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9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6篇牦牛
  • 21篇大通牦牛
  • 10篇野牦牛
  • 10篇家牦牛
  • 7篇育种
  • 5篇产肉
  • 5篇产肉性能
  • 4篇月龄
  • 4篇繁殖
  • 3篇牦牛育种
  • 3篇公牛
  • 3篇横交
  • 2篇蛋白
  • 2篇蛋白质
  • 2篇犊牛
  • 2篇血清
  • 2篇血清蛋白
  • 2篇血清蛋白质
  • 2篇杂交
  • 2篇中国牦牛

机构

  • 28篇中国农业科学...
  • 16篇中国农业科学...
  • 6篇厦门大学
  • 3篇大通县种牛场
  • 1篇兰州大学

作者

  • 49篇陆仲璘
  • 22篇阎萍
  • 14篇王敏强
  • 12篇王敏强
  • 10篇李孔亮
  • 9篇杨博辉
  • 9篇柏家林
  • 9篇柏家林
  • 8篇贾永红
  • 7篇芦志刚
  • 6篇芦志刚
  • 6篇贾永红
  • 5篇何晓林
  • 5篇许玉德
  • 4篇李孔亮
  • 3篇韩凯
  • 3篇郭刚
  • 2篇马有学
  • 2篇马振朝
  • 2篇芦鸿计

传媒

  • 28篇中国草食动物
  • 5篇中国牦牛
  • 3篇草与畜杂志
  • 2篇甘肃畜牧兽医
  • 2篇中国牛业科学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科技导报
  • 1篇厦门大学学报...
  • 1篇畜牧兽医杂志
  • 1篇中国畜禽种业
  • 1篇中国畜牧兽医...

