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永红
- 作品数:9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牦犊牛肉生产的关键技术环节的研析被引量:1
- 1992年
- 开展耗犊牛肉生产是高寒牧区提高畜牧业经营效益的有力措施。本研究从连产率角度讨论了牦母牛的繁殖效率这一与牦犊牛肉生产密切相关的技术环节。结果表明,泌乳期母畜有≤1/4时间挤奶(为1分时)连产率较高,为66.67%,而有≥3/4时间挤奶(为3分时)连产率较低,为36.71%。三、四胎(约7~9岁)是母畜繁殖能力顶盛时期,连产率达56.3%、63.3%,而一胎母牛(约4岁)连产率只有23.5%。并采用最小二乘分析方法,对影响牦犊牛肉生产的另一关键技术环节——出栏犊牛个体胴体重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犊牛哺乳水平——即对母畜的挤奶强度、犊牛从出生至屠宰时的生长日龄(以出生月份表示)是影响犊牛屠宰胴体重的最重要的因素。哺乳水平为1分时,犊牛胴体重LSM为38.239±1.125kg,为3分时,只有23.526±0.924kg。三月份出生的犊牛,其胴体重LSM最大,为41.822±1.313kg,而七月份出生的,仅为21.934±1.573kg。由此可见,要提高犊牛肉生产,加强对牛群的科学管理,增加连产母牛比例,使犊牛多出生在3~5月份,在暧季抓膘季节,少挤奶,多放牧,这样就能从数量和质量上保证出栏犊牛总胴体直的年收获量。
- 王敏强陆仲璘阎萍芦志刚贾永红乔存来殷满才潘丽贞
- 关键词:牦牛肉牛犊牛
- 横交一代(F_2)野血牦牛产肉性能的研究(初报)——F_2代0.5岁牦牛犊产肉性能的研究被引量:1
- 1993年
- 1991年11月在青海省大通牛场对0.5岁F_2犊牛进行的比较屠宰实验结果表明:F_2犊牛生长发育较快,宰前活重、胴体重分别较同龄、同等培育条件下的家牦牛犊多14.04公斤、6.22公斤,差异显著。F_2与F_1比较,绝大多数与产肉性能有关的性状都未表现出明显差异。
- 陆仲璘王敏强芦志刚贾永红闫萍乔存来殷满财潘丽贞权元福
- 关键词:家牦牛产肉性能
- 全文增补中
- 牦牛睾丸附睾LDH同工酶表达模式的研究被引量:3
- 1999年
- 利用比色法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技术对6、12、18、24月龄半血野牦牛、横交半血野牦牛和家牦牛睾丸、附睾组织LDH同工酶活性及谱带表达进行测析。结果表明,睾丸、附睾LDH在相同月龄其表达模式不同,6月龄睾丸LDH有四条酶谱,活性百分率依次(LDH1>LDH3>LDH2>LDH4),附睾只有三条酶谱(LDH1>LDH2>LDH3);到12、18月龄时,睾丸LDH有五条酶谱(LDH1>LDH3>LDH2>LDH4>LDH5),附睾4条酶谱(LDH1>LDH2>LDH3>LDH4),睾丸和附睾LDH同工酶随月龄增长和睾丸组织发育,活性和酶谱表现出明显组织器官的特异性。三种类型牦牛LDH同工酶表达基本相似。24月龄时,睾丸、附睾LDH有6条谱带,LDHX位于LDH4与LDH5之间,证明此时牦公牛睾丸中精子成熟。
- 闫萍潘和平贾永红
- 关键词:牦牛睾丸附睾LDH同工酶
- 野牦牛×家牦牛F_1代近亲横交试验报告被引量:3
- 1994年
- 在牦牛育种过程中,采用有计划的F_1代近交(近交系数界于0.03125—0.125),不仅能使复壮的牦牛新群体在体型、外貌、毛色等外观性状方面快速趋于一致,而且横交犊牛展现了良好的生产性能和生态适应能力。横交一代犊牛生后能在3分钟内站立并迅速寻吮母乳,初生重较家牦牛大2.23kg,六月龄较家牦牛重14.88kg,胴体较家牦牛重7.43kg,越冬保活率较家牦牛高五个百分点,瘤胃、瘤胃容积亦较同龄家牦牛分别大0.39kg、4.98升。
- 陆仲磷王敏强乔存来尹满财潘丽贞芦志刚闫萍贾永红
- 关键词:牦牛杂交野牦牛
- 影响牦牛繁殖率的因素分析被引量:1
- 1994年
- 影响牦牛繁殖率的因素分析王敏强,陆仲U,闫萍,乔存来,殷满才,芦志刚,贾永红潘丽贞(中国农科院兰州畜牧所730050)(青海省大通牛场)繁殖率是肉牛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实践证明,在高寒牧区,饲养一头空怀母牦牛的成本费与饲养一头带犊母牦牛几乎相同,只有...
