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小丽

作品数:16 被引量:53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文化科学
  • 5篇政治法律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学

主题

  • 5篇文化
  • 4篇中俄
  • 2篇斯文
  • 2篇连续性
  • 2篇弥赛亚
  • 2篇俄罗斯文化
  • 2篇俄罗斯政治
  • 2篇巴赫金
  • 1篇大学俄语
  • 1篇导师
  • 1篇地理因素
  • 1篇地缘
  • 1篇地缘政治
  • 1篇东西方
  • 1篇政治
  • 1篇政治文化
  • 1篇中俄文化
  • 1篇中国模式
  • 1篇尚武
  • 1篇社会

机构

  • 16篇河北师范大学
  • 3篇黑龙江大学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16篇郭小丽
  • 3篇孙静萱
  • 1篇徐凤林
  • 1篇程红
  • 1篇张春芳

传媒

  • 6篇俄罗斯研究
  • 3篇俄罗斯东欧中...
  • 1篇四川外语学院...
  • 1篇俄罗斯文艺
  • 1篇中国俄语教学
  • 1篇解放军外国语...
  • 1篇中国高教论丛
  • 1篇俄罗斯学刊
  • 1篇河北省首届社...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俄罗斯民族的苦难意识被引量:15
2005年
对于苦难,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理解方式。在俄罗斯,人们崇拜苦难,甚至享受苦难。在他们看来,受难者往往是圣人,受难的民族也往往是英雄而神圣的民族。在俄罗斯整个历史发展进程中,一方面,苦难意识“往下走”,进入到历史发展的社会层面,进入到寻常的生活中;另一方面,苦难意识“向上拔”,提升到宗教哲学层面。二者相互渗透、影响、作用, 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成为特殊的民族心态之一。苦难意识使得俄罗斯人能够勇敢地面对灾难,具有在灾难中生存的能力;但同时,它也会盲目地自我崇拜,居功自傲,甚至夜郎自大。
郭小丽
关键词:牺牲精神
俄罗斯弥赛亚意识的结构及其流变被引量:10
2009年
弥赛亚意识是俄罗斯民族思想的主旋律之一,它具有深厚的宗教基础、充分的哲学阐释、极至的文学体现、有效的经济保证和强大的政治依托。在宗教层面,俄罗斯曾自诩是正宗基督教的继承人和拯救者;在精神层面,俄罗斯相信其民族的文化思想是拯救世界的精神武器;在政治层面,俄罗斯曾试图解放全人类;基辅罗斯、鞑靼罗斯、莫斯科罗斯、彼得堡俄罗斯、苏联以及后苏联时期分别彰显出不同的层面和特点。
郭小丽孙静萱
试用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对比中俄文化的发展特性
2009年
巴赫金认为,各民族文化都在历时与共时这两种对话格局中得到发展。但从中俄文化的总体发展特性来看,历史上中国文化的发展以"我—我"的历时性对话为主,而俄罗斯文化则以"我—他"的共时性对话为主。前者是形成中国文化连续性特征的原因之一,后者是造成俄罗斯文化断裂性发展的重要内在机制。
郭小丽孙静萱
关键词:巴赫金中俄文化连续性
中俄文化精神中的崇文与尚武——对比综述被引量:3
2007年
崇文与尚武是人类自我赓续和对外交往活动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凡文明民族皆不可缺。每一个文明民族从自身生存延续和对外拓展的需求出发,一般而言,都是主张文武并用的。但相比之下,每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传统对于文治与武功的侧重点的强调有所不同。从民族行为定势和精神生活建构过程的大时段来看,中国相对崇文,俄罗斯比较尚武。这一特点孕育在这两个伟大民族的早期历史中,并且间接或直接地影响着尔后相当长时期中中俄这两个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
郭小丽
关键词:文化尚武
文化的连续性与断裂性——试用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对比中俄文化的发展特性
中国文化的文化精神在其发展历史上没有明显的突然停顿和中断,特别是在鸦片战争之前。俄罗斯则不同,在短短的一千年里,它始终在东西方两种文化精神之间摇摆不定。988年,古罗斯接受了基督教,成为西方世界中的一员;而接下来二百多年...
郭小丽
文献传递
东西方之间的俄罗斯被引量:2
2010年
"东—西方"的对立是俄罗斯文化自我意识中极为重要和根本的观念之一,它有着形而上的和地理因素的、神话宗教的和地缘政治的、历史的和社会的涵义。"东—西方"是人为设定的涵义结构,是人类文化思维的历史产物,其目的是说明世界文化的原始类型(宇宙观)。它作为一对概念范畴,表达了整个世界文化二分法的思维方式。
И.孔达科夫郭小丽
关键词:俄罗斯文化东西方世界文化地理因素地缘政治文化思维
中国模式的俄罗斯视角被引量:1
2011年
人类历史发展中是否存在中国模式?这不仅是中国学者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俄罗斯学界热议的话题。有的俄罗斯学者认为,存在中国模式,而且这种模式与中国文化密切相关;有的学者指出,中国模式的核心内容是以儒家文化为基础的干部选拔机制;还有学者认为,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概念描述中国事物已经过时,因为中国经济发展具有独特性。
郭小丽
关键词:中国模式
俄罗斯女性的大百科——评《期盼索菲亚》
2010年
郭小丽
关键词:俄罗斯文化车尔尼雪夫斯基博士生导师大学俄语
俄罗斯弥赛亚文化观念的层级分析被引量:3
2007年
弥赛亚意识是俄罗斯重要的文化基因,莫斯科公国时期的"莫斯科—第三罗马"说是俄罗斯弥赛亚意识产生的标志性文本符号,随之而来的是它在社会领域的实践活动。在一次次思想彰显和社会实践的循环过程中,弥赛亚意识的内涵逐渐丰满起来,并渗透在宗教、政治以及哲学等各个领域,成为解读俄罗斯的关键文化观念之一。
郭小丽张春芳
关键词:文化观念
别尔嘉耶夫的弥赛亚历史观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别尔嘉耶夫的哲学思想具有俄罗斯特色,其弥赛亚观也与西方不同。他认为,弥赛亚意识不仅是上帝神选思想,也是历史前进的推动力。人类历史以寻求普遍的拯救为目的,以进入千禧年(上帝之国)为终极目标,而实现目标的先决条件则是创造。
郭小丽孙静萱
关键词:别尔嘉耶夫历史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