岁,其中男149例(68.35%)。ONCABG组和OPCABG组在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亚组分析中,ON1(FEV1≤60% ONCABG,22例)组术后肺部感染(72.73%对45.65%, P<0.05)、术后心房颤动(59.09%对32.61%, P<0.05)的发生率高于OP1(FEV1≤60% OPCABG,46例)组。 结论:FEV1≤60% COPD患者ONCABG术后肺部感染、心房颤动的发生率高于OPCABG。
叶晓芳曾文杨京华朱光发
关键词:肺部感染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无创正压通气在高碳酸血症脑病综合征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8年
近年来,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已发展成为多种病因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或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的一线治疗手段。无创通气的合理使用可以减少人工气道的使用,从而减少人工气道相关性并发症,改善呼吸衰竭患者的预后。
叶晓芳朱光发
关键词:无创正压通气
肺心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和肺动脉收缩压及二氧化碳分压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不同水平血浆D-二聚体(D-dimer)肺动脉收缩压情况,以及高碳酸血症与血浆D-dimer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对86例住院治疗的肺心病患者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浆D-dimer水平及肺动脉收缩压(SPAP)进行测定,按照血浆D-dimer水平的高低分组比较SPAP水平的差异性,同时对PaCO2与D-dimer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血浆D-dimer水平升高的肺心病患者,SPAP水平要高于血浆D-dimer水平正常的肺心病患者,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同时,PaCO2与血浆D-dimer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肺心病患者存在血液凝血状态异常,持续的肺部微小血栓形成是导致及加重肺动脉高压的一个因素。肺心病患者的高碳酸血症是参与血液凝血状态异常的因素之一。
叶晓芳刘双杨京华
关键词:慢性肺源性高碳酸血症血浆D-二聚体肺动脉收缩压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