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国华

作品数:12 被引量:71H指数:4
供职机构: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小板
  • 4篇血小板减少
  • 4篇血小板减少性...
  • 4篇特发性
  • 4篇特发性血小板...
  • 4篇特发性血小板...
  • 4篇紫癜
  • 3篇妊娠
  • 3篇妊娠合并
  • 3篇细胞
  • 2篇动脉
  • 2篇血小板减少症
  • 2篇妊娠期
  • 2篇妊娠期血小板...
  • 2篇淋巴
  • 2篇白血
  • 2篇白血病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表达
  • 1篇凋亡

机构

  • 12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广东省第二中...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梁国华
  • 6篇唐加明
  • 5篇陈雪梅
  • 4篇陈安薇
  • 3篇屈谦
  • 2篇吴沃栋
  • 2篇唐家明
  • 2篇黎萍
  • 2篇陈敦金
  • 1篇秦自科
  • 1篇许耘红
  • 1篇黄焕亮
  • 1篇江魁明
  • 1篇蔡玉宇
  • 1篇李映桃
  • 1篇杨洁
  • 1篇唐彬
  • 1篇谢毅娟
  • 1篇陈之祥
  • 1篇钟柳英

传媒

  • 4篇河北医学
  • 2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中国实用妇科...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的鉴别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与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GT)的鉴别诊断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妊娠合并ITP与40例GT11项指标,评价这些指标对ITP的预测价值。结果首次血小板减少发生在孕24周内和血小板减少首次出现时其计数少于50×109.L-1是两个独立的ITP预测指标(P<0.01)。联合分析这两个指标对ITP预测的敏感性达到96%,特异性为72.5%。结论孕期首次血小板减少发生的时间及其血小板数值是鉴别ITP与GT的两个最有力指标,联合这两个指标有助于较早诊断妊娠合并ITP。
唐加明陈安薇陈敦金李映桃梁国华
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
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CD34+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 探讨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CD34+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Framingham心血管危险因素积分标准(FRFC)的相关性及其评估高血压患者早期血管病变的价值.方法选择62例年龄25~45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及2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高血压组患者采用FRFC分层方法分为低危组18例,中危组14例,高危组17例,极高危组13例.测定各组的外周循环EPCs CD34+水平及颈动脉IMT,并对EPCs CD34+水平与FRFC积分及颈动脉IMT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高血压各亚组患者外周循环EPCs CD34+水平随心血管危险程度的增加逐步下降[低危组(0.12±0.02)%,中危组(0.07±0.03)%,高危组(0.04±0.03)%,极高危组(0.01±0.01)%],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0.15±0.03)%,均P<0.01];颈动脉IMT随心血管危险程度增加明显增厚[低危组(0.80±0.07)mm,中危组(1.11±0.08)mm,高危组(1.26±0.10)mm,极高危组(1.45±0.09)mm],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与健康对照组[(0.73±0.08)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高血压患者外周循环EPCs CD34+水平与FRFC积分呈负相关(r=-0.875,P<0.01),与颈动脉IMT呈负相关(r=-0.852,P<0.01).结论 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循环EPCs CD34+水平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及颈动脉IMT呈负相关;外周循环EPCs CD34+水平可以作为评估高血压患者早期血管病变的标志之一.
黄焕亮吴沃栋许耘红蔡玉宇张华梁国华黎萍梁伟翔陈之祥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CD34+原发性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
雷公藤多甙诱导SCID小鼠体内HL-60细胞凋亡的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甙对移植性人HL-60细胞白血病模型的作用。方法取体外培养的指数生长期HL-60细胞3×106个,经尾静脉注射重度联合免疫缺陷(SCID)的小鼠,构建SCID小鼠HL-60细胞白血病模型;将小鼠分为雷公藤多甙组、模型组和空白组;以雷公藤多甙1 mg/(kg.d)腹腔注射白血病小鼠10天后,观察各组小鼠生存期、血象、脾脏白血病细胞浸润情况,采用TUNEL方法检测脾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成功构建重度联合免疫SCID小鼠HL-60细胞白血病模型;与模型组比较,雷公藤多甙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4.7±1.6)×109/L,P<0.05]和HL-60细胞数[(4.3±1.7)%,P<0.05]均下降,脾脏中白血病细胞浸润程度明显减轻,脾脏细胞凋亡率[(21.6±2.4)%]增高(P<0.05),生存期[(52.6±5.3)天]延长(P<0.05)。结论雷公藤多甙可诱导SCID小鼠体内HL-60细胞凋亡,在体内具有抗白血病作用。
唐加明梁国华陈晓昀朱玉峰
关键词:雷公藤多甙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白血病细胞凋亡
