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熊利泽

作品数:583 被引量:3,617H指数:29
供职机构:中华医学会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军队医药卫生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85篇期刊文章
  • 97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60篇医药卫生
  • 11篇生物学
  • 10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46篇缺血
  • 146篇麻醉
  • 94篇脑缺血
  • 91篇灌注
  • 83篇再灌注
  • 70篇手术
  • 61篇灌注损伤
  • 60篇再灌注损伤
  • 48篇脊髓
  • 47篇缺血再灌注
  • 44篇预处理
  • 40篇灶性
  • 38篇局灶
  • 38篇局灶性
  • 37篇电针
  • 35篇灶性脑缺血
  • 35篇术后
  • 33篇局灶性脑缺血
  • 30篇神经保护
  • 27篇动脉

机构

  • 568篇第四军医大学...
  • 67篇第四军医大学
  • 10篇第四军医大学...
  • 9篇华中科技大学
  • 8篇复旦大学
  • 8篇中国人民解放...
  • 7篇第二军医大学
  • 6篇中华医学会
  • 5篇北京大学第一...
  • 5篇宁夏医学院附...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沈阳军区总医...
  • 4篇西安市第四医...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大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延安大学
  • 3篇中南大学

作者

  • 583篇熊利泽
  • 184篇陈绍洋
  • 130篇王强
  • 78篇董海龙
  • 68篇朱萧玲
  • 66篇侯立朝
  • 47篇曾祥龙
  • 45篇朱正华
  • 43篇胡胜
  • 42篇曾毅
  • 41篇张英民
  • 41篇陈敏
  • 40篇胡文能
  • 39篇巩固
  • 35篇路志红
  • 34篇董辉
  • 31篇计根林
  • 30篇熊东方
  • 27篇桑韩飞
  • 20篇郑恒兴

传媒

  • 100篇第四军医大学...
  • 58篇中华麻醉学杂...
  • 53篇临床麻醉学杂...
  • 26篇心脏杂志
  • 17篇中华神经外科...
  • 15篇现代生物医学...
  • 12篇国际麻醉学与...
  • 1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1篇麻醉与监护论...
  • 10篇陕西医学杂志
  • 9篇神经解剖学杂...
  • 8篇中国中西医结...
  • 7篇解放军医学杂...
  • 7篇心功能杂志
  • 6篇中华医学信息...
  • 6篇2012第二...
  • 5篇中国疼痛医学...
  • 5篇中华医学杂志
  • 4篇西北医学教育
  • 4篇中国危重病急...

