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敏强

作品数:26 被引量:79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5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2篇牦牛
  • 9篇大通牦牛
  • 4篇产肉
  • 4篇产肉性能
  • 3篇野牦牛
  • 3篇横交
  • 3篇繁殖
  • 2篇育种
  • 2篇月龄
  • 2篇增重
  • 2篇支持细胞
  • 2篇日增重
  • 2篇体重
  • 2篇牛犊
  • 2篇组织学
  • 2篇组织学特性
  • 2篇牦牛犊
  • 2篇内分泌
  • 2篇精子
  • 2篇精子发生

机构

  • 24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大通县种牛场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26篇王敏强
  • 14篇陆仲璘
  • 12篇阎萍
  • 12篇柏家林
  • 11篇杨博辉
  • 7篇贾永红
  • 6篇芦志刚
  • 4篇李萍莉
  • 4篇李孔亮
  • 3篇陆仲磷
  • 3篇韩凯
  • 3篇何晓林
  • 3篇闫萍
  • 2篇马有学
  • 2篇杨尕旦
  • 2篇马振朝
  • 2篇李吉叶
  • 2篇芦鸿计
  • 2篇赵龙泉
  • 2篇郭刚

传媒

  • 8篇中国草食动物
  • 5篇中国牦牛
  • 3篇草与畜杂志
  • 2篇畜牧兽医杂志
  • 1篇国外畜牧科技
  • 1篇Curren...
  • 1篇动物医学进展
  • 1篇甘肃畜牧兽医
  • 1篇中国畜牧杂志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6
  • 7篇2005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5篇1998
  • 1篇1996
  • 1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93
  • 2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89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牦牛肉生产关键技术的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在秋末枯草期来临,有选择淘汰部分牦犊牛,可提高次年母畜的繁育率和犊牛个体的胴体重.并对影响牦犊牛肉生产的胎次、挤奶强度、牦母牛产犊月份与连产率和犊牛胴体相关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证实犊牛生产作为高寒草地畜牧业生产其发展前景广阔.
王敏强陆仲璘阎萍柏家林杨博辉韩凯李吉林赵龙泉
关键词:犊牦牛胴体重
遗传标记在中国牦牛类型划分中的应用被引量:1
1998年
家畜品种乃是畜牧业生产中的一种工具。对品种资源的调查、分类,有助于揭示出各品种间的历史渊源及其亲缘关系,阐明品种的生物学特性,亦在育种工作中充分发挥各品种的潜在作用,合理地利用和保存这些既存的地方品种、类型的优良基因库。中国拥有占世界90%左右(约1...
王敏强李萍莉
关键词:中国牦牛
“牦牛商品生产技术研究”课题总结报告
1989年
'牦牛商品生产技术研究'是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科委1984-牧-03重点研究项目,原订起止年限是1984年至1989年。经检查,本课题已经较好地完成了原设计任务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决定提前一年予以验收。
陆仲璘马希文王成义杨培红王敏强何彥福李孔亮
关键词:牦牛生产技术
青年牦牛不同年龄体重鲜皮重与皮张面积关系浅析
1995年
本文测定了60头牦牛的0.5岁,1.5岁和2.5岁三个年龄段牦牛的鲜皮面积,它们分别为0.903m^2,1.229m^2和1.539m^2,从而得出从半多到2.5岁牦牛皮张面积的增长幅度。在该年龄段内,牦牛体重与皮张面积的关系为:Y=0.3162+0.0082X;牦牛鲜皮重与皮张面积的关系为:Y=0.539+0.0827X;并得出在用主要体尺估测皮张面积时缺乏统计意义,是不可取的。
王敏强柏家林贾永红
关键词:牦牛
肉乳兼用牦牛新品群的培育——18月龄F_2代牦牛产肉性能研究(Ⅱ报)
1996年
