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建威

作品数:39 被引量:118H指数:6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6篇胰腺
  • 14篇胰腺癌
  • 14篇腺癌
  • 13篇切除
  • 13篇腹腔
  • 13篇腹腔镜
  • 12篇切除术
  • 12篇肿瘤
  • 6篇手术
  • 6篇镜检
  • 6篇腹腔镜检
  • 6篇腹腔镜检查
  • 5篇十二指肠
  • 5篇外科
  • 5篇化疗
  • 4篇蛋白
  • 4篇胰腺炎
  • 4篇十二指肠切除
  • 4篇十二指肠切除...
  • 4篇腺炎

机构

  • 19篇北京协和医院
  • 18篇山东大学
  • 3篇北京协和医学...
  • 2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潍坊医学院附...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39篇徐建威
  • 18篇张太平
  • 16篇王磊
  • 14篇赵玉沛
  • 9篇李峰
  • 9篇展翰翔
  • 8篇刘晗
  • 7篇曹喆
  • 6篇胡三元
  • 6篇由磊
  • 5篇王天笑
  • 4篇周立
  • 4篇舒红
  • 4篇戴梦华
  • 4篇廖泉
  • 4篇李建
  • 3篇吴栋
  • 2篇熊光冰
  • 2篇王磊
  • 2篇郑连芳