- 王敏强陆仲璘闫萍乔存来殷满才芦志刚贾永红潘丽贞
- 关键词:牦牛繁殖率
- 野牦牛和家牦牛染色体组型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
- 1991年
- 本研究采用外周淋巴细胞短期培养与气干法褂备染色体标本,对野牦牛、家牦牛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比较,其结果表明,野牦牛和家牦牛二倍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等,均为2n=60雄性为29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xy,雌性为29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xx,根据染色体测算结果常染色体为端着丝点染色体,性染色体xy和xx均为亚中着丝点染色体。染色体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基础。它具有属种特征,通常不同的物种除表现在形态,生理特性不同外,更重要的还表现在染色体数目、臂数、形态结构的差异。研究动物染色体不仅有助于阐明动物起源和进化,而且可为杂交育种,确定动物分类地位和为遗传学提供可靠的细胞遗传学依据。随分子细胞遗传学的发展,牛染色体的研究越来越引起国内外的重视。近年来对家牦牛染色体的研究国内外已有不少报道,然而对野牦牛染色体的研究迄今尚未见有报道。为此我们进行了家牦牛和野牦牛染色体组型比较的研究,以便了解其种质上的异同情况。
- 郭刚贾永红阎萍陆仲璘李孔亮
- 关键词:野牦牛家牦牛染色体组型牦牛
- 青年牦牛不同年龄体重鲜皮重与皮张面积关系浅析
- 1995年
- 本文测定了60头牦牛的0.5岁,1.5岁和2.5岁三个年龄段牦牛的鲜皮面积,它们分别为0.903m^2,1.229m^2和1.539m^2,从而得出从半多到2.5岁牦牛皮张面积的增长幅度。在该年龄段内,牦牛体重与皮张面积的关系为:Y=0.3162+0.0082X;牦牛鲜皮重与皮张面积的关系为:Y=0.539+0.0827X;并得出在用主要体尺估测皮张面积时缺乏统计意义,是不可取的。
- 王敏强柏家林贾永红
- 关键词:牦牛
- 肉乳兼用牦牛新品群的培育——18月龄F_2代牦牛产肉性能研究(Ⅱ报)
- 1996年
- 将现代动物育种方法和经典选育方法相结合,在获得大量 F_1代(野♂×家♀)牦牛的基础上,组织 F_1代横交育种群,繁育 F_2代牦牛。于1994.11.10~15对 F_2代18月龄牦牛进行了比较屠宰实验。结果表明.F_2牦牛宰前重较同等饲管条件下的同龄非育种群托牛重32.77kg,胴体重,净肉重和优质肉切块重前者较后者分别重16.89、13.86和4.36kg,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准,屠宰率为47.30%,表明托牛育种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 陆仲璘王敏强柏家林贾永红芦志刚阎萍杨宗涛赵龙泉殷满才
- 关键词:牦牛育种产肉性能
- “大通牦牛”新产品及培育技术
- 陆仲璘阎萍何晓林王敏强韩凯马振朝杨博辉马有学柏家林殷满财贾永红李吉业芦志刚乔存来李孔亮李创业芦鸿计戴海琪郭刚罗晓林朱新书董发明胡守海
- “大通耗牛”(Datong Yak)新品种是在青藏高原自然生态条件下,人工培育的第一个肉用型耗牛新品种,因其产生于青海省大通种牛场而得名。大通耗牛的培育技术工作,是以农业部“六五”、“七五”重点项目“牦牛选育和改良利用研...
- 关键词:
- 关键词:牦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