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沙沙

作品数:8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卫生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胆道
  • 3篇胆管
  • 2篇胆道镜
  • 2篇胆道探查
  • 2篇胆总管
  • 2篇胆总管结石
  • 2篇蛋白
  • 2篇探查
  • 2篇结石
  • 1篇单纯疱疹
  • 1篇单纯疱疹病毒
  • 1篇单纯疱疹病毒...
  • 1篇胆肠
  • 1篇胆肠吻合
  • 1篇胆肠吻合术
  • 1篇胆道感染
  • 1篇胆道梗阻
  • 1篇胆道疾病
  • 1篇胆道镜探查
  • 1篇胆道探查术

机构

  • 8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8篇彭沙沙
  • 6篇曾仲
  • 6篇段键
  • 5篇林杰
  • 5篇黄汉飞
  • 4篇黄智
  • 1篇郑惠文
  • 1篇徐王刚
  • 1篇李琦涵
  • 1篇王昆华
  • 1篇邹文香
  • 1篇刘龙丁
  • 1篇廖芸
  • 1篇刘涛
  • 1篇代敏
  • 1篇李智涛
  • 1篇张莹
  • 1篇张艺

传媒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5
  • 6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HSV-1即刻早期基因的5′UTR对报告基因mRNA翻译的影响
2024年
mRNA疫苗的5′非翻译区(5’untranslated regions,5′UTR)对其表达起着重要作用,报告基因增强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用于检测5′UTR调控mRNA表达已经是一个较为成熟的实验方法.为研究单纯疱疹病毒1型(herpes simplex virus 1,HSV-1)即刻早期基因的5′UTR作为报告基因EGFP mRNA的5′UTR对其翻译的影响,本研究将4个即刻早期基因的5’UTR以及表达能力较强的人β珠蛋白基因(humanβGlobin,hBg)5′UTR插入报告基因EGFP 5’端,通过观察绿色荧光强度研究不同即刻早期基因5′UTR对mRNA翻译的影响.结果表明:经mRNA转染试剂和纳米脂质体颗粒分别递送进293T细胞和小鼠体内;RL2的5′UTR作为报告基因EGFP 5′UTR的表达水平与hBg 5′UTR相近,RS1、US1、US12表达水平明显弱于hBg 5′UTR.因此,RL2基因的5′UTR有潜力作为mRNA疫苗的5′UTR.
徐朗希李丹丹李恒郑惠文彭沙沙彭沙沙张莹廖芸廖芸刘龙丁
关键词:单纯疱疹病毒1型蛋白表达水平
经肝断面胆道探查取石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评估经肝断面胆道探查替代胆总管切开胆道探查术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科室收治的122例左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期间的64例患者行左肝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对照组),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期间的58例患者行左肝切除联合术中经肝断面残端胆管行胆道探查取石术(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2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122例患者中105例获随访,随访率为86.1%,随访期为2年,2组患者均无结石残留及复发。结论术中通过肝断面途径胆道探查是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一种有效的方法,简化了操作程序,缩短了住院时间,有效避免胆总管切开和T管引流所带来的并发症。
黄智彭沙沙段键黄汉飞林杰苏子庭曾仲
关键词:肝内胆管结石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
联合肝叶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0
2014年
背景与目的: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侵袭途径广泛以及术后缺乏有效辅助治疗,目前患者获得治愈的惟一途径依然是手术根治性切除。术前可切除性评估、术前胆道引流、肝切除的范围及淋巴结清扫范围等问题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本文探讨联合肝叶切除治疗HC的临床经验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7年1月—2013年10月行手术治疗的207例HC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全组207例患者中,125例行根治性切除(R0切除),R0切除率为60.4%。联合肝叶切除156例,肝叶切除组获R0切除率70.5%;51例行单纯性切除,单纯性切除组获R0切除率29.4%,两组比较R0切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例患者死于围手术期,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肝肾功能不全和胆漏。获得随访的172例中,102例行R0切除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45个月,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6.1%、59.1%、17.2%,70例行R1-2切除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6个月,术后1、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1.3%、19.2%,无5年存活患者。获得R0切除患者术后生存率优于姑息性切除(R1-2切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21,P<0.01)。在联合肝叶切除组中获R0切除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为97.8%、63.9%、18.0%,在单纯性切除组中获R0切除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为83.3%、20.8%、8.3%,两组术后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88,P=0.014)。结论:根治性切除是提高HC远期疗效的关键,联合肝叶切除及标准化淋巴结清扫可显著提高HC的根治性切除率及远期疗效。
