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茂枢

作品数:9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济宁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骨折
  • 4篇关节
  • 3篇疗效
  • 2篇手术
  • 2篇全髋
  • 2篇全髋关节
  • 2篇髋关节
  • 2篇内固定
  • 2篇骨头
  • 2篇股骨
  • 2篇股骨头
  • 2篇关节镜
  • 2篇成形术
  • 1篇动力髋
  • 1篇动力髋螺钉
  • 1篇动力髋螺钉内...
  • 1篇胸腰椎
  • 1篇胸腰椎爆裂
  • 1篇胸腰椎爆裂骨...
  • 1篇腰椎

机构

  • 6篇济宁市第一人...
  • 3篇成都军区昆明...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濮阳市中医院

作者

  • 9篇张茂枢
  • 6篇聂志奎
  • 5篇刘庆胜
  • 4篇李林
  • 3篇汤逊
  • 3篇牛福文
  • 3篇郭洪敏
  • 2篇杨金三
  • 2篇牛建兵
  • 2篇李健
  • 1篇刘力
  • 1篇周田华
  • 1篇熊成东
  • 1篇徐永清
  • 1篇张欲燃
  • 1篇孟海涛
  • 1篇尹劲
  • 1篇徐秀华

传媒

  • 2篇临床医学进展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医正骨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华损伤与修...
  • 1篇第八届全国颈...
  • 1篇云南省康复医...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3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7
  • 1篇200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用于老年股骨头转子间骨折治疗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头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74例老年股骨头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A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B组(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每组3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结果:手术时间和术后卧床时间A组明显短于B组(P<0.05),A组术中出血量较B组明显减少,差异显著(P<0.05)。术后1、3个月Harris评分A组均高于B组(P<0.05);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相比,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可更早负重、恢复好,而且并发症少,是较为理想的治疗老年股骨头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法。
张茂枢聂志奎李林刘庆胜徐秀华
关键词:动力髋螺钉内固定
骨髓来源的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本文对骨髓来源的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进行了研究。文章围绕骨髓基质干细胞、造血干细胞、骨髓单个核细胞等问题进行了论述。
汤逊尹劲张茂枢
关键词:脊髓损伤基因疗法干细胞移植
文献传递
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不稳定骨折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评价肱骨近端不稳定骨折切开复位锁定钛板内固定的效果,并描述我们的操作技术。方法自2007年5月至2010年5月治疗不稳定肱骨近端骨折38例,其中资料完整32例,男17例,女15例;平均年龄55.1岁(42~75岁)。左侧15例,右侧17例。依据Neer分型进行分类。手术采用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采用螺纹克氏针临时固定外科颈,对于大、小结节骨折采用不可吸收性缝合线牵引,复位后以锁定钛板固定外科颈,不可吸收性缝合线或钛缆以"8"字张力带固定大小结节骨折。结果通过2年以上随访,应用Constant-Murley评分表评价结果,21例优,7例良好,3例中,1例较差。骨折全部愈合,23例解剖复位,3例患者肱骨头缺血性坏死。无内固定失效、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锁定钛板是治疗肱骨近端不稳定骨折的优良内固定系统,应用锁定钛板治疗此类骨折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牛福文张茂枢李林聂志奎郭洪敏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钛板内固定
关节镜下治疗肩袖钙化性肌腱炎的近期疗效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总结关节镜下治疗肩袖钙化性肌腱炎的近期疗效。方法 2007年7月-2011年6月,采用关节镜下彻底清除钙化灶治疗20例肩袖钙化性肌腱炎患者。男6例,女14例;年龄38~62岁,平均48.2岁。肩关节疼痛3~12个月,平均6.8个月;肩关节功能均严重受限。钙化灶位于肩袖表面6例,冈上肌腱内8例,冈上、冈下肌腱交界处4例,冈下肌腱内2例。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6个月复查X线片示钙化灶均消失。术后患者运动或静息时关节疼痛均较术前显著改善,术后1、4周及6个月时关节疼痛评分、关节活动度评分以及关节功能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治疗肩袖钙化性肌腱炎可彻底清除钙化灶,恢复肩关节活动度,缓解关节疼痛,近期疗效较好。
牛福文张茂枢刘庆胜李林聂志奎郭洪敏
