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宏

作品数:105 被引量:734H指数:14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6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8篇缺血
  • 26篇急性
  • 24篇脑缺血
  • 19篇细胞
  • 13篇蛋白
  • 12篇心脑
  • 12篇血性
  • 12篇再灌注
  • 12篇灌注
  • 11篇代谢
  • 11篇凋亡
  • 11篇心脑舒通
  • 11篇血瘀
  • 11篇鼠脑
  • 11篇缺血再灌注
  • 11篇急性脑缺血
  • 9篇心脑舒通胶囊
  • 9篇舒通胶囊
  • 8篇血管
  • 8篇皮层

机构

  • 91篇北京中医药大...
  • 64篇北京中医药大...
  • 10篇北京大学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协和医院
  • 3篇厦门市中医院
  • 2篇长春中医药大...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山东中医药大...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中医科学...
  • 2篇北京市丰台区...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北京中医医院...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天津中医药大...
  • 1篇中国科学院自...

作者

  • 105篇郑宏
  • 83篇张允岭
  • 53篇刘雪梅
  • 37篇闫妍
  • 35篇黄启福
  • 30篇王新祥
  • 22篇娄金丽
  • 20篇张锦
  • 14篇陶冶
  • 12篇柳洪胜
  • 12篇张志辰
  • 12篇王凤丽
  • 10篇傅晨
  • 10篇马涛
  • 10篇王建伟
  • 8篇金香兰
  • 8篇高芳
  • 8篇张綦慧
  • 7篇梁晓
  • 7篇扈新刚

