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薇
- 作品数:9 被引量:34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的鉴别被引量:11
- 2009年
-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与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GT)的鉴别诊断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妊娠合并ITP与40例GT11项指标,评价这些指标对ITP的预测价值。结果首次血小板减少发生在孕24周内和血小板减少首次出现时其计数少于50×109.L-1是两个独立的ITP预测指标(P<0.01)。联合分析这两个指标对ITP预测的敏感性达到96%,特异性为72.5%。结论孕期首次血小板减少发生的时间及其血小板数值是鉴别ITP与GT的两个最有力指标,联合这两个指标有助于较早诊断妊娠合并ITP。
- 唐加明陈安薇陈敦金李映桃梁国华
- 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
- 激素治疗无效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方法探讨被引量:10
- 2009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脾切除术和免疫抑制剂分别对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不敏感或激素依赖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的疗效,以探讨适宜的二线治疗方案。方法收集广州市5家三级甲等医院,1997~2007年近10年间住院的所有诊断为ITP且对激素治疗无效的患者共5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将其分为2组,A组20例为脾切除组,B组32例为使用免疫抑制剂组(包括环孢菌素A、硫唑嘌呤、长春新碱,环磷酰胺)。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第3天、7天、1月、6月、24月时的血小板计数(BPC)及治疗副作用。结果A组患者从治疗第3天起至24个月BPC均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的总有效率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治疗副作用包括术中出血、伤口愈合不良、脾切后继发感染等,发生率为15.0%;B组治疗不良反应包括感染、骨髓抑制、肝损害、肾损害、出血性膀胱炎、末梢性周围神经炎及其他等,发生率为45.0%。其中4例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的患者行脾切除后仍能达到有效。个别切脾后疗效不佳者仅需小剂量激素和(或)联用免疫抑制剂维持。结论对激素治疗不敏感或激素依赖的ITP患者,脾切除治疗起效时间快,效果好,副作用少,可作为激素治疗失败或不能耐受者的首选二线治疗方法。
- 刘凌冯莹庞缨叶絮蔡晓东潘学谊陈安薇谭获毛平
- 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切除免疫抑制剂疗效副作用
- 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自分泌GM-CSF及其凋亡的研究被引量:1
- 2000年
- 为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原代细胞自分泌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和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M -CSF)对原代AML细胞凋亡的影响 ,应用放射免疫技术检测GM -CSF水平 ,DNA电泳检查梯状条带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和Bcl- 2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率和相对荧光强度 (MFI)。结果在 5例原代AML细胞体外培养中 ,3例的培养上清液可检测到GM -CSF ,其自发细胞凋亡率比其余 2例明显减少 ;bcl- 2蛋白表达的MFI明显增强。阿糖胞苷 (Ara -C) 5μg/ml联合rhGM -CSF 5ng/ml作用AML细胞 2 4h ,细胞凋亡率比单独Ara -C组显著增加达 (56 4± 7 4 ) % (P <0 0 5)。说明有自分泌GM -CSF的AML细胞自发凋亡率低 ,其机制可能与GM -CSF提高bcl- 2蛋白表达有关 ;rhGM -CSF能够增强Ara
- 唐加明陈安薇李濠德
- 关键词:白血病急性阿糖胞苷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抗核抗体阳性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A)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9年1月间进行的ANA检测的71例ITP患者临床资料。71例ITP患者中,ANA阳性20例(28.2%)。42例ITP患者接受了初治方案为泼尼松1mg/(kg·d)的治疗,其中12例ANA阳性(ANA阳性组)。结果治疗第7天,ANA阳性组平均血小板计数增加(16.5±14.0)×10^9/L,ANA阴性组增加(42.7±15.2)×10^9/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5天,ANA阳性组平均血小板计数增加(43.1±8.1)×10^9/L,ANA阴性组增加(64.2±14.8)×10^9/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年龄、性别、骨髓巨核细胞数和红细胞沉降率进行调整后,ANA阳性组与ANA阴性组之间血小板计数增加值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A阳性的ITP患者可能对泼尼松治疗反应差。
- 唐加明陈安薇梁国华屈谦陈雪梅
- 关键词:抗核抗体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泼尼松
- 乙型病毒性肝炎致淋巴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一例
- 2007年
