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辉佳

作品数:19 被引量:72H指数:4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天津市科技计划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动脉
  • 6篇成像
  • 5篇磁共振
  • 3篇图像
  • 3篇弥散
  • 2篇动脉瘤
  • 2篇血性
  • 2篇翼板
  • 2篇影像数据
  • 2篇张量成像
  • 2篇扫描图像
  • 2篇头颈
  • 2篇头颈部
  • 2篇图像融合
  • 2篇缺血
  • 2篇先天
  • 2篇先天性
  • 2篇瘤样
  • 2篇弥散系数
  • 2篇描图

机构

  • 19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市第三中...
  • 1篇天津市东丽区...

作者

  • 19篇刘辉佳
  • 17篇张雪宁
  • 4篇刘美洲
  • 3篇夏庆来
  • 3篇徐国萍
  • 3篇赵博
  • 3篇李桂来
  • 3篇彭景
  • 3篇富彦
  • 2篇吴梦琳
  • 2篇赵博
  • 2篇赵阳
  • 2篇陈莉
  • 2篇张亚楠
  • 2篇张骐
  • 2篇贾荣荣
  • 2篇张恩龙
  • 1篇马利锋
  • 1篇田磊
  • 1篇韩悦

传媒

  • 4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国际医学放射...
  • 1篇中华行为医学...
  • 1篇中华血管外科...
  • 1篇第二届中国老...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9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巨大先天性肾动静脉瘘伴对侧肾动脉开口低位一例
2016年
患者男,39岁。主因"左腰背部疼痛3个月"入院。入院后血、尿常规显示:尿潜血(++),尿蛋白(+++);血常规正常。患者无外伤史、手术史。肾动脉CTA显示:动脉期可见左肾静脉及下腔静脉显影(图1)。左肾窦显示扩张,动脉期左肾动脉前支、后支末端血管明显扩张呈瘤样改变,周围可见迂曲扩张肾静脉影(图2~5)。
刘辉佳张雪宁陶应伟刘美洲
关键词:左肾动脉无外伤史瘤样改变
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分析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分析23例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胸部CT影像表现,评价cT对该病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诊断证实的23例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胸部CT资料,患儿年龄6个月-4岁,平均13.2个月,男15例,女8例;反复咳喘6周以上,随诊时间6个月-2.5年。结果23例患儿均曾行胸部CT检查,结合临床资料均明确诊断为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其中马赛克灌注征23例,伴单侧透明肺4例,空气潴留征9例,支气管扩张15例,管壁增厚10例,伴小叶中心性支气管结节影5例,肺膨胀不全4例,外院肺动脉造影显示病变区肺血管纹理稀少1例。结论CT是诊断闭塞性细支气管炎良好的影像学方法,对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价有重要的作用。
张亚楠马利锋张雪宁陶应伟刘辉佳
关键词: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儿童
肠系膜微小动脉瘤破裂伴肠腔内出血MDCT诊断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 探讨肠系膜微小动脉瘤破裂伴肠腔内出血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肠系膜微小动脉瘤破裂伴肠腔内出血患者64排螺旋CT的影像表现特点,采用动、静脉双期增强CT扫描及CTA重组对图像进行分析,重组方法采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后处理技术。结果 7例患者动脉期增强扫描显示小肠肠管内小圆形高密度影,周围可见线样高密度影(4例位于空肠,2例位于回肠,1例位于结肠),静脉期高密度影范围增大、密度减低。5例显示病变区肠管管壁增厚,2例病变区肠管周围可见少量渗出性改变。7例患者CTA检查显示肠系膜微小动脉瘤存在(直径0.4-0.8 cm),其中1例显示多发微小动脉瘤。结论 MDCT双期增强扫描及CTA重组对肠系膜微小动脉瘤破裂合并肠腔内出血有极高的诊断价值,可以成为该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刘辉佳张雪宁夏庆来彭景李桂来励贺文
关键词:肠系膜动脉动脉瘤MDCT
应用大鼠模型和DTI技术评价放疗后延迟期脑白质纤维束的损伤
目的 利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对放疗后大鼠模型进行定量分析,探讨放疗后不同脑白质区放射损伤的变化情况. 方法25只SD大鼠接受单次右侧大脑半球放疗,照射剂量27.5Gy.从照射后第2周至第20周,选择5个时间...
赵博徐国萍刘辉佳陶应伟张雪宁
关键词: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
左侧椎动脉起源及走行异常伴椎动脉多发分支状变异一例
2019年
椎动脉起源及走行异常临床上比较少见,明确血管变异对于患者颈部及颈椎手术意义重大。本文报道1例主诉左上肢乏力,转头后猝倒,在行颈部CT血管造影检查后证实为特殊类型的椎动脉起源及走行异常病例。
刘辉佳张雪宁富彦李桂来刘美洲励贺文
关键词:椎动脉走行
用于头颈部PET、CT及MR图像融合的立体定向框架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头颈部PET、CT及MR图像融合的立体定向框架,包括U字型弯板,其两个翼板上均分别设有与翼板方向一致的导向滑槽,导向滑槽中滑块与翼板固定,两滑块和前板上均安装有自外侧顶向内侧的尖头顶丝,U字型弯板上至...
