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季红

作品数:14 被引量:39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超声
  • 4篇多普勒超声
  • 4篇颅多普勒
  • 4篇经颅多普勒
  • 4篇儿童
  • 3篇新生儿
  • 3篇颅多普勒超声
  • 3篇经颅多普勒超...
  • 2篇电生理
  • 2篇电图
  • 2篇动态脑电
  • 2篇动态脑电图
  • 2篇血性
  • 2篇烟雾病
  • 2篇诱发电位
  • 2篇缺血
  • 2篇脑电
  • 2篇脑电图
  • 2篇患儿
  • 1篇胆红素

机构

  • 14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辽宁省疾病预...
  • 1篇沈阳市红十字...
  • 1篇沈阳市公安医...

作者

  • 14篇孟季红
  • 7篇马秀娟
  • 6篇潘晓丽
  • 4篇庄凤英
  • 3篇姜英
  • 3篇孙秀凤
  • 3篇陈芊
  • 3篇冯雪梅
  • 2篇张楠楠
  • 2篇刘梅
  • 1篇李春
  • 1篇马维宁
  • 1篇李辉
  • 1篇毛志芹
  • 1篇玄璿
  • 1篇乔宝军
  • 1篇宋芷珩
  • 1篇潘志宏
  • 1篇孙彦
  • 1篇孟丽丹

