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光霖

作品数:36 被引量:65H指数:4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教委科研基金安徽省卫生厅医学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20篇胃癌
  • 19篇肿瘤
  • 16篇胃肿瘤
  • 16篇免疫
  • 15篇电镜
  • 12篇电镜观察
  • 9篇细胞
  • 8篇化学研究
  • 7篇组织化学
  • 7篇抗原
  • 7篇癌胚抗原
  • 6篇粘膜
  • 6篇粘液
  • 6篇上皮
  • 6篇上皮化
  • 6篇上皮化生
  • 6篇胃粘膜
  • 6篇免疫电镜
  • 6篇免疫组织
  • 6篇化生

机构

  • 36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徐州医学院
  • 2篇安徽省立医院
  • 2篇沈阳军区总医...
  • 1篇安徽中医学院
  • 1篇广东省中医院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卫生部
  • 1篇安徽省卫生防...

作者

  • 36篇杨光霖
  • 19篇王道斌
  • 14篇吴继锋
  • 8篇杜卫东
  • 7篇苏英豪
  • 4篇张红
  • 4篇张秀庭
  • 3篇吴红阳
  • 3篇宋育林
  • 3篇秦蓉
  • 2篇刘民培
  • 2篇董丰明
  • 1篇汪波
  • 1篇吴继峰
  • 1篇张平
  • 1篇杨任民
  • 1篇程明
  • 1篇陈颖
  • 1篇刘红

传媒

  • 6篇临床与实验病...
  • 4篇中国组织化学...
  • 3篇中华病理学杂...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电子显微学报
  • 2篇中华肿瘤杂志
  • 2篇徐州医学院学...
  • 2篇新消化病学杂...
  • 2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中国肿瘤
  • 1篇癌症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第六次全国电...
  • 1篇第五次全国电...

