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鲁光

作品数:88 被引量:1,318H指数:2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7篇期刊文章
  • 11篇专利
  • 8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7篇经济管理
  • 18篇天文地球
  • 15篇农业科学
  • 1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2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水利工程
  • 4篇生物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9篇土地利用
  • 12篇生态
  • 11篇鄱阳湖
  • 10篇遥感
  • 10篇流域
  • 8篇生态系统
  • 8篇NDVI
  • 6篇生态系统服务
  • 6篇农户
  • 6篇城市
  • 5篇土地利用变化
  • 5篇退田还湖
  • 5篇洪水
  • 4篇地貌
  • 4篇适宜性
  • 4篇土地覆被
  • 4篇土地覆被变化
  • 4篇洪水风险
  • 4篇覆被变化
  • 3篇多熟

机构

  • 82篇中国科学院
  • 14篇中国科学院研...
  • 1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1篇山东师范大学
  • 8篇江西师范大学
  • 4篇山东建筑大学
  • 2篇太原科技大学
  • 2篇江西省山江湖...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江西省水利科...
  • 1篇河南省社会科...
  • 1篇山西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贵州师范学院
  • 1篇贵州省第三测...

作者

  • 88篇姜鲁光
  • 29篇封志明
  • 13篇张景华
  • 12篇李鹏
  • 10篇于秀波
  • 9篇刘晓娜
  • 9篇甄霖
  • 8篇黄河清
  • 7篇张祖陆
  • 6篇杨艳昭
  • 6篇赵慧霞
  • 5篇刘影
  • 4篇刘晔
  • 4篇李鹏
  • 3篇杨莉
  • 3篇闫慧敏
  • 3篇龙鑫
  • 3篇韩鹏
  • 3篇李芬
  • 2篇成升魁

传媒

  • 15篇资源科学
  • 10篇自然资源学报
  • 3篇生态学报
  • 2篇曲阜师范大学...
  • 2篇地理研究
  • 2篇山地学报
  • 2篇地理与地理信...
  • 2篇Journa...
  • 2篇中国自然资源...
  • 1篇人与生物圈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地理学报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生物学通报
  • 1篇环境保护
  • 1篇湖泊科学
  • 1篇中国农村经济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年份

