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新华

作品数:79 被引量:290H指数:10
供职机构: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辽宁省教育厅高校重点实验室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建筑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19篇专利
  • 7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7篇环境科学与工...
  • 16篇矿业工程
  • 4篇化学工程
  • 4篇动力工程及工...
  • 4篇建筑科学
  • 3篇农业科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10篇自燃
  • 9篇数值模拟
  • 9篇值模拟
  • 8篇瓦斯
  • 7篇抽采
  • 6篇煤堆
  • 6篇空区
  • 6篇采空
  • 6篇采空区
  • 5篇影响因素
  • 5篇燃煤
  • 5篇瓦斯抽采
  • 5篇污染
  • 5篇煤层
  • 5篇矿井
  • 5篇火灾
  • 4篇动力学分析
  • 4篇玉米秸
  • 4篇玉米秸秆
  • 4篇生物质

机构

  • 78篇辽宁工程技术...
  • 11篇教育部
  • 1篇长春工程学院
  • 1篇湖南工学院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78篇周新华
  • 48篇齐庆杰
  • 24篇吴宪
  • 18篇董子文
  • 15篇孟凡康
  • 11篇狄军贞
  • 10篇祁云
  • 9篇杨逾
  • 9篇郝宇
  • 7篇姜彦立
  • 7篇于文惠
  • 5篇李喜林
  • 5篇王欢
  • 4篇王欢
  • 4篇费鸿禄
  • 4篇洪林
  • 4篇杨智广
  • 3篇李婷婷
  • 3篇杨桢
  • 2篇许克

