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洪涛 作品数:79 被引量:232 H指数:8 供职机构: 泰州市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上海市医学发展基金重点研究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2 2012年 长期以来,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始终作为诊断肝纤维化的“金标准”,但传统的肝活组织检查因操作具有创作性,且存在标本误差、人为的观察误差,以及极少数可出现严重并发症而限制了其应用[1-3]。因此,寻找简单且易推广的无创诊断方法,早期识别和评估进展性肝病,以指导临床治疗,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与焦点。 咸建春 徐洪涛 李阳 肖丽 耿爱文 于鸿 沈美龙关键词: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肝活组织检查 标本误差 严重并发症 下调ALT正常值上限有利于识别国内存在肝组织学显著改变的ALT正常慢性HBV感染者 2021年 目的从肝组织病理角度初步探讨下调丙氨酸转氨酶(ALT)正常值上限对国内ALT正常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1年3月就诊于泰州市人民医院肝病科并完成肝活检的123例ALT正常慢性HBV感染者的临床资料。以2018版美国肝病研究协会(AASLD)指南建议的ALT正常值上限(男35 U/L,女25 U/L)为截断值,将患者分为正常值高位组(HNALT,ALT处于AASLD与国内标准之间)和正常值低位组(LNALT,ALT低于AASLD指南设定标准),比较两组患者肝组织学显著改变(G/S≥2)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存在G/S≥2的危险因素。结果123例患者中68例(55.3%)存在肝组织学显著病变。LNALT组83例患者,G≥2、S≥2以及G/S≥2的患者分别为35(42.2%)、26(31.3%)和39例(47.0%),HNALT组40例患分别为27(67.5%)、21(52.5%)和29例(72.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928、5.126和7.107,P值均<0.05)。单因素分析显示,ALT处于正常值高位(χ^(2)=7.107)、白蛋白水平(t=2.248)、谷氨酰基转移酶(Z=-2.885)以及国际标准化比值(t=-3.152)是影响患者肝组织学发生显著改变的危险因素(P<0.05或<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LT处于正常值高位(OR=3.492,95%CI 1.369~8.907)和国际标准化比值(OR=1.529,95%CI 1.054~2.218)是患者发生肝组织学显著改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下调ALT正常值上限将有利于识别潜在需要抗病毒治疗的患者,建议对ALT处于正常值高位的患者进行肝穿刺活检或无创肝纤维化检查,以评估肝组织学病变情况,必要时予以治疗。 汪波 肖丽 李阳 徐洪涛 咸建春关键词:丙氨酸转氨酶 Bcl-6与Blimp-1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4^+ T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CD4+T细胞Bcl-6与Blimp-1在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免疫磁珠法从中分选出CD4+T细胞,半定量PCR法检测CD4+T细胞中Bcl-6与Blimp-1表达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比较,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Bcl-6 mRNA表达升高,Blimp-1 mRNA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4+T细胞Bcl-6与Blimp-1转录因子的表达存在明显异常,可能与慢性乙型肝炎异常免疫应答有关。 余文庆 徐洪涛 邢同京 肖丽肝衰竭的临床诊断和分类新探 被引量:3 2009年 邢同京 徐洪涛 康大庆 刘爱平关键词:肝功能衰竭 从细胞凋亡基因调控探讨中药治疗肝衰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2019年 研究证实,肝衰竭的发生与肝细胞凋亡密切相关,故调控肝细胞凋亡基因表达,恢复细胞凋亡调控系统平衡成为了临床治疗肝衰竭的新手段。中医肝病学者研究发现多种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可通过多途径抑制肝衰竭细胞异常凋亡发生,发挥治疗目的。本文将从细胞凋亡基因调控的角度阐述中药治疗肝衰竭的作用机制。 林怀德 朱蔚岗 杨秀珍 咸建春 徐洪涛关键词:肝衰竭 中药治疗 关于“隐匿性HBV感染”定义的拙见 被引量:1 2023年 隐匿性HBV感染(OBI)诊断的充分必要条件是指HBsAg阴性个体的肝脏和/或血清中存在具有复制能力的HBV DNA。我国学者近年来对其提出认为是更“严谨”的定义:即在此基础上,排除HBV窗口期(WP)感染,对应血清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或低值阳性(<200 IU/mL)。因HBV感染WP的定义尚不明确、持续时间的高度可变性,而“HBV DNA<200 IU/mL”不是OBI患者的全部。故认为以“排除HBV感染WP”与“HBV DNA<200 IU/mL”为诊断OBI“严谨”条件的OBI定义还缺乏充分的依据与可操作性。 