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鲁力立

作品数:15 被引量:55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心率
  • 4篇心率变异
  • 4篇神经系
  • 4篇神经系统
  • 4篇头低位
  • 4篇自主神经
  • 4篇自主神经系统
  • 4篇下体负压
  • 3篇心率变异性
  • 3篇血压
  • 3篇失重模拟
  • 2篇心率变异性分...
  • 2篇心血管反应
  • 2篇血管反应
  • 2篇血液动力
  • 2篇血液动力学
  • 2篇液动
  • 2篇女性
  • 2篇缺氧
  • 2篇缺氧条件

机构

  • 11篇航天医学工程...
  • 4篇中国航天员科...
  • 1篇北京医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15篇鲁力立
  • 6篇仲崇发
  • 5篇杨静生
  • 5篇赵国璇
  • 4篇吴斌
  • 4篇刘向昕
  • 3篇谷志明
  • 3篇刘兴华
  • 3篇李勇枝
  • 2篇王焰磊
  • 2篇吴萍
  • 2篇胡志红
  • 2篇唐芸
  • 1篇石宏志
  • 1篇范全春
  • 1篇陈学美
  • 1篇王跃
  • 1篇程张红
  • 1篇姜世忠
  • 1篇白桂娥

传媒

  • 11篇航天医学与医...
  • 1篇民航医学
  • 1篇中华航空航天...