传媒

  • 22篇北京中医药大...
  • 18篇中华中医药杂...
  • 12篇北京中医药
  • 9篇中华中医药学...
  • 8篇中国病理生理...
  • 5篇天津中医药
  • 4篇中国中药杂志
  • 3篇环球中医药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国中医基础...
  • 2篇世界中医药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国中医眼科...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西医结合学...
  • 1篇国际中医中药...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8
  • 7篇2017
  • 6篇2016
  • 8篇2015
  • 17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7篇2011
  • 7篇2010
  • 8篇2009
  • 15篇2008
  • 8篇2007
  • 5篇2006
  • 7篇2005
  • 1篇2002
10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心脑舒通胶囊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皮层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通络中药—心脑舒通胶囊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皮层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以线栓法致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应用心脑舒通胶囊混悬液(11.57mg/kg)进行治疗,观察其对大脑皮层单胺类神经递质及病理...
陶冶张允岭刘超王新祥刘雪梅郑宏闫妍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病理形态改变单胺类神经递质心脑舒通胶囊
开通玄府法对胶原酶诱导的脑出血大鼠神经细胞水肿的作用评价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观察以开通玄府为立法的利开灵对胶原酶诱导的脑出血大鼠神经细胞水肿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Rosenberg法[1]改良后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大鼠分为利开灵组、清开灵组、安宫牛黄组,动物术后分别给予利开灵浓煎剂、清开灵口服液、安宫牛黄丸混悬液灌胃,每天1次,共3 d。术后72 h取材,置于4%多聚甲醛固定液中外固定2周。随后将脑组织修块、脱水、石蜡包埋。选取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体征、脑含水量、大鼠皮层区病理学改变为观察指标。结果: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最重,利开灵组、清开灵组及安宫牛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较模型组明显减轻。利开灵组大鼠血肿周围可见红细胞侵润,间质及神经元肿胀明显减轻;利开灵组大鼠皮层未见明显的血管间隙加宽,间质水肿不明显。结论:研究发现利开灵在改善动物偏瘫及抓握能力等行为及脑系数、脑组织含水量、及大鼠脑组织形态学方面,与模型组大鼠比较血肿周围神经细胞肿胀有所减轻,神经细胞脱失数量也较少,本实验在细胞层面证明了基于开通玄府法的干预手段与传统的安宫牛黄丸、清开灵等具有公认的临床疗效药物相比,其减轻脑水肿及细胞保护作用明显。
常富业高铭坚张允岭刘雪梅王新祥郑宏黄启福
关键词:脑出血后脑水肿开通玄府利开灵
解毒通络法对急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PKCδ/MARCKS信号通路的调节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研究具有解毒通络作用的苦碟子注射液对急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蛋白激酶Cδ/富含丙氨酸的豆蔻酰化蛋白激酶C的作用底物(PKCδ/MARCKS)信号通路的调节,探讨解毒通络法的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制备改良Zea Longa线栓法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苦碟子组),西药组(盐酸法舒地尔组)。造模后12 h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光镜下组织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法、固定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PKCδ、p-PKCδ、MARCKS、p-MARCKS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KCδ、MARCKS mRNA的表达。结果苦碟子注射液可明显降低急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P<0.01),减轻脑组织缺血病理改变,降低缺血皮层、海马PKCδ、MARCKS及其mRNA的表达(P<0.05,P<0.01)。结论解毒通络法对急性脑缺血具有脑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缺血脑组织PKCδ/MARCKS通路的活性有关。
白文杨嘉颐张允岭王今芳柳洪胜戴中王春玲郑宏王少杰
关键词:解毒通络苦碟子注射液局灶性脑缺血脑保护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及中医证候要素演变分析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探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狭窄与脑卒中的关系及中医证候要素分布和变化,为脑卒中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12年对北京市丰台区王佐镇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调查,2015年对相同人群进行第二次调查,共收集有效资料542例,按有无缺血性卒中分为2组,比较颈动脉硬化斑块有无、特征、部位、中医证候要素差异,分析3年随访中新增卒中患者的颈动脉病变、危险因素及中医证候要素变化。结果:颈动脉斑块组既往脑卒中患者比例高于无斑块组,以颈动脉窦部为斑块好发部位、低回声或混合回声斑块为多,2组患者单一中医证候要素无显著差异,气虚+痰、痰+火在2组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侧颈动脉狭窄较单侧狭窄及无狭窄组既往卒中患者比例高;3年中新发卒中10例,中医证候要素均发生变化且多与火证相关。结论:颈动脉斑块及双侧狭窄与脑卒中发生相关,证候要素以气虚+痰、痰+火为其特征;在脑卒中病情变化中火、血瘀、痰等证候要素发生变化。
郑硕张允岭孙静宜盛雪张志辰郑宏
关键词:颈动脉硬化斑块颈动脉狭窄脑卒中中医证候要素
气虚血瘀证大鼠表征观察与分析被引量:15
2006年
扈新刚张允岭柳洪胜娄金丽郑宏闫妍黄启福
关键词:气虚血瘀证
