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单小曦

作品数:88 被引量:358H指数:10
供职机构: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新世纪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文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8篇文学
  • 8篇媒介
  • 7篇文艺
  • 5篇新媒介
  • 3篇代文
  • 3篇文学存在
  • 3篇文艺学
  • 2篇突围
  • 2篇文论
  • 2篇文艺批评
  • 2篇文艺现象
  • 2篇迷失
  • 2篇名作
  • 2篇反本质主义
  • 2篇本质论
  • 2篇本质主义
  • 1篇当代文论
  • 1篇当代文学
  • 1篇电子媒介
  • 1篇对语

机构

  • 12篇杭州师范大学
  • 6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贵州民族大学
  • 1篇吉林师范大学
  • 1篇杜克大学

作者

  • 19篇单小曦
  • 1篇刘康
  • 1篇于宏英
  • 1篇鲍远福

传媒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新闻知识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浙江社会科学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廊坊师范学院...
  • 1篇文化艺术研究
  • 1篇中国文学批评
  • 1篇长春师范大学...
  • 1篇百家评论
  • 1篇首届全国文艺...
  • 1篇“新媒介与当...
  • 1篇“文学与形式...

年份

  • 6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2
  • 3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3
8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媒介文艺学对语言论文论的改造
2017年
媒介文艺学在语言论文论之后切入中西文论学术史,并吸收了语言论文论的重要成果,同时把关注重心从文艺的语言符号转移、扩展、深化到整体性媒介系统与媒介化活动,并以此为出发点开展文艺基本问题研究、文艺现象批评。
单小曦
关键词:文艺现象中西文论媒介系统
从符号生产到道德规约——谈拟态环境建构的主体要素
2007年
在今天的信息社会和大众传媒时代,拟态环境越来越成为人们必须而对的一种新环境.所谓拟态环境是相对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而言的,是信息生产和传播主体通过各级传播媒介建构出来的一种信息环境.拟态环境的形成要素来自于两大方面:一是作为客观物质因素的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
于宏英单小曦
关键词:环境建构拟态环境传媒时代信息社会社会环境
从"反本质主义"到"强制阐释论"--兼谈迷失于"本质论"怪圈的中国当代文艺学及其理论突围
中国当代文艺学理论争鸣基本属于"本质论"范式之中的内部矛盾."反本质主义"主张超越"本质主义"并以"建构主义"、"关系主义"、"穿越主义"等理论模式开展中国当代文论的建设工作.但总体上它们仍未超出"本质论"范畴."强制阐...
单小曦
关键词:本质论反本质主义
“面具”的媒介性及其新媒介文艺“邀约”活动建构
2024年
面具是人类文化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创造,是古今游戏、仪式、节庆、文艺等具有“扮演”性质的活动难以避开的技术范畴。随着现代媒介技术的应用,面具在原有的人类学、戏剧学、心理学三副面孔之外又增一副媒介面孔。它超越了物理实体和心理象征的范畴,走向了媒介性。在新媒介文艺实践中,面具的媒介性表现为通过对感官、认识系统的暂时性覆盖来辅助意义的生产。可以发现,媒介性面具的实质并非由各种物质材料塑成的假面,而是一种能暂时重塑人的整体感知,继而引导人的判断、态度和行动方式的特殊界面。媒介性的面具以技术约定的形式将传统游戏的规则固定于新媒介文艺制品,在各个维度之间对参与者发出邀请,产生了区别于传统文艺摹仿、再现方式的“邀约”活动。“邀约”也含有一种更主动的、关注现场性与平等性的文艺交往态度,它意味着一种关于扮演的原初文化现象在新媒介文艺中得到了新的变体和延续的可能,也意味着相应文艺生产、消费关系的重构。
朱守涵单小曦
关键词:面具游戏
异托邦语境下的人性书写与末世美学——网文名作《二零一三》文本细评
2021年
作为“软科幻”与网络文学融合的一次勇敢尝试,《二零一三》拓宽了“末日流”小说的整体视域。小说通过营造异托邦、异环境、异起源交互作用的另类空间,展现出充满矛盾与张力的“末日世界”。同时,“父权规训”及其反抗机制则构筑了小说的伦理话语,实现了“边缘”对“主流”、“子辈”对“父辈”权力规训的“革命”,从而展现出一幅完整且复杂多样的人物关系图谱。小说以人类对抗丧尸病毒、保卫地球、坚守人性为主线,运用张弛有度的节奏、喜剧化的情节、视角互补的叙事策略,既消解了故事的残酷性,更深入到人性至善的内核中。小说以“性善论”为思想基调,强调了正向道德力量对人生命的人文关怀,在阴郁残酷的末世叙事中彰显出充满慰藉的人道情怀。小说始终立于“宏审美”的整体外观,以情感聚焦模式,将视野与内涵拓展到宏大的社会话语体系中,最终实现了欲望书写下的审美超越。
单小曦郑千惠沈梦鲍远福
关键词:异托邦
关系性思维·历史主义·场域理论——谈文学存在方式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立足于东西方社会文化的现实语境开展文学存在方式的研究,是当代文学本体研究的新选择,也是20世纪西方哲学和人文学术发展为文学本体研究提出的内在要求。为了回应这种要求,中国当代文论界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就发出了开...
单小曦
文献传递
越界与变脸:激进文艺思潮的前世今生(三人谈)
2024年
激进思潮与文艺有不解之缘。从法国大革命、俄国革命到中国革命,感性的文艺与政治的询唤永远在纠缠打斗。20世纪60年代席卷全球的激进运动,既产生了鲍勃·迪伦、滚石乐队,也推起了福柯、德勒兹以及今天在中国大热的齐泽克、巴迪乌、韩炳哲等。激进思潮不断越界、变脸,挟互联网之便利,与全球盛行的民族主义-民粹主义推波助澜,各种意识形态话术病毒式传播,去疆域化成了部落化,为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添加更多焦虑和撕裂。聚焦“后学”激进文艺思潮的半个多世纪的演变,从激进文艺理论的美国化、中国化的角度,反思情绪骚动(或曰“情动”)与理性实践的失衡,乃是知识人的职责所在。
刘康单小曦刘欣
关键词:美国化情动
新媒介文学生产方式的兴起
从媒介生产视角来看,历史上的人类文学生产可分为口语—身体工具与“部落化”生产、手工工具与个体化生产、机械印刷与集体化生产、播放型电子媒介与大众化生产等几种典型的生产方式。在经历了不同历史时期生产方式的演进变革和积累叠加之...
单小曦
文学存在方式研究:当代文学本体论的有效探索
<正>文学存在方式研究是1978—2008年30年中国当代文学本体论探索的重要成果之一,它突破了本质论理论取向带来的文学本体论的局限,蕴含着使文学本体论走向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理论生长点。今天,及时梳理和评价中国当代文学存...
单小曦
文献传递
“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命题解构
<正>为了摆脱“庸俗反映论”,“政治工具论”等僵化的文学观念的束缚,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钱中文、童庆炳等文论家在借鉴苏联“审美学派”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的观点,在当时的中国文论界起到了思想解放作...
单小曦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