薛荣荣 王欣茹 肖丽 刘成元 王蔚 徐洪涛 咸建春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 病毒载量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2006年 徐洪涛 咸建春 耿爱文 沙鸭云 唐秀珍 韩立彬 沈美龙 王开林关键词:HBEAG阴性 慢性乙型肝炎 临床病理分析 特殊亚型 临床分度 肝脏病理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重组丙型肝炎病毒体外细胞培养系统的建立 2012年 目的构建一个易检测且灵敏度高的丙型肝炎病毒(HCV)细胞感染模型,为HCV致病机制的研究和抗病毒药物的筛选提供一个有效的体外细胞培养体系。方法利用重组PCR技术在HCV的非结构蛋白NSSA的c端引入优势突变点V2440L,然后在其RsrU酶切位点插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报告基因,基因测序及酶切鉴定重组基因序列构建成功后,体外转录获得RNA,然后转染入肝癌细胞系Huh7.5,用Westernblot检测EGFP与NSSA融合蛋白,用细胞免疫荧光(IFA)检测病毒复制水平和EGFP表达情况。用RT—PCR检测转染细胞培养液不同时间点的HCVRNA水平。用IFN-d鉴定该系统用于抗丙型肝炎药物筛选的可行性。结果在重组病毒JFHl-2440.EGFPRNA转染的细胞内可检测到EGFP的表达,EGFP表达水平与病毒复制水平一致。转染细胞的培养上清液能感染新的Huh7.5细胞,IFA结果显示转染后第9天培养上清液的病毒滴度为104FFU/ml,提示JFHl-2440-EGFPRNA转染的细胞能释放有传染性的HCV病毒颗粒。RT.PCR检测结果显示转染细胞上清液中的HCVRNA在转染72h后可达到3.06x10^5拷贝/ml,第9天可达到7.96^10。拷贝/ml。EGFP的表达呈干扰素浓度依赖性。结论构建的重组病毒HCVJFHI-2440.EGFP体外细胞培养系统具有经济、快速、敏感等优点,为HCV致病机制的研究和抗病毒药物的筛选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工具。 徐洪涛 肖丽 咸建春 陈亚宝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 绿色荧光蛋白 报告基因 细胞培养 干扰素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观察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前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用α2b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27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周、24周时检测外周静脉血CD4+CD25+Treg占CD4+T细胞的比例,同时检测ALT和HBV DNA载量。结果抗病毒治疗24周后CD4+CD25+Treg比例(9.26±2.40)%明显低于治疗前(10.78±2.71)%(P<0.05)。HBV DNA载量降至基线水平以下者CD4+CD25+Treg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而未降至基线水平以下者较治疗前无明显下降(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α2b干扰素抗病毒治疗,随着HBV DNA载量下降,CD4+CD25+Treg表达水平降低。 李浩 徐洪涛 邢同京 叶军 张立新关键词:CD4+CD25+调节性T细胞 慢性乙型肝炎 干扰素 不同类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效应性与调节性T细胞相关因子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效应性与调节性CD4+T细胞相关细胞因子介导的免疫平衡在慢性乙型肝炎(CHB)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74例,其中CHB患者27例,慢性HBV携带者(ASC)23例,肝炎肝硬化(LC)患者24例,应用ELISA方法,检测其外周血血浆中效应性及调节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结合临床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ASC组比较,CHB和LC组患者IFN-γ和TGF-β1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58,P=0.000;F=5.34,P=0.00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HB、ASC和LC组患者IL-10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95,P=0.000);而IL-17在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LT和HBV DNA与IFN-γ、TGF-β1、IL-10及IL-17的表达水平均无相关性;ALT与TGF-β1/IL-17具有明显相关性(r=0.435,P=0.023)。结论不同类型慢性HBV感染者存在着明显的免疫调节功能紊乱,且与肝内炎症的发生和疾病进展密切相关。 邢同京 徐洪涛 李浩 叶军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0 转化生长因子Β1 白细胞介素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