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琦

作品数:94 被引量:560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1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8篇专利
  • 6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9篇天文地球
  • 29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矿业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1篇盆地
  • 17篇凹陷
  • 17篇储层
  • 14篇油气
  • 8篇气藏
  • 8篇孔隙
  • 8篇储集
  • 7篇断陷
  • 7篇油气藏
  • 7篇沾化凹陷
  • 7篇砂岩
  • 7篇碳酸
  • 7篇碳酸盐
  • 7篇羌塘
  • 7篇羌塘盆地
  • 6篇地球化
  • 6篇地球化学
  • 6篇地球化学特征
  • 6篇地质
  • 6篇泥岩

机构

  • 68篇中国地质大学...
  • 20篇中国石油化工...
  • 16篇成都理工大学
  • 11篇中国地质大学
  • 8篇中国石油天然...
  • 7篇中国石油大学...
  • 6篇中国石油
  • 5篇中国石化
  • 4篇青岛海洋地质...
  • 4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中国地质科学...
  • 3篇中国石化石油...
  • 2篇西南石油大学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2篇江西省地质矿...
  • 2篇青海油田
  • 2篇潜能恒信能源...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2篇中海石油(中...
  • 1篇国家地质实验...

作者

  • 94篇李琦
  • 11篇胡俊杰
  • 8篇黄静
  • 7篇田景春
  • 6篇朱筱敏
  • 5篇刘家铎
  • 5篇刘豪
  • 5篇方念乔
  • 5篇葛东升
  • 4篇郑和荣
  • 4篇杨强强
  • 4篇王永诗
  • 4篇黎华继
  • 4篇刘勇
  • 3篇丁旋
  • 3篇刘魁元
  • 3篇孙松领
  • 3篇张自力
  • 3篇苏月琦
  • 3篇庄文山

传媒

  • 6篇东华理工大学...
  • 5篇矿物岩石
  • 5篇古地理学报
  • 4篇科学技术与工...
  • 3篇现代地质
  • 3篇石油实验地质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成都理工学院...
  • 3篇断块油气田
  • 3篇岩性油气藏
  • 2篇高校地质学报
  • 2篇油气地质与采...
  • 2篇地学前缘
  • 2篇天然气勘探与...
  • 2篇桂林理工大学...
  • 2篇应用海洋学学...
  • 1篇应用化工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石油学报
  • 1篇岩矿测试

