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立彬

作品数:15 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泰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肝炎
  • 5篇乙型
  • 5篇慢性
  • 5篇慢性乙型
  • 4篇乙型肝炎
  • 4篇慢性乙型肝炎
  • 4篇肝硬化
  • 3篇疗效
  • 3篇病毒
  • 2篇胆汁
  • 2篇胆汁性
  • 2篇胆汁性肝硬化
  • 2篇毒性肝炎
  • 2篇药物
  • 2篇预后
  • 2篇原发性
  • 2篇原发性胆汁性
  • 2篇原发性胆汁性...
  • 2篇中西医
  • 2篇中西医结合

机构

  • 14篇泰州市人民医...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扬州大学
  • 1篇泰州市疾病预...
  • 1篇金湖县人民医...

作者

  • 15篇韩立彬
  • 11篇咸建春
  • 7篇沈美龙
  • 5篇耿爱文
  • 5篇徐洪涛
  • 4篇沈桂堂
  • 3篇尹有美
  • 3篇杨秀珍
  • 3篇王开林
  • 2篇于立新
  • 2篇肖丽
  • 2篇李浩
  • 2篇李阳
  • 2篇顾艺难
  • 2篇周大明
  • 1篇王蔚
  • 1篇田兔红
  • 1篇刘爱平
  • 1篇张立新
  • 1篇何义林