传媒

  • 3篇临床神经电生...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 3篇小儿急救医学
  • 2篇中国小儿急救...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解剖科学进展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4
  • 2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0
  • 3篇1998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川芎清脑颗粒治疗脑梗死后头痛、头晕伴失眠的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 观察川芎清脑颗粒治疗脑梗死后头晕、头痛伴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 320例脑梗死后头晕、头痛伴失眠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60例.治疗组给予川芎清脑颗粒10 mg/次,3次/d,口服;对照组给予西比灵胶囊10 mg,1次/晚,睡前口服.连续给药4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后及治疗4周后的VAS疼痛评分进行比较,并对两组患者的头痛、头晕及失眠的整体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2、4周后治疗组的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199、18.00,P均<0.05);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1.9%与21.3%,86.9%与77.5%;x2值分别为4.630、4.803,P均<0.05).结论 川芎清脑颗粒能够有效改善脑梗死后头晕、头痛伴失眠的症状,是临床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案.
宋芷珩孟季红孟丽丹
关键词:西比灵胶囊
动态脑电图监测对诊断危重患儿脑死亡的探讨
1998年
为观察脑死亡过程中早期各脑叶的脑电变化,寻找脑死亡的早期指标,采用8导24小时盒式动态脑电图监测仪,对11例重度昏迷病儿进行监测,结果有3例记录开始即呈全脑电静息状态,有6例双枕区先出现电静息,继而再出现其它脑区电静息,1例阵发高幅棘慢波间以电静息,1例右侧先出现低电压,继而双侧电静息,结论:动态脑电图是早期判断神经系统功能衰竭。
庄凤英孟季红刘梅马秀娟李凤英袁壮瞿景芝
关键词:脑死亡动态脑电图儿童危重病
经颅多普勒超声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
1998年
为探讨HIE彩色经颅多普勒(TCD)脑血流变化,对HIE患儿35例及正常对照组30例进行颅内动脉动态监测,结果:HIE患儿生后第1天脑血流速减低23例(657%),增加9例(342%);部分血管流速增加,部分血管流速减少2例;正常1例。生后3天HIE患儿血速增加组及减少组脑血流速均增高,生后7天两组脑血流速均恢复正常。且发现脑血流速减少组多为临床轻度HIE患儿,脑血流速增高多为临床中、重度HIE患儿。结论:对HIE患儿TCD检查可做为临床判断病情、治疗效果的一种应用指标。
刘梅孟季红庄凤英马秀娟胡树春孟淑英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超声波诊断
39例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新生儿的神经电生理评价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期电生理检测在评价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中的价值。方法:应用肌电一诱发电位仪对39例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新生儿进行检测。测试项目包括:①患侧臂丛神经五大分支腋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及桡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测定;患侧正中神经、尺神经及桡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测定;②采用同芯针电极检测臂丛神经支配远端肌肉(三角肌、肱二头肌、4伸指总肌、外展拇短肌、外展小指肌或骨问肌)肌电图。结果:39例新生儿中全臂丛神经损伤11例(28%);上干损伤18例(46%);下干损伤3例(8%);后束损伤7例(18%)。节前损伤11例(28%)。结论:新生儿期神经电生理检测对早期评价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的范围、性质、部位及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潘晓丽冯雪梅陈芊马秀娟孟季红姜英孙秀凤王彩霞
关键词:新生儿臂丛神经神经电生理
18例腓骨肌萎缩症患者的遗传学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腓骨肌萎缩症(CMT)的遗传学改变特点。方法联合应用PCR-双酶切分析检测CMT病人17p11.2-12上的基因重复,同时结合DNA直接测序方法进行Cx32基因突变分析。共检测18例CMT病人和10例正常健康对照者。结果18例病人中11例检测出1760bp片段,占61,1%。正常对照组未检测到此片段。Cx32基因突变检测发现18例中4例有异常电泳带(22.2%),均为基因重复检测阴性者。其中3例来自同一家系,为X-连锁遗传,另1例为散发家系。DNA序列测定结果:在2个家系的先证者中发现2种新突变。联合两种方法检出率为83.3%(15/18)。结论PCR-双酶切是快速、准确的临床诊断方法,联合Cx32基因突变分析可提高检出率。
潘晓丽潘志宏张楠楠高红姜英马秀娟孟季红孙秀凤
关键词:腓骨肌萎缩症
血清载脂蛋白水平可能与额叶癫痫的癫痫控制状态相关
2020年
目的探索术后无癫痫发作的额叶癫痫患者术前和术后血清中是否存在蛋白表达的差异。方法利用蛋白质组学的方法对5例确诊为额叶癫痫的手术患者血清蛋白质组进行了定量分析,采用了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选取术前和术后1年两个时间段的血清样本进行蛋白质组学的分析。结果在血清中发现了大约600种蛋白质,其中14种在术前和术后有统计学差异,13个蛋白包括3个载脂蛋白亚型(APOA2,APOC1和APOC2)在术前的表达水平较高,另外1个蛋白术前较术后表达水平降低。结论血清载脂蛋白表达水平可能与癫痫控制状态有关。
马维宁赵旭阳李春黎瀚孟季红刘丽萍李少一
关键词:额叶癫痫载脂蛋白蛋白质组学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神经肌肉功能的电生理学评价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评价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TE)患儿神经及肌肉功能,并对其进行病因学探讨。方法:检测63例CTE患儿(86足)胫神经体感诱发电位(SEP)、胫神经H反射、下肢神经神经传导速度及肌电图,以了解CTE患儿的神经肌肉功能。结果:SEP异常率在轻、中、重CTE患儿组分别为6%、46%、64%。H反射异常率在中、重组分别为20%、24%。下肢周围神经传导及肌电图异常率在畸形程度的轻、中、重组分别为11%、9%、15%。确认病变位点在腰骶脊髓水平以上者33例(38%)。总异常率经卡方(X2)检验,与轻度组比较,中度组P<0.05;重度组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CTE存在神经肌肉功能异常,异常程度与畸形程度相关。
潘晓丽陈芊冯雪梅孟季红马秀娟姜英
关键词:先天性马蹄内翻足体感诱发电位H反射神经肌肉功能
动态脑电图对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预后的评价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  评价动态脑电图 (AEEG)对急性病毒性脑炎的预后价值。 方法  采用英国牛津Medilog 92 0 0盒式 2 4h动态脑电图监测仪 ,对 1995— 1999年儿科住院病毒脑炎 64例进行入院首次及 15~ 88d后AEEG监测。 结果  其中双枕低电压 6例 (死亡 ) ;右侧低电压 1例 (死亡 ) ;双侧弥漫高幅δ波 3 1例、局灶 2例、双侧阵发 5例 ;双侧弥漫θ波 18例。伴睡眠生理波消失 3 2例 ,伴棘慢波 3 6例 (死亡 1例 )。复查AEEG 3 5例 :正常 13例 ,θ波节律 19例 ,δ波节律 1例 ,局灶棘慢波 2例。睡眠生理波存在3 1例。 结论  病毒性脑炎急性期AEEG监测显示睡眠生理波消失者 ,临床恢复较慢 ;显示局灶痫波者预示有癫痫后遗症 ;显示双枕电沉默 ,1侧电沉默及爆发棘慢波间断电沉默者 ,预示有临床死亡之可能性 ,因此病毒性脑炎急性期AEEG监测对预后的评价是非常有价值的。
孟季红庄凤英刘梅吕红吴文侠
关键词:动态脑电图急性病毒性脑炎儿童预后AEEG
脑动脉微栓子监测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探讨脑缺血性卒中患者及其高危人群大脑动脉微栓子的出现频率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缺血性卒中患者及其高危人群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德国DWL公司multi DopT1TCD检测仪对被检者进行TCD微栓子监测。结果:微栓子阳性发现率为16% (16 / 100)。房颤组为16. 7% (3 /18);心脏瓣膜病组13. 3% (2 /15);脑梗死组24. 1% (7 /29),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14. 2% ( 3 /21 ),颅内大血管狭窄组5. 3% ( 1 /19 )。结论:微栓子阳性率在有潜在栓子来源的患者高于无栓子来源的患者,微栓子的阳性发现率与患者发病后的间隔时间呈负相关。
潘晓丽陈芊庄凤英孙秀凤马秀娟孟季红
关键词:经颅超声多普勒微栓子监测脑缺血性卒中
多普勒超声检测妊高征患者脑血流变化被引量:4
1998年
多普勒超声检测妊高征患者脑血流变化李辉董立群孙彦庄凤英孟季红妊高征引起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是导致妊高征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关于妊高征时脑的病理生理变化,目前尚不明确。本研究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直接观察90例妊高征患者颅内动脉的血流状态,拟通过...
李辉董立群孙彦庄凤英孟季红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脑血流多普勒超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