年份

  • 1篇2005
  • 1篇2002
  • 2篇2000
  • 3篇1999
  • 1篇1998
  • 7篇1997
  • 2篇1996
  • 6篇1994
  • 5篇1992
  • 3篇1991
  • 3篇1990
  • 1篇1989
  • 1篇1988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胃癌单个核细胞亚群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被引量:1
1994年
对102例胃癌间质单个核细胞(MNC)亚群进行免疫细胞化学研究。结果发现:①胃癌癌周间质中MNC各亚群都较正常为高,癌内间质中T细胞亚群较正常为低,癌周间质T细胞较癌内间质明显增高;②癌周T细胞亚群的数目随组织学类型而异;③无淋巴结转移组胃癌间质中T淋巴细胞明显多于有转移组。
张红杨光霖董聿明王道斌
关键词:免疫细胞化学胃肿瘤
单克隆抗体SC3A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表达意义
1997年
目的研究单克隆抗体SC3A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表达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ABC法及粘液组化染色检测101例胃良恶性病变组织中SC3A的表达.结果胃癌71例中SC3A阳性57例(803%),但与癌组织类型、分化程度、转移及术后生存率无明显关系.SC3A阳性率在酸性粘液(+)组胃癌明显高于酸性粘液(-)组(902%对200%,P<001),硫酸粘液(+)组胃癌明显高于硫酸粘液(-)组(913%对600%,P<001).而且癌旁肠化硫酸粘液阳性率明显较良性病变伴肠化高(889%对353%,P<001);硫酸粘液(+)组肠化SC3A阳性率明显高于硫酸粘液(-)组(609%对313%,P<005).结论单克隆抗体SC3A的表达对胃癌诊断及组织发生探讨有一定意义.
吴继锋宋育林杨光霖董聿明王道斌王道斌
关键词:胃肿瘤单克隆抗体癌前病变免疫学
电镜在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1997年
本文应用透射及扫描电镜结合冷冻断裂技术;免疫组化、免疫电镜技术及电镜酶细胞化学技术等对消化道疾病—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及其癌前病变进行了细胞及超微水平的定位观察,重点探讨其发病机理及病变特点。
董聿明杨光霖吴继锋杜卫东苏英豪张红宋育林秦蓉吴红阳王道斌
关键词:消化道疾病免疫电镜
胃粘膜肠上皮化生与胃癌的粘液组织化学研究
1997年
应用粘液组化技术对185例胃良恶性疾病进行了研究。结果:胃良恶性疾病伴肠化检出率无明显差异;但含有硫酸粘液的结肠型肠化在胃癌癌旁检出率明显高于良性疾病组。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的转移及术后生存率无明显差异;但含有酸性粘液的肠型、混合型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较仅含中性粘液的胃型胃癌高。提示:结肠型肠化与胃癌有一定关系;癌细胞产生大量酸性粘液可能有利癌细胞的扩散与转移。
吴继锋刘红王道斌杨光霖杨光霖
关键词:胃癌肠上皮化生组织化学
胃癌癌胚抗原的表达及其意义的研究--粘液组化、免疫组化、透射电镜、免疫电镜观察
1994年
杨光霖董聿明
关键词:胃肿瘤癌胚抗原免疫学
胃印戒细胞癌的粘液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被引量:4
1999年
应用粘液组化及免疫组化技术对15例胃印戒细胞癌进行了研究。结果:癌细胞可分为Ⅰ、Ⅱ、Ⅲ三型,三型细胞常混合存在;癌细胞以分泌酸性粘液为主,部分癌细胞分泌中性粘液,全部含有硫酸粘液;胃印戒细胞癌CEA阳性率100%,CEA分布丧失了极性;电镜下癌细胞CEA同时分布于细胞膜及胞浆内膜结构中。上述结果进一步支持了癌细胞起源于胃原始干细胞的看法;而癌细胞分泌的大量粘液及CEA的异常分布可能易于导致印戒细胞癌的浸润及转移。
吴继锋杨光霖董聿明王道斌
关键词:印戒细胞粘液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
BP-Ⅱ型颅内压监测仪
陈颖杨光霖
BP-Ⅱ型颅内压监测仪能直接测量脑室及椎管内脑脊液压力值,还可以进行监测 。采用半导体应变式压力传感器作为力-电转换元件,因而具有灵敏度高,分辩率细的特点。仪器采用数字显示,配有打字机,可以把测量值直接以数字形式打印出来...
关键词:
关键词:医疗器械监测器
胃癌及癌前病变的病理研究
杨光霖
该研究收集了全国20个单位35年中(1946-1980)32190例尸检360例,着重对胃癌 的生物学特征及死亡原因进行了控讨,国内尚无报告,国外在胃癌高发国日本也仅仅报告200例。重点对胃癌的转移规律、死亡原因及临床诊...
关键词:
关键词:胃肿瘤癌前状态瘤样病变病理学
胃粘液腺癌分泌细胞器电镜酶细胞化学研究被引量:4
1991年
利用酶细胞化学方法对胃粘液腺癌细胞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焦磷酸硫胺素酶(TPPase)和酸性磷酸酶(AcP)进行了光、电镜 水平的定位观察。作者发现胃粘液腺癌G6Pase、TPPase反应较弱,AcP反应多明显增强;电镜下呈弱G6Pase反应的内质网常被挤至细胞周边部或夹于粘液颗粒之间,呈“点彩”状;TPPase反应除见于高尔基体扁平膜囊外,还见于一些未成熟分泌颗粒内,提示分泌颗粒的加工和分泌加速;癌细胞溶酶体数量增加,泌噬作用活跃,AcP反应明显.作者认为胃粘液腺癌分泌功能异常活跃与其畸形分化过程有关;溶酶体的大量增加为其易于转移提供了必要的形态学基础。
杜卫东董聿明杨光霖胥爱莲王道斌
关键词:胃肿瘤超微结构
人胃粘膜细胞器标志酶电镜细胞化学研究被引量:3
1991年
应用电镜酶细胞化学方法对15例人体正常胃粘膜细胞碱性磷酸酶(AlP)、酸性磷酸酶(AcP)、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焦磷酸硫胺素酶(TPPase)及细胞色素氧化酶(CCO)进行了超微结构水平的研究,并与光镜结果进行了对比观察。发现正常胃粘膜上皮细胞无AlP反应;AcP仅见于主细胞的胞溶酶体及分泌溶酶体内;TPPase定位于胃粘膜表面上皮细胞及主细胞高尔基体反面第1~3层膜囊、GERL及少数内质网中;G6Pase和CCO见于所有胃粘膜上皮细胞内,但G6Pase反应以主细胞显著,CCO反应以壁细胞显著,与其细胞功能相一致。作者认为电镜酶细胞化学研究能更真实地反映出细胞的功能活动和代谢状态。
杜卫东杨光霖董聿明胥爱莲王道斌
关键词:胃粘膜细胞器超微结构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