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会莉

作品数:14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英文
  • 4篇蜜蜂毒
  • 4篇脊髓
  • 4篇蜂毒
  • 3篇时程
  • 3篇背根
  • 3篇背根节
  • 2篇依托咪酯
  • 2篇镇痛
  • 2篇神经元
  • 2篇受体
  • 2篇疼痛
  • 2篇吗啡
  • 2篇NMDA受体
  • 1篇电生理
  • 1篇电生理学
  • 1篇形态学
  • 1篇行为学
  • 1篇学理
  • 1篇乙咪酯

机构

  • 14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温州医学院

作者

  • 14篇李会莉
  • 9篇陈军
  • 3篇张靖
  • 3篇罗层
  • 3篇李云庆
  • 2篇史娟
  • 2篇李昌林
  • 2篇孙焱芫
  • 2篇熊利泽
  • 1篇刘蓉蓉
  • 1篇吴舟桥
  • 1篇王丽芸
  • 1篇金晓航
  • 1篇张婷
  • 1篇王智明
  • 1篇崔龙彪
  • 1篇李博为
  • 1篇周玲琳
  • 1篇曾祥龙
  • 1篇孙中生

传媒

  • 9篇神经解剖学杂...
  • 1篇中国神经科学...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第五届海内外...

年份

  • 1篇2010
  • 3篇2008
  • 1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8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束缚应激引起的神经生物学变化与镇痛的联系
2010年
吴舟桥张靖周玲琳李会莉孙中生
关键词:束缚应激镇痛HPA轴
不同高渗刺激对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神经元功能状态的影响被引量:2
2008年
视上核和室旁核是下丘脑中两个与渗透压感受、加压素分泌以及水平衡调节密切相关的核团。为了搞清楚这两个核团在不同刺激条件下的激活状态和反应特性,本文采用慢性和急性渴觉刺激模型,免疫组化和ELISA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视上核和室旁核内的Fos表达以及血清加压素水平进行了测定。慢性刺激组动物给予2% NaCl盐水持续2d,而急性刺激组动物皮下直接注射2mol/L的NaCl盐水2.5ml,两组动物的进食保持正常。结果表明,这两种不同的刺激方式引发的Fos表达模式基本相似,视上核、室旁核、下丘脑外侧区以及正中视前区、穹窿下器和终板血管下器等区都检测到大量的Fos阳性胞核。但Fos染色的深浅程度和Fos胞核的数量却在两组之间有明显的差异:急性组胞核浓染,数量多;慢性组胞核淡染,数量少。ELISA检测的结果与此相反,急性组动物血清中加压素的水平很低,与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异;而慢性组动物血清中的加压素水平很高,几乎是对照组的2倍。以上结果提示,下丘脑神经元的激活和分泌功能与刺激方式密切相关,选择单一刺激模式、单一指标来揭示和衡量其功能状态是缺乏说服力的。
刘蓉蓉崔龙彪李博为金晓航李会莉史娟李云庆
关键词:视上核室旁核FOSELISA
脊髓的内吗啡肽参与外周炎症诱发的镜像痛(英文)被引量:2
2005年
为了观察内源性抗伤害性系统在外周炎症诱发的镜像痛中的作用,本研究在大鼠一侧足底皮下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FA),在损伤位点诱发出持续1~72h的热痛敏和机械性异常痛觉;CFA注射后1~24h在对侧诱发出机械异常痛觉,即镜像痛。为了进一步探讨内源性抗伤害系统对镜像痛的调节作用,用三个剂量(0.2μg,2μg,20μg)的内吗啡肽2(EM2)以及20μg的EM1分别在CFA注射前10min经鞘内给药。结果显示三个剂量的EM2均可明显反转CFA诱发的镜像机械阈值降低,而EM1对此没有作用。上述结果提示来源于内源性抗伤害性系统的EM2,而不是EM1,在脊髓阶段可能对外周组织炎症诱发的镜像机械异常痛觉发挥抑制性作用。
韩学哲李会莉王智明李云庆
关键词:脊髓内吗啡肽
老龄化对辣椒素受体1(TVRV1)在大鼠脊髓背角表达的影响
2004年
已有报道提出老龄化进程可能对伤害性行为表现有一定的影响 ,但是相关的机制仍不很明确。辣椒素受体 VR1(现命名为 TRPV1)已被证实为热伤害性感受器 ,老龄化进程中 TRPV1在痛传导路中的表达水平是否随年龄改变尚不清楚。本研究中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三个年龄段 (青龄 :2~ 3月 ;中龄 :17~ 19月 ;老龄 2 4~ 2 6月 )大鼠脊髓背角的 TRPV1的表达进行了观察 ,结果显示 :(1) TRPV1在正常大鼠脊髓背角浅层的分布密度及其分布面积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小 ;(2 )在外周致炎状态下 ,脊髓背角 TRPV1免疫反应产物密度在同年龄组内比较 ,青龄组减少 ,中龄和老龄组增加 ,而三年龄组内比较其分布面积时都明显增大 ,并且在非致炎组存在的组间差异消失。在青龄组大鼠 ,TRPV1免疫反应产物密度结果和分布面积结果并不一致 ,其原因未知。综上所述 ,本结果提示正常大鼠脊髓含 TRPV1的纤维终末随年龄增长而减少 ,但是在致炎情况下 ,TRPV1支配面积减少的现象消失。这可能是由于外周炎症刺激重新募集了背根节神经元 ,而老龄大鼠这种能力更强。本实验还提示 ,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脊髓化学物质有无变化 。