  • 10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6篇2014
  • 6篇2013
  • 8篇2012
  • 9篇2011
  • 9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6篇2003
8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朝鲜粮食生产能力及增产潜力影响因素研究
2023年
以朝鲜为研究区,综合利用统计数据、卫星遥感数据、数字高程数据和气候数据,通过时间序列分析、地理区域对比分析、GIS空间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朝鲜的粮食生产能力。在此基础上,将朝鲜粮食生产能力与中国、韩国两个主要邻国,以及自然条件近似的中国辽宁省、河北省相关指标开展对比分析,研判了朝鲜粮食生产的相对水平与发展阶段。研究表明:①朝鲜现状粮食生产能力较低,与中国和韩国有较大差距,2019年朝鲜粮食单产为3800 kg/hm2,相当于中国1990年的单产水平,或韩国1970年单产水平;②朝鲜播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为水稻、玉米和大豆(合计83.6%),这与中国玉米、水稻、小麦并重(合计占比80.6%)及韩国水稻一枝独秀(占比82.6%)的种植结构差异明显;③朝鲜粮食生产能力波动明显,可以划分为稳定上涨期(1961—1991)、剧烈下降期(1992—1997)、逐步恢复期(1998年以来)三个阶段;④朝鲜的化肥产量和施用量虽然较低,但通过化肥、有机肥的综合施用,可以接近中国现阶段的农田肥料水平,保证耕地维持粮食生产能力的需要;⑤朝鲜当前具备灌溉条件的耕地面积占比达67%,灌溉能力与我国辽宁省、河北省基本相当;⑥朝鲜南部水热条件较为充足,可探索实行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耕作制度,通过提升复种指数进而提高粮食产量。假设实行一年两熟的耕作制度,朝鲜至少可增加83.14万吨粮食产量,至少保证319万人的粮食供给,增产潜力巨大。
姜鲁光刘晔
关键词:粮食生产多源信息增产潜力
退田还湖后鄱阳湖区洪水调蓄功能的多情景模拟被引量:17
2010年
1998年以来退田还湖工程的实施,对鄱阳湖区洪水调蓄功能具有明显影响。本文利用高精度数字地形模型和防洪圩堤数据,基于GIS空间分析和水文模拟,对鄱阳湖区现状(2005年)和未来不同洪水情景下的洪水调蓄能力进行了模拟分析,分别计算了相应的蓄洪面积和容积。研究表明,2005年鄱阳湖洪水位曾一度超过双退圩堤进洪水位(18.50m),双退圩堤进洪后,湖泊面积实际扩大2385hm2,相应增加6907×104m3湖泊容积。为了研究退田还湖后鄱阳湖区未来洪水调蓄功能的可能变化,本文设置了20.50m、21.68m、22.59m三种洪水水位情景,分别对应万亩(666.67hm2)以下单退圩堤蓄洪、万亩以上单退圩堤蓄洪、1998年历史最高洪水位重现三种可能情景,对鄱阳湖区洪水调蓄功能的变化进行了模拟。研究表明:与2005年相比,三种洪水情景下,鄱阳湖区退田还湖后将分别增加蓄洪面积17325hm2,57198hm2和65573hm2,分别增加蓄洪容积71426×104m3,205545×104m3和349175×104m3,退田还湖工程可以有效缓解鄱阳湖区的防洪压力。
姜鲁光封志明于秀波甄霖黄河清
关键词:退田还湖情景分析生态系统服务鄱阳湖
1978-2013年中国粮食主产区“粮-经”关系分析被引量:37
2015年
运用区域重心、地理集中度和CGE等方法,基于全国粮食主产区1978-2013年省域层面粮食产量和地区生产总值(GDP)数据,计算改革开放以来主产区粮食重心、经济重心、粮食集中度、经济集中度和粮-经耦合系数,并对主产区的粮食生产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粮-经"关系)及其一致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1978年以来主产区粮食重心和经济重心均位于主产区几何重心的西南侧;主产区粮食重心总体向东北移动,移动幅度较大且不稳定,经济重心总体向主产区西南方向移动,移动缓慢且稳定;1978年粮-经重心相互偏离1.17个纬度,2013年经济重心位于粮食重心的西南方,粮-经重心相互偏离1.51个纬度,粮-经重心南北偏离程度进一步扩大;21978年主产区粮-经关系表现出弱协调性,主产区经济水平相对发达的东部地区其粮食生产水平低于经济发展水平,粮食集聚的逆经济性开始显现;2013年主产区粮-经关系以粮食集聚高于经济集聚为主要特征,粮食集聚表现出明显的逆经济性;1978-2013年,主产区粮食与经济相互协调的省域单元个数减少,粮食-经济一致性系数差值明显增加。经济发展水平与粮食生产水平不一致程度呈增强趋势,粮食-经济二者空间不匹配,加剧"产粮大区、经济贫困"的恶性局面。
刘影肖池伟李鹏李鹏
关键词:粮食生产经济发展CGE粮食主产区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两种生态补偿模式效应对比分析被引量:11
2010年
在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存在着针对土地和针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两种生态补偿模式。以社会调查数据为基础,本研究对比分析了这两种模式对农牧户家庭生计的影响和农牧户接受生态补偿的意愿。结果表明,以产业结构调整为目标的生态补偿模式使农牧户畜牧种植规模明显减少,且有利于吸纳劳动力就业、推动劳动力转移、促使产品生产转向市场销售以增加家庭收入等。这种模式虽然在以规模化和市场化为特征的现代经济中具有一定程度的风险,但总体上具有既能改善生态环境又能使社会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的双重功能。另外,劳动力非农化的变化趋势表明,只有对农牧户的生态补偿持续进行一段时期,方可能使当地的生态系统从根本上得到显著改善。