年份

  • 6篇2024
  • 6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8篇2020
  • 7篇2019
  • 3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6篇2015
  • 7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1
9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沾化凹陷泥岩裂缝油气藏油气运移聚集研究被引量:15
2004年
为了研究泥岩裂缝油气藏中油气的运移聚集规律,通过对沾化凹陷泥岩孔隙和裂缝特征的观察与研究,分析指出泥岩裂缝油气藏中油气运移以异常高压为动力,以泥岩孔隙喉道、微裂缝、干酪根网络和断层缝为油气运移通道,并经历了泥岩油气欠压实喉道阶段和高压微裂缝间歇性阶段两大运移过程。受这些特征的控制,油气藏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主要存在于超压泥质岩微裂隙带和断裂带附近。
智凤琴李琦樊德华张翠梅
关键词:泥岩裂缝油气藏油气运移沾化凹陷孔隙喉道泥质岩异常高压
南海周边陆缘深水沉积的基本类型及其油气成储意义
近年来多有关于南海中存在大规模等深沉积物的论证。我们认为,对此问题须持谨慎态度。南海系一封闭程度甚高的边缘海盆,东北部虽有巴士海峡,且深度可达2000m以上,但深水道较为狭窄曲折,并不通畅。深水底流自西太平洋而来,那里同...
方念乔刘豪姜正龙李琦吴怀春丁旋辛仁臣
关键词:深水沉积油气勘探成藏机制
文献传递
东濮凹陷文23气田沙四段储层沉积相特征被引量:6
2010年
东濮凹陷文23气田沙河街组四段是该地区主要的天然气储集层系,其发育及展布主要受沉积相带和后期构造控制。综合利用地震、钻井和测井资料,分析文23气田沙四段沉积体系与沉积微相特征,并根据沉积相演化特点探讨其古地理特征。研究认为:文23气田区沙四段上部以咸水较深湖沉积为主,其次为滨浅湖相滩坝沉积和重力流沉积,发育较厚的灰色粉砂岩,为沙四段主要储气层;沙四段下部主要为漫湖相砂坪、混合坪和泥坪沉积,发育紫红色粉砂岩。沙四段沉积时期盆地处于初始裂陷期,盆地为浅水湖泊环境干旱、半干旱气候湖水面受季节性洪水补给作用影响;沙四段上部沉积时期湖水逐渐加深。沙四段沉积整体处于湖泊水进期物源体系主要来自西北方向。
苏月琦李琦田艳红卢忠琼
关键词:沉积相沙四段文23气田东濮凹陷
微电极系统在海洋地球化学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2023年
海洋地球化学是海洋地质学、海洋化学相结合的一门边缘交叉科学,主要研究海洋中化学物质的含量、分布、形态、转移和通量的学科。海洋地球化学课程教学中涉及海洋沉积物-水界面化学元素的分布、迁移等知识内容,往往因为空间分辨率要求高、内容抽象、不容易观测等问题,使课堂教学效果受到很大的影响。该文进行相关教学方法改革与探索,利用课程课堂教学与先进的微电极现场观测系统相结合,再加课后小组讨论、分析、总结等教学手段。实现对海洋沉积物-水界面进行实时高精度微米级的观测,使学生了解海洋沉积物-水界面位置处微米尺度的碳循环过程观测及其矿化降解通量的计算方法,强化学生对碳循环和碳减排等课程思政要素的了解,营造良好教学氛围,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方法的探索表明将先进的科研仪器投入到本科教学中,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课程教学的效果。
刘宝林刘畅杨娟李琦
关键词:海洋地球化学碳循环教学效果
一种人工识别孔洞缝方法
本发明涉及地质勘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人工识别孔洞缝方法,本发明通过图像预处理、滚扫照片识别统计分类和定量化分析,排除了岩心尺度上孔洞缝的非均质性,覆盖范围广,更贴近实际,同时对图像质量要求低,识别可靠度高,可针对孔...
刘勇李琦陈贺贺雷鼎丞张自力阎泽昊
基于斑块圈耦合效应的石漠化预测模型研究
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是一种极端的生态系统退化过程,严重制约着我国西南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石漠化问题已上升到国家高度,成为国家十三五期间重点关注的环境问题,由于石漠化严重的危害性及治理难度,成为众多专家学者的研究热点和关注的重...
李琦
关键词:石漠化
文献传递
复杂岩性油气藏预测理论技术创新与勘探应用
2023年
针对我国复杂岩性油气藏综合评价、隐蔽岩性圈闭预测及流体检测的技术难题,创新性地提出典型盆地复杂岩性油气藏沉积模式和复杂岩性圈闭分布样式,形成了基于边缘检测和地震多属性融合的层序界面和单元识别技术、定量古地貌恢复的关键技术、基于多子波分解的高效储层预测技术,以及基于数值模拟和地震信号处理的地下流体综合预测与检测技术.相关研究成果在我国多个盆地的推广应用成效显著,为复杂岩性油气藏的精细勘探和突破提供了技术支持,为国家西气东输、陕气进京提供有利技术支撑,服务于京津冀地区能源保障与环境改善等民生需求,取得了突出的社会效益.
李琦李剑翟常博郑启明张自力张福顺王保华朱珍君马立元陈贺贺
关键词:岩性圈闭勘探西气东输
阿拉善地区乌力吉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球动力学意义被引量:4
2019年
阿拉善地块属于中亚造山带中段的多板块结合部位,是研究古亚洲洋闭合过程及中亚造山带晚古生代演化的理想窗口。阿拉善地块北缘的乌力吉花岗岩处在宗乃山-沙拉扎山构造带中,与恩格尔乌苏蛇绿岩带和查干础鲁蛇绿岩带构成完整的沟弧盆体系。采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对乌力吉岩体的岩石类型、年代学、源岩特征以及构造背景进行了研究,同时为古亚洲洋的拼合碰撞时限提供年代学约束。实验结果表明:样品岩石类型主要为碱性-钙碱性准铝质花岗岩和闪长岩;单颗粒锆石中获得两组相对独立的岩石年龄:(236.1±1.1)Ma和(248.6±0.8)Ma,表明岩体成岩时期主要为印支期早期且具有多期侵入的特征。乌力吉花岗岩源岩主要为I型花岗岩,源于地壳火山弧区和同碰撞区,表明由于洋壳俯冲作用,研究区在早三叠世内发育了岛弧花岗岩侵入体。随着俯冲作用深入,以恩格尔乌苏蛇绿岩带为代表的古亚洲洋在早三叠世-中三叠世内完成闭合碰撞,并在研究区形成同碰撞花岗岩,碰撞时间应早于(236.1±1.1)Ma。
朱世海李琦李琼玉刘大鹏胡俊杰
关键词: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阿拉善地块
LCO高价值转化技术研究进展
2024年
近年来柴油需求量逐年降低,LCO(催化裂化轻循环油)做为柴油池的主要成分出现了产能过剩的问题。解决LCO产能过剩的关键是合理利用LCO中丰富的二环芳烃组分,开发“宜芳则芳”转化新技术。从LCO结构组成出发,系统总结了6种以LCO为原料生产各种高价值产物的技术发展近况,对其主要流程和技术特点进行了总结。其中LTAG技术具有较高的高辛烷值汽油收率,但如何降低反应氢耗是较大的难题;LCO临氢转化为BTX是“油转化”技术的典型代表,但是氢耗高、BTX选择性偏低导致技术经济性不佳;LCO制备COPNA树脂技术在得到高性能B树脂同时副产高十六烷值柴油组分,但其使用的固化剂和交联剂仍存在价格昂贵的问题。最后对目前LCO生产高价值产物技术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江郑刚罗洋申海平彭东岳石利斌李琦管翠诗
关键词:加氢转化碳材料
川西南龙门硐地区雷口坡组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的影响被引量:5
2019年
雷口坡组地层是四川盆地主要的含油气层系之一,目前对雷口坡组地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川东北、川中地区。为了明确川西南峨眉龙门硐地区雷口坡组地层的储层特征和成岩作用类型,通过实地踏勘考察和光学显微镜岩石薄片鉴定,对龙门硐地区雷口坡组地层的优质储层发育段和成岩作用对储层发育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雷一段以泥晶碳酸盐岩为主,储集性能差;雷二段的颗粒滩相碳酸盐岩、雷三段的灰质泻湖相灰岩和颗粒滩相碳酸盐岩,雷四段的岩溶角砾岩为优质储集层;不同的有利储集层段所经历的主要成岩作用不同。研究认为:雷口坡组二段、三段的有利储集层段所经历的主要建设性成岩作用为埋藏期溶蚀作用、渗透回流白云石化和埋藏期白云石化作用,白云石化作用为后期溶蚀作用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主要破坏性成岩作用为埋藏期胶结作用。雷口坡组四段的主要建设性成岩作用为表生期溶蚀作用。
李琼玉李琦
关键词:雷口坡组储层成岩作用白云岩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