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康锦

作品数:47 被引量:207H指数:8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二五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学技术成果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4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34篇骨折
  • 19篇关节
  • 18篇手术
  • 15篇髋臼
  • 10篇软骨
  • 8篇髋臼骨
  • 8篇髋臼骨折
  • 8篇内固定
  • 8篇固定术
  • 7篇骨折固定
  • 7篇骨折固定术
  • 6篇胫骨
  • 6篇关节面
  • 5篇手术治疗
  • 5篇粉碎性
  • 4篇髋关节
  • 4篇骨软骨
  • 3篇预后
  • 3篇髓内
  • 3篇髓内钉

机构

  • 41篇解放军第25...
  • 5篇解放军第二五...
  • 1篇河北省人民医...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解放军第26...
  • 1篇解放军251...

作者

  • 45篇康锦
  • 24篇刘晓伟
  • 24篇张全顺
  • 20篇张绪斌
  • 11篇高杰
  • 9篇汤守营
  • 9篇马成利
  • 9篇李超
  • 8篇李铁军
  • 8篇张正孟
  • 8篇许英杰
  • 7篇恩和
  • 7篇赵明
  • 7篇张立军
  • 6篇郑铁钢
  • 6篇李永乐
  • 3篇王晓军
  • 3篇贾卫斗
  • 3篇高彬
  • 2篇刘晶星

传媒

  • 7篇中国临床医生...
  • 4篇中华创伤杂志
  • 4篇河北北方学院...
  • 3篇中国矫形外科...
  • 3篇中华创伤骨科...
  • 3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医学综述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解放军医药杂...
  • 1篇河北医学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西医学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华北国防医药
  • 1篇中国保健营养...