张雪宁赵阳贾荣荣彭景张恩龙张骐李彤巍吴梦琳刘辉佳
文献传递
疑似泌尿系统结石患者CT检查中沿z轴过度扫描现象:多中心回顾性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评估在疑似泌尿系统结石患者CT扫描中沿z轴过度扫描现象发生的频率及程度,探讨导致该现象的主要的因素及相应解决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共172例疑诊泌尿系统结石患者的CT扫描资料,测量实际扫描距离(L0)、有效扫描距离(L_1),计算额外扫描距离(L_(ex))、额外辐射剂量占实际辐射剂量的百分比(ED_(ex)%)和过度扫描发生率,分析比较不同医疗机构和患者类别(急诊、门诊及住院患者)间的差异。结果本组172例患者中,169例存在过度扫描,发生率为98.26%(169/172)。不同患者类别间L_(e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3所医疗机构间L_(ex)和ED_(ex)%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对疑似泌尿系统结石患者行CT扫描时,沿z轴过度扫描现象十分普遍;通过训练影像技师,可减轻或避免这种现象。
富彦孙凤宇孙诚夏庆来张雪宁刘辉佳刘美洲
关键词:Z轴泌尿系结石
64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畸形的诊断
刘辉佳
双源双能量CT在鉴别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血运重建术后碘造影剂外渗和继发脑出血中的价值被引量:37
2017年
目的探讨双源双能量CT在鉴别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血运重建术后碘造影剂外渗和继发脑出血中的价值。方法 46例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行动脉内溶栓治疗的患者纳入本研究,于动脉溶栓术后2 h内行双源双能量CT检查(80 k V/392 m A和140 k V/196 m A),利用图像工作站生成融合图像(即:单纯融合图像诊断法)、融合图像加虚拟平扫图像和碘叠加图像(即:叠加融合图像诊断法);术后48 h行常规CT平扫明确诊断。计算两种诊断方法诊断继发脑出血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结果 34例得到确诊的病例中6例患者CT未见明显高密度影,余下28例为阳性病例并达到确诊,其中3例出血,21例造影剂外渗,余下4例同时合并出血和造影剂外渗。单纯融合图像法对出血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66.67%、100%、100%、96.15%和96.43%,叠加融合图像诊断法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100%%、96%、75%、100%和96.43%。叠加融合图像对颅内出血、造影剂外渗及出血合并造影剂外渗的诊断准确性均相对较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6)。叠加融合图像的诊断准确性与临床随访确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0.815),明显高于单纯融合图像(Kappa=0.564)。结论双源双能量CT在鉴别颅内出血和造影剂外渗方面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刘美洲刘辉佳富彦田磊张雪宁
关键词:碘造影剂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影像学诊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1年
心导管造影检查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准确性较高,但具有一定创伤性,包括血管损伤、辐射损伤等,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造成负性影响,尤其是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影响更甚[1]。影像学技术逐渐在先天性心脏病中得到应用与发展,近年来,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技术在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中日趋获得主导地位,对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治疗、评估等具有重要作用[2]。其中,X线可对心脏的形态、结构等清晰显示,且能够计算心胸比值,有效指导临床治疗,但其无法有效显示心内畸形[3]。CT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分辨率较高、扫描范围较大,且具有便捷、安全、无创等优势,然而,CT成像属于一种断层图像,对整体器官结构与病变的显示受限[4]。而MRI可进行多参数、多序列、多方位的成像,且分辨率较高,可对先天性心脏病解剖畸形完整显示,提供心脏解剖及功能等多方面信息[5]。但是,MRI同样具有不足之处,如该检查时间较长时,易导致运动伪影的产生,影响检查结果,加之由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心率较快,对外周肺动脉、冠状动脉的显示效果不佳。由此可见,虽然影像学诊断技术得到了发展,但各诊断技术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仍然存在局限,在未来仍需要进一步扩展并创新。本文拟通过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影像学诊断进行综述,旨在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优化提供参考。
刘辉佳张雪宁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核磁共振成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