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家铎

作品数:124 被引量:1,170H指数:21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所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四川省重点科学建设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8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6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3篇天文地球
  • 31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1篇盆地
  • 26篇油气
  • 22篇储层
  • 20篇层序
  • 19篇地质
  • 17篇地层
  • 13篇层序地层
  • 12篇塔里木盆地
  • 12篇成矿
  • 11篇油田
  • 11篇勘探
  • 11篇凹陷
  • 8篇岩相
  • 7篇地层学
  • 7篇地球化
  • 7篇地球化学
  • 7篇断块
  • 7篇成藏
  • 7篇成岩作用
  • 6篇东营凹陷

机构

  • 12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5篇中国石油化工...
  • 14篇西南石油学院
  • 12篇中国石油
  • 9篇中国石油天然...
  • 7篇成都地质矿产...
  • 4篇重庆大学
  • 2篇成都地质学院
  • 2篇西北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石化
  • 1篇广西电力工业...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四川省地质矿...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河南油田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胜利石油管理...

作者

  • 124篇刘家铎
  • 28篇孟万斌
  • 27篇田景春
  • 20篇张成江
  • 16篇李佑国
  • 14篇阳正熙
  • 14篇刘显凡
  • 13篇吴德超
  • 12篇祝贺
  • 11篇杨永剑
  • 10篇张翔
  • 9篇吴富强
  • 8篇张哨楠
  • 8篇王峻
  • 8篇何建军
  • 7篇梁兴
  • 7篇张廷山
  • 5篇李琦
  • 5篇董伟
  • 5篇郭汝泰