传媒

  • 10篇腹腔镜外科杂...
  • 4篇中国实用外科...
  • 2篇中华肝胆外科...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腹部外科
  • 2篇国际外科学杂...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华普外科手...
  • 1篇中华腔镜外科...
  • 1篇协和医学杂志
  • 1篇中华肝脏外科...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iR-497/Pim-l信号通路对胰腺癌恶性表型调控作用及诊断、预后价值硏究
研究背景  早期诊断困难、化疗耐药、缺乏有效的预后指标是目前胰腺癌研究领域的重要难题,限制了胰腺癌患者的总体预后。寻找新的诊断及预后标记物,深入了解胰腺癌发生、发展机制,逆转化疗耐药是改善胰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手段。  M...
徐建威
关键词:胰腺癌恶性表型
结肠后入路腹腔镜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报告被引量:1
2018年
患者女,31岁,因“上腹部胀痛1个月”入院。体格检查:右上腹部可扪及约10 cm×8 cm的包块。化验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生化、凝血功能、血清肿瘤标记物(CEA、CA19-9、CA125)等指标均正常。腹部平扫及增强CT提示:胰头区10 cm×8 cm囊实性肿物。术前诊断: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拟行术式:保留幽门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取大字位,主刀立于患者右侧,扶镜手立于患者两腿间。(1)Trocar布局:以肚脐为观察孔,Trocar呈“V”形分布。(2)结肠后操作:我们此前已报道了此入路及解剖层次[1]。简单而言,提起横结肠及系膜,可于系膜根部右侧见到一半透明区(透过此处可观察到十二指肠降部至水平部的转折部分)(图1a)。超声刀切开此区域,于十二指肠后方进入胰头后间隙,解剖显露十二指肠侧壁及后壁、胰头后侧、下腔静脉、左肾静脉、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肠系膜下静脉(inferior mesenteric vein,IMV),(图1b^d)。于十二指肠前方进入横结肠系膜后间隙,解剖显露十二指肠前壁、胰头前侧、肠系膜上静脉(superior mesenteric vein,SMV)下侧壁。(3)结肠前操作:打开胃结肠韧带,分离覆盖在胰头与十二指肠前方的结肠系膜、胃窦部系膜,自前方显露胰头颈部、十二指肠。打开十二指肠侧腹膜,与结肠后入路已完成的解剖结构“会师”。
徐建威李峰刘晗王磊
关键词:后入路肠系膜上动脉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上腹部胀痛横结肠系膜
重症胰腺炎的“阶梯式”微创治疗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重症胰腺炎"阶梯式"微创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0月至2016年8月53例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3例行"阶梯式"治疗,首先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后行腹腔镜(肾镜)清创引流术。30例患者行开腹清创引流术。总结分析治疗方式、手术情况并随访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阶梯式"微创治疗CT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均成功完成,22例患者成功施行腹腔镜(肾镜)腹膜后清创引流术,1例因术中出血较多改为开放手术。术后1例因肺部感染、肺功能衰竭死亡,无切口感染。30例开腹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切口感染13例。两组手术时间[(154.16±82.15)min vs.(193.82±94.88)min,P〉0.05]、术中出血量[(94.16±163.06)ml vs.(224.10±108.41)ml,P〈0.05]、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2.00±0.95)d vs.(3.00±0.63)d,P〈0.05]、术后住院时间[(19.41±10.22)d vs.(33.36±13.50)d,P〈0.05]、住院费用[(55 586.38±31 273.02)元vs.(173 918.09±87 422.55)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患者均定期随访2~48个月,均无复发。结论:重症胰腺炎"阶梯式"微创治疗安全、可行,术后康复快,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李峰徐建威刘晗柏钦正王磊胡三元
关键词:重症胰腺炎经皮穿刺置管引流腹腔镜检查
腹腔镜下细胰管胰肠吻合:对比分析导管对粘膜吻合法与套入法
王磊徐建威展翰翔李峰靳斌胡三元
MiR-497/Pim-1信号通路对胰腺癌恶性表型调控作用及诊断、预后价值研究
研究背景 早期诊断困难、化疗耐药、缺乏有效的预后指标是目前胰腺癌研究领域的重要难题,限制了胰腺癌患者的总体预后。寻找新的诊断及预后标记物,深入了解胰腺癌发生、发展机制,逆转化疗耐药是改善胰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手段。 Mic...
徐建威
关键词:胰腺癌化疗耐药肿瘤干细胞
文献传递
保留器官的微创胰腺手术:现状及进展被引量:6
2017年
微创治疗及器官保留是胰腺外科的发展趋势。保留器官的胰腺手术广泛应用于胰腺良性及低度恶性肿瘤的治疗,包括肿瘤局部剜除术、中段胰腺切除术、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等。尽管,这类手术增加了短期并发症发生率,但保存了消化道的完整性,保留了胰腺、脾脏等脏器,减少了远期并发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对这类手术的发展现状、并发症情况及手术技巧等作一综述。
徐建威展翰翔胡三元王磊
关键词:胰腺切除术腹腔镜检查
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20例诊治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并总结诊治经验、围手术期处理与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3月至2018年10月行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整理临床数据。结果:共入选20例患者,其中男6例,女14例;16~61岁,平均(37.5±14.9)岁。20例手术均成功完成,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75~280 min,平均(172.0±56.1)min;术中出血量20~300 mL,平均(110.5±75.8)mL。病灶位于脾脏上极13例,脾脏中下极7例。术后病理证实:脾脏囊肿10例,脾血管瘤4例,脉管瘤3例,卵巢癌脾脏转移1例,反应性炎性假瘤2例。随访10~86个月,平均(25.0±8.7)个月,未见复发病例。结论: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在切除病灶的同时保留了正常脾脏功能。具体手术方案及术中配合应根据病灶部位、性质、术者习惯等灵活调整。
张菲菲仲明惟徐建威展翰翔
关键词:脾部分切除术腹腔镜检查病例报告
CHIP蛋白在胰腺癌早期诊断以及预后判断中的用途
本发明涉及CHIP蛋白在胰腺癌早期诊断以及预后判断中的用途。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CHIP蛋白在用于制备诊断胰腺癌患者的试剂盒中的用途。更特别地,本发明提供了CHIP蛋白在制备用于评估胰腺癌患者预后的试剂盒中的用途。
赵玉沛张太平王天笑由磊周立廖泉戴梦华舒红徐建威李建曹喆
文献传递
CHIP蛋白在胰腺癌早期诊断以及预后判断中的用途
本发明涉及CHIP蛋白在胰腺癌早期诊断以及预后判断中的用途。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CHIP蛋白在用于制备诊断胰腺癌患者的试剂盒中的用途。更特别地,本发明提供了CHIP蛋白在制备用于评估胰腺癌患者预后的试剂盒中的用途。
赵玉沛张太平王天笑由磊周立廖泉戴梦华舒红徐建威李建曹喆
文献传递
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研究进展
2023年
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SPDP)是一种保留脏器的成熟术式,腹腔镜或机器人辅助SPDP已在大型中心常规开展。SPDP主要适用于胰体尾部良性或低度恶性病变,但是对于直径>2 cm的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应充分权衡脏器保留需求与肿瘤根治必要性。SPDP包括Kimura术和Warshaw术;亦有人实施保留脾动脉、牺牲脾静脉等改良术式,尚存争议。与Kimura术相比,Warshaw术后脾梗死及继发性脾切除发生率更高、胃周静脉曲张更常见。脾梗死一般无临床症状,无须干预,通过随访能够观察到梗死区域恢复血流灌注;继发性脾切除的手术指征不明确,但对于脾梗死合并脓肿的病例需积极干预。在SPDP术前规划方面,目前尚无高效的术式预测模型,基于脾静脉影像学分型及肿瘤直径的术前影像学评分模型有助于制定合理手术决策。在手术入路方面,随着腹腔镜及机器人辅助胰体尾切除术的发展,更多选择顺行切除,但逆行切除可优先探查保脾可行性,亦展现出一定价值。经过30余年发展,SPDP获益及风险基本明晰,但仍存在争议性议题亟待解决。
徐建威王磊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入路手术并发症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