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成梅

作品数:705 被引量:3,689H指数:27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02篇期刊文章
  • 276篇专利
  • 16篇会议论文
  • 9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54篇轻工技术与工...
  • 37篇化学工程
  • 37篇医药卫生
  • 30篇农业科学
  • 20篇生物学
  • 16篇理学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机械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61篇膳食纤维
  • 57篇淀粉
  • 51篇大米
  • 49篇食品
  • 40篇超高压
  • 37篇米淀粉
  • 35篇膳食
  • 30篇贮藏
  • 30篇大米淀粉
  • 29篇蛋白
  • 28篇米粉
  • 27篇酸枣
  • 25篇蒸汽
  • 24篇脂质体
  • 24篇果胶
  • 23篇脂肪氧化
  • 23篇脂肪氧化酶
  • 21篇多酚
  • 20篇高压均质
  • 19篇豆渣

机构

  • 701篇南昌大学
  • 19篇江西齐云山食...
  • 9篇教育部
  • 6篇广西农业科学...
  • 6篇中国热带农业...
  • 5篇江西省农业科...
  • 5篇江西师范大学
  • 5篇中华人民共和...
  • 4篇科技厅
  • 3篇明尼苏达大学
  • 3篇江西金农米业...
  • 3篇江西丹霞生物...
  • 2篇福州大学
  • 2篇江西旅游商贸...
  • 2篇宁夏大学
  • 2篇湖州师范学院
  • 2篇四特酒有限责...
  • 2篇广西作物遗传...
  • 2篇江西正邦科技...
  • 2篇江西大北农科...

作者

  • 704篇刘成梅
  • 187篇刘伟
  • 181篇涂宗财
  • 168篇罗舜菁
  • 164篇刘伟
  • 149篇钟业俊
  • 143篇梁瑞红
  • 109篇陈军
  • 104篇李俶
  • 90篇付桂明
  • 78篇万婕
  • 76篇阮榕生
  • 65篇钟俊桢
  • 51篇戴涛涛
  • 47篇吴建永
  • 41篇刘玉环
  • 32篇万茵
  • 32篇胡秀婷
  • 29篇林向阳
  • 19篇帅希祥

传媒

  • 95篇食品科学
  • 82篇食品工业科技
  • 31篇江西食品工业
  • 27篇食品与机械
  • 11篇食品科技
  • 11篇农产品加工(...
  • 10篇中国食品学报
  • 9篇南昌大学学报...
  • 9篇食品研究与开...
  • 8篇食品与发酵工...
  • 8篇现代食品科技
  • 7篇高压物理学报
  • 7篇中国粮油学报
  • 6篇南昌大学学报...
  • 6篇农业工程学报
  • 6篇粮食与食品工...
  • 5篇中国酿造
  • 5篇粮食与饲料工...
  • 5篇食品工业
  • 3篇中国畜产与食...