传媒

  • 12篇矿物岩石
  • 12篇成都理工学院...
  • 8篇成都理工大学...
  • 6篇天然气工业
  • 5篇新疆石油地质
  • 4篇沉积学报
  • 4篇西南石油大学...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复式油气田
  • 3篇古地理学报
  • 3篇岩性油气藏
  • 2篇地质科学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四川师范大学...
  • 2篇新疆地质
  • 2篇西南石油学院...
  • 2篇油气地质与采...
  • 2篇内蒙古石油化...
  • 2篇天然气地球科...
  • 2篇石油物探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3
  • 4篇2012
  • 8篇2011
  • 7篇2010
  • 11篇2009
  • 6篇2008
  • 3篇2007
  • 7篇2006
  • 10篇2005
  • 11篇2004
  • 10篇2003
  • 9篇2002
  • 7篇2001
  • 8篇2000
  • 8篇1999
  • 3篇1998
  • 3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1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检测碳酸盐岩储层溶洞系统的累计能量差法
2009年
新疆TPT油田一间房组碳酸盐岩储层为缝洞型储层,其缝洞系统在纵横方向上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寻找储层中的溶洞是提高勘探成功率的有效途径之一。提出了一种新的溶洞检测方法——累计能量差法,通过建立溶洞系统的理论地质模型进行地震正演,对TPT油田三维地震数据进行累计能量差处理后,通过对过井剖面与钻探成果的比较,证实了该方法是非常有效和精确的,能成功地识别和检测储层中的溶洞发育位置和特征。提取了一间房组地震能量差检测值,形成碳酸盐岩储层的溶洞发育平面图,其对后期勘探和开发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何建军刘家铎李宗杰鲁新便
关键词:碳酸盐岩储层模型正演
黔西南地区叠加褶皱及其对金矿成矿的意义
黔西南地区在燕山—喜山运动期间发育4期褶皱,它们通过跨褶、移褶、限褶、重褶、弯转、加强等方式叠加,
吴德超刘家铎刘显凡阳正熙张成江李佑国
关键词:构造地质学叠加褶皱金矿床
文献传递
塔河油田托甫台地区中下奥陶统沉积相与储层特征分析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及样品分析测试工作,依据岩石特征、地球物理及古生物组合等标志,对托甫台地区中下奥陶统沉积相类型、储集空间类型、储层物性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中下奥陶统主要发育开阔台地相(进一步划分为台内滩...
祝贺刘家铎孟万斌杨永剑
关键词:塔河油田储集空间类型储层评价
文献传递
塔里木南缘浅变质岩系形成时代及构造背景被引量:4
2003年
塔里木盆地南缘和田地区,沿西昆仑北缘的铁克力克断裂北侧断续出露一套低绿片岩相变质地层,由于长期以来对其原岩时代、变质时代及成因等存在不同认识,人们常称其为浅变质岩系.岩石经历了多期变质变形作用,片理十分发育,但总体变质程度明显低于铁克力克断裂南侧下元古界埃连卡特群变质岩.浅变质岩之上被上泥盆统奇自拉夫组或上石炭统卡拉乌依组角度不整合覆盖.在基本地质现象观察以及详细的岩石学研究基础上,通过K—Ar和Rb—Sr法同位素年龄测定和对已有年龄数据的具体对比分析,认为本区浅变质岩的原岩年龄在517~448 Ma之间,属晚寒武—中奥陶世地层,形成于塔里木古大陆南缘弧后盆地的滨—浅海环境;志留纪—中泥盆世期间,发生在塔里木大陆板块南缘的弧-陆碰撞(440~377 Ma)事件不仅使寒武—奥陶系普遍遭受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早期主要变质作用),还导致了寒武—奥陶系及下伏地层由南而北的逆冲推覆以及韧性剪切变形(晚期韧性动力变质作用).上泥盆统奇自拉夫组粗碎屑磨拉石建造是陆壳焊接阶段的典型产物,在此之前,本区浅变质岩系已经定型.
马润则刘援朝刘家铎
关键词:浅变质岩系同位素年龄塔里木盆地变质作用
经典层序地层学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被引量:36
2001年
层序地层学自1987年由Vail等提出以来,已为大多数地质学家所接受,并在海相、湖相油气勘探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正如建立在洋壳基础上的板块构造理论在解释大陆动力学机制时有明显的缺陷性一样,从被动大陆边缘海相地层中总结出来的层序地层学理论在陆相盆地研究中受到了严峻挑战;此外,低频的经典层序地层学研究成果也难于更有效地服务于人类社会密切关注的环境-资源-可持续性发展这一重大主题,上述二者预示着该学科重大突破,即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孕育诞生的时机已经来临.
吴富强刘家铎胡雪吴梁宇
关键词: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油气勘探海相湖相
塔里木南缘浅变质岩系变质矿物特征及变质条件被引量:1
2002年
在塔里木盆地南缘和田地区的阿其克、皮牙曼、杜瓦、康开依、桑株水库一带断续出露一套浅变质岩地层,主要岩石类型有变质杂砂岩、变质钙质砂岩、细粒片岩及少量千枚岩、变质砾岩、大理岩等.岩石中主要变质矿物为绿泥石、白云母、石英、方解石和少量黑云母、钠长石.本文着重就岩石中片状变质矿物绿泥石、白云母、黑云母的发育特点、化学成分特征、变质矿物组合以及它们的晶体化学成分所反映的变质温、压条件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推断出该套变质岩属于由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引起的低绿片岩相变质产物.
马润则刘援朝刘家铎
关键词:塔里木南缘浅变质岩系变质矿物变质条件
峨眉火成岩省成矿效应初探被引量:19
2004年
 峨眉地幔柱活动是扬子地台西南缘最大的一次构造 岩浆热事件,峨眉火成岩省也是一个大的成矿省,对该区的成矿起着非常重要的控制作用,除形成著名的Fe Ti V(PGE)等亲地幔元素的岩浆 热液矿床外,更重要的是引起了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造成大区域尺度的异常高热流场,对地壳成矿流体的形成、循环、演化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形成遍布扬子地台西南缘及邻区的Au,Ag,Pb,Zn,Hg,Te,Sb,Se等热液 热液改造型矿床。不同岩相有不同的成矿专属性,由于不同的构造背景对不同岩区玄武岩的形成演化和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作用的影响,成矿总体显示出明显的分带性。
张成江刘家铎刘显凡阳正熙李佑国吴德超
关键词:地幔柱活动峨眉火成岩省成矿效应矿床成因
陈王断裂带的形成机制与油气勘探被引量:8
1997年
在分析东营凹陷构造格局基础上,研究了陈官庄—王家岗地区的区域断裂展布及第三纪应力场背景,探讨了陈王断裂带形成的动力学机制,认为该断裂带是在第三纪由区域右旋张剪应力背景下,使该区基底断层继承性活动与斜坡带的重力作用共同形成的雁行状断裂构造带。该断裂带控制了王家岗油气田的形成及构造特征,进行了含油气区块划分,认为该油气主要富集于“北部高断鼻带”和“中部地堑带”的沙二段,并指出了下一步油气勘探的三个领域。
陈布科刘家铎杜贤樾王新征
关键词:东营凹陷断裂带油气勘探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层序界面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本文以塔里木盆地寒武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盆地西北缘柯坪塔格地区、东北缘库鲁克塔格地区寒武系野外剖面详细观测及盆内塔深1井、于奇6井等钻井岩心详细观察,根据各类测试分析成果,共识别出6种类型的层序界面,它们分别是:①古风化...
刘家铎田景春张翔孟万斌林小兵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层序界面油气地质储层发育
文献传递
地震数据处理技术在准噶尔盆地东部C25井西区砂体识别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07年
地震沉积学是应用三维地震信息研究沉积岩及其形成过程的学科,是继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之后的又一新兴边缘交叉学科。利用以90°相位转换、等时地质切片等最新的三维地震信息,结合其他地球物理技术对准噶尔盆地东部C25井西区侏罗系西山窑组进行等时地层格架下的沉积微相和沉积发育史研究,详细厘定目的层西山窑组煤下各砂体的接触关系,识别砂质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储层穿时体现和砂体发育位置,并准确定位出优质储层发育区位于工区西、西南和西北部,其砂体沉积厚度大,也是岩性圈闭发育的有利区,为下一步勘探展示出良好的前景。
刘春慧金振奎刘家铎王铮朱桂芳
关键词:地震沉积学岩性解释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