扶正祛毒法延缓肝纤维化进展的时机探讨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扶正祛毒法延缓肝纤维化进展的最佳给药时机。方法采用CCl4皮下注射12周的方法制作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中药组给予芪莲纤化汤治疗,并依据给药时间不同分为造模第1周(芪莲1组)、第4周(芪莲2组)、第7周(芪莲3组)3个给药组,西药治疗组(DDB组)从第1周的第1天开始给予联苯双酯滴丸治疗,观察不同组别、不同时期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白蛋白(ALB)3项肝脏功能生化指标和肝组织病理。结果注射CCl4后,模型组大鼠一般状况逐渐变差,体重较正常组减轻,后期有腹水出现;第6周开始转氨酶显著升高,第9周末血清白蛋白明显下降;在第6周后出现明显的纤维间隔,肝小叶被破坏、紊乱,9周末肝内假小叶广泛形成。芪莲1组与DDB治疗组、模型组大鼠相比较:芪莲1组肝功能明显好于同期的其他各组,纤维化程度轻。芪莲1组与芪莲2组、芪莲3组大鼠相比较:芪莲1组肝功能好于其他2组。芪莲2组以上观测指标均好于芪莲3组。结论具扶正祛毒功用的芪莲纤化汤对CCl4模型大鼠纤维化进展有明显延缓作用,并且干预得越早越好。
张立平郭子宁赵晶晶宋莹莹张志辰郑宏
关键词:肝纤维化干预时机
增液润燥汤对干燥综合征NOD小鼠颌下腺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观察增液润燥汤对NOD小鼠唾液分泌量及颌下腺组织的影响。方法:将40只NOD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增液润燥汤低、中、高剂量组,羟氯喹组;选取8只同龄Balb/c小鼠作为正常组。干预8周后,测小鼠唾液分泌量;观察颌下腺病理变化。结果:增液润燥汤中、高剂量组及羟氯喹组小鼠唾液分泌量均较模型组增加(P<0.05)。模型组小鼠颌下腺指数较正常组显著减少(P<0.05),而增液润燥汤低、中、高剂量组及羟氯喹组较模型组提高。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颌下腺腺泡大小不等,血管及导管周围可见淋巴细胞重度浸润;增液润燥汤各剂量组小鼠颌下腺间质中可见导管轻度扩张,腺泡大小不一,血管及导管周围可见淋巴细胞轻度浸润。结论:增液润燥汤能够明显改善NOD小鼠颌下腺的外分泌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液润燥汤能够减轻免疫炎性反应,抑制颌下腺破坏有关。
袁斯远郝伟欣刘连起张允岭郑宏闫妍唐旭高俊峰何芳王新祥
关键词:干燥综合征NOD小鼠颌下腺唾液分泌量
清脑滴丸对急性脑缺血大鼠大脑皮层GFAP、NeuN蛋白表达的调节作用
2015年
目的动态观察清脑滴丸对急性脑缺血大鼠大脑皮层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元核抗原(Neu N)表达的影响,探究其对急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清脑滴丸组3组,7个亚组,采用改良的Zea Longa法建立急性脑缺血动物模型,采用HE染色和尼氏染色观察脑组织形态学变化和损伤状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GFAP、Neu N的表达水平。结果 HE染色和尼氏染色发现,大鼠在缺血再灌注的不同时点大脑皮层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理形态学改变,以缺血再灌注24 h时较为显著,出现神经元水肿、细胞和血管间隙增宽、核固缩;免疫组化染色法发现再灌注3 h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出现损伤,24~72 h神经元损伤较重,星形胶质细胞突起断裂明显,细胞排列稀疏;清脑滴丸组缺血1.5 h再灌注24 h和72 h神经元数量较模型组增多,细胞核着色较深。结论清脑滴丸可减轻急性脑缺血大鼠大脑皮层组织损伤,上调皮层Neu N和GFAP蛋白的过低表达,可减轻急性脑缺血损害。
张昕洋刘硕段然王凤丽郑宏刘雪梅
关键词:急性脑缺血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大脑皮层
增液润燥汤对干燥综合征NOD小鼠颌下腺中T、B淋巴细胞浸润及AQP5表达水平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观察增液润燥汤对干燥综合征(SS)NOD小鼠颌下腺中T、B淋巴细胞浸润情况以及AQP5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0只8周龄NOD小鼠随机分为5组,即模型组,增液润燥汤低、中、高剂量组与羟氯喹组,同时选取8只同龄Balb/c小鼠作为正常组。增液润燥汤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10.5、21.0、42.0g/kg增液润燥汤灌胃;羟氯喹组给予60mg/kg羟氯喹灌胃;正常组与模型组给予同等剂量的去离子水灌胃。8周后,测量体质量后于麻醉下处死,摘取颌下腺、脾腺与胸腺称重并计算脏器指数;使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颌下腺中T、B淋巴细胞浸润量以及水通道蛋白5(AQP5)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小鼠颌下腺指数与正常组比较明显下降(P<0.05),药物干预后小鼠颌下腺指数变化不明显。模型组小鼠脾脏和胸腺指数与正常比较变化不明显。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正常组小鼠颌下腺中未见有T与B淋巴细胞的浸润,模型组小鼠颌下腺中可见有大量的T、B淋巴细胞浸润;干预8周后,增液润燥汤各剂量组小鼠颌下腺中T、B淋巴细胞浸润量与模型组比较皆明显下降(P<0.05)。模型组小鼠AQP5的表达水平与正常组小鼠比较明显降低(P<0.05);干预8周后,增液润燥汤各剂量组小鼠颌下腺中AQP5的表达水平皆明显上升(P<0.05)。结论:NOD小鼠颌下腺中T和B淋巴细胞的浸润量明显增多、AQP5的表达明显减少;增液润燥汤能够有效抑制NOD小鼠颌下腺中T和B淋巴细胞浸润、促进AQP5的表达。
袁斯远温彬宇张允岭郑宏闫妍唐旭高俊峰王新祥郝伟欣
关键词:干燥综合征NOD小鼠颌下腺水通道蛋白5
不同年龄组脑卒中高危人群危险因素控制情况及主要中医症状分布特点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组脑卒中高危人群危险因素控制情况,探索中医症状分布特点,为脑卒中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临床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方法,收集北京市丰台区方庄、花乡社会卫生服务中心筛查脑卒中高危人群2 806例,记录不同年龄组人群人口学特征、危险因素、生活方式、用药情况及中医证候量表。结果:随着年龄段的增长,患高血压病、糖尿病的人群分布增多,脑卒中家族史、肥胖、吸烟史患者人群分布逐渐减少;各个年龄段脑卒中高危人群服用降脂药的数量显著性低于血脂异常人群的数量(P<0.01)。吸烟、饮酒多集中在40-49岁人群,口味偏油的多集中在40-49、50-59岁。各年龄段共有的中医症状为急躁易怒、视物模糊、腰膝酸软/痛、口渴、头晕、多梦、咯痰、双目干涩、口苦、失眠、乏力、气短、心悸、耳鸣、麻木。40-49岁年龄组特有症状为头痛,≥80岁龄组特有症状为口唇紫暗、畏寒肢冷。结论:不同年龄组脑卒中高危人群中医症状分布具有一定差异性和规律性,根据不同年龄组对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进行分层管理,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对脑卒中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张鹤张志辰金香兰张永顺吴昊郑宏王建伟张允岭
关键词:脑卒中高危人群中医症状年龄段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