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甘明

作品数:19 被引量:70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广东省人民医院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管圆线虫
  • 8篇广州管圆线虫
  • 5篇蛋白
  • 5篇克隆
  • 4篇基因
  • 4篇变应原
  • 4篇尘螨
  • 3篇蛋白质
  • 3篇荧光
  • 3篇荧光定量
  • 3篇主要变应原
  • 3篇细胞
  • 3篇粉尘螨
  • 3篇白质
  • 3篇病毒
  • 2篇乙型
  • 2篇乙型肝炎
  • 2篇乙型肝炎病毒
  • 2篇荧光定量PC...
  • 2篇原核表达

机构

  • 19篇中山大学
  • 3篇广东省人民医...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广州市海珠区...
  • 1篇大理学院
  • 1篇广州市疾病预...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19篇甘明
  • 15篇詹希美
  • 12篇李卓雅
  • 11篇何蔼
  • 6篇张美春
  • 5篇吴瑜
  • 5篇郑小英
  • 4篇孟锦绣
  • 4篇程梅
  • 4篇徐贵峰
  • 3篇郭鹏娟
  • 3篇潘智华
  • 3篇于彦杰
  • 3篇李素丽
  • 2篇蒋文玲
  • 2篇吴忠道
  • 2篇李运雄
  • 2篇江培洲
  • 2篇黄华
  • 2篇沈新明