将现代动物育种方法和经典选育方法相结合,在获得大量 F_1代(野♂×家♀)牦牛的基础上,组织 F_1代横交育种群,繁育 F_2代牦牛。于1994.11.10~15对 F_2代18月龄牦牛进行了比较屠宰实验。结果表明.F_2牦牛宰前重较同等饲管条件下的同龄非育种群托牛重32.77kg,胴体重,净肉重和优质肉切块重前者较后者分别重16.89、13.86和4.36kg,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准,屠宰率为47.30%,表明托牛育种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陆仲璘王敏强柏家林贾永红芦志刚阎萍杨宗涛赵龙泉殷满才
关键词:牦牛育种产肉性能
大通牦牛肌肉纤维组织学特性研究被引量:46
2001年
对大通牦牛新品群的幼、青年牦牛肌肉纤维组织学特性 (背最长肌 )的研究表明 :6月龄大通牦牛的肌肉纤维密度 (n/mm2 )达到峰值为 5 5 0 13± 35 33,1 5岁为 312 2 9± 18 69,到 2 5岁时为2 85 72± 17 66,仅为峰值的 5 0 %左右 ;肌肉纤维的直径 (μm) 6月龄、1 5岁、2 5岁分别为 37 16±0 86、4 1 35± 1 18和 4 6 87± 1 4 0 ,表现为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但增加的幅度由营养状况、年龄和体重决定 ;肌肉内肌纤维与结缔组织含量 6月龄、1 5岁、2 5岁分别为 80 5 5 %与 19 4 5 % ,76 78%与 2 3 2 2 %、70 2 3%与 2 9 77% ,随年龄的增长 ,肌肉肌纤维的含量有所下降 。
杨博辉姚军王敏强陆仲磷柏家林阎萍梁春年
关键词:牦牛肌肉纤维组织学特性大通牦牛
公野牦牛高繁殖力因析被引量:1
1991年
本项研究首次对野牦牛的精液品质、精子超微结构、精液精子酶活力等项指标进行了测定,发现具有以下特点:精子密度大,每毫升精液含精子21.3亿;精子存活时间长,0—4℃存活57小时,解冻后37℃条件下存活12小时;抗力系数144000;解冻后精子畸形率和顶体完整率分别为9.17%、87.53%;精液运动粘度为1.169cP;总氮量1437.7mg/100ml;精子头短尾长,与家牦牛及黄牛差异显著或极显著;精子透明质酸酶活力极显著高于家牦牛,LDH 活力比家牦牛高48%。因此,公野牦牛具有高繁殖力,与家牦牛冻配受胎率达88.9%;与普通牛种(黄牛)反杂交冻配受胎率达71.58%。
陆仲璘李孔亮芦鸿计郭刚王敏强
关键词:野牛牦牛繁殖力
牦犊牛肉生产的关键技术环节的研析被引量:1
1992年
开展耗犊牛肉生产是高寒牧区提高畜牧业经营效益的有力措施。本研究从连产率角度讨论了牦母牛的繁殖效率这一与牦犊牛肉生产密切相关的技术环节。结果表明,泌乳期母畜有≤1/4时间挤奶(为1分时)连产率较高,为66.67%,而有≥3/4时间挤奶(为3分时)连产率较低,为36.71%。三、四胎(约7~9岁)是母畜繁殖能力顶盛时期,连产率达56.3%、63.3%,而一胎母牛(约4岁)连产率只有23.5%。并采用最小二乘分析方法,对影响牦犊牛肉生产的另一关键技术环节——出栏犊牛个体胴体重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犊牛哺乳水平——即对母畜的挤奶强度、犊牛从出生至屠宰时的生长日龄(以出生月份表示)是影响犊牛屠宰胴体重的最重要的因素。哺乳水平为1分时,犊牛胴体重LSM为38.239±1.125kg,为3分时,只有23.526±0.924kg。三月份出生的犊牛,其胴体重LSM最大,为41.822±1.313kg,而七月份出生的,仅为21.934±1.573kg。由此可见,要提高犊牛肉生产,加强对牛群的科学管理,增加连产母牛比例,使犊牛多出生在3~5月份,在暧季抓膘季节,少挤奶,多放牧,这样就能从数量和质量上保证出栏犊牛总胴体直的年收获量。
王敏强陆仲璘阎萍芦志刚贾永红乔存来殷满才潘丽贞
关键词:牦牛肉牛犊牛
横交一代(F_2)野血牦牛产肉性能的研究(初报)——F_2代0.5岁牦牛犊产肉性能的研究被引量:1
1993年
1991年11月在青海省大通牛场对0.5岁F_2犊牛进行的比较屠宰实验结果表明:F_2犊牛生长发育较快,宰前活重、胴体重分别较同龄、同等培育条件下的家牦牛犊多14.04公斤、6.22公斤,差异显著。F_2与F_1比较,绝大多数与产肉性能有关的性状都未表现出明显差异。
陆仲璘王敏强芦志刚贾永红闫萍乔存来殷满财潘丽贞权元福
关键词:家牦牛产肉性能
全文增补中
大通牦牛培育中种公牦牛的选择及群体世代改良进展
2005年
结合牦牛生产实践,运用现代家畜育种理论和方法,提出在培育牦牛新品种过程中,应重视种公牛的选择,提高选择技艺,在群体中不断创造变异,迅速扩大优良基因和基因型配套体系的策略和具体方法;同时总结了近十余年来牦牛育种核心群的群体世代改良进展,为牦牛新品种的培育积累基础资料.
王敏强陆仲璘柏家林阎萍李吉叶杨博辉田永强
关键词:牦牛新品种培育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