韩鹏黄河清甄霖姜鲁光李芬
关键词:脆弱生态区生态补偿受偿意愿
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对人类福祉的影响初探被引量:37
2010年
近年来在多种因素驱动下,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发生显著变化,对农民基本生产和生活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农户问卷调查和参与式农村评估,了解农户对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认知和态度,采用多指标评估法对农民福祉的变化进行分析,并探讨二者的关系。研究发现,劳动机会、水源、粮食和空气是当地与农民福祉最为相关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其中劳动机会和粮食供给功能发生显著下降。不同地区农民福祉总体差异不显著,但福祉要素如收入水平、生产资料满意度、资源获取能力和营养获取能力存在差异。生态系统服务状况、收入来源和交通条件等是造成福祉要素差异的主要原因。1999年-2009年,固原农民福祉由31.5增至48.6,但总体水平仍然偏低。收入提高是导致福祉变化的重要原因,生产资料满意度下降是制约农民福祉提高的关键因素。本研究尝试对生态系统服务和人类福祉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对以改善民生福祉、维护生态系统可持续性为目标的各类相关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杨莉甄霖李芬魏云洁姜鲁光曹晓昌龙鑫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参与式农村评估黄土高原
一种用于多熟轮作区的农作物种植识别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多熟轮作区的农作物种植识别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对遥感影像依次进行图像预处理和指标提取,得到归一化植被指数、改进归一化水体指数和增强型植被指数;根据所述遥感影像构建各个农作物物候期内的植被指数时间序列曲...
姜鲁光
鄱阳湖退田还湖地区洪水风险与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1998年洪灾过后,我国在长江中游启动的退田还湖工程是洪水风险胁迫下土地资源管理的新举措。土地利用变化反映了区域人地关系的变化,因而研究退田还湖政策下的土地利用变化,对于客观评估退田还湖工程的效益、识别退田还湖地区人地关...
姜鲁光
关键词:退田还湖
水污染联防助推淮河流域综合管理被引量:2
2013年
我国各大流域都面临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的问题,其中,淮河流域的水污染形势严峻,严重制约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淮河流域水资源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旱涝灾害频繁。同时,流域人口密度大,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产业结构调整难度大,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迫切需要进行流域综合治理。
于秀波姜鲁光谭炳卿袁文洁
关键词:流域综合管理水污染防治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助推联防
鄱阳湖天然湖面遥感监测及其与水位关系研究被引量:20
2013年
以1989—2010年鄱阳湖100期(景)Landsat TM/ETM+影像为数据源,对比分析了水体指数法和谱间关系法两种主要的水体提取方法,利用水体指数法提取了天然湖体水面面积,揭示了不同水位下鄱阳湖天然湖体水面的空间扩展过程与特征,建立了汛期与非汛期水面-水位关系模型并确定了相应代表性水位站。结果表明:①在鄱阳湖,水体指数法水体提取精度优于谱间关系法;②受地形影响,不同水位条件下鄱阳湖天然水面的空间扩展特征大致呈"菱形"沿湖岸以顺时针方向(即:北→东→南→西→北)推进;③水位为6~15 m时,鄱阳湖天然湖体水面随水位变化呈线性变化,水面变化显著;而在水位介于15~22 m时,天然湖体水面随水位变化则呈对数变化。基于水面-水位关系模型,确定汛期代表性水位站为星子站、都昌站与吴城站;而非汛期代表性水位站为棠荫站。
李鹏封志明姜鲁光刘影胡久伟朱建平
关键词:LANDSAT圩堤鄱阳湖
一种荒漠化草地生态监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荒漠化草地生态监测装置,包括移动组件,移动组件包括底板,底板上转动连接有若干移动轮,底板上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一电机,第一电机与移动轮传动连接,底板上固定连接有外壳,第一电机位于外壳内,外壳上设置有固定机构...
姜鲁光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