年份

  • 1篇2019
  • 5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6篇2012
  • 8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7
  • 6篇2006
  • 1篇2004
  • 2篇2001
  • 1篇2000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术前充分复位联合微创技术治疗极远端pilon骨折被引量:21
2016年
目的探讨术前采用充分复位联合微创技术治疗极远端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1月手术治疗34例(35踝)胫骨极远端关节面附近pilon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13例;年龄20~71岁,平均36.2岁。致伤原因:交通伤32例,高处坠落伤2例。AO/创伤骨科协会(OTA)分型:43-B33例,43-C15例,43-C218例,43-C38例。术前充分利用跟骨牵引结合手法复位矫正骨折移位,软组织肿胀消退后可单一或联合选择踝关节内侧、前内、前外侧微创接骨板固定术(MIPPO)入路,粉碎严重的塌陷关节面在定位直视下以距骨关节面作为模具、细克氏针(1—1.5mm)及细螺钉(2.1~2.7mm系列)固定稳定、软骨下骨下方打压植骨等方法修复,后再应用胫骨远端解剖型短小锁定接骨板多方位固定,远端排钉支撑,早期进行踝关节功能锻炼。术后采用Burwell—Charnley影像学评价标准评定关节面骨折复位质量,采用Teeny—Wiss评分系统评估踝关节临床症状和功能。记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34例患者获随访11~38个月,平均16.6个月。无感染、切口不愈合、钢板外露等手术并发症。Burwell—Charnley影像学评价标准:解剖复位32例,不满意1例,差1例。Teeny—Wiss踝关节评分:优31例,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7%。术后创伤性关节炎3例,口服止痛药物,疼痛明显缓解。结论通过术前充分复位矫正骨折移位、微创联合使用锁定钢板、远端排钉、打压植骨及有限固定骨折块稳定技术治疗胫骨极远端pilon骨折,复位满意,固定牢靠,可早期进行踝关节功能锻炼,临床疗效好。
康锦李永乐刘晓伟李铁军赵明李超范先东
关键词:胫骨骨折牵引术外固定器PILON骨折
关节内粉碎性骨折骨软骨损伤联合体的手术修复策略
康锦刘晓伟张全顺韩凤莲张旭斌杨英粉
随着大量高动能创伤的出现,在创伤中软骨下骨与软骨损伤绝大数是同时存在,伤后关节功能的预后质量与软骨下骨、软骨修复及愈合质量直接相关,该研究可应用于大面积关节面损伤合并骨与软骨的严重粉碎损伤髋、膝关节损伤修复治疗过程,以达...
关键词:
关键词:关节内粉碎性骨折
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合并髋关节后脱位的整体修复及微型螺钉的应用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探讨应用微型钢板、螺钉等方法整体修复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合并髋关节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38例(38髋)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合并髋关节后脱位患者资料。男29例,女9例;年龄为15~71岁(平均38.6岁)。骨折按Letournel-Judet分型:简单型骨折35例,均为单纯后壁骨折;复合型骨折3例,其中后柱伴后壁骨折2例,横形伴后壁骨折1例,均为涉及后壁的粉碎性骨折。所有患者均选择后方Kocher-Langenbeck入路,术中探查发现后壁粉碎合并臼唇碎裂及盂唇不同程度撕裂,选择微型螺钉或微型螺钉钢板系统修复粉碎骨折及碎裂臼唇,结合骨盆重建锁定接骨板桥接支撑固定,同时缝合撕裂盂唇,整体修复、重建以后壁为主的后侧关节结构。结果38例患者术后获12~36个月(平均17.6个月)随访。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按Matta标准评定:优36例,良2例,优良率为100%。38例患者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为9-14周(平均10.2周)。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ede d'Aubigne & Postel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35例,良3例,优良率为100%。术后1例患者发生异位骨化,3例患者发生坐骨神经一过性麻痹。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感染、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关节疼痛、弹响、绞索、卡压及行走不稳等并发症。结论通过微型钢板、螺钉等方法修复粉碎的髋臼后壁骨折,同时缝合固定撕裂的盂唇,一期完成髋臼后壁损伤全修复,治疗合并髋关节后脱位的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临床疗效满意。
康锦马林郑铁钢刘晓伟许英杰赵明李铁军李永乐高杰乔文海
关键词:髋臼骨折骨板骨钉
改良Kocher—Langenbeck入路在髋臼骨折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改良Kocher-Langenbeck(K—L)入路在髋臼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58例髋臼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两组:改良组30例,男25例,女5例;平均年龄为(42.6±13.8)岁,采用不离断外旋短肌群的改良K-L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必要时联合前路手术治疗。对照组28例,男24例,女4例;平均年龄为(45.2±10.2)岁,应用传统K-L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必要时联合前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末次随访时患髋功能等。结果改良组患者手术时间【(94.2±32.8)min】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135.8±88.0)min],术中出血量[(220.8±96.7)mL]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405.5±95.7)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根据Matta标准评定:改良组优24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为93.3%;对照组优20例,良3例,可5例,优良率为8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8例患者术后获6~24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改良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平均分别为(10.1±1.9)、(9.9±2.1)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erled’Aubigne&Postel评分标准评定患髋功能:改良组优23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为93.3%;对照组优12例,良6例,可6例,差4例,优良率为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K-L入路比较,改良K—L入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及术后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可以在髋臼骨折后侧入路中应用。