年份

  • 2篇2009
  • 2篇2007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5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体能的健康女性对下体负压的心血管反应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不同体能健康女性对下体负压(lower body negative pressure,LBNP)的反应特点。方法1)用运动平板测最大耗氧量;2)采用逐渐递增负压的方法,最大负压-50mmHg。被试者为21名30岁年龄组女性健康志愿者,分为惯于久坐的女职业组(A组:Vo2 max33.69±4.50mL·kg^-1·min^-1)11人,经常锻炼的女飞行组(B组:Vo2 max39.61±3.84mL·kg^-1·min^-1)10人。结果两组HR均随LBNP的负荷增加而增加(P〈0.01~0.001)。B组SBP明显降低(P〈0.01)。A组DBP明显增高(P〈0.05)。B组MBP显著降低(P〈0.05)。结论与女职业组相比,女飞行组对LBNP心血管反应不良,表明体能对LBNP有影响。
鲁力立吴斌黄伟芬谷志明王焰磊刘兴华唐芸莫言
关键词:心率血压下体负压健康女性
星形图在下体负压试验医监中的应用被引量:1
1999年
目的探讨在下体负压试验中,实时、快速、直观地评价被试者的生理机能状态和可能发展趋势的方法。方法采用星形图技术,将多个生理指标在下体负压作用时的变化趋势在同一平面坐标上以特殊的几何图形表示出来,根据星形图的特点和其稳定性判断出被试者的生理功能状态是否稳定。结果形成了个体的应激反应模式,使用指标星形图较准确地对机体的功能状态进行了评价。结论根据星形图图形变化的特点可以对被试者生理功能状态可能发展的方向起到提示的作用。
赵国璇杨静生仲崇发鲁力立胡志红
关键词:下体负压医务监督应激反应航天员
下体负压下的心率变异分析被引量:3
1998年
为探讨下体负压下的心率变异变化及其与血液动力学指标的关系,40名健康男性参加了下体负压实验。用Holter记录了受试者V5导联心电图,并进行了心率变异(HRV)分析;用超声多谱勒技术测量了SV、CO。结果表明:在LBNP过程中两组受试者均出现了HRV的降低,尤以高频谱质量(HF)降低显著。LF/HF在LBNP过程中呈升高趋势,耐力低者的LF/HF升高比耐力良好者明显。提示:晕厥前症状的发生可能是由于LBNP强度的增加,SV降低到一定程度时,交感神经活性增加达到极限,突然出现交感缩血管活动的撤除而致。LBNP耐力不同,可能是由于心脏射血功能和自主神经系统两方面的差异造成的。
杨静生赵国璇仲崇发胡志红鲁力立
关键词:下体负压心率变异性血液动力学自主神经系统
急性缺氧条件下的心率变异性分析
2002年
目的:以心率变异性(HRV)为定量评价心血管自主神经调节变化的指标,观察模拟5000m急性缺氧条件下,自主神经变化特点,并探讨预测缺氧耐力不良的方法。方法:被试者为11名18-30岁的健康男性,以呼吸10.5%的低氧混合气30min模拟5000m急性缺氧,以时域和频域(粗粒化谱分析,CGSA)方法进行HRV分析,并根据是否完成实验过程将被试者分为耐力良好组(A组)和耐力不良组(B组),结果:耐力良好组在缺氧时心率显著增快,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RMSSD)显著减小,LFn.u.(LF的标准化单位)和LF/HF显著增大,HF和HFn.u.(HF的标准化单位)显著减小,两组比较,缺氧5-10min时,LFn.u.和LF/HF 在B组显著大于A组,缺氧10-15min时,RMSSD在B组显著小于A组,结论:在模拟5000m急性缺氧条件下,交感神经活动增强,迷走神经活动减弱;HRV分析对评价缺氧耐力有一定的预测性。
刘向昕鲁力立
关键词:急性缺氧心率变异性自主神经系统航天医学
不同职业健康女性与男性对-30°头低位的反应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观察不同职业男女人群在头低位倾斜实验中的反应,比较其异同点。方法被试者42名,分为4组:女职业组(A组)11人、女飞行组(B组)10人、男特飞组(C组)14人和男职业组(D组)7人。观察他们在-30°45min头低位期间心率(HR)、血压(BP)和症状的变化。结果男女4组心率均随头低位倾斜(HDT)时间延长而下降,以男职业组和女飞行组的降低明显(P<0.05);男特飞组SBP、MBP显著高于女性两组(P<0.05),DBP明显高于女飞行组(P<0.05);男职业组HR、BP均显著高于女职业组(P<0.05)。女职业组DBP、MBP显著高于对照值(P<0.01),DBP两女性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女性组对HDT的症状反应较男性组轻。结论女性组心率对HDT的反应趋势与男性一致;血压的调节在女性与男性间,女性不同职业间存在差异,症状是判断HDT耐力的因素之一。
鲁力立吴斌吴萍谷志明王焰磊刘兴华唐芸
关键词:心血管反应心率血压症状
急性缺氧条件下的心率变异性分析被引量:16
2001年