年份

  • 3篇2018
  • 19篇2017
  • 16篇2016
  • 4篇2015
  • 16篇2014
  • 24篇2013
  • 33篇2012
  • 36篇2011
  • 28篇2010
  • 39篇2009
  • 26篇2008
  • 46篇2007
  • 36篇2006
  • 38篇2005
  • 32篇2004
  • 45篇2003
  • 46篇2002
  • 30篇2001
  • 23篇2000
  • 10篇1999
58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参附注射液预处理对脑肿瘤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围术期预先给予参附注射液(SF)对脑肿瘤患者术后早期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192例拟行择期颅内肿瘤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SF组(n=95),于麻醉诱导后,用0.9%生理盐水将50 ml SF稀释至200 ml并于切开硬脑膜前静脉输注完毕;对照组(n=97),于同一时间点输入0.9%生理盐水200 ml。分别记录患者术毕清醒时间、拔管时间、重症监护病房停留时间、住院天数,采用Karnofsky表现评分(KPS)量表分别在术前及出院时对患者的生存质量(QQL)作出评估。结果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重症监护病房停留时间无明显差别(P>0.05),SF组患者住院天数为(25.3±8.8)d,少于对照组的(27.9±7.9)d(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的KP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脑肿瘤手术围术期给予SF预处理能够缩短平均住院日,但对患者术后早期生存质量无明显改善。
李扬杨博王庆德熊利泽
关键词:参附注射液脑肿瘤康复
尼莫地平对动脉压力感受器反射的影响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 :探讨尼莫地平 (nimodipine)对动脉压力感受器反射的影响。方法 :2 0例 ASA I~ II级、拟在全麻下施行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 ,随机分为尼莫地平组 (NM组 )和对照组 (C组 ) ,每组 10例。在麻醉前及麻醉手术开始后分别静注新福林或硝酸甘油进行加压试验或减压试验。观察用药前后血压、心率的变化。用心动周期和动脉收缩压变化量的线性回归斜率来反映动脉压力感受器反射敏感度。结果 :在 C组患者 ,加压反射的斜率由麻醉前的 89.1m s/k Pa降到麻醉手术期的 46 .9ms/ k Pa(P<0 .0 5 ) ,减压反射的斜率由麻醉前的 81.9m s/ k Pa降到麻醉手术期的 36 .7ms/ k Pa(P<0 .0 5 ) ;NM组患者 ,加压反射和减压反射的斜率分别由麻醉前的 5 5 .9ms/ k Pa和 5 7.4m s/ k Pa降到麻醉手术期的 31.2 ms/ k Pa和 2 3.5 ms/ k Pa(均 P<0 .0 5 ) ;NM组患者在麻醉前、麻醉手术期的加压反射和减压反射的斜率与 C组患者比较均有轻微的降低 ,但无统计学显著性。结论 :小剂量尼莫地平对动脉压力感受器反射有轻度抑制作用。
侯立朝毕好生王芙蓉熊利泽
关键词:尼莫地平麻醉
脑和脊髓保护研究进展
本文探讨了脑和脊髓保护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预处理诱导脑和脊髓缺血耐受的机制,然后对中药减轻局麻药神经毒性进行了研究.
熊利泽
关键词:脑保护脊髓保护预处理神经毒性局部麻醉
文献传递
全麻诱导期呼气末正压通气对老年患者无通气期的影响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观察全麻诱导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能否延长老年患者无通气期。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年龄大于65岁全麻老年患者30例,随机分为PEEP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5例。所有患者自主呼吸存在时行面罩吸100%O2 5min。全麻诱导后,C组行控制呼吸(FiO2 100%,RR12次/分,VT 10ml/kg)5min,PEEP组应用C组相同的控制呼吸条件加PEEP6cm H2O 5min。无通气期为SpO2降至90%。记录无通气期时间,分别于入室后(T1)、面罩吸100%O2 5min时(T2)、控制呼吸5min时(T3)和SpO2降至90%时(T4)抽血样本行血气分析。结果PEEP组无通气期时间为(396±121)S,显著长于C组(305±107)S(P〈0.05)。动脉血气分析显示,两组患者T1、T2和T4时的PaO2和PaCO2相似,但T3时PEEP组的PaO2明显高于C组(P〈0.05),而PaCO2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全麻诱导应用PEEP,可增加氧储备,延长老年患者无通气期。
王强陈绍洋朱萧玲熊东方杨丽芳熊利泽
关键词:呼气末正压通气老年
自噬在急性脑损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7年
半个世纪以前,比利时细胞学家Christian de Duve用自噬这一术语来描述细胞利用溶酶体来消化胞浆成分这一过程。依据待降解产物运送到溶酶体时的形态不同,自噬主要可以分为三类:①大自噬,其特征是形成独特的双层膜细胞器.自噬小体,这是一种通过自噬小体与溶酶体融合的途径并在细胞稳态中起着重要作用;②小自噬,溶酶体器膜将胞浆成分直接内吞进去;③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是由分子伴侣热休克蛋白70、溶酶体相关的膜蛋白2A介导的降解过程。