35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膜糖蛋白表达与血小板输注疗效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35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膜糖蛋白表达与血小板输注效果相关性分析。方法:对35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输注血小板前、后24h,以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并计算校正血小板增高指数(Corrected Count increment)值,输注后24h CCI≥4.5×10^9/L为输注有效,CCI〈4.5×10^9/L为输注无效。利用流式细胞仪、单克隆抗体测定35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 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血小板膜糖蛋白(GP)1 I b/Ⅲa表达阳性率,观察GP1 Ib/Ⅲa表达阳性率与血小板反复输注效果的关系。结果:12例GP 1 Ib/Ⅲa表达阳性率≤50%ITP患者组、18例阳性率50~85%ITP患者组、5例阳性率≥85%ITP患者组之间血小板输注效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GP1 I b/Ⅲa表达阳性率≤50%ITP患者组血小板输注疗效低于阳性率50~85%ITP患者组,二者又低于GP1 I b/Ⅲa表达阳性率≥85%ITP患者组,首次输注有效率分别为25%、44%、60%,2~3次输注有效率分别为17%、28%、60%,4次以上输注有效率GP1 I b/Ⅲa表达阳性率≤50%ITP患者组为11%,阳性率50~85%ITP患者组为25%。结论:ITP患者GP1 I b/Ⅲa表达阳性率愈低血小板输注效果愈差,随输注次数增多,有效率降低。
陈雪梅黎萍梁国华唐加明
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膜糖蛋白血小板输注
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16例妊娠结局分析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到2007年9月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16例妊娠合并SLE资料。结果16例妊娠合并SLE患者中非活动期3例,活动期13例。活动期患者中孕产妇死亡1例;子前期3例,其中脑梗死1例;狼疮性肾炎3例;胎儿生长受限3例,胎儿窘迫4例,治疗性流产3例,死胎引产3例。活动期者新生儿低体重6例,新生儿窒息3例,早产4例,新生儿1例死亡。结论SLE患者应掌握好妊娠时机,非活动期选择性妊娠,缓解期及控制期在妇产科、风湿科医生共同指导下妊娠,孕期加强监测,孕期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并加强母胎监护,可改善母胎妊娠结局。
杨洁刘付春陈敦金徐莉钟柳英梁国华
关键词:妊娠系统性红斑狼疮妊娠合并症
糖调节受损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影响
2011年
目的:探讨糖调节受损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oronary artery calciumscore,CACS)的影响。方法:入选的高血压患者分为正常糖调节组(NGR-H)38例;糖调节受损组(IGR-H)共36例,糖尿病组(DM-H)共42例。比较各组不同CACS积分和FRFC%分层患者分布的比例和各组CACS总积分与HOMA-IR指数的相关性。结果:CACS高危患者比例,IGR-H组或DM-H组均较高于NGR-H组(P<0.01)。CACS极高危患者比例IGR-H组或DM-H组均高于NGR-H组(P<0.01)。在各CACS危险分层,IGR-H组与DM-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GR-H组患者CACS总积分与HOMA-IR指数呈正相关,r=0.726,(P<0.01)。结论:糖调节受损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高于正常糖调节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与糖尿病患者CACS积分相近。CACS总积分与HOMA-IR指数呈正相关。
唐彬吴沃栋黄唤亮梁国华江魁明
关键词: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糖调节
10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分析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预后相关因素,探讨NHL患者入院时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计数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间108倒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结合随访资料,应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对生存概率进行评估,进一步采用Cox回归模型对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0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男女比例约为1.5:1,中位年龄48岁。治疗前,61.1%的患者为Ann ArborⅠ~Ⅱ期,ECOG体力状态(performance status)评分0-1的患者约占总数的93%,乳酸脱氢酶升高见于19.2%的患者,80.6%的患者属于IPI低危组。入院时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减少(ALC≤1×10^9/L)见于35.2%的患者,29.6%的患者有贫血(Hb≤110g/L),26.9%的患者伴有B症状。ALC〉1×10^9/L患者70例,平均Hb为129.2±17.5g/L,而ALC≤1×10^9/L患者38例,平均Hb为98.1±20.6g/L(P〈0.05)。全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年,中位生存时间2.3年,2年和5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73-2%和39.6%。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ALC≤1×10^7L、Hb≤110g/L、B症状及国际预后指数(IPI)≥2是NHL的不良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ALC≤1×10^9/L、B症状及IPI≥2是NHL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结论: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及B症状是独立于国际预后指数之外的非霍奇金淋巴瘤预后指标。临床上,根据IPI及简单的临床参数ALC和B症状判断NHL预后.对实施个体化治疗可能具有更大实用价值。