传媒

  • 7篇中国安全科学...
  • 6篇中国安全生产...
  • 4篇辽宁工程技术...
  • 3篇科学技术与工...
  • 3篇土木建筑与环...
  • 2篇世界科技研究...
  • 2篇矿业快报
  • 2篇安全与环境学...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中国煤炭
  • 1篇火灾科学(中...
  • 1篇非金属矿
  • 1篇煤田地质与勘...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工业水处理
  • 1篇矿业安全与环...
  • 1篇节能
  • 1篇煤炭科学技术
  • 1篇能源工程
  • 1篇应用能源技术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6篇2021
  • 2篇2020
  • 7篇2019
  • 8篇2018
  • 7篇2017
  • 8篇2016
  • 8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7篇2007
  • 4篇2006
  • 6篇2005
7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瓦斯抽采“两堵一注一排”新工艺技术被引量:12
2018年
为提高瓦斯抽采钻孔的抽采浓度,实现煤矿瓦斯回收利用,针对现有的"一体式囊袋两堵一注"封孔器漏气问题,对其工艺进行改进,设计出"两堵一注一排"封孔装置,并进行井上试验研究和井下工程试验,对比分析2种封孔器的抽采效果。结果显示:井上试验"两堵一注一排"新工艺注浆段密实,"一体式囊袋两堵一注"出现明显的空白段;井下在相同煤层条件下,"两堵一注一排"新工艺抽采90天平均瓦斯体积分数为75%,"一体式囊袋两堵一注"抽采瓦斯体积分数为55%。
齐庆杰赵尤信吕有厂贾新雷周新华
关键词:瓦斯抽采注浆封孔抽采效果
基于相变传热的二维冰柱相界面对流换热系数计算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相变传热的二维冰柱相界面对流换热系数计算方法,属于相变贮能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建立用于计算二维冰柱相界面对流换热系数的物理模型并假设相关物性参数为常数、冰柱轴向导热相对冰柱径向导热忽略不计及融化的冰被水流...
孟凡康胡汇悦姜治鑫蔡鹏岳扬皓杨逾周新华狄军贞王显军
文献传递
深部煤层抽采钻孔自然发火原因分析与防治被引量:5
2019年
为避免深部煤层抽采钻孔自然发火,以平煤十矿24100工作面抽采钻孔为研究对象,运用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抽采钻孔自然发火的原因。首先通过理论分析确定抽采钻孔封堵段周围破碎区与塑性区半径;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以煤自然发火最小风速为依据优化24100工作面瓦斯抽采钻孔封孔深度和抽采负压,并与24100工作面现场工程试验结果进行相互验证。结果表明:钻孔封堵段周围塑性区半径0.22 m为抽采钻孔提供了漏气通道,24100工作面抽采钻孔最佳封孔深度为17 m、抽采负压为25 kPa,可以防止抽采钻孔自燃。
齐庆杰赵尤信贾新雷周新华
关键词:应力分布
古山矿采空区危险区域划分方法比较被引量:2
2014年
为解决古山三井综放工作面采空区自燃防治及危险区域划分的难题,并探究采用温升率划分自燃危险区域的可靠性和确定合理指标值,通过采用现场气体和温度监测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综放工作面采空区氧气浓度和温度及温升率的分布情况、氧气体积分数划分氧化危险区域分布情况、温升率划分危险区域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采空区内较深处靠近进风一侧部分区域温度相对较高,采空区距离工作面较近的区域温升率大于1℃/d,埋入采空区越深温升率越小;采用温升率和氧气体积分数法划分采空区氧化危险区域时两种方法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以温升率在0~1℃/d作为氧化升温带的划分标准更为合理.
吴宪齐庆杰董子文周新华
关键词: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
三种改性吸附剂对氨氮去除的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以氨氮为处理对象,通过杯罐试验考察了分别用盐酸、氢氧化钠、氯化钠改性的膨润土、沸石、粉煤灰对氨氮的去除效果,初步遴选较优的改性吸附剂。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温25℃,振荡频率100 r/min,吸附时间2 h的条件下,改性后的吸附剂对氨氮去除率都有一定提高,氯化钠改性沸石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最佳。
周新华林兴铨张雪娇
关键词:氨氮废水氨氮去除率
皮带输煤巷中继站尘源特性及全自动气水雾化除尘系统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考虑高负载皮带输煤巷中继站粉尘浓度过高且尘源复杂的特点,以同忻矿主斜井中继站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实测和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粉尘产生强度、浓度变化、粒径分布等特性进行研究分析,设计研发了基于多种传感器联合监测的全自动气水雾化除尘系统,并应用于现场。结果表明:中继站内粉尘产生强度高达3.344×10^5mg/min,且以呼吸性粉尘为主,污染严重;全自动气水雾化除尘系统的运行使得中继站内全尘和呼尘的质量浓度均下降85%左右,降尘效果明显,具有良好的实用推广性。
齐庆杰董子文汪日生周新华杨桢
关键词:中继站全自动除尘效果
SNCR技术水泥脱硝氨水脱硝反应动力学机理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SNCR烟气脱硝技术中最主要的化学反应是氮氧化物与氨气的反应。文中揭示了氨气脱硝的反应机理,从而有助于提高脱硝效率,提出并建立了NO,NO_2,O_2和NH_3反应动力学模型。通过模型计算,分析了NO-NH_3、NO_2-NH_3和O_2-NH_3反应吉布斯自由能、反应速率常数,以及反应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由结果可知:温度在1 000—1 400 K的范围内,NO-NH_3,NO_2-NH_3和O_2-NH_3反应能自发进行,反应限度很深;在相同浓度、反应温度的条件下,NO_2-NH_3,O_2-NH_3和NO-NH_3的反应速率常数逐渐变小,反应温度的升高对于NO-NH_3,NO_2-NH_3反应的影响不明显,但对于提高O_2-NH_3反应的效果非常明显,即在相同的条件下,O_2比NO,NO_2更容易与NH_3反应。结论表明,在水泥回转窑的实际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过量空气系数。
吴宪齐庆杰刘新黄声和董子文周新华
关键词:脱硝氮氧化物氨气反应动力学
风障联合压实防治煤堆自燃技术工艺参数优化被引量:15
2016年
为提高煤堆自燃的防治效果,降低经济成本和提高施工的灵活性,基于煤堆自燃理论,使用COMSOLMultiphysics 5.0数值仿真软件,建立煤堆自燃模型,研究了煤堆最高温度和自然发火期变化及相关措施实施后最高温度降低规律,对比了单独压实、独立风障和风障联合压实的温度降低量,优化了联合措施的工艺。结果表明,煤堆孔隙率越小,自燃风速范围越宽,最小、最易、最大自燃风速越大;单独进行煤堆压实存在因孔隙率增加而降低的最低不宜风速;针对6 m高煤堆单独使用风障时,只有风障高12 m、距离煤堆25 m才能避免煤堆自燃;风障联合压实措施中,风障高7.5~9 m,设置距离煤堆10~30 m即能保证煤堆不自燃。说明联合的煤堆最高温度降低量更大,且能扩大压实的适用范围,降低风障高度,节约经济成本,增加风障现场施工的灵活性。
董子文吴宪齐庆杰黄伯轩周新华王欢
关键词:煤堆自燃最高温度压实风障
燃煤过程中硫析出特性的影响因素被引量:3
2005年
为了更为具体深入的研究燃煤过程中硫的析出规律,使燃煤过程中硫的排放得到有效的控制。通过利用管式炉燃烧实验,分别考察了包括煤种、停留时间、粒度、温度等不同因素对燃煤硫析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对硫的析出影响最为显著,停留时间次之,粒度和煤种对硫的析出影响较小。
郝宇齐庆杰孙青威周新华吴宪
关键词:煤中硫
辅运大巷无轨胶轮车扬尘规律数值模拟被引量:3
2016年
为了探析井工煤矿受限辅运巷无轨胶轮车行驶过程中的扬尘分布规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构造三维模型对不同行驶速度和方向下车辆扬尘浓度分布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呼吸带高度车辆扬尘浓度分布受车速与行驶方向影响的规律。结果表明,无轨胶轮车的行驶增加了扬尘浓度并改变扬尘在呼吸带高度的分布趋势,加重非车辆行驶一侧的扬尘污染;扬尘浓度随车速呈近似直线增加关系;车辆逆风行驶比顺风行驶时的扬尘污染程度更大。
董子文齐庆杰于文惠周新华吴宪
关键词:无轨胶轮车扬尘数值模拟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