彭沙沙黄汉飞段键林杰代敏张艺曾仲
关键词:胆管肿瘤肝门部肝叶切除
肾移植患者接受HBcAb阳性供体时应用HBIg预防乙肝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肾移植(KT)患者接受HBcAb阳性供体时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预防乙肝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行同种异体KT患者69例,受体术前均无乙肝,供体均为HBsAg阴性、HBcAb-IgM阳性。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KT前后应用小剂量HBIg;对照组30例不用HBIg。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的肝肾功能及术后12、36个月乙肝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发生急性排斥1例。随访3~36个月,观察组术后8、12个月死于肺部感染2例,对照组术后6、24个月死于肺部感染、暴发性肝炎各1例。观察组术后12、36个月乙肝发生率分别为0、2.6%,对照组分别为10.3%、17.9%,两组比较P均<0.05。两组术后12、24、36个月的血肌酐、总胆红素水平及24个月的肝功能异常率比较,P均<0.05。结论 KT患者接受HBcAb-IgM阳性者的供肾时,预防性应用HBIg进行被动免疫,可有效降低乙肝发生率,改善其术后肝肾功能,延长生存时间。
彭沙沙林杰黄汉飞刘涛曾仲段键
关键词:肾移植免疫球蛋白
三氯化钆对大鼠胆道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凋亡相关基因Fas/FasL表达的影响
胆道并发症(biliary complication,BC)占肝移植术后死亡原因的15%-34%,其更容易发生在活体和心脑死亡供体肝移植术后。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均致力于扩大供肝来源,包括“边缘”供肝的使用。然而,“边缘”...
彭沙沙
关键词:缺血预处理自体肝移植胆管上皮细胞FAS/FASL
文献传递
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行胆道探查一期缝合125例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行胆道探查一期缝合的可行性、手术指征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2月间125例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患者行纤维胆道镜探查取石后行胆总管一期缝合的治疗效果。结果:全组125例全部治愈,手术时间60~220 min,平均(106±32)min,总住院时间6~22 d,平均(10.2±3.8)d,术后发生漏胆2例,均经腹腔引流治愈,无手术死亡病例。全组病例随诊6个月至4年,未见结石残留及胆管狭窄,疗效满意。结论:只要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及精细手术操作,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一期缝合治疗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可行,可作为临床常规手术开展。
彭沙沙黄汉飞段键林杰黄智曾仲王昆华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胆道探查术一期缝合胆道镜
血清降钙素原预测胆道梗阻患者的胆道感染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通过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评估胆道梗阻患者是否存在隐匿性胆道感染的价值.方法:胆道梗阻而无胆管炎临床发作的45例患者患者术前抽取血清检测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术中留取胆汁培养;按照胆汁培养结果分为胆道感染组和非感染组,两组间统计分析降钙素原有无差异.结果:本研究45例患者,其中感染组(14例),对照组(31例),在感染组PCT检测值为7.15ng/L±10.06 ng/L,较对照组(0.29 ng/L±0.38ng/L)明显升高,两组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钙素原可作为胆道隐性感染的敏感、准确、及时预测指标.
段键李智涛曾仲邹文香黄智彭沙沙
关键词:降钙素原胆道疾病
胆肠吻合术后早期进食与传统进食的临床疗效对比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胆肠吻合术后患者早期经口进食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随机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我科2010-01/2012-12行胆肠吻合手术的78例病例,随机分为早期经口进食组(early oralfeeding,EOF)42例和传统进食组(traditionaloral feeding,TOF)36例,比较两组术后住院时间、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营养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EOF组与TOF对照组比较,EOF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后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均短于TOF组(P<0.05).在术后第3和第7天,EOF组患者白蛋白、前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TOF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肠吻合术后EOF是安全可行的,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明显加快,显著缩短了术后住院时间,但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增加.
彭沙沙段键黄汉飞林杰徐王刚黄智苏子庭曾仲
关键词:胆肠吻合术手术后期间早期经口进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