李昌林李会莉陈军
关键词:老龄化脊髓背角背根节神经元
乙咪酯全身及鞘内用药对蜜蜂毒诱致大鼠热和机械性痛敏的抑制作用被引量:5
2001年
目的 研究乙咪酯是否对热和机械性痛敏具有抑制作用。方法 静脉、鞘内或联合用药 ,观察乙咪酯对蜜蜂毒所致热和机械性痛敏的影响。结果  (大鼠一侧足底注入蜜蜂毒 3h后注射部位机械刺激反应阈值降低了 89% ,热刺激反应潜伏期缩短了 86 % ;对侧热刺激反应潜伏期缩短了34%。 (与致敏组比较 ,乙咪酯静脉 (1 2 84mg/kg)或鞘内 (2 0 μg/10 μl)预处理使蜜蜂毒注射后 3h两侧足底热刺激反应潜伏期延长 (P <0 0 5 ) ;鞘内预处理联合 4h后相同剂量静脉或鞘内再处理进一步延长 ;仅鞘内预处理联合 4h后静脉再处理组机械刺激反应阈值显著提高 (P <0 0 5 )。结论 乙咪酯对蜜蜂毒诱致的原发和继发性热痛敏有剂量累积性抑制 ;
孙焱芫陈军熊利泽李会莉曾祥龙
关键词:依托咪酯痛觉过敏麻醉药静脉内注射乙咪酯蜜蜂毒
皮下蜜蜂毒致持续性自发痛反应的两种定量方法及吗啡抑制效果(英文)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 比较两种定量检测皮下蜜蜂毒所致自发痛反应的方法及吗啡的镇痛效果 .方法 采用大鼠足底皮下注入蜜蜂毒致痛模型 ,分别以自发缩足反射次数和四级负重记分两种定量方法观察记录伤害性反应 .结果 静脉吗啡预处理对大鼠足底注入蜜蜂毒致自发痛反应具有一定抑制作用 ;以自发缩足反射次数定量 ,6种剂量 (0 .0 15 ,0 .15 ,0 .3,0 .47,1.5和 3.0 mg·kg- 1 )吗啡呈剂量依赖性抑制效应 ,抑制率分别为 :17,39,48,5 2 ,6 2和 89% ,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 (P<0 .0 5 ) ,其半数抑制有效量 (ED5 0 )为 0 .2 9mg·kg- 1 ;而采用四级负重记分法定量 ,仅吗啡 1.5 mg· kg- 1实验组的抑制具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 .结论 吗啡对大鼠足底皮下注入蜜蜂毒致自发缩足反射次数具有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 .对于蜜蜂毒致痛模型 ,自发缩足反射次数做为自发痛反应定量指标较四级负重记分法简便、稳定。
孙焱芫熊利泽陈军李会莉王丽芸
关键词:吗啡
时间生物学理论在精神疾病的研究及治疗中的应用
近年来中国在精神疾病的时间治疗学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上与国际领先水平尚有不小差距,所以有必要系统地追踪国际上该领域理论研究的发展进程及临床实践的最新成果,本文下面从各种睡眠紊乱综合征、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精神发育迟滞及阿...
张靖李会莉滕花景刘帅孙中生
关键词:时间生物学精神疾病睡眠紊乱精神分裂症抑郁症
文献传递
依托咪酯对皮下注入福尔马林引起的长时程持续性痛反应的镇痛效应被引量:3
1998年
李会莉陈军罗层
关键词:疼痛福尔马林镇痛依托咪酯
周围NMDA受体在长时程中枢神经过敏机制中的作用-电生理学证据
1998年
李会莉陈军罗层
关键词:中枢神经NMDA受体电生理学疼痛
日本猕猴背根节表达阿片μ受体细胞的定量分析(英文)被引量:1
1999年
使用免疫组织化学和组织化学结合标记技术,对阿片μ受体样免疫反应阳性物质(MORLi)和BSIB4植物凝集素组织化学结合标记物在日本猕猴背根节(DRG)细胞内的定位形式和特点进行了比较研究。用Leica Q500MC图像分析系统,对2 679个MORLi细胞进行计数和测量表明,9877% (2 646/2 679)阳性细胞为直径小于50 μm 的小细胞亚群;只有123% (33/2 679)阳性细胞的直径大于50 μm 。同时对202 个BSIB4 结合标记细胞进行计数和测量表明,所有阳性细胞的直径都小于50 μm 。根据常规尼氏染色和细胞直径、面积大小分布直方图的结果发现,猴DRG细胞大致可分为两群:小于50 μm (面积为1 950 μm 2)的小细胞群和大于50 μm 的大细胞群。522 个尼氏染色细胞中,4789% (250/522)为小细胞,而5211% (272/522)为大细胞,由此可见,猴DRG中的MORLi和BSIB4 阳性细胞几乎都属于小细胞群。因为MORLi阳性产物主要分布于脊髓背角Ⅱ层腹侧部,并与BSIB4 阳性产物的分布部位和形式相似,故推测猴DRG 内MORLi阳性细胞大多数为接受?
李会莉陈军
关键词:阿片Μ受体背根节猕猴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