康锦马林郑铁钢刘晓伟许英杰李铁军赵明李超高杰乔文海
关键词:髋臼骨折手术入路
自发性双侧股四头肌腱断裂一例被引量:4
2006年
1病历资料 患者,男性,63岁。主因双膝伸直、站立困难10d入院。患者于酒后上楼梯时突发双膝无力、后仰,他人扶持未摔倒,当时未觉膝部有疼痛不适,受伤后第2天下地时自觉双侧膝关节伸膝困难,不能站立,双膝疼痛不适,于当地医院行MRI、X线片检查,考虑双侧股四头肌腱断裂(图1、2)。当时诊断不明确转我院治疗,入院体检:双膝无明显肿胀,髌骨上方有空虚感,局部有压痛,主坜伸膝不能,进一步行B超检查,诊断:双侧股四头肌腱完全断裂。
张全顺孔显娟汤守营康锦冀刚王晓军
关键词:股四头肌腱断裂疼痛不适入院体检X线片检查病历资料膝部
后路植骨短节段内固定同期病灶清除治疗脊柱结核被引量:10
2001年
目的 :报道短节段内固定装置在治疗脊柱结核中的应用及临床经验。方法 :对 1 994~ 1 998年采用改良入路 ,后路短节段R-F系统固定、植骨融合、同期病灶清除的手术方式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 31例 ,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31例中 ,2 8例症状完全消失 ,3例完全截瘫因持续时间过久 ,Frankel评分达D级。结核痊愈率及植骨融合率 1 0 0 % ,畸形矫正率 80 .3 %。结论 :在脊柱结核手术中 ,内固定和病灶清除可同期进行 ,后路短节段内固定较传统前路植骨内固定方式更为安全可行 ,有效稳定病椎 ,矫正畸形 ,促进结核愈合 ,缩短卧床时间。
康锦贾卫斗张英魁张续斌
关键词:脊柱结核内固定植骨病灶清除
骨软骨块结构性修复重建关节面治疗粉碎性关节内骨折的策略
康锦刘晓伟马成利高杰张绪斌张全顺
随着高动能创伤的涌现,关节内骨折粉碎严重程度愈加凸显,在该类损伤中骨与软骨的损伤同时存在且复杂,伤后关节功能的恢复与关节内粉碎性骨软骨面复位质量、软骨下骨、软骨修复及愈合质量直接相关,故关节创伤方面面临解决的棘手问题是:...
关键词:
关键词:关节内骨折
以不完全截瘫为首发症状恶性后纵隔副节瘤1例报告
2000年
以往称化学感受器瘤为非嗜铬性副神经节瘤,恶性化学感受器瘤临床上少见,迨今文献共报导100余例。恶性副神经节瘤文献报道腹膜后罕见,而后纵隔副节瘤首先侵犯胸椎压迫胸髓致不完全截瘫者未曾见报到。 1 典型病例 患者男性,32岁,以双下肢麻木无力一月余,行走困难7d于1998.6.15日入院。查体;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正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胸3、4、5棘突压痛,向双侧相应肋间放射,脊髓胸6、7平面以下浅感觉明显减退,以双下肢为重。双下肢肌力Ⅲ级,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双侧膑、踝阵挛及Babinski氏征阳性(+++):胸椎X光片显示:胸4、5椎体破坏压缩变薄约Ⅱ度,椎体骨质结构紊乱、模糊、呈毛玻璃样改变,椎间隙变窄,软组织影增宽。CT显示;胸4、5椎体破坏严重,呈溶骨样,椎体前侧后纵隔内肿块影,突入椎管,压迫硬脊膜变形。
康锦贾卫斗
关键词:副节瘤首发症状后纵隔恶性化学感受器瘤椎体破坏
髋臼粉碎性骨折关节面手术修复策略及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髋臼粉碎性骨折关节面手术修复方法及对软骨与骨性关节面愈合、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2006年4月至2010年5月手术治疗粉碎性髋臼骨折48例(48髋),均为严重关节内粉碎性骨折;选择髂腹股沟、后外侧或前后联合人路。术中粉碎严重的关节面(碎裂软骨下骨及未游离的关节软骨)利用股骨头作为模具、植骨支撑、镶嵌挤压、拉力螺钉加压及可吸收螺丝钉(聚左旋乳酸可吸收骨固定系统)固定、阻挡等方法拼接,后再应用骨盆重建接骨板固定。术后根据固定情况穿矫形鞋或皮牵引限制髋部活动4~6周,后床上进行关节功能锻炼,3个月下床活动。结果随访11.0—22.0个月,平均14.6个月。临床功能评价:优44髋,良3髋,差1髋,优良率97.92%(47/48)。结论以股骨头作为模具、应用植骨支撑、碎骨镶嵌挤压、拉力螺钉及可吸收螺钉固定、阻挡等方法辅助完成复杂粉碎性髋臼骨折关节面的重建,可明显提高重建接骨板在严重髋臼骨折的复位、愈合质量,使髋关节获得满意功能。
康锦刘晓伟马成利高杰张绪斌张全顺
关键词:骨折软骨关节外科手术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累及胫骨平台的复杂胫骨骨折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累及胫骨平台的胫骨多段多平面骨折的可行性,并总结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6—2016-06采用胫骨近端多向锁定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21例累及胫骨平台的胫骨多段骨折,术中经皮或有限切开辅助复位胫骨平台关节面骨折块并用拉力螺钉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采用胫骨平台骨折复位Rasmussen放射学评分评定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采用膝关节功能KS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 2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6.3(12~24)个月。术后X线片及CT显示骨折复位固定良好,胫骨平台骨折复位Rasmussen放射学评分平均17.7(17~18)分,优20例,良1例。骨折均顺利愈合,愈合时间平均13.1(10~16)周。末次随访时疗效采用膝关节功能KSS评分标准评定:优19例,良2例。结论对于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累及胫骨平台但塌陷较轻的多段多平面复杂胫骨骨折采用交锁髓内钉联合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是一种可行的手术方法,而且创伤小、骨折固定良好。
康锦赵明明马林郑铁钢刘晓伟许英杰李铁军赵明李超高杰刘晶星
关键词:胫骨多段骨折胫骨平台骨折交锁髓内钉内固定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