年份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30篇2005
  • 1篇1996
  • 2篇1994
  • 2篇1993
  • 3篇1992
  • 2篇1991
  • 1篇1990
  • 2篇1989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牦犊牛肉生产的关键技术环节的研析被引量:1
1992年
开展耗犊牛肉生产是高寒牧区提高畜牧业经营效益的有力措施。本研究从连产率角度讨论了牦母牛的繁殖效率这一与牦犊牛肉生产密切相关的技术环节。结果表明,泌乳期母畜有≤1/4时间挤奶(为1分时)连产率较高,为66.67%,而有≥3/4时间挤奶(为3分时)连产率较低,为36.71%。三、四胎(约7~9岁)是母畜繁殖能力顶盛时期,连产率达56.3%、63.3%,而一胎母牛(约4岁)连产率只有23.5%。并采用最小二乘分析方法,对影响牦犊牛肉生产的另一关键技术环节——出栏犊牛个体胴体重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犊牛哺乳水平——即对母畜的挤奶强度、犊牛从出生至屠宰时的生长日龄(以出生月份表示)是影响犊牛屠宰胴体重的最重要的因素。哺乳水平为1分时,犊牛胴体重LSM为38.239±1.125kg,为3分时,只有23.526±0.924kg。三月份出生的犊牛,其胴体重LSM最大,为41.822±1.313kg,而七月份出生的,仅为21.934±1.573kg。由此可见,要提高犊牛肉生产,加强对牛群的科学管理,增加连产母牛比例,使犊牛多出生在3~5月份,在暧季抓膘季节,少挤奶,多放牧,这样就能从数量和质量上保证出栏犊牛总胴体直的年收获量。
王敏强陆仲璘阎萍芦志刚贾永红乔存来殷满才潘丽贞
关键词:牦牛肉牛犊牛
横交一代(F_2)野血牦牛产肉性能的研究(初报)——F_2代0.5岁牦牛犊产肉性能的研究被引量:1
1993年
1991年11月在青海省大通牛场对0.5岁F_2犊牛进行的比较屠宰实验结果表明:F_2犊牛生长发育较快,宰前活重、胴体重分别较同龄、同等培育条件下的家牦牛犊多14.04公斤、6.22公斤,差异显著。F_2与F_1比较,绝大多数与产肉性能有关的性状都未表现出明显差异。
陆仲璘王敏强芦志刚贾永红闫萍乔存来殷满财潘丽贞权元福
关键词:家牦牛产肉性能
全文增补中
大通牦牛培育中种公牦牛的选择及群体世代改良进展
2005年
结合牦牛生产实践,运用现代家畜育种理论和方法,提出在培育牦牛新品种过程中,应重视种公牛的选择,提高选择技艺,在群体中不断创造变异,迅速扩大优良基因和基因型配套体系的策略和具体方法;同时总结了近十余年来牦牛育种核心群的群体世代改良进展,为牦牛新品种的培育积累基础资料.
王敏强陆仲璘柏家林阎萍李吉叶杨博辉田永强
关键词:牦牛新品种培育
大通牦牛的培育被引量:2
2005年
对大通牦牛新品种的育种史、育种方向和任务,育种现状包括体型外貌、生长发育、体尺体重、产肉性能、肉质品质、毛绒产量、产乳量和乳品质、繁殖特性、遗传特性以及育种过程中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措施进行了阐述.
柏家林陆仲璘王敏强阎萍杨博辉
关键词:大通牦牛产肉性能产乳性能产毛性能繁殖性能
大通牦牛自繁试验报告
2005年
在牦牛育种过程中,应用低代牛横交理论以F1为0世代自繁,采用有计划的近交(近交系数界于0.03125~0.125),不仅能使新群体在体型、外貌、毛色等外观性状方面快速趋于一致,而且横交牛展现了良好的生产性能和生态适应能力.初生重较家牦牛大2.23 kg,6月龄较家牦牛重14.83 kg,胴体较家牦牛重7.43 kg,越冬保活率较家牦牛高5个百分点.
陆仲璘王敏强芦志刚阎萍贾永红乔存来尹满财潘丽贞
关键词:牦牛育种屠宰试验
大通牦牛的培育——6月龄、18月龄产肉性能的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通过屠宰试验和胴体分割可检验一世代大通牦牛的产肉性能.6月龄组和18月龄组牦牛分别为14头和12头.结果表明一世代大通牦牛6月龄和18月龄体重分别为88.98 kg±10.41 kg,150.5 kg±56.1 kg,比同龄家牦牛的71.83 kg±10.23 kg和117.7 kg±17.4 kg分别高17.45 kg和32.8 kg,差异极显著(P<0.01);两年龄组中一世代大通牦牛和家牦牛屠宰率均为48%~50%;两年龄组中,一世代大通牦牛胴体重、净肉重和优质肉块重显著高于家牦牛(P<0.05).
柏家林王敏强陆仲璘阎萍杨博辉
关键词:产肉性能
大通牦牛的培育——18月龄横交一世代牦牛产肉性能的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将现代动物育种方法和经典选育方法相结合,在获得大量F1代(野♂×家♀)牦牛的基础上,组织F1代横交育种群(命为0世代),繁育一世代牦牛.于1994.11.10~15日对一世代18月龄牦牛进行了比较屠宰实验.结果表明,一世代牦牛宰前重较同等饲管条件下的同龄非育种群牦牛重32.77 kg,胴体重、净肉重和优质肉切块重前者较后者分别重14.89、13.86和4.36 kg,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准,屠宰率为47.30%.表明牦牛育种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陆仲璘王敏强柏家林贾永红芦志刚阎萍杨宗涛赵龙泉殷满才
关键词:牦牛育种产肉性能
大通牦牛产乳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对肉乳兼用新品群一世代牦牛的产乳性能进行了测定.新品群牦牛日挤乳量1.177 kg±0.16 kg,乳脂率5.20%±0.2g%,120天产乳量212.18 kg±20.18 kg,比家牦牛分别提高0.24和27.59 kg.新品群牦牛泌乳仍具有分期性,排乳速度为0.25 kg/min.
陆仲璘王敏强柏家林
关键词:乳脂率
大通牦牛的培育——核心育种群牦牛外貌体型特征遗传变异的研究
2005年
运用数量遗传学原理分析指出了牦牛角性状是受常染色体上一对呈显、隐性的等位基因控制.就育种群而言,无角母牛中,约有70%的个体角性状的基因型处于Pp杂合状态.作为核心群的遗传特征,其个体的体表主体毛色多为黑灰色;唇、鼻、眼睑多为灰白色;背部多有明晰可辨的、深浅不一的灰色背践;鬐甲略高,胸宽而深,腹大而不下垂,四肢无毛而显高.据此,提出了新品种形成后的体型外貌标准,并对核心群的体型外貌给于总体评分,为加速新品种的形成提供了科学参考资料.
王敏强柏家林陆仲璘阎萍芦志刚
关键词:牦牛体型外貌
大通牦牛产毛性能的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对三世代大通牦牛的产毛量、毛纤维的品质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是:产毛量(kg)1.66±2.36(其中绒毛量0.85±0.12).绒毛、两型毛、粗毛:重量百分比(%)分别为51.30±17.52、11.91±2.09、36.79±15.31;细度(μm)分别为22.50±3.40、41.30±5.26、62.68±6.69;自然长度(mm)分别为59.03±7.59、73.34±7.00、101.70±6.84;强度(g)和伸度(%)分别为7.98±0.56、36.78±1.67、22.63±1.86、43.60±5.78,55.78±6.23、36.18±1.34.匀度(μm):上、中、下段各类型单纤维匀度平均分别为44.93±13.96、31.06±10.85、25.78±6.28.毛纤维净毛率、净、污毛回潮率和含脂率(%)分别为81.77±4.86、10.56±3.27、8.44±4.17、10.68±1.16.其指标不仅反映出大通牦牛的绒毛是极其宝贵的纺织原料,而且可作为大通牦牛本种和新品种选育的科学依据.
杨博辉陆仲璘王敏强柏家林阎萍
关键词:大通牦牛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