关键词:肩关节钙化性肌腱炎关节镜关节功能
臀肌挛缩症的切开手术与关节镜手术的疗效对比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切开手术与关节镜手术治疗臀肌挛缩症的疗效对比。方法:收集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14年到2016年50例患者,其中切开手术组25例,关节镜手术组25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两组之间的手术切口大小、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学评分。结果:关节镜手术组手术切口更小、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较少、术后住院时间较短及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均优于切开手术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关节镜下小切口治疗臀肌挛缩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瘢痕小、出院时间段、恢复快等优点,符合目前治疗臀肌挛缩症的发展方向,有较高的社会及经济效益,值得大力推广。
牛建兵高凯杨金三张茂枢聂志奎刘庆胜
关键词:臀肌挛缩症关节镜切开手术
可吸收椎体内支撑器的研制及植入途径研究
2011年
目的:研制用于胸腰椎骨折椎体重建的可吸收椎体内支撑器,并探讨经椎弓根植入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00例健康成年志愿者,CT扫描其T11~L4椎骨,模拟重建T11~L4椎骨的二维、三维图像,测量椎体矢状径、横径和椎弓根内径高度、宽度。据此确定可植入支撑器的规格,并以聚-DL-乳酸(分子量40~80万)、磷酸三钙或羟基磷灰石为原料制成成品试件。将成品试件经椎弓根植入3具成人尸体标本的L1、L2椎体中,完成后摄腰椎标本正侧位X线片,并行L1、L2椎骨CT扫描、矢状面二维重建。结果:T11~L4椎体横径(32.44±2.82)^(42.13±4.10)mm,椎体矢状径(25.55±2.54)^(28.97±2.24)mm;T11~L4椎弓根内径高度(9.16±1.40)^(12.46±1.67)mm,椎弓根内径宽度(5.78±0.89)^(8.88±1.51)mm,椎弓根内径高度及宽度两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L4椎弓根内径高度:t=1.857,P=0.334;t=1.673,P=0.707;t=2.355,P=0.685;t=1.983,P=0.126;t=2.435,P=0.148;t=2.871,P=0.774。T11~L4椎弓根内径宽度:t=0.134,P=0937;t=1.962,P=0.125;t=0.453,P=0.634;t=1.983,P=0.509;t=1.643,P=0.086;t=0.851,P=0.150)。②设计的系列可吸收椎体内支撑器规格为:长20.0~27.0 mm,宽7.0~10.0 mm,高9.0~12.0 mm。③经X线及CT检查,经椎弓根植入3具成人尸体标本L1、L2椎体中的可吸收椎体内支撑器位置良好。结论:可吸收椎体内支撑器经椎弓根或经椎弓根及其外侧壁植入重建胸腰椎前中柱是可行的。
张欲燃汤逊熊成东张茂枢徐永清周田华刘力
关键词:脊柱骨折椎体成形术
减压植骨并游离胫骨骨膜瓣修复中早期股骨头坏死
2010年
股骨头缺血坏死是骨科的常见病,对于股骨头坏死最重要的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防止病变进展,延长股骨头的寿命。因此,对早期股骨头坏死治疗的目的是阻止或减缓股骨头坏死的进展,从而避免行全髋关节成形术。
聂志奎牛建兵李林刘庆胜牛福文张茂枢李健孟海涛郭洪敏
关键词:早期股骨头坏死骨膜瓣修复减压植骨股骨头缺血坏死全髋关节成形术胫骨
胸腰椎爆裂骨折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发病随着交通伤和高处坠落伤的不断增加而呈上升趋势。脊柱胸腰段是指胸11-腰2,由于胸腰段椎体是胸椎后凸和腰椎前凸的移行区,有具有较大的活动度,易产生应力集中而受到传导暴力的损伤。爆裂性骨折是指脊柱前、中柱...
张茂枢汤逊
关键词:胸腰椎爆裂骨折手术治疗临床分型
文献传递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直接前入路与前外侧入路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比较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直接前入路与前外侧入路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月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骨关节科行初次髋关节置换的患者80例,其中,40例采用直接前入路,40例采用前外侧入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动时间,比较术后3周、3个月及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计数资料组间对比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直接前入路组手术时间较外侧入路组长,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较前外侧入路组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直接前入路组患者术后3周的Harris评分高于前外侧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术后3个月和6个月Harris评分持续改善,且在不同时间点*组间交互作用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直接前入路和前外侧入路均为髋关节置换术的典型入路方式,与前外侧入路相比,直接前入路短期综合疗效显著,更有利于术后恢复。
黄洪贞刘庆胜李健张茂枢杨金三聂志奎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前外侧入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