传媒

  • 2篇中西医结合肝...
  • 2篇肝脏
  • 1篇江苏医药
  • 1篇光明中医
  • 1篇包头医学院学...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国药业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江苏省第十二...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6
  • 3篇2004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拉米夫定相关性慢性乙型肝炎复发的预后及原因分析
目前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药物主要有干扰素及核昔类似物两大类,其中核昔类似物化学结构简单便于合成,具有高效、低毒、使用方便等优点,因而发展最快、在临床应用范围最为广泛。但核昔类似物抗乙肝病毒治疗需要长期用药,疗程也...
徐洪涛咸建春耿爱文韩立彬沈桂堂窦玉明
关键词: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预后因素
文献传递
终末期肝病模型联合白细胞介素15评分对慢性乙型肝炎预后预测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联合血清白细胞介素15(IL-15)水平在判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预后预测的准确性。方法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10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1例,重型肝炎患者101例,分别计算Child-Pugh、MELD及MELD联合IL-15评分,分析其对肝病预后评估的优缺点。结果各评分死亡组与生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评分、MELD和Child-Pugh对住院患者预后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5,0.814,0.779,MELD评分和联合评分的预测准确率显著优于Child-Pugh评分(P<0.05),MELD评分和联合评分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评分在慢性乙型肝炎组、重型肝炎组的预后预测准确率均优于失代偿性肝硬化组,而在重型肝炎组中,联合评分显著优于Child-Pugh评分。结论 MELD联合IL-15评分能较好地预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预后,值得临床应用。
沈美龙徐洪涛邢同京咸建春韩立彬王开林李浩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5预后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
重型病毒性肝炎感染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分析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感染后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抽取医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肝病住院患者感染病例62例,分析其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 62例患者中单一部位感染54例,同时发生2个部位感染6例,发生3个部位感染2例;62例全部应用抗菌药物,应用率达100.00%;18例送检细菌培养,送检率29.0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58.53 DDDs/100人·天;所应用抗菌药物包括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万古霉素、氨基苷类、硝咪唑类、大环内酯类、抗真菌药等。结论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感染后抗感染治疗是必须的,但还存在一些用药不合理情况。应进一步加强肝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管理,减少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
王蔚咸建春沈美龙韩立彬
关键词:重型病毒性肝炎抗菌药物
替比夫定阻断孕晚期HBV母婴传播的疗效及安全性Meta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评价替比夫定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检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万方数据、中国知网和NCBI数据库,根据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对入选随机对照试验(RCT)的研究结果,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检索到符合标准的文献8篇,共518例。替比夫定组治疗后孕妇HBV DNA水平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 =3.95,95%CI:3.61~4.28, P <0.00001)。替比夫定组婴儿在出生时HBsAg阳性率和HBV DNA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 =0.28,95%CI:0.17~0.46,P <0.00001;OR =0.22,95%CI:0.12~0.40,P<0.00001);随访6个月时婴儿HBsAg阳性率和HBV DNA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 =0.17,95%CI:0.80~0.35,P <0.00001;OR =0.12,95%CI:0.05~0.29,P <0.001);替比夫定组和对照组孕妇在服药期间和婴儿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替比夫定能够安全、有效地阻断母婴传播。
杨秀珍徐洪涛沈美龙韩立彬咸建春
关键词:母婴传播META分析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2006年
徐洪涛咸建春耿爱文沙鸭云唐秀珍韩立彬沈美龙王开林
关键词: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病理分析特殊亚型临床分度肝脏病理
29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临床特征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临床特征。方法对29例PBC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和体征、生化指标、免疫指标及肝组织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为黄疸19例,乏力15例,皮肤瘙痒12例,肝区疼痛5例,脾肿大27例,肝肿大22例,无症状2例。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干燥综合征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血清GGT和ALP明显升高,GGT升高平均为正常值上限的5.8倍,ALP升高平均为正常值上限的3.1倍,而血清ALT、AST轻中度升高,分别为平均正常值上限的1.6倍和2.7倍,19例TBil水平升高(28.2-427.2μmol/L)。24例抗线粒体抗体(AMA)或AMA-M2阳性,13例抗核抗体(ANA)阳性,1例抗双链DNA(ds-DNA)抗体阳性,4例抗SSA/SSB型,2例类风湿因子(RF)阳性。17例免疫球蛋白IgM阳性,升高平均为正常值上限的1.8倍。15例肝脏病理检查示1例Ⅰ期,4例Ⅱ期,7例Ⅲ期,3例Ⅳ期。结论PBC主要累及中年女性,常表现为黄疸、乏力、皮肤搔痒,血清GGT、ALP水平升高,AMA或M2亚型阳性,IgM阳性有助于诊断本病,肝活检病理学检查可用于进一步确诊该病。
耿爱文沈桂堂韩立彬窦宇明咸建春
关键词:肝硬化胆汁性
Gilbert综合征10例误诊分析被引量:1
2004年
咸建春顾艺难周大明韩立彬王开林
关键词: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GILBERT综合征误诊分析黄疸特发性
苦参碱联合肝素治疗淤胆型肝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苦参碱联合肝素在治疗淤胆型肝炎患者中的作用与安全性。方法:87例淤胆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6例,对照组41例。对照组41例给予甘草酸二胺、门冬氨酸钾镁、还原谷胱甘肽等一般护肝治疗,观察组46例在一般护肝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肝素50~100m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或5%葡萄糖注射液100mL中)、苦参碱注射液15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疗程4周,观察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1-谷氨酰转肽酶(1-GT)及凝血酶原时间(胛)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TBIL、ALT、ALP、γ-GT、PT值均下降;两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的总有效率89.1%,高于对照组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4,P〈0.05),不良反应轻微。结论:苦参碱联合肝素治疗淤胆型肝炎,在促进黄疸消退、改善肝功能方面有协同作用,黄疸下降快,不良反应小。
尹有美韩立彬于立新庞晓鹰康大庆
关键词:黄疸苦参碱肝素病毒性肝炎
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早期患者血必净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研究血必净注射液对乙型肝炎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早期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71例乙型肝炎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早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37例,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50ml/d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14天的血浆D-二聚体(D-D)浓度,观察两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变化及转归。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病死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D-D浓度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第7天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第14天降低进一步明显(P<0.01)。结论:凝血反应参与了乙型肝炎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早期患者肝脏炎症反应的病理过程,应用血必净可明显下调血浆D-D的浓度,改善患者血清TBil及PTA,提高乙型肝炎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早期患者的生存率。
尹有美韩立彬沈桂堂耿爱文张韵
关键词:肝衰竭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小于2倍正常值上限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学变化的预测指标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分析ALT升高小于2倍正常值上限(ULN)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学改变的相关因素,并探讨各因素对临床抗病毒治疗适应证的指导价值。方法选择ALT升高〈2×ULN,且经肝活组织检查的15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Spearman相关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Logistic逐步回归等方法分析临床上常规指标与肝脏炎症分级(G)和纤维化分期(S)的相关性及其诊断价值。分析指标包括年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球蛋白、白蛋白、总蛋白、ALT、AST、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GGT)、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BPC)和血清HBVDNA载量。结果15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肝组织学异常,炎症G2、G3及G4者分别为42例(27.6%)、46例(30.3%)和14例(9.2%);纤维化s2、s3及S4者分别为16例(10.5%)、25例(16.5%)和4l例(27.0%)。血清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比值、BPC、白细胞计数和GGT与明显肝组织炎症(G2~4)及明显纤维化(S2~4)显著相关(P值均〈0.05)。年龄≥40岁组患者明显纤维化与中、重度肝损害者均达70.4%(38/54),高于〈40岁组的44.9%(44/98)和38.8%(38/98),爿0值分别为18.83和9.09,P值均〈0.01。建立Logistic逐步回归方程:预测值P=1/[(1+e^-(9.3625-0.1625×白蛋白水平-0.0234×BPC)]。GGT≥65U/L判断有无明显肝组织炎症的阳性预测值最高(92.7%),回归方程中预测值≥0.500判断有无明显肝组织炎症的灵敏度最高(83.3%)。结论ALT轻度升高的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大部分存在明显的肝脏组织学改变,年龄≥40岁者发生明显肝纤维化与中、重度肝损害的可能性大。GGT及由BPC和白蛋白构成的Logistic回归方程是预测明显肝组织炎症的较好指标。
咸建春徐洪涛何义林沈美龙陈亚宝张立新肖丽李阳韩立彬李浩陆伦根
关键词:肝炎乙型慢性丙氨酸转氨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