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倩

作品数:25 被引量:233H指数:10
供职机构:沈阳区域气候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辽宁省气象局科研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天文地球
  • 4篇农业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1篇气候
  • 5篇气象
  • 3篇通事
  • 3篇降水
  • 3篇交通事故
  • 3篇公路
  • 3篇干旱
  • 3篇高速公路
  • 3篇采暖
  • 3篇采暖期
  • 2篇植被
  • 2篇时空分布特征
  • 2篇突变
  • 2篇气候变化
  • 2篇气候变暖
  • 2篇气候模式
  • 2篇气候特征
  • 2篇气温
  • 2篇气象干旱
  • 2篇气象条件

机构

  • 17篇沈阳区域气候...
  • 13篇辽宁省气象服...
  • 8篇沈阳区域气象...
  • 3篇中国气象局沈...
  • 2篇沈阳农业大学
  • 2篇中国气象局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黑龙江省气象
  • 1篇辽宁广播电视...
  • 1篇浙江省气候中...
  • 1篇辽宁省高速公...

作者

  • 25篇李倩
  • 12篇林毅
  • 10篇赵春雨
  • 6篇周晓宇
  • 6篇林蓉
  • 6篇崔妍
  • 5篇王大钧
  • 4篇朱玲
  • 4篇房一禾
  • 4篇李岚
  • 3篇敖雪
  • 3篇龚强
  • 2篇晁华
  • 2篇朱玲
  • 2篇顾正强
  • 2篇林中冠
  • 2篇马东雷
  • 2篇张运福
  • 2篇王颖
  • 2篇王宏博