唐加明陈安薇彭文明秦自科梁国华屈谦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预后
162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年1月至2007年10月收治的162例妊娠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组)18例,占11.1%,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组)24例,占14.8%,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PAT组)98例,占60.4%。妊娠期血小板平均值ITP组、PIH组与PAT组分别为25.4±16.2,42.5±18.7,76.2±23.4、61.3±13.5(×109/L),各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产后血小板恢复正常平均所需时间ITP组、PIH组与PAT组分别为23d、6d、4d。各组输注浓缩血小板治疗或糖皮质激素与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前及治疗后d4血小板均有显著差异(P<0.05);单纯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及治疗后第四天血小板ITP组、PIH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PAT组治疗前后血小板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应积极查找病因,根据不同的病情给予恰当的治疗。给予输血小板、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IVIgG)等综合治疗效果好。
陈雪梅梁国华张建瑜唐家明
关键词:妊娠血小板减少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
B型钠尿肽L-选择素E-选择素血浆水平在评估血液系恶性肿瘤蒽环类药物化疗对心肌毒性的临床意义初步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初步研究分析血液系恶性肿瘤患者B型钠尿肽、L-选择素、E-选择素血浆水平在评估蒽环类药物化疗对心肌毒性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22例应用蒽环类药物吡柔比星(THP)治疗的血液系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的血清钠尿肽(BNP)、L-选择素、E-选择素和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按照每平方米体表面积蒽环类药物吡柔比星累积剂量分为THP≤180mg组,180mg450mg组,各组之间与治疗前以及正常对照组之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血液系恶性肿瘤患者22例治疗前平均血清BNP检测结果为62.36±12.59((pg/mL),L-选择素576.83±210.83(ng/mL),E-选择素40.75±30.34(ng/mL),CK-MB 12.45±5.60(u/L);THP≤180mg组22例,平均血清BNP检测结果为69.71±9.52((pg/mL),L-选择素994.08±400.22ng/mL),E-选择素52.25±27.69(ng/mL),CK-MB 13.62±5.80 u/L;180mg450mg组10例,平均血清BNP检测结果为80.13±7.06((pg/mL),L-选择素1783.55±752.45(ng/mL),E-选择素95.83±36.68(ng/mL),CK-MB 32.45±30.17(u/L)。蒽环类药物吡柔比星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累积剂量达到180mg-360mg后,血清BNP、L-选择素和E-选择素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升高(P<0.01),而且随着蒽环类药物吡柔比星表面积累积剂量的增加有不断升高趋势,而CK-MB仅在蒽环类药物吡柔比星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累积剂量>450mg时才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结论:B型钠尿肽、L-选择素、E-选择素在评价蒽环类药物吡柔比星(THP)治疗的血液系恶性肿瘤患者早期心脏功能损害方面较CK-MB敏感,血清B型钠尿肽是敏感的指标,血清L-选择素和E-选择素可能与B型钠�
陈雪梅梁国华夏勇唐家明
关键词:B型钠尿肽L-选择素E-选择素
血清胱抑素C、糖化血红蛋白及血液流变学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被引量:34
2012年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血液流变学与2型糖尿病肾病病程的关系。方法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将104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非肾病组(48例)和糖尿病肾病组(56例),并选择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血清CysC、HbA1C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检测。结果糖尿病肾病组HbA1C、CysC、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显著高于糖尿病非肾病组及对照组(P<0.01)。糖尿病肾病组病程明显长于糖尿病非肾病组(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bA1C与CysC、血肌酐、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病程均呈正相关(P<0.01),CysC与血β2-MG、病程呈正相关(P<0.05),CysC、HbA1C与血液流变指标中的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还原黏度(低切)、全血还原黏度(中切)、全血还原黏度(高切)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糖尿病肾病与病程、持续高血糖、血液流变血异常有关,长期控制血糖、改善血液流变性,对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肾病变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谢毅娟陈雪梅梁国华
关键词:血清胱抑素C糖化血红蛋白血液流变学糖尿病肾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