目的以心率变异性 (HRV)为定量评价心血管自主神经调节变化的指标 ,观察模拟 5 0 0 0m急性缺氧条件下 ,自主神经变化特点 ,并探讨预测缺氧耐力不良的方法。方法被试者为 1 1名 1 8~ 30岁的健康男性 ,以呼吸 1 0 .5 %的低氧混合气 30min模拟 5 0 0 0m急性缺氧 ,以时域和频域 (粗粒化谱分析 ,CGSA)方法进行HRV分析。并根据是否完成实验过程将被试者分为耐力良好组 (A组 )和耐力不良组 (B组 )。结果耐力良好组在缺氧时心率显著增快 ,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 (RMSSD)显著减小 ,LFn .u .(LF的标准化单位 )和LF HF显著增大 ,HF和HFn .u .(HF的标准化单位 )显著减小。两组比较 ,缺氧 5~ 1 0min时 ,LFn .u .和LF HF在B组显著大于A组 ,缺氧 1 0~ 1 5min时 ,RMSSD在B组显著小于A组。结论在模拟 5 0 0 0m急性缺氧条件下 ,交感神经活动增强 ,迷走神经活动减弱 ;
刘向昕鲁力立仲崇发程张红袁全任红茹
关键词:急性缺氧心率变异性自主神经系统
头低位-30°对肺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2
2000年
目的研究短时间模拟失重对健康人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头低位 - 30°模拟短期 ( 4 5min)失重 ,用体描箱对 1 2名健康男性分别于坐位、平卧位、头低位 1 0~ 1 5min ,头低位 45min测量了肺功能的各项指标 ,同时用彩超测量了肺动脉血流和右心功能。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随着体位由坐位、平卧位到头低位 ,肺通气量 (FVC ,FEV1 ,FEV1 % ,MVV)、肺容量 (VA ,IVC)逐渐减少 ,其中以MVV变化显著 (P <0 .0 0 0 )。而同时随体位变化肺弥散显著增加 ,DLCO(P <0 .0 0 1 ) ,KCO(P <0 .0 0 0 )。结论 -30°、45min头低位时 ,肺通气量、肺容量显著减少。肺弥散量明显增加 ,其中以肺血容量增加 ,肺血流的均匀分布为主要影响因素。
鲁力立仲崇发杨静生陶英赵国璇
关键词:头低位肺功能失重模拟卧床实验
气体代谢指标判断无氧阈的研究被引量:1
1998年
为了准确地评价各气体代谢指标在确定无氧阈时的意义 ,对 2 5名健康男性进行了1min递增的运动平板试验 ,观察了达无氧阈时 1 0项气体代谢指标的变化 ,并对达无氧阈时耗氧量 (VO2 )与各项指标作相关分析。结果 :通气量 (VE ,r =0 .80 0 4) ,二氧化碳排出量 (VCO2 ,r=0 .9743 )与耗氧量 (VO2 )的相关性最好 (P <0 .0 0 1 )。呼吸商 (RQ) (r =0 .4491 ) ,心率与耗氧量呈低度相关 (r =0 .4666) ,明显低于通气量和二氧化碳排出量的相关系数 ,故以心率和呼吸商作为确定无氧阈的指标 ,其准确性要明显低于通气量和二氧化碳排出量。
鲁力立赵国璇仲崇发杨静生
关键词:呼吸商心率无氧阈
肺弥散功能指标DLco、Kco在肺疾病诊断中应用价值的探讨被引量:5
1995年
为了进一步了解各有关因素对肺弥散功能DLco及Kco测定的影响以及二者测定在航天医学中应用的可行性.本实验采用一口气法对120例健康人和76例肺疾病患者进行了肺弥散功能和常规肺功能测定,并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健康人DLco、Kco均值随年龄增加而递减.DLco男性大于女性,与身高呈正相关,随肺容量(VC、TLC)增加而增加.Kco不受身高、性别及肺容量的影响,但随FEV_1的百分数增加而增加,随RV的百分数的增加而减少.在健康人中,虽然肺容量、通气量对DLco、Kco的影响有差异,但二者所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基本相同.说明在健康人中二者的变化是同步的.在各种肺疾病中,二种指标均有下降.但在阻塞性肺疾病中以Kco反应敏感,可作为早期诊断肺气肿的指标.在限制性肺疾病中,以DLco下降更显著,说明在不同肺疾病中二者的反应是有差别的.这两项指标既有相关性,又各具特点.二者结合起来分析,对于航天医学中正确判断肺弥散障碍发生的环节,对于潜在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具有实用价值.
鲁力立陈学美张洪胜李佩珍
关键词:肺疾病肺气肿
间歇性常压低氧训练对心率变异的影响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观察间歇性常压低氧 (intermittentnormobarichypoxia ,INH)训练对低氧条件心率变异的影响。方法对 8名被试者进行为期 4周共 2 4d的INH训练 ,并对被试者训练前后暴露于 1 0 %低氧环境前、中、后的心率变异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INH训练后 ,被试者低氧条件下R R间期均值、标准差、总功率、高频成分功率、低频成分功率显著增高 (P <0 .0 5~P <0 .0 0 1 ) ,而标准化高频成分功率、标准化低频成分功率、低频成分功率 /高频成分功率变化不明显。结论 1 )INH训练可提高被试者低氧条件下的心率变异性 ;2 )INH训练不仅可用于提高低氧耐受力 。
许欣鲁力立陈章煌刘向昕李勇枝
关键词:心率变异自主神经系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