传媒

  • 8篇热带医学杂志
  • 5篇中国人兽共患...
  • 3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国外医学(寄...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联合PCR技术克隆白纹伊蚊漆酶型酚氧化酶基因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2011年
目的测定白纹伊蚊漆酶型酚氧化酶的基因的全长序列并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结构和功能。方法从白纹伊蚊卵、幼虫、蛹、雌蚊、雄蚊中提取总RNA,逆转录后以总cDNA为模板,设计简并引物进行巢式PCR,扩增部分序列后设计新的特异性引物补全5’端序列,使用3’-RACE法补全3’端序列,拼接全长后进一步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通过巢式PCR扩增出1145bp的核苷酸序列,测序后设计5’端序列的下游引物,扩增出约900bp的核苷酸序列,设计3’端的上游引物,配合3’RACE试剂盒扩增出约600bp的核苷酸序列,寻找重复序列将三段序列进行拼接,得到国内外从未获得的长2244bp、编码747个氨基酸序列的白纹伊蚊漆酶型酚氧化酶基因的全长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其与白纹伊蚊的相似性最高,为含信号肽的跨膜蛋白,含3个Cu氧化酶超家族位点,属于蓝色多铜氧化酶家族。结论联合PCR技术的应用使较长长度的基因序列的扩增更为方便、准确。为进一步对其进行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刘静吴瑜詹希美冯崑尧甘明张美春郑小英李卓雅何蔼
关键词:巢式PCR白纹伊蚊
阿苯达唑和地塞米松对广州管圆线虫病疗效的动物试验
2008年
目的观察阿苯达唑和地塞米松治疗广州管圆线虫病的效果,探讨药物的作用机制。方法:以Balb/c小鼠为动物模型,在感染后不同时间,用不同剂量的阿苯达唑治疗,并设立地塞米松进行联合治疗对照组。小鼠于感染后第22d解剖,计数脑组织中存活虫体,以减虫数统计药物疗效;同时观察脑组织切片病理变化;应用透射电镜观察阿苯达唑对虫体超微结构的影响,对药物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结果阿苯达唑为治疗广州管圆线虫病的有效药物,感染早期用药效果显著。杀虫药和地塞米松的合用可有效减轻脑部炎症反应。阿苯达唑主要通过虫体体壁及肠道吸收而发挥作用。结论阿苯达唑和地塞米松的联合应用可以有效治疗广州管圆线虫病。
郭鹏娟詹希美甘明郑小英吴瑜李卓雅潘智华于彦杰张美春何蔼
关键词:广州管圆线虫阿苯达唑地塞米松
粉尘螨主要变应原Derf 1基因的改造与可溶性表达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提高粉尘螨1类变应原(Der f 1)的可溶性表达。方法用RT-PCR方法扩增得到Der f 1的全长序列与成熟肽序列(mDer f 1);以已知Der p 5基因的前导序列替换Der f 1前导序列和原酶序列,重新构建出rDer f 1基因;将上述3个基因分别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中表达,经Western-blot对三者的表达产物进行分析鉴定。结果Western-blot表明,pGEX-Der f 1与pGEX-mDer f 1的表达产物分别为分子量约63 000与51 000的重组蛋白质,重组蛋白质主要存在于细胞裂解液的沉淀中。pGEX-rDer f 1大量表达了可溶性目的蛋白质,分子量约53 000,并被成功地分离纯化。以上三种表达产物均可被鼠抗GST抗体与螨过敏患者血清特异地识别。结论表达了含Der f 1,mDer f 1与rDer f 1的三种GST融合蛋白质,它们均具免疫反应性,纯化获得了GST-rDer f 1融合蛋白质,为后期的诊断及治疗奠定了基础。
甘明何蔼李卓雅郑小英吴瑜王玲张瑞琳詹希美
关键词:粉尘螨克隆重组变应原
尘螨性变态反应疾病的免疫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4年
尘螨是一种强烈的变应原 ,易引起多种变态反应性疾病。目前对尘螨性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治疗仍主要采用螨体粗浸液 ,存在许多弊端。该文对近年来新的免疫治疗方法和疫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甘明李卓雅王玲詹希美
关键词:尘螨免疫治疗性变态变态反应性疾病变应原浸液
广州管圆线虫抗原IF的体外表达系统的建立和分析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建立广州管圆线虫特异性抗原中间纤维(IF)基因的体外表达系统,研究IF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关系。【方法】将IF基因亚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0a-c(+)并在原核中诱导表达,Westernblot鉴定融合表达产物的免疫特性,用组氨酸(His)亲合层析柱分离纯化表达产物,鉴定表达体系效率。生物信息学分析目的蛋白结构和功能关系。【结果】抗原基因IF在原核中与6个组氨酸进行了融合表达,以可溶性表达为主,并能在该系统中大量、稳定表达,其相对分子质量Mr=48×103,该表达产物具有较好的抗原性,可被大鼠感染血清识别,抗原IF具有典型的中间纤维家族特征,该蛋白具有多个抗原表位存在。【结论】建立了IF的有效原核表达系统,IF抗原蛋白的结构决定了它的属性和功能。
孟锦绣何蔼程梅李素丽甘明徐贵峰李卓雅詹希美
关键词:广州管圆线虫抗原中间纤维原核表达
粉尘螨主要变应原Der f 1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研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变化和环境污染,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过敏性疾病不仅严重危害个人健康,而且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螨类引起的过敏反应是人类最常见的变态反应。尘螨是20世纪60年代发现...
甘明
关键词:粉尘螨基因克隆变应原蛋白表达
文献传递
一个广州管圆线虫特异性抗原候选基因的克隆与表达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用免疫探针交叉筛选前期实验获得的广州管圆线虫候选抗原基因,将筛选出的特异抗原候选基因进行原核表达、鉴定。方法制备抗血吸虫和抗旋毛虫多克隆抗体血清,交叉筛选广州管圆线虫抗原候选基因,从中获得特异性抗原候选基因,将其从重组噬菌体状态转化为质粒状态,再亚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0a-c(+)进行融合表达,SDS-PAGE鉴定表达产物,同时对该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获得了一个广州管圆线虫特异性抗原候选基因,经生物信息学分析该抗原基因属中间纤维家族基因(intermediate filament,IF),原核表达产物为48KDa。结论获得了一个广州管圆线虫特异性抗原候选基因及其原核表达产物。
孟锦绣詹希美程梅李素丽甘明徐贵峰李卓雅何蔼
关键词:广州管圆线虫抗原中间纤维CDNA文库
脂血标本的核酸定量检测效果评价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评价脂血标本的核酸定量检测实时扩增曲线,以探讨此类标本进行HBV DNA定量检测的可接受性。方法建立扩增曲线观察法、扩增效率Grubbs离散值分析法及扩增效率置信区间估计法,评价接收脂血标本进行荧光定量PCR法HBV DNA定量检测的有效性。结果该2批次扩增的各样品扩增效率数值未发现离散值,3例脂血标本的扩增效率在同批样品扩增效率的90%置信区间内,与扩增曲线观察法结果一致。结论3种评价方法均对修正标准操作程序以接收该类标本提供了支持性的依据。
余南陈小坚甘明詹希美
关键词:荧光定量PCR乙型肝炎病毒
人体寄生虫种质资源的保存与利用被引量:2
2007年
人体寄生虫种质资源具有重要的保存与利用价值。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收藏保存有较丰富的人体寄生虫种质资源,分属于4门、12纲、43科、189属、496种,包括36196份玻片标本以及日本血吸虫、华支睾吸虫、广州管圆线虫、弓形虫和细粒棘球绦虫的cDNA文库等。这些标本在教学、科研、学术交流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吕志跃梁炽郑焕钦甘明吴瑜孙希吴忠道
关键词:人体寄生虫种质资源
C6/36细胞感染登革Ⅱ型病毒前后差异表达蛋白的初步鉴定
2010年
目的 了解C6/36细胞感染登革病毒前后相关表达蛋白的变化情况。方法 分别提取C6/36细胞和登革Ⅱ型病毒感染后的C6/36细胞的可溶性蛋白质,SDS-PAGE凝胶电泳对比分析C6/36细胞感染登革病毒前后电泳图谱的差异;分别以正常C6/36细胞总蛋白质、C6/36细胞感染登革病毒后的SDS-PAGE凝胶图谱中的差异条带蛋白免疫Balb/c小鼠的免疫血清、Santa-Cruz公司登革病毒单抗作一抗,Western-blot鉴定C6/36细胞感染登革病毒前后SDS-PAGE凝胶电泳图中的差异条带。结果 SDS-PAGE凝胶电泳图显示约40 000 Mr和70 000 Mr处,C6/36细胞感染登革病毒后的蛋白条带比正常C6/36细胞的蛋白条带明显粗亮;Western-blot鉴定确认差异条带不是登革病毒在细胞表达的蛋白质,而是C6/36细胞本身表达的蛋白质。感染前后的40 000 Mr和70 000 Mr蛋白条带同源。结论 C6/36细胞感染登革病毒前后分子量为40 000 Mr和70 000 Mr蛋白表达有差异。
李廷庆郑小英詹希美吴忠道张美春甘明
关键词:登革病毒C6/36细胞差异表达蛋白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