刘雪王枫熊利泽
关键词:自噬急性脑损伤神经保护神经毒性
头孢曲松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
2011年
目的:探讨头孢曲松通过抑炎通路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15),预处理组在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前5 d每日给予腹腔注射头孢曲松缓冲液(200 mg/kg),观察局灶性脑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各组间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容积变化、小胶质细胞和IL-1β的数量变化。结果:再灌注24 h后,头孢曲松预处理组可改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和脑梗死面积(P<0.05),小胶质细胞活化数量减少(P<0.05),ELISA检测IL-1β分泌数量有显著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18)。结论:头孢曲松可以部分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减少IL-1β释放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杨路加桑韩飞李新陈宇王世全熊利泽
关键词:头孢曲松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神经保护抑制炎症
SD大鼠尾静脉穿刺置管实用技术被引量:16
2008年
陈学新郑月梅熊利泽丁向春孟尽海马汉祥刘红
关键词:静脉穿刺置管SD大鼠麻醉药物鼠尾
右美托咪定对脓毒症小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脓毒症小鼠脑损伤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雄性ICR(institute of cancer research)小鼠180只,6-8周龄,重20-2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假手术组(S组)、假手术组+右美托咪定组(S+D组)脓毒症组(CLP组)、脓毒症+右美托咪定组(CLP+D组)。S+D组和CLP+D组于术后0,3,6 h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定20μg/kg。于CLP或假手术后6,12,24 h时,取脑组织采用伊文氏蓝染色和检测脑组织含水量来观察各组小鼠血脑屏障的破坏情况,并检测脑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的水平。于CLP或假手术后24 h时,取脑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脑组织紧密连接蛋白ZO-1和Claudin-5表达的改变,并行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S组和S+D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组比较,CLP组于CLP后6,12和24 h时EB含量和脑组织含水量升高,脑组织中TNF-α和HMGB1的水平升高(P<0.05);于CLP后24 h时,脑组织紧密连接蛋白ZO-1和Claudin-5表达下调(P<0.05),海马CA1区神经元排列紊乱、胞质深染,核固缩,结构不清晰。与CLP组相比,CLP+D组于CLP后6,12,24 h EB含量和脑组织含水量降低,脑组织中TNF-α和HMGB1的水平降低(P<0.05);于CLP后24 h时,脑组织紧密连接蛋白ZO-1和Claudin-5表达上调(P<0.05),海马CA1区神经元排列尚规整,受损神经元减少。结论右美托咪定可通过减轻脓毒症小鼠血脑屏障的破坏来改善脑损伤,其机制与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王慧娴侯立朝熊利泽
关键词:脓毒症血脑屏障炎症
两种用于小型猪胰肾联合移植实验麻醉方法的比较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比较静脉复合吸入全麻和静脉全麻两种方法用于小型猪胰肾联合移植实验中的麻醉效果,探讨简单、安全、易行的麻醉方法。方法A、B两组健康贵州小香猪,每组6只,基础麻醉后气管插管,A组:持续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根据手术要求间断注入万可松和芬太尼;B组:持续注入氯胺酮,间断静脉注射万可松和芬太尼维持麻醉。观察麻醉持续时间,镇痛和肌松药量,术后拔管和完全清醒时间,监测麻醉过程中血压、心率、脉搏氧的变化。结果A组术中麻醉效果好,血压、心率和脉搏氧稳定,与B组有显著差异(P<0.05);B组麻醉效果较差,肌松用药量明显增多,术后完全清醒时间长于A组(P<0.05)。结论气管插管后静吸复合的麻醉方法是用于贵州小型猪实验安全、合适的麻醉方法。
牛纪元李益智董海龙马晓亮熊利泽
关键词:小型猪麻醉方法胰肾联合移植
走进未知的科学前沿:全麻机制研究进展与思考被引量:3
2017年
1846年全麻药物首次公开应用于临床,从而拉开了现代外科学发展的序幕,并与无菌术和输血技术一起推动了现代医学的进步。2015年《The Lan.cet》报道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完成超过3亿例手术及麻醉,其中多数患者都会使用全麻药物。随着医学的发展,麻醉药物在无痛胃肠镜等临床检查术及内科介入治疗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董海龙熊利泽
关键词:外科学全麻机制全麻药物麻醉药物无痛胃肠镜输血技术
共5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