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景华

作品数:19 被引量:428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一三五”战略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6篇经济管理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7篇土地利用
  • 4篇适宜性
  • 4篇土地覆被
  • 4篇土地覆被变化
  • 4篇土地利用变化
  • 4篇覆被变化
  • 4篇NDVI
  • 3篇土地适宜性
  • 3篇公顷
  • 3篇
  • 2篇植被
  • 2篇驱动力
  • 2篇流域
  • 2篇澜沧江流域
  • 2篇LOGIST...
  • 1篇刀耕火种
  • 1篇道路网
  • 1篇道路网络
  • 1篇地区植被
  • 1篇信息挖掘

机构

  • 19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山东建筑大学

作者

  • 19篇张景华
  • 18篇封志明
  • 13篇姜鲁光
  • 4篇杨艳昭
  • 4篇廖谌婳
  • 4篇李鹏
  • 3篇于秀波
  • 3篇刘晓娜
  • 2篇游珍
  • 2篇李鹏
  • 2篇李鹏
  • 1篇吴艳娟
  • 1篇闫慧敏

传媒

  • 4篇自然资源学报
  • 3篇资源科学
  • 2篇地理学报
  • 2篇中国自然资源...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科技资讯
  • 1篇Journa...

年份

  • 3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8篇2011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人为干扰风险空间格局研究
张景华封志明姜鲁光
关键词:土地覆被变化
我国人为干扰风险空间格局研究
全球气候变化与高强度的人类活动正史无前例地共同作用于人类的生存环境,并改变着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大量增加,生产规模与城市化规模不断扩大,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研究表明...
张景华封志明姜鲁光
关键词:土地覆被变化
文献传递
基于栅格尺度的穆棱市自然环境适宜性评价研究
2013年
以100m×100m栅格为基本单元,建立基于地形、气候、水文和地被的自然环境单要素评价模型和自然环境综合评价模型,系统评估了穆棱市自然环境的适宜性与限制性,定量揭示了穆棱市自然环境的地域类型与空间格局。研究表明:穆棱市地形起伏较小、气候偏寒、水文条件一般、地被条件区域差异较大;穆棱市自然环境以适宜性为主要特征,全区自然环境由3/4的适宜区、1/5的临界适宜区和近5%的不适宜区组成;穆棱市人口分布呈现"沿线集聚"的基本特征,全区97.5%以上的人口集中在自然环境适宜地区,2.5%人口分布在自然环境临界适宜地区,基本无居民点处于不适宜地区。
游珍杨艳昭张景华吴艳娟
关键词:自然环境
澜沧江流域植被NDVI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75
2015年
基于2000—2010年MODIS NDVI数据和气象台站数据,对澜沧江流域植被NDVI与气候因子间的相关性逐像元进行分析,研究流域植被-气候关系的空间格局特征,并对其可能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气温和降水对澜沧江流域植被生长均具有明显影响,其中,温度的影响尤为显著;2流域植被生长对气候响应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效应,随着纬度的升高,植被对气候因子响应的滞后时间逐渐缩短;3流域不同植被类型受气温和降水的影响程度及其对气温和降水变化的敏感性均表现为草地>耕地>灌木林地>有林地。同一植被类型受气温的影响强于降水,但对降水的变化更为敏感;4气候特征(多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显著影响植被NDVI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时间。年平均气温的高低与气温对植被的影响力并无必然联系,但年降水量显著影响植被NDVI与降水间的相关程度。
张景华封志明姜鲁光杨艳昭
关键词:NDVI澜沧江流域
我国人为干扰风险空间格局研究
全球气候变化与高强度的人类活动正史无前例地共同作用于人类的生存环境,并改变着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本文以2000年土地覆被类型图为基础,结合地形、土壤、气候和社会经济等环境因子,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耕地和建...
张景华封志明姜鲁光
关键词:土地利用
文献传递
中国新增4000万公顷碳汇森林的空间格局模拟研究:2005-2020
姜鲁光封志明于秀波张景华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土地适宜性
鄱阳湖区粮食供给功能的空间格局分析被引量:11
2011年
在种植制度复杂、地块破碎及多阴雨天气的南方地区,应用卫星遥感植被指数时间序列数据提取复种指数受到中低空间分辨率的限制。使用较高空间分辨率影像是提取该区域复种信息有效的数据源。论文以鄱阳湖区为研究区,通过遥感解译提取水田空间信息;在界定单/双季稻生长期物候历的前提下,根据水稻不同生长期内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明显差异,选择合理时间窗口的TM影像获取水田NDVI数据,采用非监督分类法提取单/双季稻的空间分布信息;结合湖区乡镇不同熟制水稻单产数据估算出基于栅格的水稻产量。研究表明,4月下旬到6月下旬是判别双季早稻与单季稻空间分布的合理时间窗口;7月上旬到8月上旬及9月中旬到10上旬是判别单季稻与双季晚稻空间分布的合理时间窗口。2005年,单季稻播种面积为3 081.58 km2,晚稻/早稻播种面积为3 602.97 km2,水稻复种指数为153.9%。单季稻普遍分布在市县建成区周边,双季稻主要分布在河口三角洲等地。全年水稻总产量约1 650×104t,单季稻占30.5%,双季稻占69.5%。赣江下游地区两种熟制水稻产量均较高,而湖汊及湖区外围丘陵地区产量较低。
李鹏李鹏姜鲁光封志明张景华闫慧敏
关键词:NDVI
中国新增4000万公顷碳汇森林的空间格局模拟研究:2005-2020
吸收温室气体固碳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是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我国是世界上人工造林成绩最显著的国家,扩大人工造林面积能够提高森林碳汇能力.胡锦涛主席在200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代表...
姜鲁光封志明于秀波张景华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土地适宜性
中国新增4000万公顷碳汇森林的空间格局模拟研究:2005-2020
吸收温室气体固碳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是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我国是世界上人工造林成绩最显著的国家,扩大人工造林面积能够提高森林碳汇能力。胡锦涛主席在200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代表...
姜鲁光封志明于秀波张景华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土地适宜性
文献传递
中老缅泰交界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信息挖掘与国别对比被引量:15
2015年
基于Landsat TM/ETM数据,从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特征、时空变化规律、土地利用程度三个方面,对中老缅泰交界地区1990—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橡胶园、茶园为增幅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轮歇农地、建设用地、长期性农地也有一定幅度的增加,有林地、灌木林、草地、水域有所减少。2有林地、灌木林之间的转移及其与长期农地、轮歇农地、橡胶园之间的转移,决定着中老缅泰交界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中老缅泰交界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本质上受到市场经济、国家政策、人口迁移、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的影响。3橡胶园和茶园的时空变化基本表现为面积净值增加,空间位置交换变化非常小。长期农地面积变化不大,但存在较大幅度的空间位置转变;水域、轮歇农地变化以空间位置交换为主。草地、灌木林、有林地、建设用地交换变化和净变化比例相当。4 1990—2010年,中老缅泰交界地区土地利用程度有所增加,其中,泰国境内土地利用程度最高,老挝和缅甸境内的土地利用程度最低。2000年后中老缅泰交界地区土地利用程度增幅明显加大。其中,中国和缅甸境内土地利用程度后期增幅减小,泰国境内土地利用程度后期增幅变大,老挝境内土地利用程度实现了由前期减少到后期增加的转变。
廖谌婳封志明李鹏张景华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信息挖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