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凉森

作品数:4 被引量:25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麻醉
  • 2篇胆囊
  • 2篇胆囊切除
  • 2篇胆囊切除术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维库溴铵
  • 2篇肌松
  • 2篇肌松效应
  • 2篇腹腔
  • 2篇腹腔镜
  • 1篇胆囊切除术患...
  • 1篇电针
  • 1篇电针麻醉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
  • 1篇针刺
  • 1篇针刺麻醉
  • 1篇针药
  • 1篇针药复合麻醉

机构

  • 4篇上海中医药大...
  • 3篇上海市针灸经...

作者

  • 4篇吴凉森
  • 3篇顾陈怿
  • 3篇沈利荣
  • 3篇施征
  • 3篇丁依红
  • 2篇陈跃来

传媒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上海针灸杂志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针药复合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针药复合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免疫调节功能、维库溴铵肌松效应、术中麻醉药物用量和术后苏醒和拔管时间等的影响,阐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针药复合麻醉的临床效果,为针药复合麻醉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资料。...
吴凉森
关键词:针药复合麻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针刺经穴对全身麻醉患者维库溴铵肌松效应及镇痛效应的影响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评价针刺经穴对全身麻醉患者维库溴铵肌松效应及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90例,ASA分级I或Ⅱ级,年龄29~80岁,体重50~80k,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n=30):针刺经穴复合全身麻醉组(A组)、针刺非经非穴复合全身麻醉组(B组)、全身麻醉组(C组)。A组选取双侧合谷穴、内关穴、足三里穴、阳陵泉穴和曲池穴,B组选用A组每个经穴所在经脉与外侧相邻经脉连线的中点,与经穴相平处,两组均于全麻诱导前15~30min持续电针刺激至术毕。静脉注射芬太尼、异丙酚和维库溴铵行麻醉诱导,TCI异丙酚,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和维库溴铵维持麻醉。术后均行PCIA。记录维库溴铵的显效时间、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和恢复指数及术中麻醉药用量、术后镇痛泵芬太尼用量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A组维持时间延长、维库溴铵、异丙酚、术中芬太尼及术后镇痛泵芬太尼用量减少,恶心发生率降低(P〈0.05),显效时间、起效时间和恢复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术中芬太尼及术后镇痛泵芬太尼用量减少(P〈O.05)。结论针刺经穴可延长全身麻醉患者维库溴铵的维持时间,增强术中和术后镇痛效应。
丁依红顾陈怿沈利荣吴凉森施征陈跃来
关键词:电针麻醉维库溴铵神经肌肉阻滞镇痛
针刺复合全麻对围术期维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维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经穴组(针刺经穴复合全麻组)、非经非穴组(针刺非经非穴复合全麻组)、全麻组。三组患者均采用芬太尼3μg.kg-1、异丙酚2 mg.kg-1、维库溴铵0.1 mg.kg-1进行全麻诱导,术中以静脉血浆靶控输注异丙酚,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维库溴铵维持麻醉。经穴组选取双侧合谷、内关、足三里、阳陵泉、曲池,非经非穴组选用经穴组每个经穴所在经脉与外侧相邻经脉连线的中点,与经穴相平处取穴,进针得气后持续电针刺激,直至术毕。应用肌松监测仪持续监测维库溴铵的显效时间、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和恢复指数。并记录术中麻醉药用量及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和定向时间。结果三组的肌松效应中显效时间、起效时间、恢复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而经穴组的维持时间与全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穴组与全麻组比较术中麻醉药用量明显减少(P<0.05)。经穴组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和定向时间显著缩短(P<0.01)。结论针刺经穴复合全麻可延长肌松药的维持时间,减少术中麻醉药的用量,患者术后恢复快,有利于患者尽早康复。
丁依红顾陈怿沈利荣吴凉森施征陈跃来
关键词:针刺麻醉维库溴铵肌松效应
电针复合药物全麻对围术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内啡肽的影响被引量:17
2013年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术期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内啡肽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病情分级Ⅰ~Ⅱ级,年龄29~80岁,随机分为3组:A组(电针经穴复合全麻组)、B组(电针非经非穴复合全麻组)、C组(全麻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采用芬太尼3μg/kg、异丙酚2mg/kg、维库溴铵0.1mg/kg进行全麻诱导,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40~65)处于全麻状态下,术中以静脉血浆靶控输注异丙酚,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维库溴铵维持麻醉。术后患者均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在此基础上,A组选取双侧合谷、内关、曲池、足三里、阳陵泉,B组选用A组每个经穴所在经脉与外侧相邻经脉与经穴相平处连线的中点取穴,两组均于全麻诱导前15~30min持续电针刺激至术毕。分别于麻醉诱导前、腹腔开始CO2充气即刻、CO2充气后5min、胆囊切除、术毕时连续监测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CI)、心排量(cardiac output,CO)、体血管阻力指数(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index,SVRI)、加速度指数(acceleration index,ACI)。记录停药至自主呼吸恢复、呼之睁眼、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并分别于麻醉诱导前、术毕2h、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3天采集患者静脉血3mL,送检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观察并记录3组患者术后4、6、8、24及44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 alanalogue scale,VAS)。结果 (1)与本组麻醉诱导前比较,各组的CI、CO、ACI在CO2充气后5min及胆囊切除时均显著降低(P<0.01,P<0.05),B组和C组HR、MAP、SVRI在各时段均有明显上升(P<0.05,P<0.01),A组则变化较小;与C组比较,A组的MAP在充气后5min上升幅度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组患者从停药到呼之睁眼、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显�
丁依红顾陈怿沈利荣吴凉森施征陈跃来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血流动力学内啡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