传媒

  • 12篇气象与环境学...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黑龙江交通科...
  • 1篇暴雨灾害
  • 1篇中国气象局气...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东北地区近50年来霾天气气候特征被引量:15
2016年
利用东北地区194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的1961~2013年观测资料,对东北地区霾日及不同等级霾日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演变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地区霾日空间分布差异显著,辽宁中部和黑龙江中北部霾日相对较多,年平均霾日超过50d,吉林西部地区霾日最少,年平均霾日不超过2d,不同等级的霾日日数空间分布与总霾日日数基本一致;东北地区霾日主要集中在冬季,占全年霾日57.9%,秋季次之,春季最少;1961~2103年东北地区平均霾日呈显著增加趋势(2.9d/10a),其中1981~2000年时段增加最为显著,轻微霾日、轻度霾日、中度霾日和重度霾日均呈增加趋势,但轻度霾日、中度霾日和重度霾日21世纪以来较80年代略有减少.
崔妍赵春雨周晓宇敖雪王涛李倩刘鸣彦马凡舒
关键词:时空分布特征
辽宁省地气温差变化特征及其原因分析被引量:14
2017年
利用1965—2014年辽宁省54个气象站月平均气温和地表温度观测资料、2003年45个气象站气温与地表温度的人工和自动定时观测资料,分析辽宁省气温、地表温度及地气温差的变化特征,并分析了地气温差变化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1965—2003年辽宁省气温和地表温度相关性较好,均呈显著升高的趋势,地气温差的变化较小;2004年开始气温较前10 a(1994—2003年)差异较小,而地表温度持续升高,地气温差加大,此现象在辽宁省东北部地区冬季最显著。2004年辽宁省气象站全面由人工观测改为自动站观测,积雪天气时人工气象站观测的地面温度为雪面温度,自动气象站观测的地面温度为雪下温度,不同观测方式引起的地面温度差异是导致近10 a(2004—2014年)地表温度持续升高的最主要原因。因此,辽宁省积雪期最长的东北部地区是地气温差加大最显著的区域。可见,观测方式的改变是导致2004—2014年辽宁地区地表温度持续升高和地气温差加大的主要原因。
朱玲龚强王小桃李倩徐红晁华顾正强沈历都蔺娜
关键词:气温地表温度地气温差
辽宁春季界限温度发生日期的变化成因被引量:3
2014年
采用1961~2010年辽宁省53站逐日气温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的月平均位势高度场、海平面气压场资料以及由NOAA重构的月平均海温场资料,通过相关分析并开展物理因子的详尽普查工作,寻找1961~2010年辽宁春季稳定通过8℃日期的影响因子,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预报方程.结果表明:1961~2010年辽宁春季气温稳定通过8℃日期随时间有提前出现的趋势;稳定通过8℃日期的影响因子包括1月印度洋海温、11月北大西洋海温、10月北半球极涡强度、11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面积和10月阿留申低压强度;建立的预报稳定通过8℃日期的回归方程具有显著意义.
赵连伟房一禾周放张高杰朱玲刘樱李倩林中冠
关键词:界限温度
气象条件对高速公路交通影响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6年
为了减小天气对高速交通产生的不利影响,降低恶劣天气下高速交通事故率,近年来在交通气象方面研究广泛开展。从天气影响高速公路的物理机制、高速交通中气象因子分析与预报、以及发展方向共三方面,对国内气象因子影响高速公路交通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张运福林毅李倩齐昕宁仕涌
关键词:高速公路交通事故
气象条件对辽宁省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7
2018年
选取2010—2015年辽宁地区包含事故位置、等级、发生时间、环境条件等信息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数据,采用序关系分析法将事故数量和等级量化为高速公路事故指数。匹配事故发生地点临近的气象站点观测数据,分析了高速事故发生时间特征及与气象要素相关性,并利用气象要素通过逐步回归方法对高速事故指数进行模拟。结果表明:辽宁省高速公路事故高发年份气候特征为降水偏多、日照时数偏少。冬季因天气诱发的高速事故数量最多、平均事故指数最大,其中相对湿度、降水量与冬季事故指数关系最为密切。对事故指数进行预测的结果显示:秋季、冬季重特大级别事故的预测准确率较好,准确率分别达到62.5%和51.3%。
林毅李倩张凯李岚齐昕林中冠林松张运福
关键词:气象条件
2018年9月丹东连续两次风雹天气的多尺度对比分析被引量:9
2019年
利用高空、地面等常规气象资料和多普勒雷达等气象观测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丹东2018年9月连续出现的两次风雹天气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和总结两次风雹天气过程形成、维持、发展成因的异同。结果表明:中低层切变线、强垂直风切变和辐合抬升有利于风雹天气的发生。高空冷空气的入侵方式和强度、低空急流建立、环境垂直风切变强度对风雹天气剧烈程度有重要影响。两次风雹天气过程分别为东北冷涡型和高空冷槽型,9月6日横槽转竖引导冷空气快速移动并且后方还有冷涡后部的冷空气不断补充,配合850hPa西南急流带来充沛水汽,使得6日风雹天气现象较3日更加剧烈;两次风雹天气过程在多普勒雷达回波上的特征明显。9月3日的风雹过程由多单体线对流风暴在东移过程中逐渐演变成弓形回波,在径向速度图上有明显的逆风区;9月6日的风雹过程沿地面辐合线激发多个超级单体呈现列车效应移动,径向速度图上出现了速度模糊,有较高的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ertical Integrated Liquid water content,VIL)。
徐璐璐李倩李慧琳韩梅罗箭宇孟鑫
关键词:风雹雷达回波多尺度东北冷涡
1961—2020年辽宁省气候年景分析及综合气候年景评价
2023年
选用1961—2020年辽宁省61个国家级气象站逐日降水、气温和天气现象数据,根据辽宁省气候特点,分别建立雨涝年景、干旱年景、低温年景、高温年景和暴雪年景评价指标,构建辽宁省综合气候年景评价模型,实现辽宁省雨涝、干旱、低温、高温、暴雪单要素气候年景以及综合气候年景的量化评估。结果表明:近60 a辽宁省高温年景显著增强,低温和暴雪年景显著减弱,干旱和雨涝年景无显著变化趋势。综合气候年景存在15 a左右的年代际振荡周期,20世纪80年代后为显著的准3 a年际振荡周期。经历史重大天气气候事件、灾情以及业务实际应用对评估结果检验表明,建立的年景评估方法较为合理,可用于辽宁省气候年景评价。
林益同周晓宇赵春雨李倩李倩林蓉房一禾
关键词:气候评价熵权法气候异常
基于数据挖掘处理的影响辽宁高速公路冬季交通事故主要气象要素分析被引量:7
2020年
利用2014—2016年辽宁省冬季高速公路事故记录,将多要素逐日气象观测数据与事故数据按照日期进行匹配,分析气象条件引发高速事故的空间分布特征。数据挖掘分析首先利用两步聚类方法确定辽宁地区冬季天气类型数量,再通过K-means方法对气象数据进行聚类处理。采用随机森林方法对不同天气类型搭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分类模型,并分析模型中气象要素的特征重要性。结果表明:受气象条件影响的高速事故数量辽南地区最多,其次是辽西地区,辽东、辽北地区占比较低。辽宁冬季天气可以分为四种类型,根据气象要素数据结构总结出的天气特征分别为:当日出现降水、前一日出现降水、寒冷干燥、潮湿回暖。有明显降水特征天气类型的事故率超过七成,降温、升温天气类型的事故率在两成左右。随机森林方法对前一日出现降水、寒冷干燥两种天气类型的分类精度更高,模型泛化能力也更好。4种天气类型中气象要素的特征重要性有明显差异,最高地温要素在事故高发天气类型中特征重要性排第1位,在潮湿回暖天气类型排第3位,对于冬季辽宁地区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影响高于其他要素。
林毅肇毓李倩马东雷张广梅马强李岚赵凡
关键词:高速公路数据挖掘气象要素
基于GIS辽宁省‘红富士’苹果农业气候区划被引量:13
2013年
为研究辽宁省‘红富士’苹果适宜栽种的气候分区,利用辽宁52个气象站点1981—2010年气候资料和台站地理信息,采用GIS技术对红富士苹果的热量、降水和日照等气候资源进行网格推算并予以分析。根据红富士苹果对气象条件的要求,确定了气候区划指标,并将全省划分为最适宜种植区、适宜种植区、次适宜种植区和不适宜种植区4个分区。结果表明,(1)1月平均气温和4—10月温量指数对‘红富士’苹果栽种影响最大,选二者为‘红富士’苹果气候区划指标;(2)‘红富士’苹果的发展坚持-10℃安全线原则,在辽南应主要在大连市主要发展、营口市南部适当发展;在辽西主要是葫芦岛市的西南部、朝阳市的西南部和锦州市南部;辽中应在盘锦适当发展;辽东的丹东南部沿海一带适当发展。
李倩王莹林毅李晶李辑张晓月李雨鸿
关键词:GIS农业气候区划
气候变化对辽宁冬季能源消耗的影响
利用辽宁省1961-2010年52个气象台站逐日气温以及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参照采暖供热等相关规范,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综合分析了辽宁省采暖变化特征以及气候变暖对采暖能耗的影响,尝试研究采暖耗能与采暖度日关系模式。
李倩林毅赵春雨
关键词:气候变暖采暖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