年份

  • 4篇2024
  • 9篇2023
  • 25篇2022
  • 36篇2021
  • 17篇2020
  • 20篇2019
  • 28篇2018
  • 29篇2017
  • 34篇2016
  • 30篇2015
  • 51篇2014
  • 55篇2013
  • 38篇2012
  • 55篇2011
  • 38篇2010
  • 37篇2009
  • 49篇2008
  • 43篇2007
  • 38篇2006
  • 28篇2005
70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干燥温度对改良挤压法制备的全谷物质构米品质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研究干燥温度(40~80℃)对改良挤压法制备的全谷物质构米的营养特性、食用品质和热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燥温度在40~80℃,全谷物质构米的粗脂肪和脂肪酸含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对其他营养素无明显影响;当干燥温度低于50℃时,全谷物质构大米样品具有易消解、米饭较软、黏弹性大、口感较好的食味品质;同时,DSC的试验数据表明干燥温度低于50℃时,全谷物质构米具有起始糊化温度略低,糊化时间更短,糊化焓更小的热力学特性。
左乃北刘伟刘成梅梁瑞红李俶罗舜菁付桂明钟业俊
关键词:营养特性质构特性食用品质
南酸枣皮黄酮提取及其抑菌活性的研究被引量:11
2013年
对南酸枣皮中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分别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对南酸枣皮黄酮提取得率的影响,确定各因素的适宜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实验,得到南酸枣皮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0%、提取温度65℃、提取时间1.6h、料液比1:25(g/mL),在此条件下,总黄酮的得率为9.72%。考察了南酸枣皮黄酮提取物对几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南酸枣皮黄酮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抑菌作用明显大于革兰氏阴性菌的抑菌作用。
徐金龙李倩王召君刘成梅刘继延
关键词:黄酮抑菌活性
水剂法提取油梨油及其理化特性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以油梨果肉为原料,研究其营养成分以及用水剂法提取油梨油的最佳提取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分别研究了料液比、浸提温度、提取时间和离心转速对出油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水比1∶6 g/m L、提取时间3 h、提取温度25℃、离心转速4 400 r/min,在此条件下出油率可达72.86%。采用水剂法得到的油梨油为浅黄绿色、透明、具有油梨香味。水剂法提取油的酸值和过氧化值均符合国家食用油质量标准。对水剂法提取的油梨油进行脂肪酸分析,共检测出19种脂肪酸成分,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其中9C18∶1、11C18∶1、9C12C18∶2n-6、C16∶0、9C16∶1为油梨油的主要脂肪酸。
熊洋崔晓冰钟俊桢刘成梅钟业俊
关键词:油梨油水剂法脂肪酸成分理化特性
精炼光皮树色拉油的研究被引量:12
2007年
研究了光皮树色拉油的精炼工艺。通过磷酸-乙醇工艺,利用正交设计优化得到:在加磷酸量1.0%,温度为85℃,加热30min,乙醇:毛油=0.8:1(mL/g),萃取2次的情况下,对毛油起到了很好的脱色、脱酸、脱胶的效果,经过进一步精炼,光皮树油的色泽由Y30 R8.5降到Y30 R2.8,酸值由13.21(KOH)/(mg/g)降到0.15(KOH)/(mg/g),产品质量完全达到色拉油的标准。
李臣刘玉环罗洁李瑞贞罗爱香阮榕生刘成梅
关键词:精炼磷酸乙醇色拉油
现代提取分析技术在黄酮类化合物中的应用被引量:45
2006年
本文主要综述了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析方法。重点介绍了超临界萃取技术、超声波、微波等现代提取方法以及分光光度法、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李莉刘成梅田建文李俶刘伟
关键词:黄酮类超临界萃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一种饱和蒸汽和空气交变处理用于糙米调质的设备
本发明涉及一种饱和蒸汽和空气交变处理用于糙米调质的设备,包括调质箱、调质箱上的落料口和出料口、置于调质箱内的传输带、传输带下方的热风方管和冷风方管;糙米从落料口落至传输带,传输至出料口送出,调质箱内设有三层传输带,各层传...
钟业俊刘成梅刘伟
文献传递
制固态曲参数对酱油曲中Aspergillus oryzae NCFEC03产蛋白酶活力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以5种米曲霉为出发菌株,筛选获得产蛋白酶活力最强的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 NCFEC03,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麸皮豆粕比、加水量、接种量、时间和培养温度等酱油固态制曲因素对Aspergillus oryzaeNCFEC03产蛋白酶的影响。选取影响较大的3个因素:麸皮豆粕比、加水量和接种量进行正交试验。经极差和方差分析发现,对酱油曲中蛋白酶活力影响的先后顺序为:麸皮豆粕比>加水量>接种量,其中麸皮豆粕比具有最显著的影响。最佳制曲条件为麸皮豆粕比1∶1、加水量80%(V/W,干曲)、接种量0.8%、30℃条件下培养48h,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 NCFEC03产蛋白酶活力为(1687.6±4.9)U/g干曲。
梁晋维李斌俞东阳万茵刘成梅付桂明
关键词:酱油ORYZAE蛋白酶活力
一种油梨粉末油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油梨粉末油脂的制备方法,通过以下重量含量的原料制备:油梨油24-26份;玉米葡萄糖浆62-64份;酪蛋白钠1.8-2.0份;单双甘酯1.0-1.2份;硬脂酰乳酸钠0.6-0.8份;磷酸氢二钾1.2-1.4份;三...
钟业俊刘成梅钟俊桢徐梦涵杨晓会
干燥方法对方便米粉老化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3
2014年
以Rapid Visco Analyser(RVA)、X-衍射和FTIR为检测手段,研究了不同干燥方法(冷冻干燥、热风干燥、微波干燥)对方便米粉老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热风干燥后得到的方便米粉,其红外1 047/1 022 cm-1处吸光度比值、结晶度、糊化温度、回生值最大,表明其老化程度最大,而冷冻干燥制得的方便米粉老化程度最小,微波干燥其次。对不同干燥方法下得到的方便米粉的复水率和复水时间进行研究,冷冻干燥的复水性最好,热风干燥的复水性最差。方便米粉的复水性能,可能与其在干燥过程中的老化程度有关。
刘成梅左艳娜万婕刘伟艾亦旻周国辉
关键词:方便米粉复水性
耐水性大豆基木材胶粘剂两步法工艺研究被引量:11
2006年
利用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开发无甲醛木材胶粘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国际上,利用低温大豆粕制备生物质基木材胶粘剂具有相当长的历史。但是在传统豆胶制备方法中,碱等变性剂用量高达豆粕干重的6%~7%或更高,外加4%左右的石灰乳。豆胶中残碱对大豆蛋白的水解破坏难以得到控制,因此传统豆胶都不属于耐水胶粘剂。在本研究中,采用低碱量低液比高强度变性和均质处理分两段进行的工艺技术解决了这一矛盾。得到了制备符合国标Ⅱ类(耐热水)的大豆基木材胶粘剂的主要工艺参数并通过验证试验加以确定。最后把新法豆胶优化工艺与两个典型的传统豆胶制作配方做了比较。这种豆胶制备新工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刘玉环蒋启海阮榕生罗爱香刘成梅涂宗财林向阳
关键词:烧碱邻苯二酚胶合强度
共7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