- 患者,男,61岁。乏力、纳差、消瘦20d,于2006年8月22日入院。20d前无诱因开始出现乏力、食欲不振、厌油,无发热、无盗汗及骨骼疼痛,二便颜色未见异常,起病以来体重下降10kg。既往史、个人史无特殊。查体:体温正常,皮肤未见出血点及蜘蛛痣。两侧颌下共触及3个0.5cmX1.0cm大小淋巴结,双侧腹股沟均触及1个0.5cmX0.8em大小淋巴结,质地中等,移动度好,无压痛。巩膜轻度黄染。甲状腺无肿大,胸骨无压痛,心肺无异常,肝脾肋缘下未触及。
- 唐加明陈安薇梁国华屈谦
-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类白血病反应淋巴细胞型骨骼疼痛体重下降体温正常
- 10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分析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预后相关因素,探讨NHL患者入院时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计数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间108倒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结合随访资料,应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对生存概率进行评估,进一步采用Cox回归模型对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0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男女比例约为1.5:1,中位年龄48岁。治疗前,61.1%的患者为Ann ArborⅠ~Ⅱ期,ECOG体力状态(performance status)评分0-1的患者约占总数的93%,乳酸脱氢酶升高见于19.2%的患者,80.6%的患者属于IPI低危组。入院时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减少(ALC≤1×10^9/L)见于35.2%的患者,29.6%的患者有贫血(Hb≤110g/L),26.9%的患者伴有B症状。ALC〉1×10^9/L患者70例,平均Hb为129.2±17.5g/L,而ALC≤1×10^9/L患者38例,平均Hb为98.1±20.6g/L(P〈0.05)。全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年,中位生存时间2.3年,2年和5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73-2%和39.6%。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ALC≤1×10^7L、Hb≤110g/L、B症状及国际预后指数(IPI)≥2是NHL的不良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ALC≤1×10^9/L、B症状及IPI≥2是NHL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结论: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及B症状是独立于国际预后指数之外的非霍奇金淋巴瘤预后指标。临床上,根据IPI及简单的临床参数ALC和B症状判断NHL预后.对实施个体化治疗可能具有更大实用价值。
- 唐加明陈安薇彭文明秦自科梁国华屈谦
-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预后
- 广东省首例高致病性H5N1人禽流感临床特点及救治体会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通过对本例高致病性H5N1人禽流感患者的诊治过程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2006年2月我院收治的1例高致病性H5N1人禽流感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诊治过程等资料进行总结。结果:高致病性H5N1人禽流感初起临床表现为高热,迅速出现咳嗽、气促乃至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实验室检查表现为白细胞特别是淋巴细胞明显下降,尿常规检查出现蛋白尿及血尿,生化检查示肝功能异常,心肌酶学异常,低蛋白血症;影像学方面初起表现为普通肺炎,病变迅速进展为双肺弥漫性实变。治疗方面需要机械通气。临床确诊采用支气管吸取物(痰)进行H5核酸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呈阳性反应。对H5亚型的HA和M蛋白基因进行RT-PCR检测呈阳性反应。结论:如果能在患者发生呼吸衰竭前或早期及时治疗,可能对患者的预后有改进,一旦发展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则预后不良。
- 魏立平陈正贤陈次滨周新科陈安薇
- 关键词:流感
- 霍奇金淋巴瘤并发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1例被引量:1
- 2007年
- 唐加明陈安薇屈谦
- 关键词:霍奇金淋巴瘤副肿瘤综合征病例报告
- 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提高对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TE)的致病因素与临床特点的认识,以利于及早诊治。方法对广州地区确诊DVT与PTE住院患者475例的临床资料做一回顾性分析。结果近15年住院患者中DVT与PTE患者的比例呈上升趋势。这些病例有80.4%显示有危险因素,≥2个危险因素者占44.9%。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为年龄≥40岁(89.5%)、卧床≥3d(51%)、手术(22.9%)、恶性肿瘤(16.6%)、糖尿病(13.5%)、高血压(10.5%)、外伤(10.5%)等。DVT患者最常见临床症状是患肢肿胀(56.0%)和疼痛(48.5%),PTE以胸痛(28.1%)和咯血(16.1%)为主。DVT合并PTE占3.5%。DVT累及部位以左下肢多见,好发于近端静脉。DVT与PTE的辅助诊断检查以无创方法为首选。DVT患者抗凝治疗有效率为90.8%,溶栓治疗为92.9%。DVT死亡率为6.1%,PTE为18.8%。结论认识DVT-PTE的各种危险因素及临床征象,并利用各种辅助检查,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及早治疗对该病具有重要意义。
- 谢玮冯莹陈安薇刘凌李翠贞
-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形成肺血栓栓塞症回顾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